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第71章 晴雯,晴雯!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坤宁宫,

与岳凌的奏报一同抵达京师的还有林黛玉写给皇后的信。

收到林黛玉的信笺以及礼物时,皇后面露了稍许惊讶,未曾想过远在江南的林黛玉还会惦念着她。

将香囊托在手上轻嗅了下,同浓脂艳粉的味道不同,有股淡淡的清香萦绕鼻尖,沁人心脾。

作为一国之母,皇后从不少收到礼物。

只是更应该称之为贡品,每逢佳节,珠宝,绸缎,各类首饰,连带着还有送礼者的阿谀奉承,皇后见得实在太多了,打心底厌弃这种虚伪。

不过,像林黛玉这样似后辈的关怀,倒让她心里流露出些许暖意,没有丝毫排斥。

又将信笺拆开,读了开头,才知道是她最近又遇到了新状况,正为此苦恼着呢,想要自己支支招,皇后见此也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

正在此时,却见隆祐帝去而复返。

皇后立即起身相迎,将信笺先收了起来,“陛下,这么快就回来了,没发生什么事吧?”

隆祐帝摇头叹了口气,又见皇后眉角还未隐去的笑意,不由得问道:“你这里是有什么喜事?”

皇后摇摇头,先将隆祐帝扶到身边来,“一些琐事,先以陛下的事为重,出了什么事,让陛下急匆匆的回来了?”

隆祐帝又取出了岳凌的奏报,道:“这是岳凌审讯的供词,看了就知道近来江浙生了什么事了。”

隆祐帝深吸了口气,慢慢捱下心绪。

其实方才太后的话,他也听了进去,尤其是“官都吃不饱,百姓怎么可能吃饱”这一句。

他不否认其中有她的道理,但是他不想重蹈父亲的覆辙,让整个大昌的盛世,依旧流于表面。

拆开信笺,隆祐帝细细的读起了案件的供词。

事情几乎与岳凌前一次奏报的事没有太多出入。

总而言之,朱怀凛不是自杀,而是遭人陷害,含冤而死。涉案之人众多,而江浙行省丞相赵德庸是罪魁祸首。

改稻为桑,虽然在之前获得了一些利益,但利益也经过分流,很大一部分没有进入国库,更没有富了百姓,而是让百姓遭到了更加残酷的剥削,以及土地兼并。

现如今证据确凿,而钱仕渊,甄应嘉等人,竟然还要在堂上翻供斡旋,看来还是朝中或是其他的靠山又有了新消息,给了他们新的指示。

所有的罪名串联在一起,已经足够这些人抄家灭族了。

然而更有甚者,赵德庸竟然有通倭的嫌疑,陈矩更是上书请求调集战舰,往江浙支援火力。

在两年前,京中捐输之时,隆祐帝是下令仿造西洋船只造了几艘战船出来,可目前还在港口停泊,未曾使用过。

而眼下,倭寇进犯江南迫在眉睫,好似也不能计较得失,只能信任岳凌的判断了。

至于军费,粮饷,目前捉襟见肘的国库,又让隆祐帝的眉头皱了起来。

最快最有效的办法,隆祐帝一念之间想到了两个。

其一,便是将这些罪臣尽数抄家,所得的钱财全部交给岳凌抗倭。

其二,便是让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捐输粮饷,支援前线。

只是其中第一条,因为孙太后的左右,隆祐帝一时也有些难以下定决心。

毕竟大昌是以孝治国,才有破冰的母子关系,再因为这一件事而导致无法复合,真不算一件好事。

如今正在动荡的时候,若是后宫还不安宁,实在令隆祐帝心力交瘁。

看完了岳凌的奏报,隆祐帝又随手拿起了赵德庸之前的奏报,当下才意识到,赵德庸所谓和东瀛商人达成的交易,这不就是在通倭吗?

他难道真是为了国库之难,才要将丝绸卖给倭人?

对于贸易,隆祐帝并不是一无所知。

他武将出身,除了最精通打仗之外,还要最在意粮草兵马等事,物资充盈是打胜仗的前提。

官兵若是都不满饷,怎么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战力。

话说回来,与大昌贸易的不只有倭人一家,而倭人出价也并不高,还因为数目过多大昌这边让了些许利润。

若是一般的商业行为,这倒是很容易理解。

但眼下,简直是让赵德庸通倭之事坐实了。

损国家之利,成一己之私,是隆祐帝绝对无法容忍之事,而就是这样的事,放任这些蛀虫管理江南,以后定然还会再有。

隆祐帝登时下定了决心,唤来秉笔太监,书下诏书。

“拟诏,让岳凌将罪臣尽数押解入京,金陵锦衣卫所,查抄各处家门,所获钱财,尽数充为江浙防倭的饷银。”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已经左右了成百上千人的生死,但尽管如此,隆祐帝以为依旧不足够平息他心中的怒气。

“由江浙巡抚岳凌,都察院副都御使王宪之,着手江浙官查,整顿吏治,贪污受贿者一切按照《大昌律》处置。”

“是。”

隆祐帝拂袖起身,皇后跟在身后,陪同着一块儿来到了内室。

两人坐在床榻上,皇后又轻轻按压着隆祐帝的眉心,为他舒缓着疲劳,问道:“太后是不是为这些人求情了?”

摊开隆祐帝的手掌,便见得手心有几处因为握拳过紧而出现的指甲划痕,皇后知道隆祐帝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来扭转这一切。

甚至冒着动摇根基的风险。

隆祐帝不置可否,慢慢靠在皇后的身上,顺势又倒在皇后的腿上,轻轻叹着气,问道:“你说,丞相的权利是不是太大了,若是没有丞相,朕想做什么事,是不是更方便些?”

皇后想了想道:“赵德庸是安景钟的学生,按理说他也有错,只是这些年安相勤勤恳恳,为了维护陛下登基以来的稳定,也算是有苦劳,若是没他在,恐怕需要陛下处置的国事就更多了。”

隆祐帝深吸了口气,慢慢闭上了眼,只有枕在皇后的腿上,才让他能享受到安宁,“不怕累,只怕累的无用。”

两人静静坐了一会儿,隆祐帝有些倦意上涌,但眼下还不是睡的时候,既然岳凌准备与倭寇开战,那还需要必不可少的布置。

隆祐帝又起身,随口与皇后闲聊问道:“方才我入门时,见得你眉角生笑,肯定是有什么好事了,如今说来与朕听听,近来真是没什么好事可言。”

一想起信里的话,皇后又捂嘴轻笑起来,“是玉儿寄来的信。”

“玉儿?”隆祐帝想了想,片刻回过神来道:“哦,是林如海的女儿。”

皇后点点头道:“对。”

隆祐帝又道:“传闻,她在苏州的文会上出了不小的名头,还一举夺得了诗魁,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诗魁。”

“有众多的青年俊杰不服,可看了那诗又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才学,只可惜是个女儿身,若是个男儿,朕说不定能像与她父亲一样,对她委以重任。”

皇后笑道:“如今,陛下就算对她委以重任了。”

隆祐帝不明所以,意外道:“何出此言?”

皇后笑着解释,“岳凌如此出众的男子,身边爱慕的女子肯定少不了,而男子若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内宅总也要安稳。小丫头正在为这件事烦恼呢,房中的女孩子的太多了,她就要应付不来了。”

闻言,隆祐帝也不禁笑了起来,“这还真是如皇后所言,不是件轻松的差事,那你打算如何帮帮她?”

皇后眉头一扬,道:“这就不能告诉陛下了。”

见皇后面上罕见的露出少女的娇气,隆祐帝也不着恼,起身笑着离开道:“好,好,朕出去忙完差事,再回来‘严刑逼供’。”

旁边的宫女闻言,憋不住笑意,待隆祐帝离开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见皇后瞪眼过来,又忙摆正了脸色,老实站好。

皇后轻哼了声,心情却是不错,嗔怪道:“为老不羞,倒是让人看了笑话。”

……

隔天,安京侯府,

府门外来了辆宫辇,从上面走下个公公,不禁让门子们都为之颤,赶忙要开启正门,来迎接公公。

公公却摆了摆手,只是从角门进了来,问周遭的人道:“如今府里是谁在主事?”

问询姗姗来迟的倪二,赶忙摆正了帽子,擦了擦手掌,道:“管家倪二,见过公公。”

来人点点头道:“不必紧张,没什么大事。皇后娘娘遣咱家来,要给远在苏州的林姑娘带些物件,并有手信送过去。”

“宫中不便再派出去宦官了,容易惹人非议,便交给你们去送。”

交代完了差事,公公便就告辞离去,等倪二回过神来,还没给公公送上红封,公公已经架着宫辇远去了。

旁边门子问道:“倪管家,这东西让谁送去?”

倪二想了想,毕竟是交给林姑娘而不是给老爷,还是派一个小姑娘跟在身边说明情况的好,而且最好是能手递手的将信交上去。

转念一想,房中的小丫鬟,总共只有他的女儿倪妮,和新来的晴雯了。

晴雯虽然旧时是荣国府上丫鬟,前一次贾家送信之后,在府上一直都很安生,而且从女儿口中得知,晴雯当场就将信笺烧毁了,倪二也是颇为认可这个做法。

荣国府的身份也不算什么污点,荣国府上来的也不只晴雯一个,如今林黛玉身边的大丫鬟紫鹃,便是荣国府上丫鬟。

如此想来,再没比晴雯更合适的人选了。

来到二门外的倒座厅,倪二将两女唤了出来,便开始告知起差事来。

“晴雯姑娘,方才有宫中的公公来过,要将一些礼品并一封书信交给远在扬州的林姑娘。我思来想去,还是有个姑娘跟船比较好。”

偏头看了看一旁冒傻气的倪妮,倪二叹了口气又道:“倪妮她不如你聪慧,出门我又怕她做不好事,你看?”

晴雯听出倪二的话,她这段时间在府中,也一直没接到像样的差事,便点头应了下来,道:“好,我去。”

倪二点点头,又道:“这是皇后娘娘交代的东西不容有失,还有近半年的账目,也该给房里管家的姑娘们看一看了,你顺便也捎过去。”

“好,哪一日动身?”

倪二道:“今夜之前。”

晴雯也没什么疑问了,便回身返回房里去拾掇行李。

倪妮呆愣愣站在原地,倪二无奈道:“去帮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的上的,也算是送她一程了。”

倪妮此刻才回过神来,一股不舍之情涌上心头,哽咽着离去了。

回到房里,根本帮不上忙的倪妮站在一旁呜呜咽咽的哭着,晴雯无奈道:“你哭什么,就是因为房里没你的玩伴了?”

倪妮摇摇头道:“不是,我为晴雯姐姐开心,缝制的衣服很快就能给侯爷穿上了,侯爷会认可姐姐的。”

晴雯一想,倒是被这个小姑娘提醒了,犹豫再三,还是将自己做的衣服,和用得惯的针线全都带进了包袱里。

因为她缝制的衣服可是没量过岳凌的尺寸的,只是按照四五年前,岳凌还在京城时的尺寸缝制的,若是不合适她还能用带着的针线改一改。

目光放在这个小丫头身上,晴雯欣慰的道:“你也有聪明的时候。”

正在此时,倪妮却是又抬起头,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道:“晴雯姐姐,你会不会不回来了?若是害怕见到老爷,会不会就这样跑走消失了。”

晴雯颇为无奈,方才还夸了她聪明,这遭又问傻话,“就算是我不想留在府里,也不敢随意乱跑,更别说这次是皇后的差事,我若是中途跑了,还有我的活路?”

揉了揉倪妮的脑袋,晴雯坦然的出了门,坐上了早就备好的马车,一路出城,往码头的方向赶去。

……

自从贾宝玉怀着忐忑的心给安京侯府递上了信笺之后,便一直期待着晴雯的回信。

因为他坚信,只要将自己的心意表达出来,晴雯一定会备受感动,重新与她取得联系。

至于之后怎样处置,是回府还是给她一笔银子养在外面做外室,贾宝玉都没想过。

因为在他看来,两个人的灵魂共鸣才更重要,只要能够心意相通,没有什么可以成为两个人的阻碍。

然而多日过去之后,却根本没等来回信。

贾宝玉都不禁怀疑,安京侯府的门子是不是擅自将书信扣留了,导致晴雯根本没收到那信封。

反正问题肯定是不会出在他自己身上。

这一日,宝玉骑马亲自往安京侯府走一遭,才转过了路口,恰巧见到晴雯乘车离去,不由得一揪心,拍马赶了过来。

“晴雯?!是我!”

晴雯听得熟悉的声音,内心却是没什么波动,马夫在前方问道:“晴雯姑娘,后面似是荣国府上的公子在追,要不然让府里的护院将他拦下来?”

晴雯低声道:“不必理会,驾车吧。”

马车的速度终究敌不过马匹的速度,宝玉纵马驰骋,来到车架旁边还不断叫喊着。

身后宝玉的几位小厮和奶哥哥连连劝告,一口一个二爷,小祖宗的求着,让他别在这大街上闹事。

而且马匹骑得快了,掌控不好摔到地上,出了罪过他们也担待不起。

宝玉却不管,依旧向马车里面呼唤道:“晴雯,晴雯?你难道忘了我不成?你是不是没收到那封信,你是被安京侯府圈禁起来了?他们这是要将你卖到哪里去?”

晴雯不厌其烦的掀开车帘,向着外面的宝玉便回道:“那封信我看到了,我如今是安京侯府的丫鬟,还请您自重些。”

这冰冰凉凉的话语,让宝玉如坠冰窖,顿时目瞪口呆,根本不相信晴雯连岳凌的面都没见到就已经变心了。

“怎么会这样?”

顺着车窗开了的一角,宝玉却发现晴雯手中的一把扇子尾骨上拴着的还是他曾经给的玉牌,顿时狂喜道:“晴雯,我就知道你是个念及旧情的,一定不会忘了我。你扇子上的那块玉还是我房里的,你是我房里的丫鬟。”

“你说,是不是被安京侯府的下人为难了,让你不敢与我相认,我这便去求老祖宗,将你要回来。”

晴雯这时才发觉自己的那块儿玉牌还是荣国府上的东西,便立即剪断了彩绳,将玉牌丢出了车窗。

随后便落下了窗帘,再不言语了。

玉牌落地摔得粉碎,伴随着玉牌碎了,宝玉的心也碎成了齑粉,双目无神,口中喃喃道:“怎么回事?”

不自觉的摸上自己的脖子,五彩细线挂的宝玉,却不禁怒道:“通灵宝玉,到底是通谁的灵,怎得事事都不遂我的心意?”

才要发作,此刻远处来的薛蟠见到宝玉脸色难看,问了身旁的小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后便拍了拍胸脯,挎上了宝玉的肩头,道:“诶,大丈夫何患无妻,不就是个丫鬟吗?有什么了不得的?我也给了侯爷一个丫鬟,就当是买个好了,你这死缠烂打岂不是给自己难堪?”

“走,哥哥带你出去高乐,那勾栏里的姐儿什么样的没有?一个个的主动的你都想象不到。”

失了神的宝玉,便被薛蟠生拉硬拽的带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