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客户李云龙 > 25 新华报·太行版

我的客户李云龙 25 新华报·太行版

作者:扑街写手路人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旅部。

旅长的反抗,毫无悬念的以失败告终。

老总哈哈笑着,大踏步的,带着四十吨弹药离开。

旅长在后面默默唉声叹气。

大概唯一让旅长感受到一丝安慰的,就是老总运输物资没用旅部的运输队,而是来自总部后勤部的运输队。

“果然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旅长嘀嘀咕咕。

旅参谋长看了一眼旅长,偷偷笑了笑。

刚才的场景,他感觉很熟悉,后面想一想,这不是李云龙和旅长的常事么,每次李云龙搞到什么好东西,旅长看上了,就过去抢。

李大团长最后总是以一句,官大一级压死人收尾。

···

“太好了,太好了!”

“有了这四十吨弹药···”

带着物资一路回总部的路上,总部运输队的战士们兴高采烈。

四十吨武器弹药中,武器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弹药,各种子弹,炮弹,掷弹筒榴弹,对于弹药奇缺的部队来说,是一剂大补药。

意味着,下次鬼子扫荡,部队底气也能更足了。

“这家伙··”

一片欢天喜地中,老总却是若有所思。

他感觉有些不对劲。

“老总,怎么了?”

警卫员忍不住问道。

“哈哈··”

老总笑了笑,没有回答。

有什么上司,就有什么下属。

李云龙是个抠门鬼,直属上级也好不到哪里去。

上次一百万发子弹,就让他感觉不对劲了。

后面派人一打听,

果然!

三八六旅二月份,获得了超过三百五十挺捷克式,超过两百万发弹,一千多枚60迫击炮炮弹,两千多枚掷弹筒榴弹,两千枚德造手榴弹。

给总部的一百万发子弹,一小半都不到。

这个行为,很陈大旅长。

但这次四十吨弹药,虽然嘴里说着要留点活路,抗议了半天,最后他拿身份才压下去。

整个过程中,只是在抗议,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实际动作,就那么让他在拉扯中一点点占据上风,最后四十吨弹药全部拿走。

四十吨。

包括整整五十万发子弹,四千八百发60迫击炮炮弹,五千两百发掷弹筒榴弹,

不少了!

对整個八路军来说,都是发了一笔大财。

就这么全部让他带走了,只是口头上抗议一下。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四十吨弹药,其实在人家眼里,真的只是一点物资而已。

回头想想,

根据三十八团团长的话,这四十吨武器弹药,是李云龙从榆县和辽县之间公路上打完伏击后带回来的给三十八团的。

打了一场伏击战,还能剩下四十吨弹药?

缴获的那点鬼子武器装备,算上那一门破损的九七式迫击炮,也加起来八吨不到。

出发的时候,李云龙得带了多少武器弹药?

更耐人寻味的是,李云龙居然把三百五十匹军马,一百五十匹骡子都交给旅部了!

这可是独立团的全部马匹骡子家当了!

“胡参谋。”

老总叫来了一起过来的一个总部参谋。

“有。”

一个参谋立刻赶来。

“你留在三八六旅,尽快把这次的伏击战清楚,然后写一份新闻稿出来,交给北方局,让他们尽快登报。”

“一定要如实书写。”

“但物资数量上,不要写实际数目,就写李云龙上交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

“是!”

···

“报告。”

“旅部命令!”

李云龙刚琢磨完三种新可申请物资,旅部通讯员就来到了团部,递给李云龙一份命令。

接过命令,瞅了一眼,李云龙顿时嘿了一声:

“让我派部队去上村驻扎?!”

上村是哪儿?

太岳根据地核心区域。

上村以及周边十几个村子,不仅群众基础雄厚,有大量老百姓参加了八路军,还因为这些村子有条小河通过,水浇地多,产粮也多,几个地主也相对开明,支援了部队大量粮食物资。

也因此,上村是辽县鬼子重点渗透区域。

在距离上村只有二十里的下庄,辽县的鬼子建立了一个永备混凝土据点,驻扎有一个中队的鬼子,构筑有完整的环形工事。

从下村至上村的公路也在修建。

根据情报,鬼子甚至还打算在上村,建立一个和下庄同规模的混凝土工事群,驻扎比下庄更多的鬼子。

如今的上村以及周边十几个村子,快变成游击区了,部队掌控力在逐渐减弱,老百姓们甚至对部队有了很大的怨言。

到这里驻扎,可不是好事。

咄咄逼人的鬼子,完全无法下嘴的下庄据点,逐渐复杂的群众基础,都是非常难处理的麻烦。

“好事啊!”

但李云龙听到这条消息却是大喜。

旅部的命令是让他派一部分部队去上村驻扎,巩固根据地,保护老百姓,但没有安排其他部队来独立团现防区驻扎。

不是换防!

杨村依旧需要独立团驻扎。

这也就意味着,独立团又需要扩编。

以上村附近的十几个村子规模和人口,面对的敌我形势,独立团最少需要扩编一个主力营,加上两个步兵连,合计七百多的兵力,才能保证完成上级任务。

多了七百多人,每月又是一大笔物资进账,独立团总规模也将达到两千五百人。

上村至杨村之间,走马道有十二公里,走山路也有十公里。

漫长的距离,意味着不仅仅作战部队,独立团运输队也需要扩编。

这条命令的好处,还不止这些。

也让李云龙对于长期合作——全歼山岛联队联队部,缴获山岛联队联队旗,心里有了初步计划。

主动去进攻鬼子一个步兵联队驻地,在公路上,在县城附近,这些鬼子的主场区域作战,以独立团目前的实力,完全不够格。

哪怕扩编到两千五百人,也不行。

他能干掉坂田,是因为坂田主动出击,在山区复杂地形和新一团交战,被他找到了机会。

所以他完全可以故技重施。

把山岛联队吸引出来,吸引进根据地山区,在独立团主场作战,如此一来,他全歼山岛联队部,缴获联队旗的机会就大多了。

虽然吸引鬼子一个联队,带上护旗小队一起来进攻,不是件容易事。

但说来也简单。

鬼子囚笼封锁根据地,并一次接一次的发起扫荡,目的是什么?

无非是想切断八路军物资来源,削弱八路军,最终达到剿灭八路军的目的。

那么,他建立一个稳固根据地区域,向其他部队输出武器弹药,粮食物资,发展为鬼子的眼中钉,就不信山岛不亲自来围剿他。

陆老弟合同中规定,不能直接给八路军其他部队提供物资。

但他这可不是直接给其他部队提供物资,而是为了吸引山岛老鬼子来进攻的手段,从而创造歼灭山岛联队部,缴获联队旗的机会。

不知道陆老弟会不会批准?

李云龙觉得可能性很大。

“哈哈哈··”

李大团长仿佛看到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向他涌来,也看到了源源不断冲向独立团驻地的鬼子。

这对他来说,都是好事。

···

三月十号。

今天是新一期太行新华报的发行日期。

新华报应该是日报,

刊登国际时事,世界局势,根据地状况,国内局势,包含八路军与鬼子战局,果脯与鬼子战斗情况等等。

足以支撑日报的发行。

但由于鬼子的囚笼战术,根据地目前交通不畅,报纸很难推广扩散开来,再加上新闻纸缺乏,以及,国际时事搜集的迟滞,也就改为一周一刊。

如果有重要新闻,就会加印特别刊。

比如,阿部归秀就曾经收到过这个待遇。

至于坂田,特别专刊还不够格,但也上了头条。

李大团长的事迹,之所以连辽县战俘营都传的沸沸扬扬,就是因为新华报的宣传作用。

这天,

当主编确定最新的新华报版面时候,一位总部参谋再次跑了进来,交给主编一份新闻稿。

“好家伙!”

瞅了一眼手里的新闻稿,新华报主编颇为震惊:

“李云龙又全歼了一个鬼子步兵中队?”

“还是加强的步兵中队,超过两百个鬼子?”

“厉害!”

“什么!李云龙又全歼了两百个鬼子?”

这一声震惊,让将报社彻底沸腾了起来。

上个月下旬,李云龙就干掉了小两百个鬼子,这才多久?

不到二十天。

又干掉了两百多个。

岂不是说,李云龙到独立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都快干掉四百个鬼子了?

“李大团长这是吃了老虎药了?”

有报社人员啧啧称奇。

但语气间,却是与有荣焉。

作为隶属八路军的报社,部队打击鬼子越厉害,他们也就越开心。

毕竟,这可是大新闻,

宣传出去,能激励部队战士们士气,和根据地老百姓士气的大新闻。

“快。”

“重新排版。”

“争取今天的报纸上。”

主编当即开始张罗众人干活。

至于新闻稿后面写得独立团缴获大量武器弹药,众人理所当然的无视了。

和总部一起行动,经常接触总部参谋人员,他们自然清楚。

大部分作战,都是消耗大于缴获。

虽然李云龙是个例外,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缴获的物资也多不了多少。

杯水车薪。

要知道,新华报社新闻纸都越来越少了,甚至连印刷油墨都开始不足,印刷设备的零件损坏后,还潜伏的同志通过隐秘线运输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