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客户李云龙 > 第四十二章加速兵工厂建设!

“目前,已经完成初步作战目标。”

“全面并彻底的破坏,包括正太线,同蒲线,平汉线在内的鬼子运输线,据点。”

当参谋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参谋部的参谋们齐齐欢庆:

“太好了!”

“哈哈··”

“···”

等参谋们释放心中的欢喜后,副总参才继续说道: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打通通往边区的通道,然后组织人手修建可供卡车队通行的公路。”

此次大战还有一个核心目标。

打通通往陕甘边区的运输通道,然后通过独立团的重型卡车队,向陕甘边区运输粮食等物资,支持抗大的培养人材。

从而彻底打破果脯对陕甘边区的封锁。

成为八路军的大后方。

“是!”

参谋们干劲十足。

百团大战的顺利实施,让众参谋们看到了自身的实力。

不仅仅超乎鬼子,超乎晋绥军,超乎果脯的预期,甚至还超乎了总部参谋们的预期。

不知不觉间,原来八路军已经这么强大了!

···

“没想到··”

“我们已经如此强大了。”

会议室内。

师长,老总,副老总几人会面。

师长忍不住感慨一声。

十天时间,完成预计十五天,甚至二十天的作战任务。

如此情况,让即便是他们都不得不惊叹,己方实力增长之迅速。

“这次我们能提前完成作战任务,不仅仅是因为,李云龙搞来的那些先进武器弹药。”

“核心原因在于老百姓的帮助。”

“尤其是是太岳和太行根据地的民兵,帮了大忙。”

副总参总结道。

为何能提前完成作战目标?

除了先进充足武器弹药,带来的部队战斗力提升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充足且士气高昂的民兵部队。

古语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个道理,在当前,不仅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愈发重要。

随着先进武器装备的大量装备,八路军对后勤的需求也极大增加,部队自身能携带的补给,只能支持一两天的行军和战斗。

而这次战斗,涉及整个华北平原。

部队本身又主要驻扎在郊区,补给辎重的运输,只能靠人背马扛。

虽然李云龙每个月都能搞到手一批优良的马匹骡子,但时间太短,几个月下来,包括马匹骡子加起来,也只有三万多匹。

并不多。

其中大部分还要装备在部队中,能交给后勤运输队的就很少了。

对运输提升不大。

真正为一百个主力团解决运输后勤问题,并且帮助运输伤员,辅助战斗,运输战利品的,甚至直接参与战斗的。

是四十五万民兵!

是的。

四十五万民兵。

比鬼子华北方面军总兵力还多一半。

随着每月获得粮食数量的增加,起源于太岳根据地的民兵训练计划,也推广到了太行根据地,以及冀南根据地。

太行根据地的老百姓,远超太岳,冀南地区的老百姓,也很多。

最终人数扩大到四十五万之巨。

不过,因为不脱产,实际上,这四十五万民兵,可以算做是老百姓。

只不过得益于军事训练,和统一组织,粮食补贴政策,这些民兵,几乎是全体向着部队,并且全部都是最优良的后备兵员。

尤其是训练时间最长的太岳根据地的七万多民兵,大部分甚至进行可以直接进入部队,稍微训练,就能直接拉上战场。

虽然因为缺乏武器,这些民兵战斗力很差。

但在后勤,作战辅助,运输伤员方面,却帮了大忙。

这次部队能提前七到十天完成作战任务,庞大的,听从组织,且有一定战斗技巧军事技能的民兵部队,功不可没。

“要想办法推广到其他根据地。”

老总说道。

相较于动员的老百姓,

民兵部队因为训练,纪律性更强,组织效率也更高效,管理成本低很多很多,行动效率也高很多。

“那就需要将粮食运输到每一个根据地。”

副总参说道。

粮食不是问题。

如今,太岳根据地每个月有十五万吨细粮,五十万吨高粱。

足以满足百万民兵的训练需求。

唯一的麻烦是运输。

单纯的依靠人背马扛,有一半的物资,甚至更多的会损耗在运输过程中。

而且十分危险。

并且还会占用大量人力。

虽然如今部队民兵部队极多,但民兵们需要从事生产,全职运输,效率低,需要海量物资。

更麻烦的是··

“五台山那边很麻烦啊!”

师长说道:

“虽然这次我们彻底破坏了鬼子正太线,但鬼子实力终究是强过我们的,无法长期占领,也就无法打通运输通道。”

“而向五台山运输粮食,必须通过正太线。”

“粮食依靠空运,不现实。”

独立团有十架双发运输机。

部队也凑齐了十五组机组,和七十多位后勤人员。

但十架飞机,单次运输能力只有十五吨,而且,还担负着运输银元,人员,空投报纸的任务。

不可能用来运输粮食。

“看来,加加速兵工厂建设计划了。”

老总说出了问题的核心。

随着独立团每个月一批装备的供应,以及每个月五十门120迫击炮,十万发炮弹的供应,数十万吨粮食,各种药品物资辎重。

如今部队变得空前强大。

十天时间,就彻底破坏了鬼子的两千公里铁路线,拔掉近千个据点,数百座桥梁。

但破坏容易,守住难。

“每个月四个团的武器装备,严重不足。”

“战斗损耗太大。”

老总补充说道。

虽然独立团只有五千人,但实际上,每个月出来的装备有四个团规模。

还都是主力团。

也就是能装备大约一万人。

这也是陆老板来了短短半年时间,不仅仅太岳根据地全面换装,连太行根据地,冀南根据地也能够有十来个团换装的原因。

但经过这一战,老总发现,

虽然如今,全军有二十多个装备比鬼子还好的主力团,能够在多地正面抗衡鬼子联队,甚至旅团级的兵力。

直接和鬼子野战,这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这种战斗,损耗也非常大。

“是啊。”

师长点头赞同,并举例说明:

“这次新二团占领沙凹据点后,和新一团,三十八团驻守,面对鬼子四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的进攻,虽然坚守一周时间,但损失也非常大。”

“人员伤亡倒是不多。”

“尤其是武器装备,七天的战斗,基本上报销了两个团的装备。”

战斗中,损耗的不仅仅是弹药,还有武器。

虽然备用零件多,但遗失,或者被火炮彻底破坏,也是无法修复的。

而野战,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我们的实力,比起鬼子终究还差得远。”

“正面野战,别说华北方面军,就连第一军也打不过。”

老总继续说道。

以如今的八路军实力,借助地形,借助充足的民兵,借助补给优势,别说第一军,就算是鬼子十一军过来,也能挡住。

但平原野战,

或者长期消耗战。

就严重不足了。

“我赞同。”

“我们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

副总参说道:

“尤其是需要我们自己生产的装备。”

“据说··”

说道这里,师长展开了对未来的畅想:

“据李云龙说,这次计划如果成功,我们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能达到他背后那位老板支援的武器装备工艺水准。”

“这是真的么?”

虽然有报纸印刷机器的证据在眼前,但师长依旧难以置信。

李云龙弄来的武器装备,制造工艺有多强,师长他们这群有足够眼界的人,最能清晰感受到。

别说小鬼子。

就算是美国人,甚至德国人,英国人制造出来的武器,也远远不如。

如果己方能掌握如此制造工艺。

那岂不是直接站在世界最先进?

每次想到这里,师长都感觉难以置信。

“那两台印刷机你又不是没看到。”

副总参笑呵呵的说道:

“其他我不知道,但那个操作屏幕,还有那台管理电子计算机,起码先进世界二十年。”

九十年的印刷机,已经有了电子计算机,虽然相对性能差,但放在这个距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世还有六年的时代。

妥妥的天顶星黑科技。

“那就开始吧。”

老总看向副总参。

师长也看向副总参。

建设兵工厂,不仅仅需要设备,

随着冀南根据地经济站稳脚跟,机器设备问题已经不大,不仅仅那位美利坚商人,乔治·高尔文,还有其他商人也前来淘金。

只要根据地继续保持,白银和世界市场的差价,就能踊跃吸引过来。

设备完全不是问题。

还需要人才。

而人才,虽然有潜伏在各地的地下党,搜集,但效率太低。

还需要根据地主动吸引。

“我马上安排,新华报发布招募信息。”

副总参说道。

公开击毙宫野道一后,新华报的名气已经彻底打出来,运输机也解决了运输问题,能及时铺满全国各地。

没有什么,比用新华报招募人才更好的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