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客户李云龙 > 第十七章丁伟:旅长‘们’好!

“老夏。”

总部,新华社。

报社编辑,兼任印刷技术员许林向走进来的摄影老夏打着招呼。

“许林。”

老夏招了招手,算是回应,手上却在收拾东西。

一台老旧的照相机,胶卷。

“你这是打算去冀南根据地?”

许林问道。

不久前,冀南根据地在鬼子的经济进攻中吃了大亏,让部队意识到,根据地的金融力量十分弱小,特意召开了会议总结这次失败的经验教训。

并且还从各根据地组织人员前往实地考察。

新华社也准备派两个人一起过去。

“对,去冀南根据地看一看,咱们报社准备出一期各根据地特刊,我要拍摄各根据地的照片。”

老夏回答,但眉宇间却是眉头皱起。

计划是好计划。

让全根据地的战士,老百姓,看一看其他根据地的风土人情,开阔视界。

但问题是。

他胶卷不多了。

而这个计划,需要至少千余张胶卷,甚至数千张,乃至万张也不嫌多。

太原那边倒是能买到胶卷,但是太贵。

申请虽然那已经提交了。

但报社估计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照片。”

听到这里,许林也是眉头皱起。

作为印刷技术,上次报道太岳山区歼灭鬼子山岛联队的战役,让许林深刻的体会到,新华社的印刷设备太老了。

刻印出来的照片,质量差,画面模糊。

完全无法满足目前根据地的宣传的需求。

但问题是,

目前别说引进新的照片刻印设备,报业转轮印刷机也是照片模糊的主要原因之一,随便一套购买下来,也需要七八千大洋。

根据地目前财政穷的叮当响。

要不是五月份李云龙搞来一批粮食,恐怕会更加困难。

况且,

就算有资金购买印刷机,也没有渠道购买。

这玩意,只有进口渠道。

太原都没有。

只有北评,或者上海可以买到,但那边运输过来,也需要三千大洋起步。

“要是我们能搞到国外最先进的报业转轮印刷机就好了。”

许林叹了一口气:

“这个印刷出来的报纸图片,不比照片差多少。”

“甚至连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看清楚。”

“国外最先进的报业转轮印刷机?”

老夏忍不住摇了摇头:

“还真敢想。”

“这个机器一台要五万五千大洋,这还是上海的报价,不包括运费,而且要使用专门的50克新闻纸和专用彩色油墨。”

“上级能拨款七八万大洋给我们购买一台最新的报业转轮印刷机?”

“想想还不行么?”

许林不屑的撇了撇嘴:

“我还想,要是能进口到美国最新研制的彩色报纸印刷技术,发表彩色印刷报纸呢。”

“让根据地老百姓,和八路军战士,还有游击区、占领区的老百姓看一看色彩鲜活的世界。”

“色彩鲜活的世界。”

几个字直接让老夏陷入遐想。

什么是对一个人改变最大的?

答案众所周知。

知识和眼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也是为何那些从雪山草地走出来的老红军们,个个都是顶尖人才的原因。

虽然长征一路上辛苦,危机重重,但他们是真正的行走了万里路,见识到了广袤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了眼界,加上知识水平不差,自然个个都是人才。

根据地普及教育,暂时是不可能了。

行万里路也不现实。

受限于交通,中国大地上百分之九五以上的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转悠。

但这就是报纸和照相的意义啊!

让人们足不出户,了解万里之外的新闻实事,看到万里之外的人和风景。

如果能出版一份新华报,使用还在研究中的彩色印刷技术,将一张张照片印刷在上面,让哪怕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看一看,那该多好。

还有电台。

不识字没关系,听总是听的懂,照片用报纸,文字知识就用广播电台传播,让老百姓用收音机听。

只是···

“你也想太多了。”

老夏摇了摇头。

别说广播电台,收音机,彩色报纸印刷技术,就算是国外市面上能买到的最新报业转轮印刷机,也是遥遥无期啊!

“能买到一台好的报业印刷机,照相刻板机,还有足够的油墨,新闻纸就不错了。”

老夏苦笑一声。

如今新华社,不仅仅印刷技术差,甚至连油墨和新闻纸都严重不足。

“老夏。”

一旁,北方局新华社主编全程听着两人讨论,并没有插话。

虽然他知道,北评的同志已经找到渠道购买更先进的报业转轮印刷机,上好的油墨,上好的新闻纸。

并且谈好了价格。

但目前资金都还没运输到北评。

货物也没有到手。

更别说运输到根据地。

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物资丢失,金钱浪费,而且出问题的风险极大。

现在没必要说。

等两人说完,主编才说道:

“胶卷,我已经派人给你买过来了!”

说着,将一大箱胶卷交给了老夏。

总部已经明示,今后有任何资金需求,可以向总后勤部申请,只要申请合理,都予以通过拨款,主编当即向总后勤申请一批资金用于购买胶卷。

然后,

上级就给了他一千大洋。

这笔钱,在太原都足够买几万张高质量胶卷了。

把主编惊讶的目瞪口呆。

“这么多!”

老夏看着眼前的胶卷,同样目瞪口呆。

“哈哈·”

“好好记录咱们根据地风土人情。”

“不够我再去买。”

主编大手一挥,豪气满满。

···

在摄影老夏收拾装备,准备去冀南根据地的时候。

丁伟带着新一团的运输队,兴高采烈的向杨村开去。

“这次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随行的一营长有些紧张。

四次了!

都已经四次了!

自家团就从来没有拿到过独立团每个夜月末换下来的装备。

不过上个月,因为有总部一个加强炮兵营的关系,团长根本就没去。

“这次还能有什么问题?”

丁伟信誓旦旦,兴高采烈:

“过了今天,我们新一团,就有装备六门82迫击炮团属炮兵连,一千匹新式骡马,步话机普及到连的主力营。”

“除了有财神爷的李云龙独立团,我们将是最强主力团。”

丁伟语气嘚瑟的不行。

这次拿到李云龙的装备,肯定不可能全部吞下来。

独立团总兵力五千人,据他所知,就有超过一百八十台步话机,都足够新一团普及到班了。有超过五十门八二迫击炮,每个营都有六门。

但留下六门82迫击炮,十二台步话机绝对没问题。

新式骡马独立团也有三千匹,他留下一千匹肯定也没问题。

“最强主力团?”

听到这个名号,一营长精神顿时一振。

最强主力团啊!

“嘿嘿··”

丁伟继续画饼:

“说不定,还能给每个营都配属两门82迫击炮。”

和独立团一样,每个营六门82迫击炮不可能,但留下十二门,给每个营直属两门说不定有戏。

到时候看旅长态度。

“营属82迫击炮?”

一营长吞了吞喉咙,表情既是难以置信,又饱含期待。

在一行人期待的眼神中,运输队快马加鞭向杨村赶去。

···

而也是与此同时。

杨村。

“旅长们好。”

李云龙微笑着接应每一个旅长。

随着部队的扩大,旅长数量也开始增多,从一开始的六个,到现在的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而此时,甚至连五台山根据地的负责人都赶到了杨村。

“听说伱李云龙缺军官?”

流程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规则也深谙,旅长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价码:

“我这里有十个老红军。”

“不过嘛,优秀军官干部哪里都缺,得按老规矩来,有本事的部队,才能拿到上级的···”

“对头!”

“我也有八个··”

宛如菜市场,大家纷纷开价。

“这个好说。”

“两门82迫击炮,每一门火炮配备两套备用零件,除了底板,炮管支架损坏了都能更换维修,每一门火炮还有两千发炮弹,再加上一台步话机,五万发子弹,···”

“换一个老红军连长。”

李云龙直接开价。

“好!”

“行!”

“可以!”

众旅长纷纷点头。

但心里却是震惊的难以言喻。

来之前,就有心里准备,毕竟歼灭山岛联队战斗结束后,总部那边就搞到了六十门82迫击炮,以及,十二万发82迫击炮炮弹。

一百台新式步话机。

见识到新装备的精良后,旅长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压箱底好军官干部,来杨村。

但没想到,李云龙的开价,依旧让他们所有人难以置信。

单单那个步话机,就让所有人眼红不已。

重量单兵可以使用,续航时间二十四小时,可更换电池,使用鞭状天线通信距离都高达二十公里,加强天线可以翻一倍。

鬼子的师团级电台,以及炮兵指挥电台,在架设好大天线后,在良好天气情况下,通讯距离也最高只有十公里。

在一堆旅长眼里,这东西威力堪比一个满炮弹基数的炮兵连。

最终,经过一个小时的讨价还价,包括三千五百匹骡马在内,独立团多出来的武器被瓜分,而李云龙则是获得了五十个有文化水平高,信仰过硬的军官干部和技术士兵。

“你最近在搞什么好东西?”

旅长们心满意足后,纷纷和李云龙拉近关系。

毕竟,新式远程82迫击炮,新式远程60迫击炮,大家也都见识到了。

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大家眼红的不行。

而且,今后给李云龙的军官,半年或者大半年后,是可以调回原来部队的。

一众旅长又是递烟又是递酒,让李云龙心里嘚瑟的不行。

期间,一同过来的旅部副总参忍不住问道。

其余旅长也纷纷看过来。

近期,李云龙在梨县的动作,人尽皆知。

“有没有能对付鬼子据点的武器?”

没等李云龙回答,副总参忍不住问道。

进攻计划已经初步拟定,作为计划的拟定者之一,副总参很清楚,如今部队急需各种攻坚武器。

“对付鬼子据点?”

李云龙想起了资料中关于120重型迫击炮的介绍。

使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战斗重量220公斤,最大射程7700米,榴弹重量16公斤,装药奥克托今高能炸药三公斤。

命中可直接摧毁全部三层木质掩体。

“有。”

李云龙直接回答。

120迫击炮平射不现实,后坐力太大。

但新式120重型远程迫击炮,一公里以内精度极高,对付鬼子炮楼,指哪打哪,大不了,多发射几发炮弹。

鬼子缺少材料,即便是号称使用了水泥的据点,防御力也就等于三层木质掩体。

三公斤奥克托今炸药,等于四点五公斤黄色炸药,只要命中,足以摧毁任何据点主题,什么机枪碉堡,都统统一炮解决。

实在不行,新式120迫击炮还有白磷燃烧弹。

这玩意,可是对付据点的大杀器。

就是有点残忍。

不过对面是鬼子,就不残忍了。

“好!”

副总参不再问了。

“好!”

旅长们也纷纷叫好。

他们自然都知道,即将展开的大动作。

毕竟,总部已经命令各根据地情报力量开始行动了。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丁伟的大嗓门:

“李云龙,我来给你帮忙了!”

“他娘的,终于轮到劳资了。”‘’

“这回没人和我抢····”

推开团部大门,丁伟的宛如被卡住脖子,声音陡然停滞。

但丁伟毕竟是丁伟,他眼珠子一转,当即立正敬礼:

“旅长们好!”

“新一团团长,丁伟前来报告。”

“你来干什么?”

有旅长顿时问道。

“我带来了新一团运输队,帮各位旅长忙运输。”

丁伟昂头挺胸的回答。

但他身后,一营长却听出了自家团长那扎心般的心痛,以及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的无奈。

“不错,有觉悟。”

“····”

旅长们自然知道是什么事情,不过丁伟既然反应过来了,他们自然不会拆穿,纷纷表扬丁伟。

“噗···”

李云龙更是笑的差点破音,最后为了掩饰自己的笑声,他也加入了夸奖丁伟的队伍:

“还是丁团长有觉悟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