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谍战:我一不小心成了军统站长 > 第263章 搬迁工

谍战:我一不小心成了军统站长 第263章 搬迁工

作者:可小可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制裁张封笑的功劳,就算谢轩不要,军统局必然会记在申浦三站头上,只是不能公开宣传罢了。

甚至,戴立向老蒋报告时,也会提起谢轩和林一豪。

所以,谢轩不要功劳,功劳也是跑不掉的。

事实上,戴立已经在计划,如何向委员会汇报了。

这么大的功劳,注定要载入史册,既是申浦三站的功劳,更是军统局的荣誉嘛。

不管谢轩提什么要求,戴立都会满足。

况且,谢轩提的要求也不算过分。

谢轩向局里提议,林一豪暂时离开申浦,这需要一笔安家费,不多,给一万元就够了。

另外,申浦三站全体同志,也都参与了制裁张封笑的行动,再奖励一万元不过分吧。

一个张封笑,绝对值两万元。

还有,申浦三站的总台,只有25瓦,功率太小,与山城联络信号不稳定,需要两部85瓦的大功率电台交换使用,以及一部85瓦的备用机。

另外,还需要一批新型特工机。

第三行动大队下属的几个行动小队,尽可能全部用电台联络,减少见面的次数,自然就能提高安全系数。

军统不比中共,财大气粗,有各种人才和原材料使用。

早在1936年,杭州制造所就设计制造出来了台钟发报机,利用台钟后部的空间,放一部电机进去,虽然功率只有2瓦,但也能维持几百里,甚至上千公里的通讯。

这种发报机,发报时,把钟停掉,插上电源就能发报,平时就是时钟,甚至能公开摆在桌上当装饰用。

经过几年发展,军统局利用俘获的日军电台,再参照英美苏的电台,在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比如说,大型机的输出功率增加了,周率更稳定,军用电机还有防水和照明设备,而利用真空管,特工机的体积,缩小了五分之二,收听效率,比原来增加了三倍。

军统目前制造的最小特工机,只有巴掌大小,能装在口袋里。

这是为了提高申浦三站的业务能力,更好的开展沦陷区的工作,戴立自然不会拒绝。

他甚至认为,申浦三站申请的电台越多,工作就越卖力。

因此,谢轩的要求,戴立大笔一挥,全部满足。

早在去年,国军后方生产的电台,就已经足够军队和特务机构使用了,不要说这点电台,就算是再多给点,也不成问题。

几天之后,谢轩要求的钱和电台,都送到了申浦。

东南商贸公司与山城做着贸易,山城的物资要送到申浦,反而比原来更方便。最重要的是,安全。

东南商贸公司的货物,是有特权的,一路上都不会被检查。

毕竟,这些能获取高额利润的货物,都属于违禁物资,一般人也运输不了。

收到山城的电台后,马上对申浦三站的电台进行了更换升级。

等晚上调度好后,将更换下来的电台,以及一批备用机,送到了三鸡公指定的仓库。

第二天早上,谢轩一个人去了仓库,拿了一台85瓦的大功率电台和三部军统特工电台,送到了宫冰那里。

宫冰看到电台,愣住了:“这是崭新的电台?”

谢轩微笑着说:“山城刚送过来了,85瓦大功率电台,能与半个地球的电台联络。另外,还有几部小型两瓦特工机,还没捂热就送了过来。不要小看这些特工机,不比之前的25瓦电台效率差。”

“那也不能一次就搞四部电台吧?我们在申浦所有电台,估计也才几部,你这次是把军统的家底都搬空了吧?”

谢轩微笑着说:“我不生产电台,只是电台的搬运工。放心,军统的家底丰厚得很,怎么搬也搬不完。”

电台对军统的外勤单位,可能是标配。但对中共来说,只有非常重要的机构,才能配电台。

比如新四军,团一级的单位,根本就没有电台,就算是师部,条件好的有两部。

宫冰担忧地说道:“要是军统发现了怎么办?你可不能为了给组织搞电台,而让军统对你有所怀疑。记住,任何事情,都没有你的安全重要。”

谢轩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是申浦三站的站长,站里的设备由我负责。这些是备用设备,没人会关注,到时报损就是了。放心,不会有问题。”

这是沦陷区,他又是站长,负责全面工作,这些设备,他想怎么处理都行。

宫冰问:“真没问题?”

谢轩安慰道:“放心,实在不行,就说被偷了,这总行了吧?”

申浦三站的财务,不向山城报备,这是谢轩早就申请过的。另外,沦陷区的管理,没有后方正规,全部是谢轩说了算。

他现在是戴立的红人,深得戴立信任,不可能因为几部电台就怀疑他吧?

谢轩有一百个理由,向山城解释这些电台的去向,并且都不会牵连到自己身上。

宫冰哑然失笑:“偷?亏你说得出来。”

“不用偷,那用‘搬’好不好?”

宫冰笑了笑,说道:“好吧,那我就替组织感谢你这个运输大队长。这些电台,我会让同志们改动一下,就算真落到敌人手里,也不会知道这是从军统弄来的。至少,不会让他们知道,这是新的电台。”

他知道,谢轩肯定要冒风险的,哪怕谢轩说得再轻巧,他也不能掉以轻心。

谢轩身处敌营,天天与日伪特工暗中交锋,危机四伏,还得应付军统,不能给他增添任何风险。

谢轩点了点头:“这样当然更好。”

小心驶得万年船,在沦陷区搞情报工作,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了安全,不管做什么都值得。

宫冰感慨道:“这次要不是你及时通知,贝勒路福熙村66号的电台,可就危险了。”

由于谢轩的及时通报,电台转危为安,一部收音机,一个电炉,打消了敌人的疑虑。

谢轩不仅准备了新的地方,还给了经费,并且更换了电台。

新的电台,不仅功率大,体积还小,更便于隐蔽,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这是我应该做的嘛。相比那些使用电台的同志,他们的工作更重要,也更危险。他们的条件那么艰苦,用着那么差的电台,依然很好的完成了工作,他们才更值得敬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