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新纪元119年 > 008 超光速跃迁

新纪元119年 008 超光速跃迁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8: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想当克隆飞行员?好是好,但现在还不成,想当克隆飞行员需要学习很多技能,还要通过严苛的体能考核,淘汰率非常高。另外购买克隆体也需要一大笔钱,艾特,慢慢来,别着急。”

努埃尔这个人还是挺和蔼的,他除了在专业问题上斤斤计较之外,对待其它问题都是大大咧咧的,很多时候根本不过脑子,拿起嘴就说。但这次听完洪涛的询问,却沉思了一会儿才给出答案,不能说完全否定吧,也不太乐观。

“切,你这种棺材瓤子都能考过,还能难得住小爷我?”这是洪涛心里想的,没敢往外说。但想一想又觉得罪过,不是因为救命之恩,而是头盔里的脑扫描系统,生怕这些想法也让主脑给扫走。

飞船再次飞行在太空中,洪涛终于能看到外面的全景了,但不是通过肉眼。驾驶室看似有一整面大舷窗,其实它和飞船的其它部位差不多,都是由几层外壳密封的,根本就没有窗户。

所见即所得这句话到了这个时代已经成了谬论,舷窗包括窗外的景色都是通过飞船外面的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再经过飞船主脑处理,以全息图像的方式投射到飞船内壳上。由于投影得非常逼真,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

不过每个人和每个人看到的细节还有所差别,比如说努埃尔就不用采用投影方式去观察外部景象,飞船主脑会把经过处理的所有图像和声音信号直接送入大脑里的相应部位,让他直接在意识里看到信号里的所有。

这玩意怎么描述呢,洪涛找不到合适的词汇,也无法去尝试,只有克隆体飞行员经过外部插件强化过的大脑才能承受如此信息量。

努埃尔给了个比较形象的解释,类似于戴在洪涛头上的神经元耳机。那是件自尊集团的高科技产品,它没有耳塞耳包之类的发声原件,而是通过电波的形式把音乐信号直接映射到脑部负责听力的区域,再逆向回传到耳中。

原本这个技术是自尊集团用来保护音乐产版权用的,没有声音可以录制,映射信号都是加密的,自然也就没法盗版复制。

但这个技术应用之后,人们发现了其它好处。比如在听歌的同时还可以和别人交谈,互不干扰。再比如通过这种耳机可以和其他人进行无声交谈,就像洪涛刚开始听到那些来自意识深处的对话,就是耳机发出的。

除了全景之外,穿上了宇航服之后,洪涛终于不用在飞船加速时被动进入昏厥状态了。同时他也初步搞清楚了这个时代太空飞船的大概飞行方式,根本就不是飞,而是跳!

在这个问题上,努埃尔没做出任何解释,而是把解释权交给了飞船主脑。洪涛觉得自己被人深深的鄙视了,连努埃尔这种话痨都不愿意讲的理论,档次之低可想而知。

飞船主脑一边控制着飞船,一边拿出万分之一的运算能力就把自己给讲晕了,怪不得努埃尔不愿意浪费精力呢,差距确实有点过大了。

据说在新伊甸世界初期,也就是艾玛帝国成立、有了官方文字记载时,飞船还是不能跳的,即便装备了最先进的推进器,想在星系各行星之间穿梭,也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时间。探索其它星系的时间就更长了,得用年来计算。

为了提高飞船的航速,科学家们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大部分构想都因为成本和重量问题无法实现。乌鲁克人倒是开发出一种加速轨道,用磁力把飞船加速弹射出去,成功的提高了飞船的航速、缩短了航程。

但是加速轨道的建设成本太高了,使用起来很不灵活,只要飞船航速一降下来,再想提速就必须依靠轨道。这种技术在两个固定站点之间可以使用,对探索未知星系还是没根本性的帮助。

就在300多年前,艾玛帝国突然发明了一种叫做跃迁引擎的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困扰了他们上万年的难题。

又经过了几百年的研究发展,现在的跃迁引擎已经升级过很多版本,成为了更廉价、更可靠、更高效的成熟产品,装备它的飞船可以在没有外部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进行超光速飞行。

超光速飞行的原理主脑讲了,可洪涛大部分没听懂,还不敢追问,只能瞎点头。但也不是完全没听懂,有几个理念还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原理源自量子电动力学,到底这个学科是啥洪涛没印象,好像地球上没这个玩意。不过量子力学有,想来就是一种衍生学科。

具体说就是人造一个没有任何能量的真空状态把飞船包裹起来,简称绝对真空泡。绝对真空泡里没有一丁点摩擦力,任何物体包括光在其中的速度都要快的多。

跃迁引擎其实并不像传统驱动器那样装在飞船尾部,它通常装在飞船的前后两端,启动时制造两个极性。通过在两个极盘之间反复压缩制造真空泡,直到把真空泡里所有能量中子和夸克都排除,并包裹整艘飞船为止,这时飞船就可以达到超光速飞行。

但是在最初的试验中,人们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飞船一旦进入超光速状态,原本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全失效了,时间也扭曲了,根本无法测量距离。说白了吧,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该停止,飞船也就无法控制。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需求,人类就会孜孜不倦的寻找答案,最终这个办法还真被找到了。确实是找到的,不是发明的,因为办法的来源不是新伊甸人,而是从上古遗留下来的遗迹里发现的。

有一种叫做重力电容器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上古星门的操作系统中,科学家发现它能在飞船达到超光速后,从空间采集引力信号。

这样一来的话,跃迁引擎无法控制启停的问题就解决了。只需把跃迁目标定在某个固定引力信号附近,一旦飞船上安装的重力电容器探测到相应的引力信号,就会切断跃迁引擎的动力。

真空泡维持不住了,飞船自然而然就脱离了超光速状态,转而进入亚光速飞行,并由飞行员接管控制,该怎么飞就怎么飞。

至于说这些引力信号的来源,那太简单了,任何星系中都有恒星、行星、小行星之类的星体,它们都是有稳定引力值的。

另外空间站、星门之类的大型人造建筑也有稳定的引力值,就连飞船本身同样有固定的引力值。实在不行,在空域中布设一些引力信标发射装置,同样可以当做固定引力值用。

关于这一点洪涛听懂了,原来这时候的飞船并不是想往哪儿跳就往哪儿跳,目标点附近必须是个已知的固定引力值,比如说行星、小行星、恒星、卫星、星门、空间站、飞船、引力信标等等。

没有引力值数据输入,跃迁引擎根本就不启动,避免进入不受控的超光速飞行状态,达到保护飞行员和飞船的目的。

“真快啊!”努埃尔操控飞船离开空间站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跃迁状态,空间扭曲成一条五彩斑斓的极光通道,几秒钟之后又脱离出来。这时洪涛在主脑的映射屏幕上看到一个能搞懂的单位,AU,而飞船的跃迁距离正好是10AU。

也就是说在十秒钟不到的时间里,这艘小飞船飞跃了10个地球到太阳的距离。那副立体三轴星图虽然看起来挺别扭,却也能从中看出这一跳的距离真不短,再来十几下,基本就能跳出星系了。

换句话讲,加上跃迁引擎预加载时间,努埃尔这艘小飞船能在一小时之内横穿一个星系!洪涛再见多识广也不得不惊叹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