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枭起传 > 第八章 吾恐季孙之优

枭起传 第八章 吾恐季孙之优

作者:夏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富顺的冬天雨水不停。qiuyelou

头晚青石板的路面水迹未干,次日清晨淅淅沥沥的雨声又渐次响起。李府中下等的仆役们最先醒来,着褐衣的仆役忙着将院中积水扫干,又拧了帕子来擦溅了水的栏杆,身形小巧的小厮披了油布攀着长梯爬上屋顶,仔细地检查有无碎瓦,以免漏雨湿了屋子。粗笨的婆子并低等丫鬟各司其职,虽然人来人往,却低声慢语,并无半点嘈杂。

李永仲早饭不过一碗白粥和几碟小菜,他吃饭的时候大管事李三忠立在边上,低声同他说城外庄上的事情。

“你早上用过没?”年轻人咽了口饭转头问管事,李三忠一愣――这是李齐活着时候的做派,他待得用的人从来亲近。自从李齐病重,这种待遇就少了许多。

李永仲不待他回答就向旁边的小厮吩咐:“再拿副碗筷来。”

李三忠很有些讪讪地推辞:“主人翁,我用过早饭方来的。”

“你早上用得太早,现下不用些,遭罪的还是自己。”李永仲自顾自地吃了口菜,才继续说:“你是父亲手上用过几十年的老人了,我现在年轻,家里现下也没个主事的堂客,还得仰仗你几年。”说到这儿倒是一笑:“我原本去找大哥,希望大嫂能主持中馈,结果大哥还是过于腼腆了些,给大嫂辞了,说大嫂现在身体不大好,我侄儿也小,要安心休养。”

他倒是说得轻松,可惜屋子里立着的几个人都恨不得伸手捂了耳朵只当没听到。李家大房这两兄弟看似没有分家,但也同此无甚差别了。前些天李永伯找了泥水匠将他那个院子同府里相连的夹道一隔,关了门过自己的小日子,但该拿的钱一文不少,顺便理直气壮地将他那院子中的花销全都挂到公中的账上。

李三忠咽了口唾沫,他只敢坐了半拉凳子,实是比站着还辛苦。李永仲看他一眼,扭头冲身后的贴身小厮梧桐说:“去,给你家大管事坐好了。他坐着舒服,我还看着难受。”

梧桐笑嘻嘻响亮地应了一声是,两步走过去连拖带拉地硬是让李三忠在椅子上坐实了,李永仲在上首看着,李三忠又不敢如何挣扎,最后忍不住瞪起眼睛小声骂了一句:“小兔崽子,没规矩!”

年轻的当家人看了半天好戏,这才慢悠悠地开口:“这算什么规矩?这是糊弄人的,以为站着的,跪着的,退着的,就是规矩,是对也不对。qiuyelou下人心里头有你这个主人家,哪怕同你一道坐着,一道走着,那也透着尊卑恭谦,反之,若他心里头没有个辖制,没有个章程,哪怕在主人家面前磕九十九个响头呢,背主之时仍旧眼都不眨。”

大管事后背密密地沁出汗水来,李永仲先前发话叫他坐下,他不敢站起来,只好手扶着膝盖略欠欠身,低声道:“主人翁说得有理。”

“我尚年轻呢,”李永仲笑笑,歪头漫不经心看着服务李家数十年的管事,他正是十六七的年纪,笑起来没有一点奸猾商人的样子,倒很有诗书大家子弟的做派,“父亲那样的年纪叫主人翁正好,我这个年岁,早了些罢。”

“仲官儿说的是。”李三忠立马改了称呼,他嘴巴发苦,心头发慌。丧事结束,大管事看昔日的二少爷就多了几分畏惧――他自诩是主人翁李齐的人马,对两个少爷都是客气有余,恭敬不足。当时的谨慎现在看起来就变成了傲慢。李三忠未到五十,还不想被年轻的家主打发到城外的庄子上养老。

想到这里,他越发觉得自己同家主的距离实在是远了些,正好要借些由头同李永仲亲近亲近。他不敢妄想昔日里与李齐那般主仆相得,但也要成为李永仲的倚仗才好。

“今日我同王师爷去见刘老爷。”李永仲随口吩咐,“你理一理家里的事,这些天一直乱哄哄的没得条理,今日之后规矩都要捡起来,不要自乱了阵脚。”

李三忠站起来恭谨地应了个是。想了想他又有些为难,偷瞥了正由着小厮整理外袍的家主一眼,大管事试探着开口:“只是有个事实在为难。”

“讲。”

“是……大少爷的事。”

李永仲扭头同梧桐玩笑道:“我以为是什么大事。”

梧桐机灵,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轻拍了李永仲一记马屁,顺便帮大管事解围:“于仲官儿当然是小事,伯哥儿是您兄弟,俗话说打烂了还连着筋,二少爷抬抬手就能把事情料理清爽。只是大少爷给仲官儿面子,大管事却管不得。”

这句话实在回得聪明,逗得李永仲都笑了两声。

李三忠趁机说道:“前日里大少爷隔了夹巷,仲官儿叫不用理会,但那条路实在是常用的,现下堵了,内外院便只得从左厢交通,这万一有个什么,内里便给困死了,仲官儿你看……”

“你叫泥水匠来,把大哥那院子其他几条路也砌墙堵上,尤其是东南角上的小门。记得,狗洞都给堵死了。”李永仲慢悠悠地说:“大哥一向谨慎,毕竟家里还要守孝,确实门户上要小心。”看收拾得差不多,李永仲抬脚要走,顺便又说了一句:“也少进来些乱人。”

李三忠不敢抬头,深深地躬身下去,应了一句晓得了。

王焕之在外院的书房已是等了一阵,李永仲方才打了帘子进来,见师爷站起来迎他,忙道:“王叔太见外了。”

师爷却要坚持,非要同李永仲行了个礼方才坐下。他自有说法:“以前仲官儿是我看着长大的,自有情分,礼数上松懈些许并不妨事。但目下你已是李家家主,是我的东家,该做的还是要做,这样你我才好自处。”

两人这才分主次坐下。王焕之带了账本来,李永仲看了一回账,又同王焕之说了三刻井上的事。师爷提到新开的那口井出卤并不太顺畅,时有断续,问是否找匠人来看一看,李永仲几岁就在盐井上跑,对井上的事如数家珍,这种情况也不算少见,略一沉吟道:“或许是火未燃尽,不妨事,明天叫工匠来。”师爷点点头,记下这一条。

两个人又算了算下月挑水工的菜钱和工钱,李永仲决意改一改吃饭的规矩,从五天一顿肉改为三天一顿,王焕之有些犹豫:“这又是笔开支。”

“现在冬日里,冷得紧。”李永仲摆摆手,道:“挑水工都是下死力的活路,吃不饱身上哪里有气力。倒是盐井的事,上回我们议了议,后来我独个儿又想了一回,我们开得还是少。”他压低声音,同王焕之道:“现在天时不好,前些日子,陈大传消息回来,在成都见到了陕西的流民,我总想着,这味道不对。”

王焕之一凛,他往李永仲凑了凑,恨不得上半身都趴在桌子上,声音低至耳语:“仲官儿这话,可对人说过?”

“不曾。”李永仲低声道:“这种事,哪个不要命的敢胡说?”

师爷点点头,舒了口气,重新重回椅子上,语带欣慰道:“我就知道仲官儿从来小心。这等消息,法不传六耳,”他指指自己,又指指李永仲,“仲官儿说给我听就是了,再不要说给旁人。”

他们的视线在空中碰了一碰,各有默契地低下头去,捧了茶喝了一口。房间一时静默下来。

天下已经显出崩乱的迹象了。李永仲摩挲着瓷器光滑的表面,有些出神地想,从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开始,辽东事渐不可为,到了天启年间更是输多赢少。而他更知道,从天启七年开始,天灾人祸将彻底拖垮陕西,大明腹心流血不止,而现在安稳度日的人们更不会晓得,国祚,只得十六年了。

想到这里,李家年轻的新任当家忽地一笑,天下又同他这个川东盐商有什么相干?四百年之后,他看过那些慷慨激昂的热血小说,也曾经幻想过自己一朝穿越,封王拜相,甚至带十万兵踏平九州,复华夏清平,但是冰冷的现实很快给了他迎头一棒。李永仲曾听奶娘拿数年前作乱的土司吓唬孩子,而他也知道那并非完全的故事,贵阳围城到最后靠吃人肉度日,一两银子四斤!

他自认没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更没有济世救人的胸怀。他在宜宾见过卫所兵操练,衣不蔽体,以手量腰,简直风吹倒一片,比他家的挑水工都不如!后来因缘际会,也见识了大名鼎鼎的白杆兵,还有传说中凶狠彪悍的土司兵,但每见一次,失望就更深一层,他虽然不是什么历史达人,但也知道在明末正是火器大规模发展,开始取代冷兵器的时代,但他所见到能称得上是火器的武器,不过是放在成都府城墙上头的两门不知道年代的火炮!

将凝望窗外的目光收回放到桌上以苏州码子写就的账本上,李永仲自失地一笑,想这么多又有什么用?这川东小镇,日后注定历经劫火,而他两世为人,又注定眼看世事倾颓。今日所做一切,不过是奢望能早离祸乱,平安度日。

正强自将心头烦乱压下去,忽然听见王焕之说了一句:“伯哥儿……”

李永仲翘了翘嘴角,心情莫名地就好了起来。他站起来在师爷不赞同的视线中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复又坐下,笑了笑,这才道:“大哥谨守门户,又同父亲父子情深,现在为父亲守孝,轻易不出大门半步。”

王焕之狐疑地看着他,他想跟李永仲说对李永伯多少还是需客气些,但看仲哥儿眼下的神色,显见是李永伯又作出甚来。罢罢罢,师爷暗道,他总算是对得起主人翁十年厚待,最后又提醒自己有些事莫要过了本分,两个人说了会儿话,将近午时的光景便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