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300章 凉州烟火

归义非唐 第300章 凉州烟火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1: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二月初到现在,十个月工钱,合计三千钱,数数吧。”

“不用数…不用数……”

凉州番和县永昌村前,由县衙出发的直白将马懿、李阳春的工钱结算下来。

马懿摆手不用点数,可旁边的李阳春却如财迷一样的称重点了点。

眼见李阳春也点头,这名直白才开口道:“马车上还有都护府发下的成衣和油盐酱醋茶,每人一匹麻布,油盐酱醋茶各三斤。”

“我这就为二位将东西搬下来。”直白有些许献媚,显然是知道马懿的身份。

马懿也门清,所以他拦住直白:“不必了,这点小事还是我二人自己动手吧。”

“好,那在下便告辞了。”直白眼见不能讨好马懿,反而引得对方警惕,当即也没有纠缠,而是果断选择了离开。

随着李阳春和马懿将成衣和东西取下马车,直白也驾着马车前往了下一个村子。

站在村口的二人见状,当即咧嘴一笑,转身往自家走去。

“两位先生这是发了军饷啊?”

“算是吧!”

“两位阿丈可有口福了。”

“哈哈哈哈……”

回家路上,不少被马车到来吸引的村民都在打听马车来意,但看到李阳春二人手上东西后,当即便猜到了马车为何而来。

“阿丈,我们回来了!!”

马懿声音爽朗,李阿丈与马阿丈闻声音走出。

眼见两人抱着这么多东西,连忙上前准备接过。

“阿丈不用,我们自己提。”

马懿与李阳春走入土屋,将成衣与油盐酱醋茶等物放下后,这才各自掂量了手中铜钱的重量。

“这么重,给他花完算了吧,我都记不清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了!”

马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尽管他到永昌村开荒这些时间里,马成没少派人给他送东西,但他基本都拒绝了。

不是因为他意志坚定,而是因为李阳春也没有接受家里送来的东西。

李阳春这种烈属都如此,他这个官员子弟又怎么能输他呢?

不过也正因如此,经过十个月开荒历练的二人,此刻相比较刚来时,可谓消瘦。

若是没有旁人证明他们的身份,此时的他们与普通的村民毫无二异。

“都快过年了,确实该吃肉了!”

站在马懿一旁的李阳春也点了点头,而跟着他们走来的李阿丈与马阿丈闻言道:

“这鸡舍里的鸡也养了那么久了,要吃肉就吃它们好了。”

两人院中养了六只鸡,鸡所吃的东西,都是他们节省下来的口粮,以及干农活时抓的虫子。

不过也因为如此,所以六只鸡长得并不大,最大的一只也不过一斤四两。

“不行,要吃也得等明年我们走的时候。”

李阳春坚决反对,马懿也摇旗助威:“这次去城里,刚好买些麸糠来喂鸡。”

“如果可以,再买两只猪回来,明年走时杀了猪再走!”

“没错!”李阳春连连点头,而李阿丈与马阿丈拗不过他们,只能去村正那里找了两辆挽马车给他们。

二人揣着十几斤重的铜钱,驱赶着挽马车便往番和县赶去。

从永昌村去番和县,路程有三十六里,以他们挽马车的速度,今日怎么说也要在县内休息了。

由于只是村子,所以从村子往大斗乡,基本没有路,只是沿着永昌水走二十里,便能见到大斗乡。

大斗乡设于昔年大斗军原址,是番和县治下四乡之一。

原本的大斗乡只有一千多人,但随着人口不断迁入凉州,大斗乡的人口也突破到了三千人。

不止是大斗乡如此,就连其他几个乡也是如此。

以陇右规制,每个乡设乡长、巡检、粮长三人,三人皆是不入流的直白,但是属于官吏体系内。

只要任期勤勤恳恳,即便没有大功,但连续就任三年后,也能调入县城。

进入县城继续担任三年直白后,大概率是可以擢升为从九品下的六司官员。

不过陇右如今没有开疆拓土,也没有新设州县,因此不少人顶着从九品下待遇,做着直白的事情。

陇右有三十九个县,按照陇右规制,每个县应该有品秩官员十二人,流外直白五十到七十人不等。

只是如今局面,几乎每个县的品秩官员都在二十人以上,流外直白最少百人。

整个陇右都护府治下官员九百余人,流外直白四千七百余人。

可以说,如今最想要开疆拓土的不是身为陇右都护府节帅的刘继隆,而是这些顶着待遇却没有实权的官员们。

大斗乡因为流民迁入而渐渐繁华起来,就连都护府都派人来到此地开设了煤米油盐酱醋茶肉布等官营商铺。

正因如此,马懿和李阳春在驾车赶到这里后便被巡检带人拦了下来。

“站住,你们通往何处?”

大斗乡前往番和县的官道上,一名身穿战袄,穿着胸甲,头戴幞头的巡检对驾车而来的马懿等人拦下。

站在巡检身后的,还有每个乡,每个月轮值选出的二十个壮丁。

这些壮丁的身份是民兵,轮值的这个月,可以领到一百钱。

钱虽然少,但每日要做的事情却不多,而且管饭,所以很多人恨不得常年以民兵身份在乡上做活。

之所以有这种制度,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乡里的治安,也是为了训练预备役。

民兵不着全甲,基本只着胸甲,并且只有弓箭和长枪、鄣刀、横刀、盾牌等军械,十分容易辨认。

作为临州大学出身的学子,马懿二人自然清楚他们的身份。

“我们是永昌村的村民,攒了些钱,想去县里买点东西。”

出门在外,马懿倒是底气十足。

“永昌村?”

巡检闻言站了起来,整理整理后作揖道:“敢问可认识马先生?”

凉州官员称呼临州大学毕业的学子为先生,而马懿在学子中身份不低,哪怕都护府严禁宣传学子家世背景,但官场就是如此。

河州刺史马成长子马懿到凉州大斗乡永昌村的事情,早就在凉州内部传遍了。

其余如高进达之子高述、高淮,以及一些官员子弟的所在,也是同样被宣传过一遍,为的就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马懿无奈看了眼李阳春,眼见李阳春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马懿只能道:“是我!”

“大斗乡巡检王兆,参见马先生!”大斗乡的巡检王兆连忙行礼,接着解释道:

“大斗乡已经入驻官铺,二位若是要官铺里有的东西,大可前往乡里,不用前去县里。”

“不过若是二位有事要去县里解决,也可前往县里。”

王兆说罢,便安静等着马懿回复,而马懿也看向李阳春:“如何,去哪?”

“这里有的话,便在这里买便是,县里也没什么好逛的。”

李阳春回应马懿,马懿颔首认可,随后看向王兆:“那我们便去乡里买吧。”

“是!”王兆连忙点头,随后让出道来。

马懿与李阳春驾车进入了大斗乡内,而王兆则是远远眺望他们离去的背影。

在他身后的民兵开口道:“头,这位是什么来头啊?”

“这位来头可大了,日后说不定是要当刺史的人物。”

“刺史?!”

众多民兵面面相觑,他们大多都是剑南道迁徙而来的移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员,也就是各县六司中的掌管户籍的户司。

一个从九品下的户司,也是他们在陇右这种吏治清明的地方才能见到的官员。

若是在他们从前生活的剑南道,他们这辈子能见到的最大官职,也顶多是没有品秩的流外。

对于他们来说,县城的主官都是天一般的人物,更别提刺史了。

想到这里,民兵们有些战战兢兢,而巡检王兆见他们如此,当即骂道:

“你们这群家伙,早与你们说了,陇右境内法律严苛,不必畏官如虎,怎地还是如此胆小?”

常年被欺负惯了的剑南道移民,即便来了陇右,却还是十分惧怕官员的。

王兆这种先为吐蕃奴,后为陇右官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陇右境外的那些大唐官吏是什么德行。

若是把他丢到那些官吏治下,他便知道剑南道的移民为何会那么惧怕官吏了……

“都是骟猪吧?”

大斗乡唯一肉铺内,随着马懿的询问声响起,肉铺内的掌事顿时眼前一亮:“你们是河陇人?”

大斗乡及其治下百姓,基本都是剑南道移民,移民之间多说西川方言,鲜少说官话。

如马懿他们这般年轻,还能说的一口流利官话的,基本都是河陇本地人。

“对啊。”

马懿点点头,这掌事便知道了他们先生的身份:“原来是大学走出的先生。”

“这里都是煽猪,你们要五花还是板油,亦或者是瘦肉?”

面对掌事猜出他们的身份,马懿也不以为奇,毕竟他的身份早就被公之于众了。

临州大学的学子身份,反倒是他众多身份中最普通的身份了。

“买几斤板油回去炼油吧,家里那六斤油也吃不了多久。”

马懿回头看向李阳春,李阳春点头对掌事开口道:“十斤猪板油,十斤猪五花,十只肥母鸡!”

“另外乡里有没有活猪,我们想买一头种猪和一头母猪。”

李阳春的话令掌事眼前一亮,顿时笑道:“活猪自然是有的,城外就有官铺的猪场。”

“种猪一头八贯,母猪十贯……”

“多少?!”马懿和李阳春倒吸一口凉气。

马懿在临州时只管吃,家里有仆人为他采买。

李阳春虽然买肉,但也极少去市场,所以听到整猪的价格后才如此震惊。

“种猪八贯,母猪十贯……”

掌事笑呵呵开口,他最喜欢看这群先生震惊的模样。

“我们……”

李阳春与马懿尴尬的对视一眼,原本他们还想着买一对猪回去生小猪,以此让李阿丈、马阿丈他们日子过的好些。

现在看来,就他们两人怀里这六贯钱,买买猪肉都算不错了。

“活羊呢?”

马懿红着脸询问,掌事笑道:“活羊整只八百钱,可以买一只种羊,母羊越多越好。”

他自然看出了二人的想法,因此主动给出建议。

马懿闻言,当即看向李阳春:“如何,要不买几只羊?”

“买一只种羊,两只母羊吧。”李阳春点头提出建议。

马懿见状,当即将手里提着的三贯钱放在桌上:“一只种羊,两只母羊,十斤猪板油,十斤猪五花,十只肥母鸡。”

掌事不说话,只是把钱拿上了称。

“三贯?”掌事询问马懿,眼见马懿点头,他当即摇头道:“这里只购买三只羊和十斤猪板油。”

“若是按照您刚才所报价格,起码需要五贯。”

“五贯就五贯。”李阳春拿出自己的两贯放桌上,同时说道:“半个时辰后来取。”

“好嘞!”掌事呵呵笑着应下,而李阳春也和马懿走下肉铺。

“这钱真不经花,就剩一贯了。”

马懿啧啧几声,脸上露出几分肉疼。

以前花家里的钱还不觉得,如今自己赚钱自己花,方才知道赚钱那么不容易,花钱却那么容易。

“就剩一贯了,还能买些什么?”

马懿询问李阳春,李阳春则是带着他走到旁边的米铺。

一袋打开的麸糠上插着木牌,每石一百二十钱。

李阳春算了算数,最后才道:“买二石糠,另外再买两匹布。”

“我们俩穿旧衣就行,得给阿丈他们弄新衣穿。”

“倒也是。”马懿点点头,没有反驳。

毕竟对于曾经穿锦袍的他而言,麻衣不论新旧都差不多。

见状,二人又去布铺花六百钱买了两匹粗布。

剩下的百六十钱,也被他们拿去买了两斤糖糕。

陇右不产糖,只能通过牙商从剑南、岭南等道获得红糖,将红糖带回陇右后,方才能制成糖糕。

尽管大斗乡是三千人的大乡,但能买得起糖糕的人很少,所以没有糖糕铺,糖糕都是挂在米店贩卖的。

两人辛苦十个月的工钱,到手不过半日,便被他们采买了个干净。

待所需要的东西都装车后,他们便在大斗乡不少百姓羡慕的目光中驾车而去。

路过巡检站时,站内的巡检也都是一脸羡慕。

“下雪了?”

返回永昌村的路上,马懿瞧见了南边祁连山阴云笼罩,并且山顶染上了一层白色。

“下雪了好,下雪了就不用担心肉会坏了。”

李阳春叫了声好,马懿却咋舌道:“就十斤五花,我两三天就能全部吃完。”

见他这么说,李阳春不免说道:

“话说你我可得把工钱存下来,存到明年除夕前夜,差不多能买一头猪了。”

“到时候杀猪请全村吃个饭,待到后年二月,我们就得回临州了。”

“回临州?”马懿撇嘴,接着说道:

“我阿耶写信给我说了,我们开荒结束后,大概率是要在本地当兵的。”

“这可说不准。”李阳春驾车与他并驾齐驱,脸上的自信让马懿吃不准:“你有消息?”

“没有,但我知道节帅不可能让我们在这种好地方当兵。”

李阳春把凉州称呼为好地方,这让马懿略微皱眉。

只是他略微思考,却又点头附和道:“对于我们来说倒不算好地方,不过凉州确实比陇南那些地方好太多了。”

“你的意思是,节帅会把我们派往陇南当兵?”

凉州毕竟是草肥水美的平原,在这种地方当兵,确实要比在陇南当兵幸福很多。

对于兵卒来说,位于山区的陇南,尤其是宕、叠、洮、松等州才是比较艰苦的地方。

那种地方,即便有马车和牛车作为行军助力,却仍旧要比平原行军艰难数倍。

“我猜的。”

李阳春笑着回应马懿,但马懿却已经信了七八成。

李阳春虽然年纪比自己小,家世也不如自己,但他眼光确实长远。

在永昌村开荒的这些日子里,马懿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曾经仰望的阿耶,包括陇右的绝大部分官员、将领,实际上都不算目光长远之辈。

倘若没有刘节帅,他们中大部分人,兴许也就是旅帅、校尉的水平。

正因为有了刘节帅作为队头,他们才能登上如今的高度。

很多人看不清这点,所以将这一切归结于自己昔日的努力和自己的才干。

在马懿看来,整个陇右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有自家阿耶,以及张昶、陈靖崇、耿明等寥寥数人。

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对都护府发下的政策没有异议的执行。

相比较之下,其它人就有些不太服气了。

不过有刘节帅坐镇,即便他们不服气,却还是得老老实实的按都护府规矩办差。

兴许节帅是看到了这点,所以才会着重培养他们这些临州大学走出的学子。

比起奴隶出身,半道出家的河西老将们,他们这群临州学子或许缺乏决死的勇气和信念,但他们的目光绝对比河西老将们长远。

这点从临州学子至今未有人退出就能看出,他们都明白六年流程走过后,他们将面对什么。

六年流程只是考核,唯有通过考核,他们才能成为节帅敢大胆驱使的那群人。

想到这里,马懿抖动马缰,加快了驾车的速度。

待他和李阳春返回永昌村,却已经是天彻底变黑之后了。

李阿丈和马阿丈,还有两位阿婆都在村口等着他们。

眼见他们带那么多东西回来,不免与他们絮叨着节约节省等理念。

两家人相处近一年,早就将二人视为自己的孩子了。

如今与他们絮叨,也不过出于对他们的关心罢了。

二人笑呵呵的应下,接着便把买来的东西带回了家里,将两斤糖糕分食了。

明明只是糕点中最便宜的糖糕,但吃在嘴里,却比马懿和李阳春此前吃过的任何糕点都要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