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102章 整军备战

归义非唐 第102章 整军备战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唏律律……”

旷野外,军马唏律。

官道上,数十名精骑在一名身材高大的将领带领下越过草原,直抵张掖城下。

在田间除草的百姓纷纷起身,目光所见的除了这数十名精骑,便是一面猎猎作响的“刘”字旌旗。

城门口的守军见到这面旌旗与那高大的身影,连忙撤开拒马,挺直腰杆。

数十名精骑纵马入城,朝着张掖衙门直奔而去。

沿街百姓瞧见那面旌旗与身影,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这是东边来了,应该就是刘将军了吧!”

“肯定是刘将军!”

“没想到刘将军长得那么好看,我还以为他长得青面獠牙呢。”

“你们说刘将军是不是来找刺史,准备收复凉州了?”

“说不定是……”

在百姓们的议论声中,刘继隆率精骑来到了衙门外。

他翻身下马,便朝衙门门口的兵卒作揖:“山丹折冲都尉刘继隆,有要事求见刺史!”

“折冲稍等!”

班值伙长连忙吩咐一名兵卒去传禀,自己则是端来了马札供刘继隆入座。

刘继隆倒也没有客气,大马金刀坐在马札上等待消息。

张淮深没有让他久等,不多时便有兵卒跑出来通传:“刺史请刘折冲进正堂入座稍等。”

闻言,刘继隆对身旁精骑叮嘱:“在外面等着!”

话落,他起身走入衙门内,在正堂坐着等了约一盏茶的时间,便听到脚步声从内堂传来。

不多时,张淮深及李渭、曹义谦先后出现,但最让刘继隆诧异的还是索勋的身影竟然也出现在了队伍中。

“刘继隆,见过诸位!”

他起身对众人行礼,随后便见张淮深颔首示意众人入座。

随着四人入座,刘继隆这才坐下。

“山丹事务繁重,你来张掖,想必是有很重要的事情,长话短说吧。”

张淮深知道刘继隆的性子,而刘继隆见他这么说,便也不藏着掖着,开门见山道:

“秋收之前,我准备三略凉州。”

不等众人开口,刘继隆沉声道:“如果有机会,我想借此机会拿下番和!”

“拿下番和?!”

闻言,曹义谦、李渭、索勋三人惊诧,便是连张淮深也耸动了喉结,欲言又止。

沉默片刻,张淮深才开口道:“你上次说,河陇之地投奔凉州者甚众。”

“是!”刘继隆承认道。

“既然如此,那凉州的情况,你可曾知晓?”

张淮深再度询问,而刘继隆也交代道:“具体并不清楚,但以鄯州的情况来看,凉州甲兵起码多了两三千不止,人口更多。”

“不过这些多出来的甲兵和人口,大概都被昌松、姑臧所收,必然是轮不到嘉麟、番和。”

“确实。”张淮深颔首认可。

凉州不像甘州有多条谷道,而是只有正东和东南两条官道。

这两条官道分别通往昌松和姑臧,都在马城河以东。

如此一来,马城河以西的番和、嘉麟自然是得不到什么势力投靠的。

“虽是如此,可番和一旦遭难,姑臧、嘉麟、昌松必然来援,唇寒齿亡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得。”

索勋突然开口,曹义谦也点头承认,而李渭更是道:

“番和城虽然遭受重创,可甲兵起码还有千余人,加上城内外的番人,少说可以拉出三四千男丁守城。”

“加之城墙常年修筑,想要攻破并非易事,更何况眼下已经七月,距离大雪不过三个月的时间。”

“仅凭山丹之力……难!”

李渭心里自然希望刘继隆拿下番和,可现实不允许,至少他想不到短时间内如何攻破番和。

“仅凭山丹之力确实不够,因此我才来张掖,想请刺史出兵配合!”

刘继隆语出惊人,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张淮深。

张淮深皱眉:“你送来的甲胄已经修复好了,张掖虽有甲兵三千,却不能尽数出征。”

“出兵两千便已经足够,山丹我能出精骑一千八百!”刘继隆再度语出惊人。

张淮深瞳孔一缩,但很快知道了刘继隆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精骑。

“你想怎么打?”

“刺史!”

随着张淮深询问,曹义谦便忍不住打断:“三个月拿下番和,这也太托大了。”

“先等他说完!”张淮深目光紧盯刘继隆。

对此,刘继隆沉声道:“我已经派人修葺焉支山的官道,顶多八月中旬就能整葺好。”

“届时,若是您能率两千张掖军东征,那张掖只需要带四千民夫及五千石粮食就足够。”

“山丹会再派四千民夫,加上最少二万石粮食随军东征。”

“你疯了?!”索勋瞪着眼睛看向刘继隆:

“山丹的粮食不过三万余石,秋收之后最多能有六万。”

“你拿出二万石东征,倘若东征不成,明年山丹最少有四万石的缺,这些粮食都要靠其它州县贴补。”

他话音落下,李渭和曹义谦也连连点头。

山丹的粮食本就靠各州县补贴,虽说今年刘继隆东略牧群十余万,但真的损耗二万石粮食而东征不成,那他少说也要得到个擅起边衅的罪名。

他这折冲都尉的位置还没焐热,恐怕就要被撸下去了。

“不会!”

刘继隆自信道:“番和、嘉麟城外粮食成片,即便东征不成,我们也能割番、嘉之粟麦,凯旋回师!”

刘继隆曾与张淮深说过“以战养战,此消彼长”这个战略。

但这个战略并非只是打运动战和游击战,也要有相应的正面作战。

番和、嘉麟遭受重创,而河陇的一些部落都在寻求靠山。

如果他们不趁这个机会扩大战果,那随着时间推移,这两座城池迟早会有一天恢复实力,而凉州也将更难对付。

“凉州能拉拢那么多河陇部落,全因它粮食充足。”

“可若是番和、嘉麟的粮食被我军收割,那他们还能拿出什么来招抚河陇诸部?”

刘继隆询问众人,紧接着继续说道:

“届时我率军走龙首山以北进攻嘉麟,而张刺史率军攻番和。”

“即便嘉麟粮食收割不成,我军也能割番和粮食撤退,绝无不成之理!”

“话虽如此……”索勋皱眉道:

“一旦番和派出援兵,尚摩陵必然会率姑臧、昌松等城大军西征。”

“以你麾下精骑,能挡住姑臧、昌松近万大军吗?”

“若是死伤不少,那即便割番和之粟麦,恐怕也逃不过边衅之罪。”

索勋倒不是在为刘继隆担忧,而是担心会受到刘继隆的牵连。

刘继隆闻言颔首:“不无这种可能,可若是我们如此畏首畏尾,收复凉州得等到什么时候去?”

“河陇之地,每日都有部落前往河湟、凉州、陇南等各处势力依附。”

“这些部落少则数百人,多则几千人,其中拥甲者更是数以十计。”

“如此等待,等我们有准备再东征,凉州的甲兵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他的话直插张淮深内心,自上次他书信告诉了张淮深河陇情况,张淮深就知道时间拖得越长,收复凉州就会越困难。

这些日子,张淮深都在因为这件事而精神内耗。

如今被刘继隆说出,他心里自然有了决断。

“曹长史、李别驾!”

张淮深一开口,三人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传我军令,押运一万军粮、三千石豆前往山丹。”

“八月初十,我亲率十团兵马……东征凉州!”

他语气不容置疑,刘继隆见状则是起身作揖:“凉州粮食收割应在九月初十前后。”

“若是刺史率军从张掖出征,最多八月十七就能兵抵番和。”

“即是如此,那末将当在八月十三率军出龙首山!”

“不过在此之前,劳请刺史派人前往休屠泽、白亭海!”

闻言,张淮深还没开口,李渭便知道了刘继隆的想法:“你想联合嗢末?”

随着李渭开口,索勋与曹义谦面面相觑。

昔年吐蕃鼎盛时,各大豪族的将帅都有带随军奴隶的习惯。

这些奴隶平时散处耕牧,战时随主人征战,而这就是吐蕃动辄拉出二三十万人作战的原因。

只是随着吐蕃内乱,大量奴隶开始逃离豪强控制,为了自保而聚众一处,这便是嗢末的由来。

嗢末人游牧于河西、陇西、陇南等地,大小部落数十上百,其中实力稍强的便是凉州北部休屠泽、白亭海的嗢末部,有近万帐人口,随时能发动几千上万人南下劫掠凉州。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虽然不存在于这个时代,但不代表李渭他们不懂。

“这倒是个好办法。”索勋颔首道:

“休屠泽、白亭海的嗢末人聚众近万帐,能拉出几千上万轻骑入寇凉州,实力不容小觑。”

“你东略凉州之后,凉州吃了大亏,今年必定严防死守。”

“如此一来,这群嗢末人也就抢不到什么东西。”

“若是我们派人与他们联手攻略凉州,他们即便不心动,也会趁火打劫,对凉州的牧群下手。”

不用刘继隆解释,索勋便把话说开了。

闻言,李渭主动起身道:“刺史,我愿意带厚礼前往白亭海、休屠泽,说服嗢末出兵。”

“府库中还有多少铁料?”张淮深看向曹义谦。

“七百多斤。”

曹义谦说罢,张淮深便颔首道:“劳李别驾带着这批铁料前往白亭海。”

“不管事情成功与否,李别驾须得保住自身。”

张淮深毕竟没有和嗢末人接触过,因此他提醒着李渭注意安全。

李渭闻言作揖回礼,随后目光看向刘继隆。

刘继隆见状开口道:“不如派山丹左果毅李仪中率精骑一千护送李别驾,刚好也让嗢末人看看我汉人的实力!”

“可!”张淮深用字简短,随后目光扫视众人。

“既然没有别的事情,你们就都去办事吧,刘继隆你留下。”

“是!”李渭三人先后离去,刘继隆则是挪动位置来到左首位。

瞧着李渭等人离去,张淮深这才开口对刘继隆道:

“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是纸上谈兵,真到临阵对敌的时候,事情恐怕不会如你所预料一般进行。”

“我且问你,你有几成把握拿下番和,又有几成把握守住?”

张淮深没有询问有几成把握收割番和粟麦,因为在他看来,收割番和粟麦十分容易。

只要他们两部大军汇合,不等嘉麟、姑臧的援军抵达番和,他们就能收割番和城外大半粮食。

如果只是从劫掠的角度来看,这次出兵是稳赚不赔的。

可刘继隆刚才也说了,他要的是拿下番和。

既然目标变了,那所有的计划就得都围着拿下番和来进行。

张淮深没有这个把握,所以他想知道刘继隆有几成把握。

“现在有五成……”刘继隆沉声道:

“拿下番和之后,我有十成把握能守住!”

“若是事不可为,我率精骑殿后。”

“好。”张淮深没有继续再问下去,而是起身注视他:“今日就在衙门好好休息一夜吧。”

“不了。”刘继隆摇头起身:“山丹那边事情太多,我现在就得回去。”

闻言,张淮深颔首:“那便不留你了。”

“末将告退。”刘继隆作揖退出正堂,在衙门领着几十名精骑便踏上了返回山丹的道路。

如今山丹与张掖之间有五个驿站,所以只需一日就能抵达另一座城。

从山丹前往番和路上,刘继隆也让崔恕修筑驿站,赶在八月中旬以前就能布置五个驿站。

剩下六七十里的路程,对于大军来说也不过就是一天时间罢了。

翌日辰时,刘继隆便率精骑返回了山丹。

接下来的时间,他带领大军将粮食、豆料制作成军粮、马料,而张淮深也派精骑加急前往了敦煌。

张议潮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二十五。

面对张淮深送来的消息,他眉头紧锁,久久没有放下那份手书。

“叔父,淮深在信中说什么了?”

见张议潮久久没有开口,张淮溶忍不住询问。

此时他们二人都在衙门内堂书房中,没有外人存在,因此张议潮皱眉递出书信:“你自己看吧。”

见状,张淮溶连忙取过书信,一目十行看了起来。

“这……这刘继隆也太大胆了,还有淮深竟然同意了,这……”

看完内容,张淮溶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叔父,以甘州兵力进攻凉州,莫说拿下番和城了,便是收割番和粟麦并撤军都很难说是否能成。”

“我看这刘继隆是志得意满,这才怂恿淮深东征。”

“何况拿下番和后,那刘继隆真能守住?”

张淮溶以往都是支持刘继隆,可唯独今日,他觉得刘继隆是被之前的胜利冲晕头脑了。

张议潮揉了揉眉头,仔细思量过后才对张淮溶道:“你就这么不看好他?”

“非侄儿不看好,而是这太过天方夜谭!”

张淮溶也想看好,可不论他怎么想,都觉得此事太难,几乎不可行。

哪怕拿下了番和,甘州兵马又要在阵上折损多少?折损的兵马又要花费多少时日来操练?

与其在这里赌不确定,倒不如老老实实练兵两年,等待两年后大军东征。

“我也想不到这刘继隆怎么拿下番和……”

张议潮轻声苦笑,但最后却道:“只是他如此有自信,我们不妨相信他。”

“即便他输了,有淮深为他殿后,加上焉支山的道路即将修整好,撤退应该不是难事。”

“可这……”张淮溶还想继续说,可张议潮却抬手打断:

“输了,无非就是往后推迟一两年东征罢了。”

“可若是赢了……”

张议潮起身来回渡步,目光灼灼:“若是赢了,我军便在焉支山以东站稳脚跟,届时该着急的就是尚摩陵了。”

张议潮对张淮深他们能否收复番和持怀疑态度,但如果张淮深他们真的拿下了番和,那无疑是在凉州扎下了钉子。

如果尚摩陵他们不想看到番和为日后的东征大军提供粮草,就必须集结兵力进攻番和。

刘继隆既然有把握守住番和,那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哪怕番和城守不住,尚摩陵想要拿下番和城,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伤亡,这就足够了。

“这件事暂时搁置,不要告诉敦煌其他人!”

张议潮起身从张淮溶手上抢过书信,用烛火点燃后丢在香炉内。

“不告诉他们,打赢了还好,一旦打输了,他们恐怕又要争论了。”

张淮溶面露担心,而张议潮眼看书信烧成灰烬,这才缓缓开口道:

“那刘继隆说得对,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收复凉州就越不利。”

“不趁这个时候出兵,那就得等到两年后了。”

“难道到了两年后,我们就有十成把握收复凉州吗?”

他反问张淮溶,张淮溶却迟疑着说不出话来。

张议潮重新走回位置坐下:“既然没有把握,赌一赌又有何妨?”

闻言,张淮溶不再言语,张议潮也翻开了文册,准备处理政务。

张淮溶无奈作揖离去,走出内堂院内时,回头看了一眼自家叔父,随后又抬头看向明媚的敦煌上空。

“刘继隆,你最好能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