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汉武帝! > 第 14章 商鞅?孔明?

家父汉武帝! 第 14章 商鞅?孔明?

作者:智者的土狗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度,度田?!”

三人又是异口同声问道。

“是啊,度田,朕给你们找的这件事可以吧。”

刘据眼带笑意。

他早就有度田的打算,而且有此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若刘据记得没错,在古代历史上应该只有一次制度化的度田。

只有朱元璋做到了。

规天下田,制天下人口,做鱼鳞图册和黄册,朱元璋这才算是彻彻底底重新度了一遍全天下的土地。

其他皇帝做不成,朱元璋却能做到此事,根源在于朱元璋的出身,

泥腿子。

光武帝刘秀度田半途而废,是因为支持他的均是世家大族的势力,刘秀只是代言人,并非是世人想象中无所不能的皇帝,他同样会被权力掣肘,

世家大族帮助你重新夺回了大汉社稷,你转头又把刀冲向他们,人家正要享受胜利果实,你突然翻脸,他们肯定没办法接受啊。

李世民的情况也和刘秀差不多,他们受到大族的支持上位,就必须要考虑到大族的利益。

只有像朱元璋这般完全从土里长出来的皇帝, 才有度田的魄力和能力。

侍中窦富也为大族出身,不单单是大族,更是全天下最大的窦家,一想圣上对大族的频繁打击,再听到度田,窦富反而不意外了。

王贺还在迟疑。

苏行丞已开口:“陛下,我们能做!”

闻言,王贺苦着脸,

得!

自己说了不算啊!

卫律:“苏行丞,我们真能做吗?”

苏武瞪了卫律一眼,卫律立马蔫了。

刘据想找一个部门来度田,这个部门不仅要有权利,最好还是独立的,不会与其他官署产生太多联系,不然的话,一做事都是熟人来求情,这田还如何度啊?

大鸿胪寺是最好的选择。

在张骞通西域前,大鸿胪寺就是边缘部门,一直到现在,都处境尴尬。

身边一起长大的伙伴,都已开始建设大汉,唯独自己除了大宛通使之事外毫无技术,想到这儿,苏武眼神坚定,

“陛下,我们能做!”

苏武太想做事了!

他也最适合去做度田!

能度田的人,必须要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甚至可以说是不近人情,只有这种人,才能把事情做好。

而度田也是改革田制前最重要的一步!

连整个大汉天下的良田有几数都不知,要如何土地国有?不过是无源之水罢了。

只是.....度田确实需要刚正如剑的人,但不能只有刚正如剑的人,刘据视线在卫律和王贺身上各停留了一会儿,再看向苏武,语气微微不满道,

“就算能做,也是应大鸿胪来告诉朕。”

苏武立刻惊醒。

自己太过急切,竟忘了自己有个顶头上司,在官场上,越级可是禁忌啊!

就算是答应,也应该是田千秋答应下来。

刘据知道苏武念头不坏,没有挤兑田千秋的意思,苏武就是个直人,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看你如何想得,而是看你如何做得,苏武做错了,刘据定然会敲打,

“陛下,是微臣僭越了!”

“下次不要再犯。”

“是。”

苏武愈发恭敬。

像苏武、海瑞这种人,不吃软,也不吃硬,唯独吃一个正字。

刘据做的事正,定可以让他们服气。

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办法能用这等人才。

对苏武的敲打,不仅让苏武正念,听在旁人处也是如雷贯耳,窦富表情严肃,

他知道陛下和苏武是什么关系,但哪怕关系再近,只要坏了规矩,陛下也会责罚,

一碗水端平,周围人都看在眼里。

正是如此种种细节,才让人才汇聚在刘据麾下,心甘情愿的为之效力。

“去把田中秋叫来吧。”

“是,陛下。”

窦富领命,抬脚去传大鸿胪田千秋。

没一会儿田千秋就被带进宫内,甚至给旁人一种错觉,好像窦富前脚刚出去,后脚人就被带来了,看着田千秋衣冠整齐的模样,众人心中升起敬佩之情,

到底人家是领导呢。

“臣拜见陛下!”

田千秋顿首行礼。

“你的人来找朕,说对大鸿胪寺分出的地不满意,又觉得朕不重视大鸿胪寺,你看呢?”

卫律下意识想要开口,被王贺用眼神制止,

“陛下此言差矣,”田千秋道,“三公九卿,王之属也,大汉官员俱食君禄,并没有微臣的人,臣等尽是陛下的人,至于他们....”

田千秋眼神扫过苏武、王贺、卫律。

此事田千秋知道,但他是倾向于不来找陛下告状的,此三人瞒着田千秋还是来了,所以,现在心虚得很,田千秋目光所及处,三位大鸿胪官员纷纷低下头,不敢与田千秋对视,

“他们今日前来,是微臣授意的,也是微臣之愿,考成法当前,唯独大鸿胪寺官员绩效平平,年年皆是如此,臣等不能为陛下尽忠,心之切矣!”

苏武、卫律、王贺三人向田千秋投去感动的目光,田千秋老成持重,平日里虽看着没做什么事,但其实默默付出很多,

最重要的是,身为大鸿胪寺的一把手,他肩负着责任,一旦出了事,陛下不会找老二苏武,更不会找什么卫律、王贺,只会责罚田千秋。

领导,并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田千秋必须回护下属。

田千秋的回答让刘据满意,刘据手下俱是激进的臣子,像田千秋这般稳重又能独当一面的官员很稀有。

所以,刘据不再对苏武等人的事做文章,

“朕有事要交给你们做。”

田千秋不悲不喜,

“是,陛下。”

又在心中暗道,

唉,定是苦差事啊,真有好事哪里轮得到大鸿胪寺?

田千秋道行高,他早看出来了,大鸿胪寺的问题并非来自于某个人,而是来自于制度,

古代对外的行政机构一直缺失,清朝末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外国列强就提出一个要求,要清朝专门开一个负责对外事务的部门,

在此之前,古代专制王朝可没有这个,中华只当周围藩国是小弟,关系好就朝贡,关系不好就开战,策略简单粗暴,

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朝没办法,只能成立个总理衙门,讽刺的是,总理衙门的主要任务是跟进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大鸿胪寺的存在也很是尴尬。

中原农耕国家的特点,地不动人不动,这就注定对外的交往要消极些。

海贸一开,意味着大鸿胪寺要承担更多的对外事务。

只不过,被分散的太零碎了。

“大鸿胪寺度田去吧,不光是中原土地,开拓出去的土地也都要度量一遍,此事能做吗?”

田千秋傻住。

他猜到是苦差事,却没想到这么苦!

“朕不需你现在回答,回去议一议吧。”

等到大鸿胪寺官员一窝告退后,窦富走上前问道,

“陛下,到了午膳的时候了。”

刘据揉了揉双眼间,嗯了一声,又想到还有件事没解决,从大舅那里听说,霍仲孺给霍光寻了门亲事,刘据本来想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霍光的优质基因也该遗传下来,而且娶了妻后,就不是男孩,而是男人了,按理说,娶妻怎么都是好事,

但听到女方的名字,刘据懵了。

霍显。

刘据对历史的了解是业余之上,专业未满,相比于脍炙人口的武则天、吕雉等女英杰,还能多说出个窦漪房,个顶个都是上位者,霍显什么都不是,却也能被刘据记得,

又蠢又坏。

“朕想吃些粥。”

“是。”

窦富没多问,出宫找食官要了菊花莲子粥,刘据想喝粥,就是喉咙有些上火,窦富知君意,特意要了祛火清凉的午膳,

今日卫青和刘据说此事时,意外的是,卫子夫没有任何表达,

现在摆在刘据的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明知道霍显足以毁掉霍家,听之任之,为以后霍家做大,留下致命一击。

另一个选择,

把这门婚事叫停。

但,恐怕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机会了,

在霍家埋下钉子的机会。

两个选择的区别在于,

霍光对刘据而言是谁,

是商鞅?

亦或是诸葛亮?

.........

“董生言:富者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度田只是一,之后定会有二,有三。

我们办此事需步步小心,一个不慎,便有倾覆之威啊。”

回到大鸿胪寺,田千秋把苏武等人拢到一起。

在场的官员俱是人杰,如何不知度田意味着什么,

闻言,苏武面露愧色,

“田鸿胪,都因我一时冲动。”

田千秋开口道,

“大鸿胪寺不是你一人的,更不是我一人的,错不在你,就算有错也皆是因我。

说这些都已无益,为今之计,是要如何将此事为陛下办好。”

尽管刘据让大鸿胪寺回去自行讨论,但在田千秋的认知里,就没有不做的选择,重要的是如何做好。”

众人大眼瞪小眼,王贺最先开口,

“田鸿胪,若此事真定下,可从外向内度。”

“以外向内?”田千秋眼睛一亮,“有点意思,继续说说。”

“是,”被田千秋肯定后,王贺也自信许多,“以长安至洛阳一线为内心腹,向外扩便是在阴山一脉,阴山一脉耕地少、权贵弱,我们自此地开始度田,必受阻最小,借此机,也可熟悉此事。

徐图渐进,等到度田到长安洛阳一线,天下耕田已度八成,大势所趋,周遭权贵如何能不度?”

话音落下,卫律忍不住赞道,

“妙极!”

苏武也是脸上鲜少的露出笑意,“以外向内,由易及难,确实是精彩。”

王贺所言,直指问题核心,

京城周围权贵太多没办法度田,好,那我先去边疆度田,事不到自己头上是不可能着急的,等到大汉最厉害的权贵反应过来,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了。

田千秋:“不错,还有一点,度田所废人力物力,我们上哪去弄?”

王贺脱口而出:“自然是由大司农署调啊!”

说完,王贺反应过来,这折腾一圈,到最后又要与大司农署打交道。

躲是躲不掉的。

朝廷的任何项目都需要钱,既然要钱,就会与金日磾打交道。

“我去回禀陛下,此事可做。至于谁去大司农署....”

田千秋看向众人。

苏武开口道,

“我去吧。”

.........

“阿母。”

二皇子弗向赵钩弋请安。

赵钩弋看了儿子一眼,

淡淡问道,

“今日的课业都做完了?”

“是,今日是石先生教导我们诗经。”

“石先生为天下通儒,每次听先生所言都受益匪浅,你要珍惜石先生讲学的机会,不许捣蛋,明白了吗?”

知子莫若母。

赵钩弋知道自家儿子是个闲不住的主。

别看在自己面前乖乖的,实则小脑袋里尽是主意。

儿子的聪慧,赵钩弋不担心。

刘弗现在欠缺的是德教,需要有个好先生把他引导到正确的路上,若董先生还在,董先生就是最好的人选,董先生没了,原太子太傅石先生便是最好的。

“是,孩儿记下了。”

刘弗小眼睛一转,瞬间明白了阿母的言外之意,

霍光已经为大哥所用,他俩是一伙的,自己要争取石先生!

不愧是阿母!

刘弗的思路瞬间清晰了!

“石先生今日都讲什么了?”

刘弗以为阿母是在考校自己认真听课没有,

稍微回忆了一下,脱口而出:“先生今日给我们我们讲了由奢入俭的故事,可有意思了。”

闻言,赵钩弋放下手中的事,她叫儿子复述,并非是要考他,以刘弗的记忆力,只要在耳朵一过,他就能记住,之所以叫他重复一遍,实则是赵钩弋想跟着学,

她平日接触这些先生的机会不多,赵钩弋只能自己读书学习,书读得多了,难免有迷惘,想着借此机会,看看能不能从石先生的故事中听出什么。

“先生说,京兆尹曾有一人,名为杨贵,字王孙。”

赵钩弋点头暗道,

光是听这名字就够富贵了,名贵,字王孙,还住在京兆尹...

“这杨贵啊,学黄老之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