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汉武帝! > 第 232章 谈

家父汉武帝! 第 232章 谈

作者:智者的土狗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霍光熟练掌握语言的艺术,硬话软说。

京兆尹刘买第一个赞同,

“霍相,您所言我都记得了,京兆尹地灾情俱已安定,陛下谨洁爱民之心定感动上苍,雪也很久没下那么大了,三辅地安定在即。”

刘买为皇室宗亲,支持刘据,他每次都要第一个上,除非他要造反,对当今圣上取而代之,否则,他就是刘据最大的拥趸。

右内史倪宽、左内史卜式纷纷点头,

精诚道,

“下官定以霍相马首是瞻!”

倪宽是孤臣,其师门造反,他暗中通达刘据,为大义舍小情,虽保住了命,还升了官,但却无人再愿与他亲近,他除了随陛下一条路走到黑,再无他选。

卜式与其说是刘彻的钱袋子,不如说是皇权的钱袋子,他深谙一个道理,在这世上,不抱大腿是活下去的,

既然都是要抱大腿,何不抱上最粗最壮的一根?

不过是一羊倌,凭借出资撒钱的举动,得封左庶长,后历任齐国相、关内侯,

卜式愿意上献,自然能博得刘彻欢心,可最让刘彻开心的是,卜式表明态度的速度,他代表着一个阶层,去支持刘彻。

这是刘彻最需要的。

唯独卜式和是桑弘羊不对付,卜式代表着小农牧阶层,不管他是何官职,脑中的小农思想都根深蒂固,所以他最反对桑弘羊的国家专营,刘据左迁桑弘羊,卜式就更忠心了。

眼前三人,能搏得高位,立在霍光身前,定然是各有神通,

霍光满意点头,

回身看向伍被,示意他将诏令传过来,交于眼前三人传阅,

立在最右的倪宽第一个看,接过,向伍被道了声谢,

“多谢。”

看着,倪宽眉头拧起,将嘴唇抿成一条线,

“下官看过了。”看罢,将诏令传给身边的京兆尹刘买,刘买接的慢了一步,

伍被看向倪宽,

“倪内史,下官见您看时眉头紧锁,似有想说的话,何故一言不谈?”

见众人视线都落在自己身上,倪宽叹气道,

“伍侍中,非是我不谈,而是我不知该从何谈起,人微言轻,索性不如不说。”

霍光微笑道,

“我召来各位,就是希望汝等畅所欲言,若都不说了,只全听我一人说了,倪内史畅谈无妨,我们在此听着,也止于此 。”

“唉,”倪宽又叹口气,他此番言论其实就是想说说这事,不然的话,他推诿过去不就是了,只是倪宽知道自己政治底色不好,故先开口试探,实则,他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扫过众人,倪宽深吸口气,

“诸位皆知,我为政之论,与东方大夫极近,我以为为政之道,在于劝课农桑,在于宽减刑法,在于体恤民情......可要做到这些,说到底还是在吏治上。

吏治不清,一切举措改革都是白搭,霍相要将三辅各郡县重定官吏的立论,也在于此。

只不过,下官以为,此时不应在妄动。”

说到此,倪宽顿住,霍光知陛下为何格外看重此人,皆因倪宽精于养民,所以,霍光也很好奇,倪宽接下来要说什么,

“倪内史为老成谋国之言,还请继续。”

见霍光脸上并无不快的神色,反倒是虚心请教,倪宽又继续说道,

“霍相为旷世奇才,下官所能想到的,霍相自然早就能想到,天下各处,不外乎一个亲字。

亲生族,国有皇族,乡有宗族,

上古之时分封,土地都不是重要的,天下间到处到处都是可赏赐的土地,比土地重要的永远是人,是民。”

在旁的伍被、左内史卜式纷纷点头,倪宽所言极是,尽管说得够委婉了,但在场的也都听明白了,

唯独京兆尹刘买不做反应,

从倪宽的只言片语中,刘买也听出来了,霍光是要对三辅官吏再次洗牌,

“倪内史看完了吗?”

侧头看过去,刘买友好问道,

“嗯,啊!看完了,看完了,您请!”

接过后,京兆尹刘买又细细看了遍,

暗道,

幸好先拿来看了一遍,没仓促发言,听倪宽说得,还以为霍相是要从上撸到下,现在看来却不是,

安心做事的非但不罚,还要升。

要罚的是那些消极抵抗的官员。

说到消极,京兆尹刘买还有些恍惚,自陛下行考成法以来,官员升降赏罚皆是按每年的上计核算,公平公正,官员升迁与否都与自己一年来执政的成绩挂钩,都已经很久没听到懒政的官吏了,

猛地一想到这词,还觉得有些陌生。

霍光主持道,

“倪内史说得不错,万事以民为本,陛下曾言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之,亦可覆之。

养民治国之术,光还要与内史多学习啊。”

霍光对向倪宽行礼,倪宽哪里敢受,忙把身子让开,脸上通红,

“霍相言重了!霍相言重了!”

“你以为呢?”

看向刘买,刘买沉思片刻,

直言道,

“我支持霍相的安排,对三辅怠政的官员不仅要罚,而且要重罚,一旦革职,永不录用,对一心赈灾的官员要赏,还要重赏,有能者以特科推举京中为官。”

倪宽、伍被闻言大震,

刘买的提议可比霍光激进更多了!

激进处,就是有能者推举京中为官,在此语境下,刘买口中的有能者,定然不只包括官、更包括吏。

汉朝地方官员自辟僚属,说简单点,就是去地方为官后,可以招募人才,搭建属于自己的班底,等到地方官员去其他地方就任,他那套幕僚也都跟着他离开。

而在其后的朝代,就没有这种权力了,官是流动的,吏是固定的,一县小吏永远是那些人,不管上面派哪些官来,都跟他们没关系,他们始终是那些活。

官吏不是一条心,办事效率也低下许多,各部门推诿,更有甚者,就连地方大官都调动不了这群吏。

但,此举也有好处,最大的就是,地方大官的权力没约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