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汉武帝! > 第 55章 父子组合技

家父汉武帝! 第 55章 父子组合技

作者:智者的土狗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菜过五味。

太史令司马迁入宫,行拜礼。

“微臣参见二位陛下,长乐未央。”

长乐未央是汉人平日里的吉祥话,讨个彩头,但这话在正规场合不太用。

刘彻笑道,

“为何说这?”

司马迁答道,“二位陛下带着福气,微臣也是想图个吉利。”

“哈哈哈哈,”刘彻开心大笑起来,“图个吉利,好啊,朕最喜欢吉利!来!赐你食!”

司马迁跪地,膝行向前,捧过一碗鱼头汤,

恭敬道,

“多谢陛下!”

赐食,是君王对臣子的认可,相比于最重的赐佩剑履上殿,赐食更显亲昵,譬如说,最为人熟知的,项羽鸿门宴上给樊哙赐肉,

但,赐食把握好了是恩典,把握不好,可就得罪人了,

春秋时,郑灵公弄来了一个大鼋,便煮成汤,想要赐于群臣,鼋汤异常鲜美,公子宋和子家,才刚到宫门前就闻到了,

公子宋食指控制不住的狂动,与子家说,“你看,我一闻到美味就这样。”

二人进宫,一看到鼋汤就开始笑,郑灵公好奇,问他们笑什么呢?子家就说公子宋这人,一闻到美味,就有这毛病,

郑灵公就上来贱劲儿了,非要公子宋展示,不然就不给他鼋汤喝,公子宋食指又不灵了,郑灵公给所有人都赐食,唯独没给公子宋,

公子宋气不过,将这根食指伸进了汤里,不给他,他就硬吃,这就是“染指”,

郑灵公也怒了,要杀公子宋,公子宋本来就憋气,反手又给郑灵公干死了。

像有些皇帝一生致力于搞抽象,但到底比不过天赋型选手,春秋战国时,各种奇葩的王,实在太多了。

但,刘彻是权衡大师,根本不可能在赐食上犯错误,

“去那吃。”

刘据示意司马迁上旁边的桌案上吃,司马迁这才能动,赐食之后,还要赐位,

项羽光给樊哙赐食,没赐他位置,樊哙就原地坐下用盾牌吃,

司马迁一入位,没急着吃,先是从腰间掏出竹简,唰唰唰笔刀乱飞,

“你怎么又写上了?!”

刘彻失声问道,

他现在一看司马迁动笔,就有点应激,

连忙回想自己方才的所作所为,也找不出什么问题啊!

司马迁答道,

“禀陛下,陛下赐微臣食,微臣要写上。”

刘彻恍然,长舒口气,随后眼中似笑非笑,望向司马迁,

你小子!

司马迁写这事,不仅是能捧刘彻,而且,还带着一点暗戳戳的私心,顺道又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史书上了,

著史者很难写上自己,所以这群史官,代代相传各种骚方法,一有机会,就得把自己的名字填上去。

写完之后,司马迁才放下笔刀,

刘据看向司马迁,

说道,

“朕与父皇议事,你自己坐着吃。”

“是,陛下。”

听到这,司马迁心瞬间就提了起来!

刘彻赞许的看了儿子一眼,

熊儿,你果然是明白了!

刘据回了个眼神,

“爹你放心,我怎么可能不懂你?”

父子二人,又是回归原样,只不过,身旁多了个司马迁,

刘据似闲聊般开口,

“父皇,本来,大宛劫掠汉军,孩儿还没下定决心开战,大宛距离太远,未免劳民伤财,

自博望侯通西域以来,大汉与西域交好,贸然动兵,是割百邦之交....

您与孩儿说得话,孩儿现在还记得,国当威远,不许任何一个汉人受欺辱,

孩儿是听您的话,这才下定了决心啊。

父皇,大宛之战,如果没有您,是不可能成的。”

司马迁草草喝了口鱼汤,赶紧放在一旁,又运笔如飞的刻了起来,

用余光瞄了眼司马迁,刘彻暗自点头,

故作严肃道,

“熊儿,爹立了首功不假,但爹的本意不是这个,爹是要汉人自强,

大宛算什么?就像你说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大宛恃远,就敢为所欲为,这次就该打!而且是要狠狠的打!”

刘据真诚道,

“是,父皇。”

父子二人,一问一答,在这演上戏了。虽然说,哪怕刘彻不提,刘据也是铁了心的要打,但刘据还是甘心把这个功劳算到便宜老爹头上,

只要他能高兴就行。

从父子角度而言,刘据对刘彻,还是有些愧疚,

刘据这个当儿子的,比谁都清楚便宜老爹是最骄傲的一个人,他能给自己禅位,将心比心的想,应是下了很大的心理建设,

所以,能在这点事上找补找补,刘据还是很愿意的。

而此时,

刘彻、刘据、司马迁所作的事,是又一潜规则,可以称之为“互相抬轿”。

这种格局,必须要有掌握大权的两人及两人以上在场,但人数不宜过多,并且,一定要有史官,或是类似于史官的人,他的作用是,把这些话给记下来,

试想一下,在史书上,对某些君臣,或臣子与臣子间的对话,能写上整整两三篇,更有国语一书,记载的全是各国君臣内部的对话,

这种对话,遍及政治、经济、权谋各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当时,这些对话都应该是最高机密!

除了公开在朝廷上讲出来的,其余的有些密谋,竟都被长篇大论的记在史书上,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要不就是史官编的,大概知道是这么回事,然后自己添油加醋设计了一段对话。

但,这就有个问题,各史书间,都是直接引用这种对话,无非是几个字的差别,史要真实,作为史家,如果前人是自己臆想的,后人直接拿来就用,未免太不负责了。

因此,就推出了第二种可能.....

这些重要人物说话之前,特意先把史官找来了,故意当着史官面说的,他们就是要让史官记下他们想要史官记下的,

如此,有些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就通了。何以涉及到一国最高机密的对话,能被记得这么清楚,甚至能把说话时的语气都给加上,并且,这种不知道从何处知道的对话,能被之后的史家拿来就用,

现在,刘彻和刘据干得就是这个。

装作闲聊,其实都是说给司马迁听得...也不对,更确切的说,是说给未来看到史书的后人听的。

这些都是秘而不宣的潜规则,这也是历史最复杂最有趣的地方,

所以会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这里面的门道真的太多了!

光是握着笔杆子的司马迁,就暗地里整出多少幺蛾子了。

但,有趣的是,有些事还是在史书上留下破绽的,这就要真正的聪明人自己去找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