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谍影凌云 > 第七百七十六章 蝗祸来了

谍影凌云 第七百七十六章 蝗祸来了

作者:罗飞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2: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汉文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离开后带上人,直接先去军统档案处查。

军统有军中所有高级军官的情况资料,不是档案,而是他们的思想和自身情况,比档案更详细。

张恩龙今年四十三岁,二十年前确实在日本留过学,不过他上的不是正规学校,而是家人花钱让他跑去日本混个留洋经历。

那时候流行去日本留学。

真是日本留学的高材生,张恩龙不至于现在还是上校旅长,他并不是嫡系。

张恩龙的父亲是大地主,又开了工厂,家里有钱。

张恩龙的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年纪最大,目前在国立重庆大学读书,学校被日本人轰炸的太严重,学生被迫进行转移,分散学习。

实在安排不了的学生只能停课。

小儿子年纪最小,今年只有五岁,组长要他调查张恩龙和他的儿子,肯定不是这个五岁的小孩。

张恩龙大儿子叫张廷湖,十九岁,自小聪明,会日语。

查完档案,沈汉文立刻进行深入调查。

越调查他越惊讶。

张恩龙倒没什么,家里有钱,给他捐官,又让他去日本镀金,现在总算混到了个旅长。

但能力很一般,和日本人打过几次,基本上都是败仗,有次见面就跑,差点没被法办。

若不是家里关系硬点,他这个旅长干不下去。

张廷湖却是自小聪明,他上的是新学,一样读了旧学的私塾,并且十岁便能作诗,而且做的很好,有过神童的美誉。

张廷湖学习成绩非常好,自己考上的大学,是家里的骄傲,他很好学,家里人给他请了不少家庭老师,张廷湖不仅会日语,还会英语和法语。

从档案中来看,张廷湖绝对是个人才,但组长特意提起了他,沈汉文明白,此人是调查的重点。

甚至可能比他爹还要重要。

楚凌云本想看过妹妹,再去看看父母就返回上海,妹妹突然提供了一个情况,迫使楚凌云改变计划。

暂时不能回去,张廷湖的事调查清楚再回去不迟。

没有问题最好,有问题,特别是可能和日谍有关的人,和妹妹距离这么近太危险,必须要核实清楚。

河南某地。

勤劳辛苦的农民劳累了一天,大部分坐在村头纳凉休息,一碗井水就是他们最好的解渴工具。

不是开水,井水很干净,更何况烧水废柴,柴火也是钱。

多存点柴火卖到城里,能换回几个窝窝头果腹,关键时刻能够救命。

“那是什么?”

一个眼神好的突然指向远处,大伙纷纷顺着他的手指看去。

远处黑麻麻一片,铺天盖地,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一个老人猛然站起身子,眼中带着惊骇和恐惧。

没一会他的身子微微颤抖,随即抖的更厉害。

他是老人,以前见过这东西,这是蝗虫,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大旱是减产,多少还能收点,不至于饿死,这东西过去,什么吃的全部带走,颗粒无收。

“黄伯,您怎么了?”

他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好奇问道,黄伯伸出手指,指着远处,声音发颤:“蝗,蝗祸。”

说完眼睛一黑,直接栽倒。

蝗祸?

听清楚他话的几人急忙起身,跑到地头,很快他们脸色煞白,远处的确是蝗虫,密密麻麻的非常多,正在啃噬他们的庄稼。

蝗虫来了,一群人疯狂大喊,村里的百姓全都跑了出来,拿着笤帚,盆等东西跑进地里。

他们拼命的去扇,去压,去打,可能打死的蝗虫又有多少?

一些聪明点的急忙抢收,但一个人又能收走多少,更何况还是没有成熟的粮食?

大片蝗虫出现,当地父母官很快知道。

县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他倒不是心疼百姓,蝗灾一来,他今年的税赋肯定完不成,这关乎到他的政绩。

“正所谓旱极而蝗,古语有云,久旱必有蝗,老爷,这是老天示警……”

“滚”

县长一脚踢走摇头晃脑的师爷,他正心烦,治下各地汇报出现蝗灾,这次蝗灾的面积很大,今年他肯定完不成上面的税粮要求。

眼下正在打仗,缺什么也不能缺钱,更不能缺粮。

师爷屁滚尿流离开,他是浙省的,喜欢咬文嚼字,平时老爷也有这爱好,但他没想今天是什么场合,还在说什么久旱必有蝗,马后炮有什么用?

出现蝗灾的不止这一处,很多地方都有,这次旱情严重,蝗灾更严重。

各地没敢上报,但瞒不过戴老板。

军统各地都有分支,哪怕偏远一点地方的人也有军统的外围,定期给他们点钱,汇报重要情况。

“凌云,好消息。”

戴老板把楚凌云叫到办公室,很是高兴。

“河南汇报,那边出现了蝗灾,很严重,粮食价格必然会再次上涨,你储存的那些粮食现在更值钱了。”

戴老板快速说道,楚凌云心里一沉,脸上却带着笑容:“太好了,百姓手中存粮不多,我马上安排人送粮,日占区那边我负责,果统区这边我会派人过来,您挂名指挥即可。”

“可以,尽快办吧。”

戴老板微笑点头,蝗灾一来,百姓更没了活路,这批粮食绝对能够大赚。

楚凌云派人过来他不意外,关系再好,生意上的事肯定会过问。

这次是他挂名,肯定会有他的人在现场,他只要知道放出去多少粮,有多少人欠了他们多少钱即可。

现在百姓手中无粮,为了活命,再高的利息他们也要借。

死是肯定不能让他们死,但他们活着,以后就要一辈子为自己赚钱,偿还这些债务。

“是。”

楚凌云离开,去给方士易发报,蝗灾来了,粮食要尽快运转,送到灾区。

蝗灾刚来,老百姓这会还饿不死,再穷的老百姓也能活个几天,可粮食也不是瞬间就能到百姓手中。

运输需要时间,登记发放同样需要时间。

而且他们不是赈灾,是放高利贷,借一斤粮食,只给你七成,然后要还回一成三。

这只是一个月的时间。

若是超时,三个月就要还两斤多,一年下来,没个七八斤下不来。

一斤粮食能吃几天?

百姓真要借粮,肯定不会只借一斤,这次的灾情持续时间很久,如此滚下去,越滚越多,真是这辈子都还不清了。

即使如此,楚凌云能帮的人也有限,灾民数量太多,他救不了所有的人。

大饥荒,不可避免。

方士易接到楚凌云的电报,马上命令各分公司开仓出粮,先把粮食运过去。

延州,柯公也收到了中原蝗灾的情报。

看着电报,他久久不语。

百姓很苦,连年战乱,如今又是天灾,简直是没一点活路。

柯公知道楚凌云的计划,非常不错,不管以后如何,先救人再说,哪怕是毒药,那也是能保命的毒药。

他不清楚,日本人三年之后就要完蛋,果党同样没能坚持几年。

未来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些债自然完全取消。

柯公不明白,但他知道,楚凌云肯定有应对的方法。

上次上海的穷人就是楚凌云救下来的,粮价飞涨,楚凌云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老百姓,不仅没人怀疑,很多人还骂他是奸商。

就是这样的奸商,至少救下了上海数十万穷苦底层百姓的命,否则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饿死。

哪怕死不了几十万,几千上万总归要有。

在楚凌云的运作下,上海至少没人饿死,这就是天大的功德。

那次柯公就猜不到楚凌云控制粮价之后,该如何不让人怀疑,又能继续帮助百姓。

结果楚凌云来了个粮食分开卖,粗粮赔钱低价稳定上海,细粮特别是大米拼命的涨价,惹的一帮人大骂,但同时更多的百姓有了活命的机会。

这次也是一样,柯公想不出楚凌云借出粮食之后,如何帮助这些百姓,不至于让他们被盘剥的太狠,但他相信楚凌云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楚凌云是他见过最聪明的人。

中原蝗灾蔓延,各地百姓哭天喊地,不少人被迫逃荒,戴老板这边派出了人过去放粮。

他派的是绝对心腹,齐秘书。

齐秘书终于知道楚凌云为什么回来找戴老板,没想到一向在他看来还比较正直憨厚的楚凌云,赚起钱来也是这么的心黑。

果然,商人逐利,毫无底线。

楚凌云经营药厂,本就赚钱,石原商行更不用说了,商行的地下那是成排的白骨,被竹本杀死的商家,逼死的粮商,偷偷走私被处死的那些商家等等。

还有得罪过石原商行的那些人。

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人,最终的命运都很凄惨。

这些人有日本人,但更多的是中国人。

齐秘书自嘲的笑了笑,楚凌云表面仁厚,那是因为他在意名声,小钱不赚,甚至可以倒贴。

但是大钱从不含糊。

比如药厂,药的成本才多少,他卖的价格可是成本的好几倍。

齐秘书没去想,若不是楚凌云一直控制药价,并且加大量生产,中国的磺胺绝对是个天价,而且很多人根本买不到。

至于主动降价,根本没用,你降了别人零售一样是现在这个价,磺胺数量不够,注定无法有太低的价格。

粮食还没到,齐秘书先到了,可见戴老板有多心急。

到了灾区,齐秘书更是心惊,到处都是拖家带口逃荒的人,已经开始出现饿死人的情况,毕竟很多百姓家中的存粮并不多。

若没有蝗虫,挖点野菜什么的也能应付,蝗虫过境,野菜都没了,只能吃树皮。

树皮才有多少,况且那东西能吃吗?

根本不是真正保命的东西,纯粹是拖延点时间而已。

重庆,楚凌云回来第六天。

沈汉文正站在他的面前,小声汇报。

“派去第六战区的兄弟回报,张恩龙没什么问题,他读过书,但读的并不好,实际上是个大老粗,倒是他的儿子张廷湖,根据我最近的调查,很不简单。”

“说清楚。”

楚凌云轻轻点头,妹妹最初就是因为张廷湖身上的手环怀疑到了他。

会日语正常,这年头会日语的人很多,军统现在就有不少人会日语,包括泥鳅,沈汉文和楚原。

很早之前楚凌云便对他们有过要求,必须学会日语,不要求说的很好,一定要能听懂和看懂。

他们的敌人就是日本人,不会日语,怎么对付日本人?

特别是在上海潜伏,懂日语非常重要。

会日语的人很多,这是基于对敌人的了解,带日本手环的则很少。

毕竟手环这东西带着一定的民族特色,又是首饰,首饰的寓意基本都是好的,你带着最大敌人的手环算什么意思?

大熊和小熊打架,你在小熊的地盘上,披着大熊的国衣试试?

不被打出翔都算你厉害。

“是,根据我们调查,张廷湖曾经有个日语老师,教了他两年,从十二岁开始教他,十四岁离开,当时张廷湖还在老家,没在重庆。”

“随后我调查张廷湖的日语老师,结果发现他报出的身份根本没有这个人,是个假身份。”

“我怀疑他的日语老师是日谍,不过五年前他的日语老师便离开了,至今没有在他身边出现过,如果是日谍,不可能一次不来,张廷湖没什么,可他父亲毕竟是个旅长,对日本人很有用。”

沈汉文快速说完,时间有限,这么短的时间查出这么多已属不易。

“继续调查他那个日语老师,就算是五年前的事也要查清楚,另外加大对张廷湖的调查,包括以他去过的地方,见过什么人。”

楚凌云下令,张廷湖的老师有重大嫌疑,那他就脱不了干系。

通过张廷湖,很容易就能拉张恩龙下水,张恩龙现在是旅长,五年前也是个团长。

即使那时候对日本人也很有用。

而且张家是他们本地的望族。

“是。”

沈汉文领命离开,他现在非常兴奋。

果然,跟着组长出来总会有事,以前这些便宜全被泥鳅拿走,现在终于轮到了自己。

他要求不高,能到上校就行。

到了上校,这样机会让给楚原都没有问题。

不过楚原已经不可能用原本的身份跟在楚凌云的身边,只能用新的身份楚二。

楚二目前是中尉,级别低了点,带着他有点勉强,太可惜了。

沈汉文并不知道,戴老板秘密帮楚原打了晋升报告,他是为了江腾空委屈自己,埋名换样,这就是大功,楚原晋升上校的时间比他还早,只是不能公开而已。

以后楚原恢复身份,立刻就是上校。

沈汉文实际上是最后一个晋升上校的人,并不是第二。

武汉,方士易从船上下来。

冈田立刻迎了上去,方士易只要来,他必然亲自到码头迎接,有他在,任何人在武汉也不敢找方士易的麻烦。

他可是旅团长,级别比他低的,看到他要绕着走。

级别比他高的,全知道石原商行怎么回事,脑袋发昏,还是喝多了,去找石原商行的麻烦?

黑泽的骨头还在那扔着呢。

“方秘书。”

冈田恭敬打着招呼,方士易则礼貌回应:“冈田将军,麻烦您了。”

他不是石原亨,文社的这些人尊敬是他完全是因为他背后的人,并非他自己,这点他很清楚。

他对文社的任何人从没有托过大。

“不麻烦,您要的人我给您准备好了。”

冈田微笑回应,这次方士易找他借兵,数量不少,差不多要两个中队。

这些人主要是护粮,石原商行的粮食要尽快送到灾区,然后开始放高利贷,外人看着是赚钱的好时机,石原亨是个黑心商人,这么做很正常。

自己人才知道,石原亨是变着法救人,为了让百姓能够活下去。

他和柯公一样,不知道以后石原亨该如何收场。

但他对石原亨的信心更足,相信石原亨一定有办法解决掉这个问题,并不是真的要祸害那些老百姓。

方士易坚信,真正还不起粮食的穷苦人,石原亨一定不会逼迫。

“谢谢,让他们先准备,粮队出发的时候,让他们跟上。”

方士易点头,现在兵荒马乱,到处是土匪,而且去的又是灾区,没有重兵保护根本不行。

除了土匪,还有游击队。

他们为了救人,什么都敢干,要是被自家游击队抢也就罢了,被忠义救国军的人抢走,想想都恶心。

这些粮食绝对不能给军统的那些狗特务。

况且他们手里有粮食,石原亨这次竟然和军统合作,让他们帮忙放粮,方士易有点不理解。

不过石原商行最大的客户就是军统,这些年走私的钱全是在军统身上赚的,石原亨愿意这么做他没办法,况且柯公也没有反对过。

反正他运出的粮食,绝不给这些军统的特务。

“您放心,人我安排好了,路上会听从你们的命令。”

冈田急忙应道,这次的任务又让他赚不少的贡献度,他晋升旅团长的贡献度还没有还完,他需要尽快还清,然后等有机会晋升师团长的时候不至于耽误。

“很好,多谢了。”

方士易上车,码头的人会按照他的要求卸货,他这次顺便带了一个船队的货过来,其中百分之二十是给老家的。

这次货物量没那么多,可以多给老家抽点。

另外粮食他也会想办法单独运给老家,不用武汉这条运输线,老家的粮食减产也很厉害,虽然没有中原这边那么严重,但同样不够吃。

这段时间,石原亨和他为了给老家供粮,没少想办法。

武汉有一百座粮仓,里面的粮食很满。

不过这些粮仓是匆忙建造,并不是那种特大型粮仓,要都是那种粮仓,全放满的话,这次饥荒都能给他解决掉。

即使如此,粮食的数量也不少。

汽车开进粮库,一袋袋粮食装车,庞大的车队缓慢驶出,这些车队会将这些粮食送到日占区各个缺粮地,就地放粮。

想要粮食,就得接受他们高昂的利息。

不接受可以,不去拿粮就行,毕竟利息以后再给,现在又不要。

方士易相信,那些没有活路,没了办法的百姓肯定会去借,不去借就是饿死,借了不管利息多高,总归是活了下来。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这次方士易接到了石原亨的秘密指令,有卖儿卖女的人家,石原商行全面接收。

买下这些孩子,送到上海附近,让他们做工。

今年粮食颗粒无收,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不用说孩子了,楚凌云收下他们的孩子,看似让孩子干活,实际上海是在救他们。

不仅干活,还教他们认字。

多认字,以后才能做更多的事。

他们不是雇佣的童工,而是石原商行买下来的,名义属于石原商行的私产。

既然是私产,自然让他们能力越强越好,这样以后能创造更好的价值。

不是雇工,石原商行不会对他们剥削太严重,反正他们也没工钱。

利用这点,石原亨又能救下不少百姓的孩子。

这些人年纪小的先养着,做点小事,年纪大的干活学识字,以后红党方面会安排人进来,悄悄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些人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储备力量。

不仅日占区,果统区楚凌云同样会这么做。

戴老板会帮他买下来人,然后送到重庆工作,每买一个人戴老板都有好处,他很乐意这么做。

在戴老板的心里,买下这些孩子是救了他们,应该感恩才对,至于楚凌云怎么用这些孩子,会不会累死他们,戴老板根本没去想。

楚凌云那么精明的人,绝不可能干赔本买卖。

“组长,张廷湖多次单独出城,我在城外打听了下,他并没有所说的地方,我怀疑他出城是和什么人秘密见面。”

沈汉文来到楚凌云办公室坐汇报,张恩龙那边有手下在调查,他现在重点调查张廷湖。

别看张廷湖只有十九岁,他身上的疑点可比他老子多多了。

“马上查清楚他去了哪,见了谁。”

楚凌云命令道,张廷湖偷偷跑出城做什么?沈汉文猜的没错,他很有可能偷偷去见了谁。

不管见了谁,必须要查清楚。

如果是日谍,正好抓了,不是弄清楚怎么回事,楚凌云不会让妹妹身边有任何威胁到她的人存在。

“是。”

沈汉文领命,他没有因为张廷湖小便忽视他,事实上张廷湖不算小,他们军统就有一些十八九岁的年轻队员。

张廷湖有过神童之称,沈汉文从没有轻视过他。

调查张廷湖之前出城去了哪并不容易,况且过去那么久,需要足够的耐心。

沈汉文亲自带人调查,拿着张廷湖的照片出城,专门找那种城外的本地人询问,他不是见谁问谁,只问那种年纪大点,拖家带口的人。

这些人一直在本地,有家有口,给了他们好处再警告一番,他们不敢对外乱说。

随便多嘴,有可能惹来天大的祸事。

如今兵荒马乱,跑他们都没地方去跑。

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麻烦,一般都会守口如瓶。

只要他们不是大嘴巴,沈汉文就不会管他们。

就这样沿着城外四周一个个问,没有见过没事,能提供有用的线索也行,连续查了五天,终于让沈汉文问到了见过他的人。

有了第一个,接下来找起来要容易许多。

沈汉文一路去问,终于找到了张廷湖所去的地方。

重庆城外二十里,一处镇子内。

这里原本是个小村庄,因为战后外来的人很多,渐渐形成了个集镇,如今镇子上有三千多口人,不过只有几百人是本地人。

村子扩建成了镇子,甚至有了镇长以及警察。

还有一个连的士兵在附近驻扎。

镇子上的人在外面自发建了一层栅栏,城墙建不起来,否则这就是一个小城。

这个镇子是成都前往重庆的必经之路,除了三千多人常驻外,还有不少短暂居住的人,一个小小的镇子,车马店就有四个。

“队长,这里人口流动太大了,我们找了两个本地人去问,都没有见过张廷湖。”

队员很快回来汇报,他们不是战情组的人,是行动处行动四科的人。

行动四科就是之前的行动四组。

楚凌云去上海的时候,行动四组的人全部带走,军统升级后,贺年重建了行动四科,除了科长,几名组长队长都是从战情组退回到重庆的人。

每次楚凌云回来,也多是用行动四科这边的人。

科长是个老实人,行动四科的人多把楚凌云当做偶像,沈汉文用他们和用自己人差不多。

“把镇子上的地痞给我带过来一个。”

沈汉文想了下,马上下令,镇子上有镇长,也有警察,要说什么人对镇子上最了解,非警察和地痞莫属。

警察在明面上,街上的人对他们很熟,如果问出重要线索,不好控制住人。

地痞则不一样,这些地痞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了钱就想潇洒,跑出去几天没人会在意,若是惹了不该惹的人,跑出去几个月都正常。

“是。”

手下快速应道,没多久一个地痞被他们带了过来,满脸的惶恐。

“几位好汉混哪里的,陆家镇若是有用到兄弟的地方,尽管开口,兄弟一定帮你们办了。”

地痞抱拳,小心的问道,沈汉文他们穿的便衣,人数不少,又魁梧,他不知道这些人的路子,这会满是担心。

“很好,现在就有用到你的地方。”

沈汉文毫不客气,拿出张廷湖的照片让地痞看:“见过这个人吗?”

地痞看到照片愣了下,眼珠子一转,随即摇头:“没有。”

“给我打。”

沈汉文淡淡说道,手下立刻拖着地痞到一旁,抽出皮带当鞭子,狠狠抽了起来。

他们这里距离镇子有点距离,地痞喊的声音再大也不会被人听到。

哪怕真有路过的人听到,也不敢过来多管闲事。

“别打了,我说,我见过,几位官爷,饶命。”

地痞被抽的死去活来,不断求饶,沈汉文让人把他带到面前。

“不是说没见过吗,现在怎么又说见过了?”

沈汉文冷冷问道,地痞哭着回道:“我哪知道您问过之后就打,我是见过他,不过他是陆老师的人,我不敢得罪陆老师。”

“陆老师?”

沈汉文眉头一拧,这里之前叫陆家村,现在叫陆家镇,原本村子上的人都姓陆。

难道这个陆老师是本地人?

“没错,陆老师学问很高,大家很佩服他,而且陆老师会功夫,非常厉害,下手也够狠,和镇长关系很好,警察队长都听他的,您说的人是他的学生,据说是城里有钱人家,来过几次。”

地痞老实了很多,不用问主动交代。

沈汉文一拿出照片,他就知道对方不是道上的,而是官面上的人,一般道上的人不会拿着照片直接问。

就算是找人,他们会先说原因,把事情挑明。

只有官面的人才会如此。

陆老师在镇子上很有势力,他不想得罪,所以没敢承认。

但他没想到对方二话不说就打,这顿鞭子算是白挨了。

“把陆老师的具体情况给我说清楚。”

沈汉文再次问道,他不像楚凌云那样会看点微表情,但地痞那眼珠子转的太明显了,不是傻子都能看出异常。

打过之后,果然问出了他想要的结果。

现在至少知道张廷湖来找的是谁了。

“陆老师不是本地人,他两年前才过来……”

“不是本地人,他怎么姓陆?”

沈汉文精神一震,地痞怔怔看向他:“他本来就姓陆啊。”

“接着说。”

不是本地人就好,他之前被潜意识所影响,以为陆家镇上姓陆的,就是原来的本地人。

“陆老师很有学问,来到镇子上就去了学校教学生,而且收费很低,很多人都很尊敬他,后来不知道他怎么搭上了镇长的线,镇长在城里上学的孩子都叫了过来,让陆老师来教。”

地痞慢慢把陆老师的情况说了出来。

陆老师年纪不算大,今年三十五岁,据说老家是北平的,以前在燕京大学教过书。

后来北平沦陷,陆老师不愿意一直在日统区工作,先是去了西安一段时间,和那边的同事关系不好,一气之下来了重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