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58章 还是太当人了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58章 还是太当人了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0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伍长。”

“嗯?”

“京观为什么叫‘京观’呀?”

“嗯……因为要搭起来,给京城的陛下看的吧。”

“可是唐州离倭岛这么远,陛下在宫里看得见吗?”

“……那是因为你的京观垒得不够高,杀的人不够多!再加把劲!”

“哦。”

倭岛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某场不为人知的遭遇战之后。

明军战士将一个倭兵的脑袋砍下,郑重地堆放在一起。

“把它们都迭起来,真的能让唐州的陛下看见吗?”

士兵下意识地挠挠头,可是并没有抓到头皮,抓到的只是冰冷的头盔。

放眼四望,战场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无头的倭人尸体。

虽然此战杀的倭人挺多的。

可是要搭起一座隔着大海都能望见的高塔,可能有亿点难度。

士兵怀疑自己被伍长忽悠了,可是他没有证据。

“唉,继续杀吧。”

他有些消沉,遗憾神皇陛下没法亲眼目睹他在前线取得的战果。

一边手起刀落,再次砍下一枚倭人的脑袋,郑重其事地堆在一起。

倭军的头颅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小山。

“斩首三千五百七十二,俘虏一千零五十人。”

军队的主簿面无表情地逐一点数:

“有漏的吗?没有?没有就把尸体都烧了。”

战士立刻提出异议:

“哎哎哎,我们好不容易堆起来京观的,烧了怎么让京城的陛下观见呢?”

主簿像看弱智一样看着他,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提前把这些垃圾清了,一会儿后勤的大爷怎么挖沟?你想被他们指着鼻子喷吗?”

小兵蔫儿了。

他只是一个小兵,可惹不起薛万彻尚书手下的那群大爷……

“放心吧,陛下会知道你的武勇的。”

“真的吗?”

“真的,我会替你记一笔的。”

主簿像哄小孩一样调戏着这位大愣子,总算把他哄了回去。

与此同时,其余士兵正在忙着清理战场。

清理战场是胜利方的特权,一般包括收敛己方阵亡将士尸体、搜剿战利品、处理敌军尸体这几个步骤。

然而,碰上倭军,这个步骤就有所简化了。

一是己方没死多少人,或者更具体一点,压根就没死人。

倭人的竹枪根本破不了明军的防。

二是倭人也爆不出什么金币。

这群穷得叮当响的帝国主义分子,什么装备钱财都没有,连一身肉都又瘦又酸,属实是没有一点可利用价值。

所以,清扫战场就快进到了处置敌人尸体这一环节。

具体怎么做也不复杂。

点完人头数以后,挖个坑,一把火烧了了事。

“快点!别磨磨蹭蹭的!挖深点!”

明军挥舞着鞭子,无情地抽打在倭军战俘的背上。

“是!是!”战前还嚣张跋扈的倭兵,在被大明铁拳正义暴击以后,一个个都恭顺得像狗一样,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还学会了说人话。

这一千多俘虏老老实实地挖了一个大坑,将被击毙的同类碎片收集起来,堆积在坑里,浇上桐油点燃,烧成一抔白灰。

清理战场的时间往往比战斗本身花费得更多。

在清理完毕、将俘虏带回战俘营以后,便该轮到民夫出场了。

在工头的指导下,他们沿着地势,迅速挖掘一条沟渠,将海水引入陆地。

再以那条沟渠为干流,让咸涩的海水漫灌到沿岸的田地上去。

至于海拔更高、地形更陡峭的山地田野,则动用水车、牛马、人形牛马等力量,将海水大量运上高地,再倾泻在田地里。

由大明来的工人监督,新罗百济等地的民夫出力,军队协助。

一副军民鱼水、民族团结、其乐融融的劳动景象,如果不考虑这毁田灭地的本质的话。

…………

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倭岛的各个角落。

由于倭国半中央集权、半地方部落的散装国家体制,在都城被焚、高层被斩首、天皇下落不明以后。

倭国内部的各个“国”便陷入了各种各样的状况。

这些叫“国”的政治实体,比如什么大和国、武藏国什么的,类似于大唐大明的“州”一级行政区划,但是又比州享有更大的自治权。

自治权包括不限于:造反权、拥兵权、战争权,等等,什么财税铸币权还得往后稍稍。

因此,在自家首都突然从地图上消失以后,这些“国”的领主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惊慌失措的,有痛哭流涕的,有欣喜若狂的。

当然,更多的则是疑惑不解:发生甚么事了?怎么一觉醒来,大明天兵就杀过来了?

就这样,散装的倭人被各个击破,一网打尽。

先是李世绩的军队把他们屠一遍。

去军事化以后,再由薛万彻的工程队在他们的土地上“精耕细作”,让这片土地长期盐碱化,彻底断绝发展的道路。

而在这场毁灭倭国农业的大工程中。

出力最多的,居然是倭国本地人。

明军本来对他们没什么好脸色的,应该上餐桌的东西。

但也没办法再重演一遍难波城的事例,把他们全部都图图了。

毕竟人是字面意义地杀不绝的。

所以,明军一开始只能无视之,当他们不存在。

而倭人平民也很好地履行了背景板的角色——

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大力金刚过来是干嘛的,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但随着工程的渐渐深入,大明一方人力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就算新罗百济的人形牛马再怎么卖力,劳动力仍然有很大的缺口。

于是,老薛的目光便投到了那些人形背景板上。

杀又杀不过来,吃又吃不得。

那还不如让他们一起来干活。

实际这么一用,效果还真不错。

倭人平民在面对“宛若天神”级别的敌人时,恭顺得简直比职业当狗的韩人还要跪舔。

让他们往东,绝不往西。

而且因为倭岛资源贫瘠,倭人长期处在饥饿和半饥饿之中。

导致劳动力价格极低。

相比“养尊处优”的明人和逐渐通货膨胀的韩人,简直便宜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只要一把小米,就能让他们像核动力驴一样干上一天。

如果能给他们吃上大米——不,在倭岛被尊称为“银舍利”——那他们更是能把命都卖给金主。

所以,薛万彻就用一抔大米。

让倭人自己绝了自己的后路。

…………

“哈哈,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在岛上就近拉到壮丁,很不错啊。

“只要牵涉到打灰,薛万彻的脑子还是很活泛的。”

李明坐在书房的窗边,就着冬日的暖阳,读着李世绩送来的情况汇总。

让薛万彻做文秘工作,属实难为他了,所以统一由李世绩汇报东征倭国的前线近况,每天、甚至每隔几个时辰,都要向唐州汇报一次。

所以,李明得以全面掌握倭国发生的全部情况。

虽然唐州和倭国中间有时差,不过大局已定,无伤大雅。

“倭人这个祸害终于要去除了,可喜可贺啊。”

长孙无忌照例在口头奉承着,一边嘴上的事情不断。

倒是房玄龄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郑重地对李明陛下说:

“陛下,征倭之事先放一边。

“大河改道的工程,也马上就要到关键节点了。”

李明点点头:

“哦。”

看着陛下完全没有理解他的暗示,房玄龄不禁揉了揉眼睛,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

“臣想说的是,征倭一战侵占了太多资金,让国内的防灾建设工程也捉襟见肘了。”

李明疑惑地皱了皱眉:

“可是钱少是少了一点,经过测算也是将将够了呀。又不是不够用。”

“……”房玄龄揉眼睛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无奈地说:

“臣的意思是,我们在征倭方面投入的资源是不是太多了,以至于过度侵占了国内防灾的资金?”

作为当今计相之父,他也理所当然地对财政状况投入极大的关注

李明眉毛一挑:

“你的意思是,倭人不应该打?”

“该打,只是不必如此大张旗鼓。”房玄龄直言道:

“战争乃是死生之地,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利益,就不宜盲目地发动。

“倭国之地,贫瘠无比。我们就算将其占领了,又能得到什么实际利益呢?”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就有点不乐意了,忍不住打断道:

“按照房首相的意思,难道就这么放过倭人?

“中原遭受无妄之灾的百姓,就白死了?

“治国也不能光看实际利益,民间的情绪,也是要考虑的嘛!”

对于这个反论,房玄龄只是微微摇了摇头,道:

“若是为了吊民伐罪,则在夷平敌国都、捕获敌酋以后,战争便可停止了。

“在当地扶持一个傀儡,继续羁縻之,倭岛也可以算是平定了。

“何至于像现在这样,继续在岛上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呢?”

确实有理有据,让长孙无忌也不禁思考起来。

倭人固然可恶,但始作俑者已经束手就擒。

灭其国都、俘其酋首,已经是很严厉的惩罚,足以向四方宣誓大明威严不可侵犯,也足够给国民一个交代了。

而现在把倭国整了个底朝天,不但疑似有点太极端了,而且也确实太费钱了。

那可是隔着一大片海洋,在进行的以文明为单位的浩大工程啊!

诚然,薛万彻另辟蹊径,用倭人来干活,以倭毁倭,也确实为衙门节省了大笔经费。

但是,这也侧面说明了经费资源的紧张——都把老薛同志给逼到不得不动脑筋了,这钱得多缺啊。

“如果是以快意恩仇为基准,以陛下的一时好恶为国策,以情绪而非道理治国……

“那么陛下,恕老臣直言。”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终于说出了那句台词。

“长此以往,大明要完!”

好令人怀念的话语啊,已经有多久没有听见了……李明一点也不感到生气,反而还在心里感叹了一会儿,才反问道:

“房相是因为征倭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所以才反对在战事上面投入过量资源的,对吧?”

房玄龄听出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没有憋好屁,警惕地略一点头:

“是的,然后呢?”

李明继续道:

“然后便是,兴建河堤同样是一件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事情。

“为何房相愿意在这上面慷慨解囊呢?”

简直是谬论诡辩,这两件事可以混为一谈么……房玄龄到底是克制住了自己吐槽的**,平静地讲述着最直白浅显的道理:

“因为救灾不如防灾,如果不在河防上投入巨资,那么一旦发生灾害,那么损失就更大。”

“对,没错!征倭、灭倭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李明陡然提高了音量:

“大江大河放着不管,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灾害。

“倭人同理,放着不管会给华夏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不能把征倭看做一般的战争行动,核算收益和成本。

“而应该当做一种灾害预防措施,未雨绸缪,连根拔起!”

房玄龄被这套理论震撼了,表情都呆滞了一些。

“这……陛下你说的是认真的?”

对于那个鲸海彼岸的落后国度,恶心是恶心了一点,但要把它的危险性抬高到大江大河的级别……

“没错。你看,这短短几个月,倭人在中原造成了多大的灾害?”

李明认真严肃地批评手下的头号文臣。

“你的问题还是在于,太把倭人当人看了。

“把他们类比蝗灾这样的灾害就能理解了。”

房玄龄沉默了下去。

他在评估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倭岛对大陆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吧,也能说是一点价值没有了。

但那个人劫地零的鬼地方,还能刷出一些古古怪怪的类人生物,时不时地在大陆兴风作浪。

对华夏来说是纯纯的负资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还确实和自然灾害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陛下,倭岛上剩下的倭人,应该如何处理呢?”

长孙无忌打断了两人的思辨,提出了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诚然,大明天兵正在倭岛上大杀四方,而工程队也在系统性地破坏当地的农田。

可是,这是不足以让当地倭人灭绝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