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34章 失联的南方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34章 失联的南方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0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明陛下的这封所谓“罪己诏”,除了名字带个“己”,其他和自己基本没有关系。

其中的内容,可不是反省自己“不修德政、以致天罚”之类的封建迷信。

当头第一句话,便是——

“朕不修武德,未能屠灭倭岛,以致倭人作祟,华夏涂炭,此乃朕之过!”

这就把整篇诏书的基调给定下了。

全文都在“反省”大明没有奉行军国主义,花了太多钱在国计民生上,忽视了军队、尤其是海军的建设,没有全力开造大舰。

以至于没能及时组织力量登陆倭岛,屠灭倭国。

这才让倭酋留了一口气,可以趁虚而入、扒毁大堤,酿成如此灾祸。

要是倭人早就绝种了,还会发生这种事?

唉,还是怪朕太软弱了,没有尽早将毒蛇斩草除根啊!

在此,朕特下“罪己诏”,恳请国民给朕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膺惩暴倭,为死难的同胞复仇,为华夏永绝后患。

“呼……陛下还真是,一如既往地喜欢给人惊喜啊。”

房玄龄收起这封名为“罪己诏”、实为“讨贼檄文”的诏书,轻轻抚着自己的心口。

他的这颗老心脏,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老实说,他是真的担心、乃至于害怕李明陛下会把天灾的责任,揽到自己头上。

李明虽然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但莫名有股带头大哥的气质。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颇有高祖遗风,汉朝的那位。

但又比亭长高祖讲义气得多。

他是真的会把属下的锅,往自己头上扣的。

“所以,这是你从国务衙门带来的?”

房玄龄定了定神,问自己儿子。

房遗则自然知道父亲是什么意思,回道:

“长孙监国已经审阅过了……”

果然,文章已经由长孙无忌把过关了,内容肯定是靠谱的。

房遗则能反应到这一层,政治悟性还是不错的。

但是,这小子是怎么说话的?

“遗则,这是陛下写就的文书,长孙无忌和我等臣下应该叫‘拜读’,而不是‘审阅’。”

房玄龄及时纠正了儿子政治不正确的用词。

“你这样口不择言,将来是要吃大亏的。”

人是会变的,今天的李明陛下不讲究上下尊卑,不代表以后也是如此。

好兄弟好伙伴,迟早会蜕变成正常的君臣关系。

在被人抓住把柄、秋后算账以前,当臣子的得自己多长几个心眼。

“我知道了,父亲。”房遗则心悦诚服地点头道。

房玄龄面色恢复如初,淡漠地说着:

“当得知陛下没有将马周、张谦等人治罪时,我还担心来着……”

房遗则面无表情地歪了歪脑袋,表达疑惑:

“为属下遮风避雨,不正是一位好大哥应该具备的素质吗?”

房玄龄嘴角勾起没有笑意的弧度,摸了摸好大儿的脑袋:

“治国不是腌臜破落户的江湖义气。

“国民需要的是稳固的皇位,而不是一个不由分说‘遮沙避风’的义军首领。”

房遗则怀疑他老爹在用谐音梗阴阳怪气,但他没有证据。

“所幸,是我多虑了。”房玄龄披上罗衫,从卧榻上起身。

遇上如今这种困境,普通皇帝会选择献祭官员,二臂皇帝会选择献祭自己。

而李明得单开一列。

他全都要。

既不牺牲自己的手下,当然也更不会牺牲自己。

而是选择将烽火外引,把倭国当靶子立起来,吸引全天下的火力。

一封罪己诏,不但让全国的积愤有了发泄的出口。

同时还堵住了所有妄想借题发挥、借机批评皇权的悠悠之口——

要是有谁不长眼,敢拿“天灾”来质疑大明的天命。

直接一顶“通倭”的大帽子就扣下来了:

都知道倭人才是罪魁祸首,你发表反动言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是谁指示你这么干的?你是不是收了倭人的好处了?

李明陛下,不愧是玩弄舆论战的高手啊。

抢先“罪己”,让别有用心之徒无人可罪,只能一起加入到对倭人口诛笔伐的事业之中。

而倭人当上了靶子,也是罪有应得。

等着承受华夏的怒火吧。

“问题不在于打不打,而在于什么时候打,打多大。”

房玄龄在房间里站定。

房遗则跪坐在地上,抬头看看父亲。

父亲看看还在状况之外的儿子,一语道破:

“此事如何推进,在你。”

“在我?”

房遗则真正吃了一惊,平静的眼睛睁大了少许。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对倭战争不是应该由明哥……由陛下决定吗?”

小房现在是很讲政治正确了,把这些烧脑的问题一股脑儿全推给领导。

“不,就是在你。”老房定定地看着他。

“战争,就是花钱。而现在,你也知道,花钱的地方愈多,可进项却愈少。”

这是冰冷的事实,看房遗则越来越风凉的头顶就能看出来,大明的财政压力有多大。

毕竟,国家遭了大灾。

就算把全国的基建开销都停了,要收拾黄河改道的残局,也足够吃空一整座金山银山了。

“事已至此,征倭是一定要征的,谁都无法劝阻陛下。

“除了你。”

房玄龄直视儿子的双眼:

“如果你不愿意,如果你表示,国内财政吃紧、无力贸然发动战争,我相信陛下会听你的。

“唯一的问题是,你自己怎么想?”

“我……”房遗则心虚地移开了视线。

大明的财政问题,也不是新问题了。

拜某位信奉“赤字财政”的皇帝陛下所赐,凯恩斯的大手频频发力,国库基本上在“入不敷出”那条线上晃荡。

这还是平时。

现在的情况,懂的都懂。

天降大灾,开销的地方只会更多,花钱的速度比洪水也不遑多让。

要不是房遗则一直执行严格的财政纪律,事先在国库里存了一笔抗灾的准备金没有动用。

大明连赈灾粮都怕是买不起了。

“这仗,应该是……”

房遗则刚张开口,眼前恍惚出现了一组数字。

直接死于洪水者,五十五万。

光滑州一地,便有死难者三十余万。

毁灭良田近百万顷。

这还是损失的小头。

后续因为疫病、饥荒而引发的损失,只怕以十倍计!

数字虽然是冰冷的,但这背后是五十五万起人间惨剧。

房遗则虽然没有亲自去灾区看一看。

但是惨绝人寰的景象,已经透过数字传递过来了。

而这一切,都是拜倭人所赐!

就为了那么一点点利益!

百济新罗两国加起来,能有五十五万人吗?!

说不出口啊!

“不能打”轻飘飘三个字,却是牵动着黄淮、大明、整个华夏的仇怨,比泰山还重,实在说不出口啊!

“应该,应该是……

“钱就像时间,挤一挤,应该是有的。”

房遗则改了口。

房玄龄静静地看着好大儿,过了半晌,缓缓道:

“这合乎理智吗?”

“不合。应该徐而图之,待大灾的善后处理完毕。或者,就不该发动大军征倭,让细作将倭酋的项上人头带来便可。”房遗则果断摇头,话锋一转:

“可是天下人横遭此难,我等岂能奢谈什么理智?

“不让天下人出气,天下人就要拿我等发泄了。”

噗嗤……房玄龄几乎忍不住笑出声。

“你虽然面相酷似我,但内里却更像你的那位‘明哥’。

“明明率性而为,又总是能为自己找一堆歪理。”

房遗则挠挠头,嘘了一声:

“父亲,慎言。”

呵呵,轮到你来教训我了……被回旋镖的房玄龄没搭理这茬,问:

“那你打算怎么腾挪,从何处‘挤’出战争经费呢?”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房遗则很快答道:

“现在夏收,正是征税的季节。

“只要南方的赋税一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儿子的回答,却是提醒了房玄龄。

他仰着头,仔细回忆了一会儿:

“南方……我好像已经有个把天,没有收到从南方诸州刺史寄来的折子了?”

房遗则有些茫然:

“是吗?父亲真是心细如发啊。”

他只管财政,对于长孙无忌等大臣转交给父亲的公文,他都是无脑一键转发。

光财政他都已经管不过来了,还管地方刺史有没有按时上奏折?这是越权好吧!

“这不对劲,现在黄淮一片乱,正是需要南方各道援助的时候。

“他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撂挑子?”

房玄龄的脸色变得尤其严肃。

“难道,他们贼心不死?仍对大明不服,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

房遗则摇摇头:

“我觉得不至于。”

晋阳之战旱地行舟,那一战之威可不是盖的。

南方各州脑子坏掉了,在这个最招仇恨的时候搞事情?

而且他们搞事情是为了什么?

大唐已经亡了啊,几位皇帝都在唐州一起包饺子呢,南方州县是做给谁看呢?

总不至于想自立门户,重演一遍南北朝吧?不会吧不会吧?

“许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房玄龄心怀忧虑,下意识地向窗外望去。

该说父亲是太敏锐呢,还是太敏感呢……房遗则暗自腹诽。

却听得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哒哒哒……

“有人在府中骑马?”

房玄龄眉头皱起,平淡的脸上浮起疑惑。

有谁这么胆大包天,敢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府上,纵马奔驰?

府上的下人是不可能有这个狗胆的,朝中同僚更不可能。

至于房遗则的两位不成才的哥哥,房遗爱和房遗直……

这两人自打来了唐州,就一直夹紧尾巴做人,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嚣张了。

难道说……

父子两人互视一眼,脸色骤变。

说时迟那时快,房间门被猛然推开。

门外站着一位面色普通、身形中等、丢在人海里都找不到的大众脸。

一个普普通通的陌生人,出现在了不普通的场合,就注定了他的真实身份也不会普通。

房遗则脸色煞白。

房玄龄还算镇定自若,冷静地发问:

“来者何人,敢擅闯相府?”

来者草草拱了拱手,用不高不低的声音喝道:

“房相公、房计相,来俊臣总管有急事与二位相商。”

来俊臣……这名字让两人倒吸一口凉气。

天下第一变态(划掉)第一酷吏的鼎鼎大名,官场上又谁人不知?

只要被那位猥琐少年盯上,一番全身心的酷刑招呼下来,就算是一块顽石,也只得乖乖开口,想让它交代什么就交代什么。

作为李明的黑手套、官场的戒尺,来俊臣一直游走在光与影之间,为百官所忌惮、害怕、痛恨着。

可是,现如今国难当头、陛下南巡,来狗的爪牙怎么伸进了相府?

是因为你刚才诽谤陛下爱讲歪理吗——房遗则用眼神质问父亲。

现世报哪有这么快的,而且你确定不是因为你平时一口一个“明哥”得罪了陛下——房玄龄用眼神反驳。

这是陛下的意旨,还是有谁在借机玩政治清算那一套老把戏?

在短短的一瞬间,老房小房的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

然后,就见相府的老管家气喘吁吁地跑上前,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断断续续地禀告:

“报告相公……这位使者,有一封来俊臣总管的亲笔信,要带给您……”

亲笔信?

原来是送信来的?

房玄龄心中稍稍轻松了一些,但仍然没有放松警惕,喝问道:

“既然你是来送信的,交由下人代传即可,为何要在庭中奔驰?”

那位使者回道:

“因为事关机密,所以必须由我亲手交给相公。

“因为事态紧急,时间紧迫,而相府又比皇宫还打,所以我不得不纵马驰骋,还望见谅。”

这家伙回答得有理有据,还不忘阴阳房首相一嘴,同时手里功夫也没落下,手指一弹,精准而有些失礼地将怀中密信“弹”进了房玄龄手里。

高效、冷酷、桀骜,是这伙特务的行事风格没错了。

“来总管怎么会寄信给老夫?有什么事,不应该向陛下报告么……”

房玄龄心中纳闷,将信封拆开。

信纸是用宣城纸写就的,质感十分独特,和北方的纸张触感迥异。

“宣州,在大江之南。

“来总管在南方?!”

房玄龄意识到了什么,焦急地将信展开。

瞳孔一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