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73章 父爱如山崩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373章 父爱如山崩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0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士别一日,李靖整个人就像个漏水的羊尿泡一样,瘪了下去。

从他肚子“缩水”的幅度来看,昨天的激战显然消耗了他不少脑细胞。

看着上司吃瘪的样子,侯君集故意惊诧地问:

“李卫公,您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晋阳那边难道已经投降了?”

李道宗缩着手,难绷着脸一声不吭。

李靖完全没有了前日的风采,灰头土脸地闷声道:

“老夫,败了。”

老帅还是很坦诚的,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老侯和老李互视一眼,心里既沉重又轻松。

大明横扫天下的大计又被拖延了几日,这固然不是好事。

不过连军神都栽了坑,至少证明他俩不是卧龙凤雏。

“朔州向南只有两山夹一谷的一条路,容易被伏击,地形确实不适合行军吧。”李道宗替领导挽尊。

李靖摇摇头,长长叹息:

“伏击自然是题中之意,可是唐军的能耐可远不止这些……”

他的双眼有些出神,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昨日血腥的战场。

论经验,唐军并不比从辽东打到中原、又打到山西的明军强多少。

论作战素养,唐军相比经过系统性训练的明军,还略胜一筹。

论装备和给养,唐军更是被“不差钱”的明军远远地甩在后面。

可是,唐军打起来不要命啊!

枪矢刀剑斧钺破不了明铠的防,他们就用石头砸、用锤头锤,甚至几个人按住一个明军。

他们使尽了一切杀敌的手段,唯独没有想到投降。

客观地说,李靖的指挥能力确实在侯君集、李道宗两人之上,明军在场面上并不被动,伤亡比更是比唐军的数字要好看得多。

单纯地数人头来看,明军甚至还占了点便宜,给对方造成了极为惨重的上网。

但是,从气势上,明军还是输了。

“老夫到底还是低估了对面的抵抗意志和作战能力……

“他们打起来怎么和不要命似的?他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李靖喃喃着,语气透着三分不解,七分惋惜。

都是大好的华夏男儿啊……

侯君集哼了一声:

“他们在坚持什么?无非是瓦罐不离井口破,誓与天策上将共进退呗。”

三人一时无言。

这就是李世民的号召力,这就是天策上将的余威。

即使在毫无胜利希望的绝境之中,仍然愿意赴汤蹈火,为他赴死。

这也是为什么,李明陛下的天兵必须用硬实力,彻底地、毫无异议地,将天策上将给扳倒。

否则,那个名为“李世民”的阴影就将永久地笼罩在华夏的大地上。

总会有人会打着李世民的旗号,挑战李明陛下的绝对权威,干预大明的施政。

“陛下对我等期待颇多,我等难道就这么报答他?”

一提到李明陛下,一直桀骜不驯的侯君集难得认真了起来。

在对李靖最初的幸灾乐祸之后,老侯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连作为“保底”的军神李靖都吃了败仗,那这仗该怎么打?

短时间之内如果不能突破唐军对朔州南的封锁,那陛下的统一大计该怎么办?

“如果你担心的是我军进军的时间,那可以放心,我们并不会耽搁陛下南北对进的战略谋划——虽然这也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李靖闷声说道:

“因为陛下北上的步伐,也遭到了一定的阻碍,被拦在了并州。”

对于这个结果,侯君集和李道宗二人并不感到意外。

唐军在远离晋阳大本营的朔州,都这么豁出性命地袭击大明北路军了。

那在更靠近晋阳的并州、面对实力更强盛的南路军,那可不得更拼命地拦截南路军?

“唐王朝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大唐宗室李道宗感慨一声。

侯君集恨恨地掰着拳头:

“陛下在并州方向受阻,我等岂可在朔州寸步未进?

“我等应当继续前进!看是我们的明铠硬,还是他们的天灵盖硬!”

老侯虽然在性格上有诸多缺陷,但是对李明的忠心和对战斗的积极,那是无可指摘的。

不过,在亲自领教了唐军的作战意志以后,李靖对战局的后续发展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现在唐军已经布置了稳固的防线,已是哀兵必胜。

“我等如果还要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一头撞上巩固的防线,把明军将士的生命白白浪费,恐怕是不智。”

卫国公摇头道。

侯君集登时瞪大了铜铃般的大眼睛:

“你的意思是,陛下正在酣战,而我等却要裹足不前,隔岸观火?”

李靖看了看他,又是摇头:

“非也。仗当然还是要打的,只是我们的目标未必要定在向前突进了多少里——

“而是歼灭了多少敌人。”

放弃南北对进,改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侯君集和李道宗立刻明白了新对策中所蕴含着的战略转变。

诚然,只要明军不断地在北方作战。

即使不能突破唐军的防线,那也能起到不小的牵制作用,迫使唐军分兵支援朔州方向。

从而间接地减轻李明在南方的压力。

而为了抵挡住北路明军南下的压力,在晋阳大本营的唐军必然要不断北上增援,将宝贵的士兵投入到朔州的血肉磨坊之中。

相对的,明军则不必离开朔州大本营太远,不但士兵可以以逸待劳,后勤压力也能大大减轻。

士兵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整,后方的新兵也能及时补充轮换上来。

从而更有效率地绞肉。

绞唐军的肉。

李靖不愧为位列武庙十哲的军神,一旦碰壁,战术立刻就转变了,绝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办法……倒也确实是一个思路。”侯君集姑且认可上司的实力,但又补上一句:

“只是这样一来,晋阳攻城战的重担,就全在陛下一人身上了。”

李靖说道:

“老夫自会向陛下禀告,一切以陛下的圣裁为准。

“我军继续整备休整,并通知后方,及时将完成训练的新兵轮换上来。

“待陛下首肯,我们便即刻南下,杀伤敌军。”

侯君集与李道宗两人一合计,便点头赞成:

“就依李大总管的计策。”

…………

李明立在龙船的船头,眺望着前方。

春日阳光明媚,天清气朗。

在舰队的北方、地平线的尽头,隐约可见一座高大的城楼矗立在汾河边。

那便是晋阳府。

昔日唐高祖就是在此地举兵反隋,所以晋阳便是大唐王朝当之无愧的龙兴之地。

皇储李治当初被封在晋地,最受疼爱的公主李明达被封在晋阳,足见此城对唐王朝的分量之重。

讽刺的是,这座一切起始之城,注定将成为一切终结之城。

“晋阳是唐军最后的重要据点。只要攻陷晋阳,这支军队就将失去依凭,从而分崩离析……”

契苾何力百感交集。

“也就是说,只要打下那地方,唐朝就灭亡了,这仗就打完了呗。”薛万彻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接。

李明耳朵听着哼哈二将的二人转,眼睛望着波光粼粼的汾河水,嘴里直呲牙:

“他们……这是要将整条汾河都加上盖子吗?”

只见汾河之上,横跨着数不清的铁索,每一条都有一个成年人的合抱粗细,铁索两端都牢固地钉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

目之所见,一直钉到了晋阳府城楼下。

“难怪进入并州以后,就没有遭遇什么抵抗,敢情他们把铁索全部用在这儿了……”

李明嘴角抽搐。

如果只是铁索,还则罢了,无非是舰队多等一会儿而已。

更恶心的是,在铁索和铁索之间,还系泊着无数条小舟。

这些“小舟”非常简陋,无非是竹子框架填充着芦苇编织的“船板”。

说是“船”,不如说更像是漂浮着的稻草垛。

而这些鼓鼓囊囊的“稻草垛”里装着什么,不用说也知道——

桐油,草木,干柴,烈火。

唐军用这种成本极低的纵火船,填满了铁索之间的几乎所有空档。

这就很恶心了。

当舰队靠近、掩护工作船凿断铁链的时候。

你猜这些纵火船会不会往舰队一头创过来?

“恶心啊,恶心。”

李明的目光跟着轻飘飘的纵火船一飘一飘的,活像开豪车的富一代警戒着满大街的泥头车。

大明再怎么财大气粗,被人用一船稻草换掉一艘正儿八经的战舰,那也换不起啊。

这亏本生意实在太坑了。

“咦?”

李明正在呲牙,耳边响起了薛万彻疑惑的声音。

“那些稻草垛是不是在动啊?”

什么?

此话一出,半条船的人都跑到了船头,瞪大了眼睛。

“好像真的在动啊,向我们飘过来了。”薛万彻睁着铜铃大眼。

李明的牙花擦得更响了——

“我靠!”

在第一道铁索之前,原来还系泊着好几艘纵火船。

也就是在大明舰队原地踌躇片刻的工夫,潜伏在船上的唐军悄悄放开了纵火船的系泊索。

一垛垛大“稻草”在水流的作用下,徐徐向下游的大明舰队飘来,速度越来越快。

嗖!

空中闪过一道火光。

一支火箭精准地命中了纵火船,顿时带起了熊熊烈火,向明军快速驶来。

“转舵!躲避!”

各舰立刻熟练地扭了起来。

这北上的一路上,明舰遭到了好几波次纵火船的自杀式袭击,所以掌舵还是很熟练的。

但问题是,唐军这次对纵火船的改进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所以来袭的船只数量多了许多。

而且汾河的河道越往北、越往上游,就越狭窄,导致明舰挤在狭窄的水域,机动空间相比之前更为受限。

要想无损通关,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放下拍竿!”

砰砰声接连响起,各舰纷纷释放拍竿,将靠近的纵火船拍下水底。

问题是,拍竿是有限的,水兵将拍竿重新复位也需要不少时间。

可是唐军的寨版纵火船,实在太多了。

李明所在的龙船首当其冲,遭遇了对方的集火。

拥挤的水面让龙船动弹不得,所有拍竿都已经释放了出去,正在重新“装填”。

而在船首的不远处,一艘纵火船正在快速靠近!

眼看就要撞上圣驾了!

“瞄准,放!”

船长一声令下,投石机应声而动。

巨大的石块在半空中划出优美的抛物线,精准地击打在船身上。

稻草船哪里能够支撑如此当量的打击,当场被砸得四分五裂。

“好险!好石块!”契苾何力心有余悸。

薛万彻大吼道:

“好个屁!看看后面!”

只见在龙船之后,大明的舰队各处都烧起了熊熊火焰。

看样子,仍然有一部分船只没能躲开茫茫多的纵火船,被击中了。

纵火船的桐油就像烂泥一样,牢牢粘合在船壳上,将火焰一路引到船身。

尽管明舰包裹着一层铁皮,不至于一点就着。

但还是免不了遭受一定的损失。

船员们忙着灭火、抢救,忙成一团,整支舰队的队形更是无处谈起。

所幸,这一波的纵火船袭击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铁索之外的就这么多,其他船只都系泊在铁索之后,正对着大明舰队虎视眈眈。

很明显,面对这道铁索、稻草和桐油组成的水上长城,水路是走不通了。

那还能如何?

“下船吧,我们从岸上绕过去。”

李明揉揉眼睛,无奈道。

…………

陛下一声令下,明军自然是迅速动作,立刻列队下船。

这就是水陆两栖的好处,下海走不通就上岸,这反正是明军这段时间的常规操作了,熟练得很。

所幸现在并不是丰水期,汾河水流并不湍急,所以两岸虽然崎岖不平,但是靠个岸、卸个货什么的,还是不在话下的。

明军忙着放下登陆小艇、搭建临时栈桥,汾河岸边立刻忙碌起来。

也就是在这舰船吞吞吐吐、陆军刚上岸还在整顿队形的空档。

两岸的密林之间,突然箭如雨下,凶狠地射向靠岸的人群。

“该死的,有伏兵?!”

李明的心脏陡然一沉。

疏忽了,偏偏在这最青黄不接的时候!

咚!咚!咚!

群山之间,鼓号齐鸣,杀声大作。

一票人马从斜刺里杀出,直奔立足未稳的唐军。

一员骁将披坚执锐,一马当先。

李世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