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53章 老登!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咚!咚!咚!

战鼓声阵阵,是来自一墙之隔的唐军,如同巨人的脚步,一下下敲在明军的心窝上。

震得他们手脚发软,震得他们的五脏六腑都产生了共振。

真是奇怪啊,就在片刻以前,大家还是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

纵使面对百倍、千倍于己的敌人,又何惧哉?

但是,当溃退的战友回到营地以后,当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惨像、耳闻了他们的抱怨和哀嚎以后。

明军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感觉自己站在阵位上的双腿都没有那么坚定了。

眼睛里看不见眼前的敌人,看见的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以及一个时辰以后大概率死在路边的自己。

同伴的惨状,不可避免地勾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怯战的想法。

会不会打不过啊,我会不会死啊,我死了家人该怎么办啊,我不想死啊……

即使士兵们之间没有言语交流,但是粗重的呼吸、颤抖的双手、凝重的神色,无不在传递着这样一个情绪:

我很害怕。

而恐慌的情绪是会传染的。

即使强如大明的军队,也难以抵挡刻在基因底层的求生本能。

士气大挫。

大战当前,这是非常致命的。

“不要害怕,对面长途奔袭,补给比我们更困难!只要稳住阵脚,我们能赢!”

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敏锐地觉察到了自己部队的异样,试图鼓舞士气。

然而,经验同样丰富的唐军没有给他们调整好心态的机会。

呼呼~半空中传来古怪的声音。

像是狂风吹在空洞里,又好像是巨人在喘息。

紧接着。

轰轰!

巨大的石块从天而降,精准地砸在明军营寨的木墙上!

是唐军的投石车,他们竟然搬来了沉重的攻城器械!

临时筑营所用的木材,比坚城的夯土砖石那可差远了,很快被砸出了大小不一的缺口。

墙边的守军更是像蚂蚁一般,被撞得头破血流,七零八落。

“冲!”

趁着明军陷入短暂混乱的时机,唐军抓住机会,立刻向防线上的缺口发起了冲锋!

最外围的明军被天降正义砸得晕头转向,一时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附近的友军也来不及支援。

大家都被这一波投石车给打蒙了!

除了零星的箭矢以外,唐军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成功突破了明军的第一道防线,突入了大本营的内部!

然而,进入营区只是战斗的第一步。

明军的大本营,可不是军帐连成片、一把火就能火烧连营的集体露营地。

而是一处占地达到十数里、地形高低起伏、内部各种防御工事齐全的预设战场。

简直就是一座堡垒。

虽然条件简陋了点,但是该有的设施一点也不少。

“别一股脑地往一处空隙跑!根据事先部署,分散进攻,排好队列,俯低身形,注意别被暗箭射成筛子了!”

唐军先锋由老将程知节亲自带队。

在他的坐镇指挥下,唐军忙而不乱。

在涌入明军大营后,他们并没有一窝蜂地四处乱窜,而是迅速结成阵列,像推土机一样,朝着明军大营的深处稳步推进。

“守住!咬紧牙关,不得后退半步!”

明军守将拼命呼号着,聚拢部队,收容从第一线退下的残兵,试图抵住唐军的第一波冲击。

至少也要挫败敌人进攻的势头。

李靖部署的大本营防御,不是把人全部都堆在最外围,也不是像摊大饼一样,到处都匀一点。

而是根据阵营内部的高低地形、以及树木鹿角壕沟等障碍物,针对性地布下了一层套一层、又可以互相支援的防御阵线。

每支部队各自负责一块防区,同时又互相配合,结成了有重点、又覆盖全面的防御网络,加大了防御纵深。

合理的战略运用,加上战术素养过硬的士兵,按理说是有如铜墙铁壁,能将本阵防守得固若金汤。

问题在于,明军一贯自豪的单兵素质,在这关键时刻却掉链子了。

“见鬼,他们怎么冲进来了!”

刚从前线退下来的残兵败将正在休整,看见唐军如煞神一般降临,顿时阵脚大乱,下意识地就往更安全的后方跑。

不跑也不行啊,他们已经卸甲了,总不能赤身上去肉搏吧。

而这些后撤的士兵,又把守军的士气都给带崩了。

别人都跑路了,你不跑?

大家人在心不在,而这样的部队,在面对气势正盛的唐军时,是远远不够的。

“对齐队列,手里的刚强拿稳了!一步也不能后撤,李明陛下正在看着我们……噗哈!”

正在整顿队列的校尉,被唐军的一发弩箭射中躯干,整个人像被猎人射中的鸭子似的,从马上飞了下来,牢牢地钉在了树干上。

五脏六腑从巨大的伤口流了出来,人一时半会还没有断气,有出气没进气地口申口今着。

此情此景,看得他的部下们头皮发麻。

“杀。杀。杀。”

在他们的对面,唐军并没有急着冲过来。

而是排着严整的队列,踏着整齐的步伐,不疾不徐地向目标步步逼近。

宛如收割受伤野猪的猎人一般。

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

唐军轻而易举地,就将明军打得鼻青脸肿。

明军战士大败亏输,被逼得一退再退。

也亏得他们的训练水平还在线。

尽管士气低迷、基层指挥官也被先行斩首干掉了,但硬是没有发生组织崩溃。

伍长自发地结果校尉的重担,指挥部下且战且退。

“老哥,我们撑不住了!撤吧!”兵士们心里萌生退意。

如果他还是个平平无奇的小伍长,那这位老哥肯定会说“敌人一百个打我一个,那还打他个蛋”。

但如今,他现在实际指挥着几百名士兵,莫名有一种整个大明一京一十三省都在他肩上挑着的责任感。

他得为兄弟们、得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苍生负责啊!

“不能退!你如果不敢打,就骑上马快回本营,向李卫公通报这个消息!”

他怒吼着,把校尉留下的马缰绳塞进了最近那个士兵的手里。

狠狠地一拍马屁股,将临时信使送走后,他勇敢地面对程知节所率领的千军万马。

“兄弟们,同志们,顶住!”

…………

“发生了什么?!”

正在主营帐中和李卫公的“歪理”激情PK的苏定方和薛仁贵,听见了外头接连传来沉重的巨响。

整个大地都在颤动,好像地震一般。

李靖仔仔细细听了一会儿,喃喃自语道:

“这声音……是投石车?‘他’居然把这玩意儿都运了过来。

“这是赌上最后一把了么?”

不止是苏、薛二人,在场的侯君集和李道宗也被领导的谜语给绕得云里雾里。

李靖的脸色变幻,语速极快:

“唐军怕是已经攻入了营寨。速速准备迎敌!”

“这么快?!”薛仁贵脱口而出,半信半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传令兵飞奔而入。

“敌军用攻城车攻破了营门,与我军短兵相接!”

一时间,帐内众将鸦雀无声。

“奶奶的!”

侯君集第一个打破沉默。

“巩固第一道防线!放开中央谷地,据高地以守!”

他骂骂咧咧地抓起兜鍪,闷头便要向帐外走去,打算亲自去指挥。

结果还没走出大门,差点就和第二个传令兵撞个满怀。

“你没长眼睛么?!”老侯正在气头上,可没有给这个大头兵好脸色看。

不过大头兵居然也没惯着他,直接越过领导,扯着嗓子大吼:

“第二道防线也被攻破了!”

“你小子怎么这么不讲……你说什么?!”

侯君集怒目圆睁。

也就是这么一愣神的工夫,负责第三条防线的士兵灰头土脸地来报:

“报,防线危急……”

帐内众人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了。

这失守的速度,简直快赶上传令的速度了。

这是一场大溃败啊!

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直接被天策上将给一波莽穿了啊!

“兵败如山倒……”李道宗面色苍白。

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要挽回溃退的败军,就像要挡住崩塌的山林。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再不可能,也需要有人去做。

这就是“领导”这个职位存在的意义。

“需要抓紧时间,但也不必惊慌。”

李靖却是一改方才凝重的表情,重新变得镇静平和起来。

“君集,你带上薛仁贵赴第一线组织防守,收拢溃军。

“道宗,你组织预备队,相机行事。

“定方,你来负责营房周围的安全保卫,准备清理后撤的通路。”

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李靖连番发布清晰的、精准的命令,好像处理的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问题一般。

只是他的语速非常快,双手背在后面微微颤抖,显示着他紧张的内心。

都动用预备队了,形势非常危急啊……众将心中一凛,不敢怠慢,各自领命退下。

…………

入夜,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着。

唐军点起了火把,庞大的队伍绵延不绝,远远望去如同火龙一般。

“报!启禀太上皇陛下,我军已经突破敌方五道防线,突入敌营数里,敌方主帐已经历历在目了!”

唐军阵营的正中,传信兵单膝跪在李世民的御驾前。

“所向披靡,贼望风而逃……”

“不要多废话,说重点!”

李世民听套话听烦了,直接掀开马车的帘子,暴躁地吼了起来。

传信吓得打起了结巴,磕磕绊绊道:

“我军……刚突破第五道防线……”

“知道了,谢谢。”

李世民挥了挥手,把紧张得快昏古七的大头兵打发走。

“陛下真乃神算……”

侍立一旁的李世绩由衷感叹,并不是在说套话。

根据他之前的战略,无非是打一场传统意义的歼灭战,零敲碎割,先将敌人送上来的先锋部队吃掉,落袋为安。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打法足够稳妥,有助于己方一步步建立优势,积小胜为大胜。

问题就出在这儿,现在的情况不一般。

唐军自己的补给也几近枯竭,撑不了多久,恐怕在大胜之前就自己先饿死或者哗变了吧。

远不如依太上皇的计策——押上一切筹码,直接变小胜为大胜,一战定乾坤!

结果证明了陛下的正确性,这一把赌赢了。

唐军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盯住明军的死穴一顿穷追猛打,居然硬生生扯开了敌方的严防死守,冲垮了整条战线,取得了比过去历次大战加起来,都还要多得多的巨大战果!

现在,敌军的主营帐就在眼前,胜利就在眼前!

干掉李靖的部队,趁大明力量空虚之时,翻越太行山、席卷河北……

大唐就能起死回生!

天命还在大唐!

太上皇就是大唐的天命本身!

陛下训得没错,他李世绩的战术诚然可圈可点。

但是在战略上,和太上皇相比,那还是略逊亿筹的。

李世绩也虚心接受批评。

能将他和震古烁今的顶级战略大师相提并论,这已经很看得起他了。

“哪有什么神算?和以往的战例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李世民轻描淡写地回应下属的赞扬,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意味。

总的来说,这场战斗确实是李世民的舒适区——

先切断敌方后勤、逼对面不得不主动进攻以打破封锁,再借工事和地利优势打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痛打落水狗……

他用这招战胜了不知多少强敌,王世充、窦建德……李靖不过是又一个手下败将而已。

虽然过程有些波折,唐军和对面一起饿着肚子,两边都撑着一口气比试谁更能耐耗。

不过结果还是相同的,终究还是大唐撑到了最后,赢得了胜利——

虽然战斗还没有结束,但是李世民并不是半场开香槟。

明军都投入预备队了,主帅营帐都在准备跑路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明军的大势已去,被彻底歼灭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朔州的府库应当还存有一些余粮,当地百姓手中又能再征用一些。

“在朔州补给之后,便全军向东,经蒲阴陉翻越太行山。”

李世民淡淡地口述着下一步的战略安排。

蒲阴陉是太行八陉之一,直通河北易州。

唐军已经在展望未来收复河北的行动了。

至于眼前的战斗,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唐军如秋风扫落叶,叛军望风而逃,已经提前进入了垃圾时间。

“待进军河北,天下大势就能为之一变罢!”

李世绩振奋不已,狠狠地吐一口心中的恶气。

过去这一年,从进攻薛延陀弄丢了皇帝和太子开始,他流年不利,可被欺负得够惨的。

李世民的神色倒是很淡然,嘴角微微勾勒。

“‘那家伙’的修为还是不太够啊,终究不是朕的对手。

“没这个本事还想挑大梁,还得再历练历练。”

李世绩听得一头雾水:

“陛下,您说的是李靖?”

李世民神秘地笑了一笑,不想搭理他。

“报——”就在这时,一匹快马从南方疾驰而来。

是一名不知从哪儿来的传令兵,风尘仆仆,神色十分焦急。

“前方有变?”李世绩一阵紧张。

李世民却疑惑地皱起了眉头。

“这是驰道驿站的信使……”

驰道……是大唐本土来的消息?

在两位老李疑问的目光中,那位信使仓皇下马,噗通一声跪倒,双手呈上一封写在烫金绸布上的手书。

绸布纹着五爪金龙,乃是皇家专用。

李世民的眉头越皱越深,从信使手中接过了信。

这封信是皇帝李承乾亲笔写就的,字迹十分潦草,不难想象作者当时的慌乱心境。

李世民往下读一分,眉眼的皱纹就深刻一分。

读到最后,他表情一松,将信扔到一边,仰头大笑:

“哈哈哈!

“朕的格局还是小了!

“朕的战略,不如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