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32章 太行山大规模徒步指南

“排好队,别争别抢,人人有份。”

娘子关校场正在上演魔幻的一幕,明军正在给大唐的守军发饷。

大明的士兵态度和蔼,分文不扣;大唐的士兵也是秩序井然,无人捣乱。

敌对的双方互相配合,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军军鱼水情”。

与此同时,娘子关上插着的大唐军旗全部被拔除,换上了咱大明的旗帜。

唐军就在旁边看着……不,大多数人连看都懒得看,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金灿灿的铜钱呢。

拿钱还是送命,他们还是分得很清楚的,更何况他们都是被自己的军官忽悠来的校场,说明军官团体已经集体叛变了。

军官都当二五仔了,他们这些个大头兵又能翻得起什么风浪呢?

他们都对大唐忠心耿耿啊,得加钱!

不过该说不说,大明是真有钱啊,发饷是真的大方。

就连最基层的大头兵,都能打底领到两贯铜钱,或者等值的“大明交子”纸币。

相当于一户长安中产家庭两个月的收入了,比唐军自己的月薪更是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因为大唐府兵的货币军饷其实很少,从军轮驻番上甚至还得自备口粮服装,只在作战时才能领到少得可怜的军粮和补贴。

只有靠打胜仗劫掠战利品,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毕竟他们的爷爷跟着高祖皇帝入关时,就已经把他们这一辈的工资都拿啦(指均田制下府兵的口分田和永业田)。

“嗯,不错。小伙子你干得好啊,极好!保住了不少战士们的生命,大大节省了我军突破井陉的时间。没有给尉迟家丢脸。”

演舞台上,李靖摸着自己圆滚滚的大肚子,对身边站着的小黑炭头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指挥作战,是一件十分耗费脑力的重活。为了这重要的使命,“羊尿泡”李靖提前给自己贴了一身膘以供消耗。

小黑炭头尉迟循毓在李靖身后站得笔笔直直,恭恭敬敬地说:

“能为大明效犬马之劳,小生虽死无憾。小生这次花费颇多,用的都是民脂民膏,战战兢兢。”

在军神面前,他可没有在“大明皇帝”本人面前那么吊儿郎当了,表现得很是谦逊,看人下得一手好菜碟。

要是让李明亲眼目睹了,保准以为他的小伙伴被调包了。

不过吐槽归吐槽,尉迟循毓的工作还是完成得很漂亮的。

经过他的精耕细作,他精耕出来的细作们成功渗透进了娘子关,把整个关卡的指挥系统,从上到下都收买了个遍。

达成了无血开关的成就。

大撒币看起来很潇洒很简单,但真做起来就知道,可不是谁都能来撒的。

没有情报组织的前期准备,忠心耿耿的大唐将士只会把糖衣吃掉,炮弹打回去,那样的话大撒币的大明就真成大萨比了

至于尉迟循毓为了收买关节,多花了一点钱什么的……

和战争机器这样的吞金巨兽相比,这点钱算钱吗?!

“小伙子太谦虚了,哦呵呵呵~”李靖对这位谦逊的小伙子很是满意,笑得肚子上的赘肉都在抖动。

能让虎狼唐军如此丝滑地改旗易帜,这大撒币他可撒得太嗨皮了。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钱可以再印,死去的人不能复活,浪费的时间也不能回溯。

要是没有尉迟循毓的上下活动,那李靖就不得不率军强攻娘子关了。

明、唐两军真刀真枪地干仗,犹如火星撞地球,伤亡一定很惨重,人力物力、军费抚恤的开支只会更大。

更别提因此而耽误的进军时间、夜长梦多,以及消息提前走漏、让大唐提前加强太行山北麓防线的风险呢。

毕竟娘子关它也是一道易守难攻的关,是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的关隘,打开井陉的门户。

就算大唐方面对北方的那几条陉道没有那么上心,但那也是相对轵关陉而言,绝不是不设防。

如果明军真要啃这块硬骨头,还真不容易!

这笔小钱,花得真值!

尉迟循毓连连推辞:

“不不不,李卫公过誉了。

“我也不是谦虚,小弟……卑职我只是忠实执行明……陛下的指示而已。”

这他还真不是谦虚。

这场策反娘子关的阴谋,还真是那位李明陛下亲自下达的指示。

毕竟论喜欢花小钱办大事,谁能比得上李明啊。

对娘子关的渗透开始得非常、非常早,甚至在大明正式打出反唐大旗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在公元七世纪和大唐翻脸,需要的可不仅仅是闭着眼睛就莽的勇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开战之前,甚至早在李明在东北一隅建立起实质性的稳固统治、开始有了图谋天下的野心之时。

他和他的诸位谋臣,就在策划这一步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侯君集、李道宗……哪个不是赫赫有名的有能之人,哪个不是治国安邦的文武全才。

这些人才聚集在李明的麾下,经过不知多少轮烧脑掉头发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太行山为主战场、以娘子关为突破口的大战略方向。

中原无险可守,关中鞭长莫及,与河北接壤的山西自然就成了最适合发力的地方。

表里河山、形胜之地的山西如果能被大明拿下,那么这场唐明争霸战就稳了。

而攻略山西,绕不开太行山和太行八陉。而南方的陉道地理位置过于要害、彻底攻克十分困难,而北方的陉道又过于边远,都快挨着草原大漠了。

所以,处在中间的井陉、以及井陉的大门娘子关,自然而然就成了首当其冲倒大霉的地方。

正好,众所周知,大明和大唐的边贸从来就没有断过,而井陉正是两国之间必经的一条重要商路。

有商路,就有大批商人路过。

而大明商人和“商人”在娘子关进进出出多了,一来二去,就和当地驻守的军官混熟了。

接下去要想“开展工作”,那不就很方便了?

所以,策反娘子关的守军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如此多番论证和缜密的准备,这次娘子关改旗易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娘子关……小伙子,你可知娘子关的来历吗?”

李靖的心情看起来很不错,颇有兴致和尉迟循毓聊着天。

尉迟循毓笔笔直直地站在一旁,就像一位小学生,毕恭毕敬地回答:

“是因为陛……是唐国高祖之女、太上皇之同母妹,平阳公主的典故吗?”

“你说话倒也不必如此拘谨,明、唐两朝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李靖乐呵乐呵地点点头,下巴肉迭了好几层,对小伙子越发满意了。

“此地原名‘苇泽关’。高祖皇帝当年首倡义兵、起兵反抗暴隋时,平阳昭公主在山西就地招兵买马,曾驻扎此地。

“昭公主治军有方,军队秋毫无犯,百姓称其为‘李娘子’,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而她驻守的关隘,便被太上皇改称为了‘娘子关’。”

“哦~原来如此。”

尉迟循毓有一搭没一搭地应和着,心里却有些纳闷。

李大元帅全权负责明军主力的军事行动,事情多任务重,怎么还有空和他在这儿谈闲天?

李靖瞥了瞥尉迟循毓疑惑的表情,道:

“小伙子,你说平阳公主如果没有早逝,她有可能当皇帝吗?”

噗……正在开小差的尉迟循毓差点喷了李靖一脸。

这这这……李卫公您这是什么话?为什么问这种毫无水准的问题?

宁也要打拳?!

“应该是不能的,从朝廷百官到民间都肯定不会服她,毕竟女流之辈……”

尉迟循毓斟酌着词句答道,甚至有些怀疑李卫公究竟有没有传言得那么厉害。

李靖又追问道:

“如果昭公主拉起了最强大的军队,以势如破竹之势打下了整个天下,她硬要当皇帝,天下人能拦得住吗?”

“这……”

尉迟循毓吞吞吐吐,竟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军队都在公主这边,那她应该是……可以的吧。”

李靖嘴角一勾: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假设她能有足以让全天下匍匐的军力和战功,别说皇帝,就算她要当炎黄大帝、在泰山封禅,又有谁能阻拦?”

尉迟循毓困惑地皱起了眉头。

他品出来了,李靖并不是在聊平阳公主,而是另有所指。

但是这个弦外之音是……

“男女出身也好、嫡庶顺位也罢,说到底,不过是前人订立、后人萧规曹随的‘规则’而已。

“父皇给你、天下认可,你才能拿。”

李靖一字一句地说道:

“但是,如果你有着全天下最强大的力量,用武力征服了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

“这个时候,所谓继承的‘规则礼法’还有用吗?”

尉迟循毓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

“所以,小伙子。”李靖语重心长地说:

“这场仗,你的‘明哥’不得不打。

“他是最小的庶子,就算太上皇传位给他,普天之下、朝堂之中,难道每个人都能对他心服口服,不会从中作梗?”

尉迟循毓闷闷地点头:

“应该会的。”

明着跳反的人也许是少数,但阳奉阴违者绝不鲜见,而后者的危害显然更大。

“但如果李明陛下不是从父皇手里接过这顶皇冠,而是自己打出来的,自己当了开国皇帝。

“还会有人反对他,不服他吗?”

对于李靖的反问,这回尉迟循毓毫不迟疑地摇头:

“绝对不会。”

规则只约束能受规则约束的普通人。谁有能力打破规则,谁就是规则。

人类社会的底层运行逻辑,仍然是暴力。

“这不就对了。”李靖拍拍尉迟循毓的肩膀:

“这场仗非打不可,所以,不要因为这场战争是自相残杀,就有心理压力。

“跟着李明陛下,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便是。”

尉迟循毓重重地点头:

“卑职知道了。”

“知道就好。”

李靖十分欣慰,背着双手慢悠悠地踱步下了演舞台。

“李卫公就是李卫公啊,看问题就是深刻……”尉迟循毓心中感叹。

叹着叹着,回过味来了。

“不对啊,我什么时候对打内战有心理压力了?”

作为明家班的原始股东,小黑炭头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对明哥那叫一个死心塌地。

更何况他从事的工作有些特殊——情报口的。

时间长了,他的心也快和他的脸一样黑了。

打内战有心理包袱?

怎么可能!

“李卫公说的,其实是不是他自己啊?”

尉迟循毓望着老将军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

“太上皇陛下曾经说过,‘得李靖为帅,快哉!’……可是我的战功,怎么好像都是打内战立下的啊?”

离开尉迟循毓以后,李靖有些闷闷不乐。

这不是说李靖没有打过外战。

但是大唐对外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灭东突厥,总指挥是李世绩,不是他。

至于捏其他软柿子,唐军还没出力,蛮夷就倒下了,根本展现不出他军神的风采。

这就让他很是耿耿于怀了,总担心后世的史学家会给他套一个“内战内行”的帽子。

“唉,都怪现在的蛮夷不经打。

“啧啧,让李世绩那小子捡了便宜,这回我要加倍从他身上打回来。”

李靖摇摇头,打消了负面情绪,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战局中来。

李明陛下不愧是资深小银币,从战略到战术都安排得相当妥当。

娘子关改旗易帜,标志着井陉直达并州东的大门,已经向明军敞开了。

而并州东又是山西高原的东大门。

山西被称为“两山夹一川”,东边太行山、西边吕梁山,中间夹着南北狭长的汾河谷地,是山西的精华所在。

从并州出发、沿冶河河谷向西,便可以直抵汾河谷地的核心——太原府。

往北是朔州,往南便是李治的小金库——晋州。

大明这一拳打过去,大唐得要肚子疼好久。

“疏忽了井陉的防守,是唐军最大的失策。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中原和轵关陉的地理位置比并州重要得多,那两个地方的压力一大,唐军分身乏术,这里的防守不疏忽也得疏忽了。”

李靖心里复盘着这次的战略,越发觉得李明陛下阴险狡诈……不是,高瞻远瞩。

这一连串战略欺诈起到了极好的掩护作用,把唐军都吸引到了别处,硬生生在太行山的关节部位撕扯出了一个破绽!

“这就是进攻方的优势啊,可以聚集兵力,攥紧拳头。

“而防守方只能处处分兵,疲于奔命。而且这战略态势对大明也太有利了。”

李靖从更大的战略层面,细细品味着李明的用意。

“前线的山西、中原,都是大唐的要地腹地,哪个大唐都丢不起。

“可是大明的后方远在东北,十分安全。

“金角银边草肚皮,以辽东为起始,李明陛下真是下得一手好棋啊……”

在李明身边呆的越久,李靖就越觉得这小子不简单。

难怪房玄龄那条老狐狸,一早就把全副身家赌在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幺子身上……

“将军,接下来这些降卒怎么安排?”副将请示。

李靖摆摆手:

“照旧办理,先统一押回后方。想参军的先接受再教育,想在大明安家的分发土地,想回家的发放路费。

“尽快把他们安顿好,我们马上进军。”

“遵令!”副将立答,雷厉风行地退下。

李靖望着巍巍太行,长长叹出一口气。

过了并州沿汾河谷地往南,可以直下晋州。

晋州是个好地方啊,不但土地肥沃、出产养人的小米,还能对某位皇储造成暴击。

更重要的是,晋州的地理位置也很扼要。拿下晋州,就离关中、离长安并不遥远了。

因此,在此次大战正式开始以前,李明和李靖就一致决定——

“迅速北上,直插朔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