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豺狼佳人 > 0031 走你

豺狼佳人 0031 走你

作者:最爱睡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厉害被一脚踹开,马忠满意的点点头。

接着继续给小孩儿摸摸头,“小孩儿,刚才他说的道理你懂不懂?”

那个小孩儿似懂非懂,连忙摇头。

不懂也正常,马忠丝毫不在意的摆摆手,“且不去理他,我只问你,学问是好东西,是不是这样?”

饶是那孩子见识浅薄,也知道这自然是无错的。寻常县城里,也找不到几个读书人。

那小孩儿点头。

接着疑惑道,“可是我学那个有什么用,如果是白学,我倒情愿……”

小奸商,你想的倒美!

马忠继续满面和蔼的给小孩儿摸摸头,“你看,你向我学学问,是要交学费的吧。”

小孩儿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马忠循循善诱,“满营中那么多小孩子,等你学会了,你再去教他们岂不是也能赚到学费,这可是一本万利啊。”

“嗯?”小孩儿略有心动,接着脑袋瓜一想,立刻喝破了马忠的奸谋,“你是我的老师,他们自然也来寻你学习,怎么会把学费给我?”

很聪明……

可惜……

马忠目光深深的看着他,这都是你逼我的!

“你看,我教小孩子也是需要时间的,你只要承诺,到时候把给你的学费收入给我三成,我就不教别的学生怎么样?”

“三成?”那小孩儿小脸变了变,脑子里有些捋不过来,他想了想又问道,“谁会来学这个?还要花钱?”

“当然会有很多小孩子来学啊?”马忠信心十足。

“为什么?”

“因为他们学了之后也可以去教别人,也可以去赚学费,我们江南不识字的人是很多的,到时候你可以和他们约定,让他们再把三成的收入交给你,作为你收手的代价……”

“!!!”

小孩儿满脸茫然,听不懂马忠在说什么。

马忠想了想,决定说的简单一点。

“你看,比方说,我是你的上线,你是我的下线。‘下线’懂么?”

小孩儿摇头。

“就是我发展你学文化,‘发展’明白什么意思吗?”

小孩儿摇头。

“你先记着……。你看,我发展你这个下线,以后我就可以不教书了,靠你给我的三成收入生活。你呢,作为我的下线,假如发展了三个小伙伴……对了,你有三个小伙伴么?”

“阿巫,小鱼和小米。”

“嗯,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孩儿老老实实道,“我叫白开心。”

“嗯,白开心,你看假如你发展阿巫,小鱼,小米他们三个做你的下线,除了开始赚的一笔学费,等到他们开始教书,你还可以得到他们每人三成的收入,是不是很不错?”

白开心点点头,有些高兴。

“那你看,你赚的多了,给我的是不是也要多一些?”

白开心有些为难,还是点了点头。

“阿巫,小鱼,小米他们以后会教出更多的学生,那些学生也会去教书收学费。这样一来,我们两个手里的收入是不是会越来越多?”

白开心的眼睛猛然明亮起来,剔透的让马忠心里一颤。

这孩子是不是就毁了……

白开心手忙脚乱的把手里那块盐,递到了马忠手里,激动的跪在地上行了拜师礼,“老师,你发展我学文化吧!”

马忠笑了笑,把那块盐递给目瞪口呆的王厉害,摸了摸白开心的头。

“你去吧,明早来这大营门口找我。”

看着那小孩儿兴高采烈的离去,王厉害握着盐块目瞪口呆。

马忠微笑。

“元芳,这就是传销,是不是很神奇?”

王厉害哪顾得上纠结元芳究竟是谁了,他颤巍巍道,“大人,你这主意?”

马忠叹了一口气,很平静的问道,“哦?难道你还真以为读了书,就可以去做官,去治国平天下么?你真这么想?”

王厉害一怔,接着默然无语。

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在三国时代,要想当官,那就要走辟召和察举两条路子。

辟召是最自由的一种方式。

这时候的各级的政府架构都非常开放化,不管是朝中的公卿,还是地方上的牧守,在皇帝任命之后,都可以自己组织一套班子,带去上任。

让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赶上一个人治时代,普通老百姓几乎是没有出路的。

王厉害就是通过华歆的门路,才被时任江夏太守的周瑜收入幕府。

不过不慌,除了辟召还有一条路子,叫做察举。

西汉的灭亡,实在给了东汉统治者最沉痛的教训。

在王莽篡权的时候,满朝文武没有站出来反对的,那些国家养的读书人更是对王莽歌功颂德,阿谀奉承。

这让刘秀像是吃了苍蝇一样腻歪。

在刘秀自上而下的推动下,整个东汉时代,前所未有的看重个人的情操。

孝悌、廉洁、尚义、忠诚恩主都会受到全社会的赞美。

这个国家,甚至心照不宣的鼓励为血亲复仇。

这个时代察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等科。极重品德的孝廉自然成了重中之重。

只有孝廉每年由郡国按人口比例察举,其他科目要等皇帝下诏令才实行,所以孝廉科,选出的人特别多。

我们先不管别的,先来研究下录取人数特别多的孝廉。

特别多是什么概念呢?录取比例是多少?

“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

意思是,五十万人口的大郡,一年可以有孝和廉的名额,各一个……

当然,也不是这么绝对,汉朝时,有着上下五千年最奇葩的少数民族政策。

假如一个郡里,有蛮夷杂居,那么二十万人口的小郡,也可以有孝和廉的名额各一个。

你以为是因为少数民族有加分么?

太天真了,奇葩的汉朝怎么可能会这样,是因为有少数民族,所以……

给当地的汉人加分……

汉和帝对此就非常不理解,全国不统一划线,搞地域招生,这合适么?

太尉丁鸿、司空刘方最后一琢磨,得,你是领导,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最后弄出来个一刀切的全国卷。

从此规定,不管郡国,只要够二十万就能举一人,四十万两人,以此类推。不够二十万人口的郡国,可以多攒两年,再推举一人。

这个比例只能说少的可怜。

由此再去看贤良方正、秀才、明经,那得是多么珍贵的物种。

但你以为干掉二十万人,挤到这个名额就完事了么?

真是太天真了!

到了汉顺帝的时候,又有了更奇葩的规定。

察举的孝廉,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走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