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魏风华 > 第四百九十九章 白沟河之战(二)

大魏风华 第四百九十九章 白沟河之战(二)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2: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河对岸赤色旗帜铺天盖地,矫健精骑沿着河岸来回奔跑传递军令,顾怀轻笑一声:

“你们说,若是辽人此战获胜,直取北境,孤在史书上,会是个什么样子?”

“王爷玩笑了,”有幕僚忍不住说,“难道王爷对此仗都没有信心?”

“是啊,”顾怀似笑非笑,“这世上哪里会有十成把握的战争?尤其是一想到战败的后果,就总觉得难以安寝,这几日孤每日清晨都要来河畔观望对岸,可越是看下去,就越觉得这种堂堂之阵难以再用以前的手段弥补兵力差距,开战之后,说不得便要兵败如山倒了,到时候孤又该如何面对大魏的天子百官,万千黎明呢?”

战前说这种话实在很损士气,一众跟着顾怀来到河畔的将领幕僚都沉默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也想到了顾怀所描述的那番场景。

“国力在此,大魏困顿多年,确实不如辽贼能轻易聚兵十余万,”有人说道,“但这并非王爷过错,北境能有今日一战之力,已经是王爷殚精竭虑的成果,最起码,今日仍能有七万虎士,诸位将军愿意为国死战,故此,王爷也不要多想,尽人事...安天命吧。”

他的话的确是好意,但顾怀却没有顺着说下去,而是摇头道:

“安天命?如何能安?这七万大军若是战败,边境再无像样的防守兵力,北境那些重新安置的流民、重新耕种的田地,都会沦陷在辽人的马蹄之下,无数魏人要么死在辽人的刀剑之下,要么沦为异族治下的人下之人,再过数年,大魏国祚也要断了,这中原的万里江山,就要成为辽人的战利品,到时候史书上,孤便会成为一手开启亡国国运之人,哪怕百年千年之后,也要被一次又一次地拿出来沦为笑谈。”

他指着对面辽军的军阵,说道:“这些话确实不好听,但开战之前,孤却必须和你们说明白,不是因为孤看重身后名,而是因为孤想告诉你们,这一战,大魏没有退路!辽人输得起,还能输,但魏国呢?自从孤两年前走入北境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了再输一场的底气!今日也是这样,这一战孤之所以要亲赴前线,明明白白地在军中打起仪仗,就是要告诉所有人,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输了,就连考虑生路都没有必要,如果不想成为史书上亡国灭种的那一批人,就要把这些辽人全部杀散,杀光!”

他猛地转过身,看着那些跟随他来到这里的将领,看着李易、陈平、李正然...一个一个地从他们的脸上扫过去,冷声道:“打了那么多仗,耍了那么多计谋,才把辽人的兵力拉到能摆堂堂之阵一战决胜的地步,这一战,终于不用再多考虑什么,只是摆开架势,真刀真枪杀上一场罢了!如今隔河僵持已有五天,传孤军令,全军渡河,与敌决战!”

几位将领的脸色均是一变。

“不要再说了!”顾怀喝道,“孤当然知道,强渡白沟河会让全军陷入背水一战的绝地,但这一战,本就是再无退路的死战而已!若是要继续等辽人来攻,那孤为何不继续置大军于防线以内,继续死守?两年,花了两年才艰难营造出这么一个可以堂堂正正一决胜负的契机,孤已经受够了拆东墙补西墙,辽人打哪儿孤就要去哪儿救火的情况,都在说生死有命,成败在天,可孤今日,就要搏一搏命,斗一斗天!”

渡河,决战!

一番话说得白马前听命的众将领心潮澎湃,确实,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也就是一哆嗦的事情了!两年前辽人马踏北境,魏人只能靠着一点点兵力辗转作战,艰难求存,可两年后已经能与辽人在白沟河两岸扎下大营,堂堂正正决战,而今若是连强渡白沟河与敌死战的气魄都没有,还不如早早投降,早点去做那史书上的千古罪人算了!

不等你辽人来攻,我自渡河背水一战,此战,有死无生而已!

一道道军令被顾怀传下,领命的将领自去自己负责的大营处集结军队,打起旗号,数刻钟后,南岸魏军七万军势,沿河安扎的大营上下三四万人一时间齐齐动了起来。

而察觉到魏军军阵开始移动,北岸的辽军也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当察觉魏军两万边骑沿河而下,直奔下游杨桥,而上游也有船只顺水而下,在河畔接应士卒之后,所有辽军的将领都意识到,魏军这是要强渡白沟河,主动开启决战了!

土山上的萧山看到这一幕,脸上的笑意微微收敛了起来。

白沟河两岸战场的宽度,起码有十余里,而人一旦过万,放眼望去便是无边无际,更何况是整整七万人?

那已经不是肉眼所能清晰观测的了,换句话说,萧山和顾怀这两位主帅,所能观察并且直接做出反应的,只有眼前中军对峙的这一片区域而已,所以上下游的魏军齐齐有了动作,萧山也只能立刻传令,让众多将领纷纷统率起对应的辽军,开始做出相应的动作,准备接敌。

而他则是在那片土山上,继续和对面的伞盖仪仗白马遥遥相对,处理着从战场各处接收到的讯息。

魏军要渡河,从何处渡?

魏国的边骑已经赶赴下游,该不该用剩余的辽国精骑去和魏国边骑兑子?还是留着精骑防备地方步卒强渡白沟河开辟阵地?

还是说,那些魏国的边骑是准备夺桥过河,还是有更深的打算,准备虚晃一枪来一场大规模绕道奔袭?若是绕道奔袭,又从何处来?什么时候来?

魏军步卒若是强渡,是该让辽军全军压上,还是留些预备队?放在何处?是中军还是上下游?

需不需要在上下游渡口增兵?又或者再等等,等魏军渡河上岸后再聚兵?

一连串的问题在开战之后迅速涌上了萧山的脑海,若是一个初上战场的将领,此刻光是面对这些问题就要手忙脚乱,可萧山毕竟是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老将,所以当这些问题出现在脑海里时,他几乎不需要进行思考就传下了相应的军令。

辽国精骑同样赶赴下游,时刻准备缠上对岸的魏国边骑,各处渡口增兵,严防魏军强渡上岸开辟阵地,上下游的侧翼战场交给另外几个将领只会,他亲自坐镇的中军则是迅速聚兵,时刻等着战场各处的消息,一旦出现机会,他要直接吃掉对岸那位藩王所在的魏军中军!

于是,辽军的大营里也迅速同对岸一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对峙了这么些天,双方对于对岸的兵力布置、个中虚实都有了心得,萧平一直担心的是辽军强渡白沟河后无法应对魏人架了大炮的水军,到时候被前后夹击难免伤亡惨重,可如今魏军居然发起了主动的进攻,直接解决了他心中最大的忧虑,也不知道该说是那位魏国的藩王太自大,还是不够沉稳导致这场军事对峙没能一直持续下去。

但在放松下来的同时,他的心中也生起了些疑惑与警惕,这完全是沙场老将的直觉--对岸兵力略少,士气不过相当,之前还一副要依托边境防线死守的模样,若不是自己聚兵邀请,也不会在白沟河南岸应了这场决战,为什么对峙了几天之后,反而发起了进攻?

他们有什么依仗?还是单纯地忍耐不住了想搏一把?

当然,这种决战,临阵许多手段都没了作用,除非对方的目标是自己这个主帅,如果能一举吃掉自己的中军,确实能一举鼎定战场局势--想到这里萧山又果断下令加强了中军的防御,势必不给对方一点机会。

而相比起骤生警惕的萧山,作为魏军主帅的顾怀则是巍然不动,他看着对岸有了动作的骑兵,以及在各处渡口增加的兵力,感受着甫一开战对方便展露出来的见招拆招的意味,只是理都不理两翼形势,也不管对方的动作,只是骑马来到中军军阵最前方,然后眯眼看着对面土山上代表萧山的大旗而已。

一位世家出身的军机郎大概是初次见到如此大的阵仗,眼见双方调度兵力,十余万人在短短半刻钟内便相继有了动作,整个白沟河南岸北岸俱是地动山摇的阵势,便已经有些慌乱,尤其是上下游两翼的喊杀声响起之后,更是忍耐不住,站在白马一侧,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爷,我军此战能胜否?”

顾怀无语至极,却也只能回头瞪了对方一眼,心想你这问的什么问题,刚才自己鼓舞士气的一番话是不是白说了?

那位世家子弟估计也是知道自己丢了脸,还有动摇军心的嫌疑,所以面对两侧亲卫们投来的目光,当即尴尬闭嘴,讪讪退到一边。

倒是一位幕僚沉吟片刻,说道:

“不必担心,此战我军必胜,原因有三。”

他侃侃而谈道:“其一,便是火枪之利,大魏如今的火枪射程远、威力大,一轮齐射,威力可比辽人的箭雨强多了,尤其是在这种强渡河面攻占渡口的大战中,我军还有水军大船,更兼火炮之利,直接省去了大部分过河登岸的风险,只等数万大军强行渡河,只要能维持住阵地,便已立于不败之地。”

“其二,自边境战事起时,辽军先后在长城、雄县连连失利,而我军却屡屡得胜,尤其是之前王爷下令不许杀降,过万辽人俘虏得以存生,故而敌军虽众,却士气渐消,不敢死战,而我军兵力虽略有不足,却士气昂扬,尤其是当背水一战时,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此乃二胜。”

“而这第三胜嘛...”见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不仅那世家子弟听得入神,连一些亲卫也颇为认同地颔首,幕僚笑道,“便是如今敌我两军主帅了!我们王爷先平白莲,后又于京城一战扬名天下,转战北境更是未尝一败,之后又扶西夏、绝南蛮、灭倭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对面的辽人主帅,不过是早年间西征略有声名,如何能与我们王爷相提并论?主帅之优劣,难道不是胜败的根基所在吗?此便是最紧要之处了,故而此战我军必胜,辽军必败!”

这话一出,连顾怀都略显古怪地看了过来,虽然这两年随着他身份地位越来越高,奉承阿谀听得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不胜其烦,可这种大战在即还能一本正经拍马屁的...实在是很清新脱俗,不过考虑到周围的亲卫军吏都忙不迭地点头附和,多少能起到些鼓舞士气的作用,他也就当做没听到,任由中军附近开始热烈地议论起来。

他的目光继续落到了对岸,落到了那屹立起来的辽人帅旗上,依然沉默地等待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