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78章 风起青萍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78章 风起青萍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位工于心计的婢女,是六人当中年岁最长的,已经十六,正月出生,中人之姿,春归和她言谈了几句,知晓了她不仅识字,还会看账,过去甚至还调教过主母院里的小丫头,擅长又岂止是梳妆而已?

兰庭还点拨了春归几句:“此婢姿容只能称为清秀,却能被恭顺侯夫人选为近侍,应当是打算把她当真作为亲信培养,虽说她工于心计,但只要辉辉能够把她降服,未必不能赢获忠心。”

“工于心计”四字可微妙得很,是好是坏往往就在一线之差,这个婢女能用不能用,可以说就看春归能不能够降服。

一下子多了六个丫鬟,第一件事就是起名儿,春归随手拿起了榻边搁着的一本诗书,信手翻到一页,就按着丫鬟们的年岁,从大到小定了称谓。

“工于心计”的名唤青萍。

另五位,分别起名溪谷、泰阿、柏下、乘高、入深。

兰庭很快醒悟:“是以宋玉的风赋择名?”

春归呵呵道:“我这是偷懒。”

兰庭呵呵道:“偷懒得妙。”又问:“梅妒、菊羞二婢的名儿,也是辉辉所择?”

“是阿爹所取。”春归有意没说明白。

“这应是出自李易安的词句,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正是,宋妈妈最爱的是桂花,所以阿爹当年就替她们姐妹分别用了易安居士的桂花词起名,又正好是她们两个,一个八月底,一个八月尾,中间相差两岁而已。”

又说这“风赋六婢”,除青萍之外,接下来的溪谷容貌最好,她本是佃户的女儿,一度也靠着服侍东家的女孩儿赚取些家用,没想父亲一病死了,她的弟弟又还年幼,不能靠着出卖劳力养家,她娘一狠心,就把她卖了奴籍,溪谷不识字,却胜在手脚麻利,人也伶俐。

泰阿、柏下以及乘高,也都是出自贫寒的门户,跟着牙婆学了些眉眼高低。

要说坎坷,还当入深为最。

她本是县令之女,母亲早亡,她为独女,却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怕她受屈,不肯再娶,只是没想到入深五岁时,父亲因县辖的粮库失火而获罪,罪不及死,不过必需赔偿朝廷的损失,但入深之父本就出身寒门,且还是个清官,哪里赔付得出这么多的钱财,忧急之下,一病死了,家产抄没,家眷没为奴籍。

好在入深之父生前,有恩于一个市井之徒,那人后来跑买卖,还赚了些钱财,听闻恩公之女被发卖,走了门路把入深买回家,叮嘱家中老婆,这是恩公之女,务必用心抚养,都不能视若亲出了,要当作贵眷,合家长幼都要把入深敬重着。

那人是个知恩图报的义士,无奈家里的老婆却心胸狭隘,义士因为买卖四处张罗,哪里想到他的老婆把入深好一番苛待,入深一味地隐忍,不愿戳穿那老婆的言行,没想到后来,眼看着入深渐近及笄,老婆生怕她抢了女儿的姻缘,趁义士不在家,一卖了当。

这些事情倒不是入深自己告诉的春归,是那牙婆诉说时,颇带着唏嘘:“敝行收容这女子的时候,虽然也打听得她的身世遭遇,只她是罪官家眷,已经被贬奴籍,那婆娘把她转卖并不有违律法,敝行也挑不出毛病来。她是个知恩的孩子,那婆娘这样待她,连奴家都忿忿不平,给她出主意,说等到收容她的义士回了汾州,戳穿那婆娘的言行不一,这孩子竟说一句‘若无家主当年恩庇,奴身现下又在何处’,竟怎么也不肯听从。”

兰庭当时的评语是——牙婆一类人物,看惯了悲欢离合,实在都是心硬如铁,居然能为入深打动,看来这兴许真是值得怜惜之人。

春归的看法也无不同,于是对入深也颇为关切,知她这些年虽说受尽了刁难和折磨,居然还能把四书五经烂熟于胸,只不过,因无老师指教,并不能谙识文意。

细细地问,春归才知道,那义士虽知恩义,却又的确是个莽夫,收容了入深,也想给予她贵女的待遇,却不得其法,再加上又要奔波维持家业,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的认识里,入深是县令之女,和布衣百姓是不一样的,觉得至少应该让入深知书达礼,他又不知其法,只好囫囵买些书,着人捎递给入深,书文往往和丝绸首饰混一块儿寄送回家,那老婆只重视财帛,并不在意书本,所以入深才能保留下义士捎递给她的唯一“财产”,靠着父亲当年的启蒙,把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在脑子里。

春归问她:“你就真的一点不抱怨那妇人?”

“奴婢甚至都不知家父对旧主有何恩惠,旧主只说是知恩图报,又的确对待奴婢甚好,旧主母虽说……但奴婢能够平安长大,也多得旧主母照庇,若不是旧主,奴婢说不定已入教坊司……”

春归还观察得,青萍对待入深甚好。

总之,入深似乎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魅力。

宋妈妈对于“风赋六婢”的加入,由衷感觉庆幸:“这都是大爷对大奶奶的一片心意,是有意让大奶奶培植可用的人,依老奴看,这几个婢女各有长处,资质竟都胜过梅妒和菊羞,大奶奶若再请郭妈妈调教点拨,日后到了北平太师府,身旁也总算有了几个得用的人。”

但春归却有不同的意见:“青萍等六人不能让郭妈妈管教,而应当由妈妈您约束。”

“可是老奴哪里懂得太师府的规矩?”

“妈妈不用考虑太师府,而是在咱们回去北平前,先要让她们六人知道我有什么规矩。”春归分析道:“如果只是几个熟知太师府的奴婢,又何苦远从汾州买雇?大爷的心意,是要让这几人真正能够为我所用,因而,不能让她们听从郭妈妈。”

否则直接让郭妈妈从州衙选几个奴婢即可,还废得着这样周折?

不过家里多了六个仆婢,沈夫人当然还是有所耳闻,这日春归过去陪她晚饭时,沈夫人便提起:“听说春儿又买了六个丫鬟?正好我还想着提醒你呢!大郎过去,不常在内宅,住在外院时居多,他祖父又管得严,大郎在外院就没婢女服侍。只是内宅的居院中,起先仿佛是有四个,后来嫁了两个,究竟留下两个还是一个,留下了谁我也不大清楚,总之一句话,就是没几个得用的人,家里的老太太,现在也知道大郎来一趟汾州,再回北平就是有了妻室的人,不比得从前了,定会再安插些人手……”

沈夫人话没说话,就被郭妈妈连连咳嗽几声阻止。

春归:……

不过沈夫人还是支开了郭妈妈,拉着春归的手如同拉着自己的好姐妹:“我跟你说,家里的老太太,可不是个慈祥人,连我的家世,她还挑剔呢,成日里横挑眉毛竖挑眼……太师府里的家事,我就没做过主,内宅事务,如今都是庭哥儿的二婶管着。”

春归自从嫁入赵家,终于听沈夫人这婆母,洋洋洒洒地把太师府的人事介绍一番,重点就是——老太太是个不好相与的人,二太太是老太太的一丘之貉……

正说得起劲,郭妈妈又返转,报告了一道“惊人”的消息!

——尹小妹从莫问手中讹取的符水终于出手,买家是老爷的侍妾禄姨娘,价格二两银。

沈夫人求知若渴:“春儿,你可不能瞒我,莫问道长的符水究竟灵不灵验?那小贱蹄子,准是想要求子!”

春归再度:……

好吧,莫问小道虽说没有学到逍遥仙长的真骨,到底还学到了皮毛,所制符水,万万吃不死人,兴许还有消暑、袪湿的功效,不常饮,总算无害,至于保佑人生育儿子……

呵呵,那怎么可能。

但春归却没法这样直接的说。

好在还能急中生智——

“二两银的价钱应当不能。”更何况尹小妹还从中赚了一笔,那碗所谓的符水,成本低得可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