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375章 一段孽缘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375章 一段孽缘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温家的宅子离太师府很有一段距离,马车晃晃悠悠得半个时辰多余才能抵达,听着雨声淅沥,春归更觉上眼皮和下眼皮极其希望“亲切对话”,有那么一段时间她还真的迷糊过去了,隐约间居然还做了个梦,梦里面竟然是和今日的东道主姚娘子争执起来,脸红耳赤的吵了一架,约定老死不相往来……

春归还真有些后悔没听兰庭的劝,她其实是真不乐意前来赴宴。

听着像是马车已经驶入温家的街门儿,青萍才细细端详了春归一番,替她家大奶奶扶正了打盹儿时蹭歪的花簪,不忘了提醒:“奶奶快些振作点精神,您这眼睛里还恍惚着呢,一看就没睡醒。”

春归便挺了挺肩膀以示振作,没想到的是垂花门前一下车,就撞见了一个熟脸儿。

也是青萍的熟脸儿。

二十出头的少妇连忙来同春归见礼,惊得春归手忙脚乱又是相扶又是还礼,自以为这番仪态倘若被阮中士目睹,少不得一番训诫——这么长时间的规矩礼仪都白教了。

这位也能称作是青萍的旧主,恭顺侯夫人。

虽则是高琼父子的罪罚还未宣之于众,但冯莨琦受谤蒙冤一事已经明文公示,皇上恢复了冯家的爵位,由冯莨琦的嫡长子继承恭顺侯一爵,这位少妇就是冯莨琦的长媳陶氏,她情知冯门能够沉冤得雪多亏太师府的助力,对于春归自然心怀感激,但春归一来要比陶夫人年轻,再者她还没有诰命,承陶夫人的率先礼见的确不合适。

“顾妹妹不需和我客套,母亲一再嘱咐,让侯爷及妾身切莫忘记太师府恩助之情,只是现下恭顺侯府孝礼未除,故而还不便登门道谢。”

陶夫人重孝在身,自然不是来赴姚娘子的宴席,春归便顺口问起来意。

“是我本家母亲从福建入京,暂住在温家府上,我今日才安置好屋舍,所以亲自来接母亲。”陶夫人一边对春归解释一边往里走:“陶温两家本是姻亲,温家乃家母的本家,姚娘的公公是家母堂弟,所以家母从福建入京,一路上非但得舅父令人护随,且也暂住于此,不过婆母也想着和家母叙旧,特意安排了屋舍请家母长住,又嘱咐我,虽说尚在服制不便出门,然迎请母亲却是女儿应尽的孝道,不曾想刚好遇见弟妇今日待客,我也是早前才听说此事。”

春归心里觉得有些诧异,陶夫人今日来接远道入京的母亲,势必也会向姚娘子表达一番谢意,不会在没知会温家的情况下突然登门,但姚娘子今日既要待客,应当抽不出空闲来,为何不意会陶夫人推迟一日呢?

说话间两人已在仆妇的带引下走至了垂花门里的穿堂,瞧见的是这里又站着两个婢女,却都才十二、三的年纪,看着就是一团的孩子气,一个脸圆些的说是奉二奶奶之令,来引陶夫人去见姑太太,一个字的客套没有,仿佛姚娘子不来招呼陶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另一个瓜子脸的婢女似乎更加莽撞,直冲冲便是一句:“顾娘子随奴婢往后花园去吧,娘子来得迟了些,二奶奶因着正陪贵客说话,不能亲自相迎,还望顾娘子莫怪怠慢。”

春归便同陶夫人作辞,不动声

色真随着那丫鬟往另一边的游廊走。

温守初夫妇两人栖居的这处宅邸虽只有三进,占地不算阔大,但后宅里无论是屋廊还是亭台装饰都极其精美,也看得出花草盆景都经过了精心的养植修剪,虽说入秋,一眼看去仍然蓬勃青翠,没有透出丝毫萧瑟枯颓,干干净净的石径上更是连黄叶都不见一片,才从月洞门进入花园,便有桂香扑鼻,而一簇簇的色彩缤纷的菊花更是妆点得园景艳丽如春,游廊外雨雾朦胧,并不令人感觉凄清。

春归不和婢女搭腔,青萍却笑着问了一句:“未知姚娘子今日宴请还有哪些贵客?”

“没有哪些,只有吏部右侍郎府上的徐娘子。”

这已经是尖脸婢女第二次用言语直接把春归摒除在“贵客”之外了。

青萍稳重些,不至于因为主人受到轻视露出愤愤不平的形容,只笑着又道一句:“姚娘子来太师府亲自相邀,虽说了只是普通的闲聚雅会,没想到还真不是谦辞。”

温家这小丫鬟真没长多少心眼儿,听不出青萍的言外之意,抬着尖尖的面颊道:“我家二奶奶一贯不喜热闹应酬之事,来往交好的官眷也尽都是文雅好静的淑女,如徐娘子一般,可是漳州徐门的嫡出闺秀,夫家申门,更是福州府的一等门第。”

青萍因为陶夫人及春归双双受到怠慢,着实看不惯姚娘子的气焰嚣张,有心再抢白温家丫鬟几句,但被春归淡淡看来了一眼,青萍还是立时就忍住了怨愤。

春归是因福州申门四字,心情更加有如跌到了谷底。

她的父亲正是因为福州申翃相邀,结果遭遇倭乱而不幸,虽说这是件意外不能迁罪福州申门,但春归一听这个地方和这一姓氏,就会伤怀父亲的亡逝,她不愿再与福州申门交道,倘若她一早知道了姚氏今日还请了申侍郎府上的女眷,必定会拒绝赴请——吏部右侍郎申适,正是申翃之父,曾任大同知府,故而申翃当年与父亲一同经太原府乡试中举,因此相识相交,却不料因太皇太后薨逝而耽搁了次年的春闱,申翃因事受父令归祖籍福州,力邀父亲同行,父亲欣然应允。

这一去,却与妻女天人永隔。

兰庭三元及第的庆功宴时,申家女眷也来了太师府道贺,可春归有意疏远她们,所以只是打了个照面便寻了借口回避,都没闹清申家来的是哪些女眷,对于徐娘子也是丝毫没有印象。

今日这场饮谈看来却是在所难免了,也不知姚氏是否心存故意,春归就算再不想和申家人交道,但以为关于姚氏这只葫芦,还是很有必要看清里头装着什么邪药的。

游廊直接通往一处花榭,一面临水,一面可赏菊圃,今日既是为了赏秋品菊,宴桌便设在了面向菊圃的一侧,这个时候当然还不曾佳肴美食的张设,高桌上摆放的是各色鲜果,这头一张小几,两个丽装少妇正在品茗闲谈,一个自是姚氏,一个也只能是徐氏了。

见春归已经到了花榭,姚氏才起身相迎。

脸上带着笑,可不知是春归的先入为主,还是姚氏果真态度大改,横竖春归没从姚氏的眼睛里看出真心实意的热忱,只觉今日姚氏的妆

容似乎格外精致,那条马面裙上绣的菊花可谓巧夺天功,这条裙子,恐怕都得值百两纹银。

“娘子可算是到了,我本该亲自相迎,又不好撇下徐娘子独个儿在此,对顾娘子的确有所怠慢,还望顾娘子勿怪。”姚氏拉了春归的手引她落座,一双颇带着些闪烁的眼睛里笑意稀薄,不过唇角却往上拉升,浮于表面的热忱。

春归不在意姚氏对她是否真心诚意,但她却不能装作无知,表示不懂得亲自相邀就该亲自相迎的礼节,且就算姚氏当真脱不开身,只能嘱咐仆婢待为迎客,合理的作法也该是嘱咐屋子里的管事仆妇,至少是一等丫鬟这样的人物出面,哪里有随便打发个莽撞丫鬟迎客的道理?

直接口吐怨言也是不能够的,这样只能显示自己缺乏教养,不符合交际应酬之道,传扬出去会让阮中士这老师蒙羞,春归只能以绵里藏针用作回应。

她也往上拉升嘴角,浮于表面的热忱:“姚娘子忙着待客,连陶夫人乃娘子家中亲朋都没法迎会,我怎能不体谅娘子的难处呢?”

姚氏唇角便微微一颤,眼睛也忍不住稍稍一眯。

陶、温两家虽是姻亲,但温家却与韦家一直不和,冯莨琦虽说洗清了附逆的罪名,陶氏成了恭顺侯夫人,可冯莨琦在世时都挡不住恭顺侯府日渐衰败,他的儿子就更别想东山再起,且陶母又并非二爷的亲姑母,陶母父亲那一支如今完全得仰仗长房,她何需对陶氏礼遇?顾氏果然是个破落户出身,竟天真的以为陶氏如今成了侯夫人就比温家的女眷尊贵?

但这样的想法姚氏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宣之于口的。

她吃了个哑巴亏,缓缓的吸了口气,才维持住了嘴角的继续拉升:“顾娘子没怪我就好,这位是徐娘子,我与她虽相识不久,却一见如故,徐娘子的夫君申郎,与赵修撰也是同年,选为庶吉士,如今正在翰林院观政,说来徐娘子与顾娘子也算极有缘份的,我刚才听徐娘子说起,才知原来令尊与徐娘子的翁爹乃挚交。”

春归明白了,徐氏竟然真是申翃的儿媳。

要说申适今年进士出身的孙儿……岂不正是申七郎申文秀?这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孽缘呢。

原来当年春归的父亲启程前往福建时,便对妻子提过一句,说好友申翃的三子申文秀比春归年长三岁,申翃有意与顾家作亲,顾父的想法虽是要为独女招婿,但听申翃不住口的夸赞儿子如何的才华不俗,且联姻的诚意十足,顾父难免动意,答应同往福建的一大原因便是想亲自去相看申文秀。

怎知却在福州不幸罹难,那时申翃将顾父的遗体送返汾阳,便有申文秀同行,春归的母亲李氏原本以为申翃仍有联姻之意,才与春归商量,说家里只余她们寡妇孤女,招婿何其艰难,要若申家开了口,待到春归服丧三年期满,这门婚事告成,春归也算有了好归宿。

不过申翃至始至终却没有再提联姻的话,那时母女两个还没有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李氏又道申家既然因为丈夫亡故便言而无信,可见不是靠得住的人家,这件事作罢不提就是。

春归十分认同母亲的主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