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30章 尹小妹说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30章 尹小妹说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事后兰庭问春归:“怎么偏对姨姐网开一面呢?”

“她虽有恶意,但伤不了我,纵然还有姻缘可期,但终生大事由兴伯祖母作主,再兼生母还被休弃,自是无望再有机缘高嫁豪门了,我为她求情,全的是自己的美名,何乐而不为?”

兰庭把春归盯了一盯,见她不以为然的模样,不由失笑。

还真是个口硬心软的丫头,她说不出口的不忍,大约还是因为同为女儿,深知被家族亲长逼害的心情,那顾淑贞虽然艳俗,也不存好的心思,然而的确因为失教的缘由,给她一线生机,这确然是春归的大度。

心存不忍,却不犯优柔寡断,若为男子,便已拥有于廊庙之上一展抱负的根基。

心念至此,兰庭诚道:“果然我太过谦和,不够同仇敌忾,立即便惹出乱子来。”

春归却一点都不计较了,也是诚心的赞诩:“至少迳勿对宗祖的判断一字不差,至于宗伯母,迳勿与她未曾蒙面,也不能凭空而出判断,不比得我还算熟知她们的性情,这也不算失误。”

“要说来,我一直有个不解的疑惑,当初辉辉猜测先嗣兄已遭不测时,为何笃定主谋便是顾华英,而非是宗家那位老太太的先谋。”

这一问题来得太过突然,也的确是春归疏忽的纰漏。

要说来,当初揭露华曲遇害一案,因为她所谓的罪证确凿无非阿娘和渠出的窥探,她埋了个引子,引出刘氏母子自以为机密的商谈,实际上是道出了真相,但这个理由,当然不能公布,所以整个计划的核心,最让春归废心思的其实就是怎么编造那些蛛丝马迹的怀疑,没想到她还是疏忽了一点,偏偏就被兰庭揪出。

知道面前的人是不容易瞒骗过去的,春归难免紧张,她一双眼几乎定在了兰庭垂注的视线里,尽量不让自己有任何回避的情态,脑子里却飞速盘旋,唇角甚至带出一抹笑容:“因为我对宗祖母的了解。”

“了解?”兰庭不仅拉长了语调,还拉斜了眉梢。

“是,了解。”春归自己不觉莫名加重了语气:“宗祖母的恶意是针对我,对曲哥哥却无恶意,且宗祖母乃内宅妇人,对于攀结权贵这类外务历来迟钝,她甚至根本便不重视能否攀附荣国公府,恐怕更加乐见的是我受家法处治彻底葬送,又怎么会因此对曲哥哥心存杀意?必定是听从唆使,宗祖与宗伯,皆无此种狠绝,唯有顾华英,才是唯一具全恶念和狠断的人。”

这个理由应当充足了吧?春归很忐忑。

兰庭也就没有再露出质疑,他又转移了话题:“我还有疑惑,关于狸猫绞脏腑,群鼠上房柱,辉辉又是怎么达成?”

春归不由“噗嗤”一笑:“装神弄鬼的手段罢了,把绿豆熬汤,净喂狸猫三日,在最后一日,再喂狸猫巴豆,狸猫看似无礙,实则已然病疲,极易被获,当然,不仅狸猫,于犬、豹等等食肉的禽兽,皆能适用,只那张冲,尤其嗜食猫肉,我才挑了狸猫下伏,他吃了病疲的猫,就会引起腹痛腹泻,不过这不算剧毒,银针察不出来,症状也并不严重,就算不请医,至多数个时辰便好。”

又道:“至于吸引群鼠,全靠蟹壳烟,但燃烧会生烟气,太易被人看穿,所以我所谓的谶言,才加了个上房柱,又是趁夜深,田庄没有什么森严防备,潜入不难,把装着蟹壳烟的铁笼,往瓦顶一丢,方圆四周的硕鼠闻香而动,便是驱赶也不能阻止。”

更不待兰庭再追问,她便干脆兜了底:“阿爹历来就喜交游,曾经认识一个游医,祖上也是走南闯北,积累了这么一本手册,都是些古法,还有不少呢,什么烧鸡毛驱毒蛇,什么挖沟以绝病羊,什么盆埋木炭能使兰花四季绽放的所谓术法,多数记载,物用都是平常惯见,阿爹无事时,和我一一试验过,竟真管用,于是我也就记了下来,小时候淘气,常用来唬伙伴取笑,一唬一个准,不过在刘嬷嬷这些人的面前,我不曾卖弄过,他们也没这见识,所以才引为诡异罢了。”

兰庭听她说得有趣,也不由莞尔:“何止仆妇,连我都闻所未闻,岳丈交游的人,当真有奇绝之处。”

只度量暗忖:相比这些所谓的诡术,辉辉说来如此轻松,反而对于前头一事的推测,显然紧张,那一件事,看来必是她的急变了,分明有隐瞒的真情。

不过……

好像这也不是那么重要,谁还没几件不可告人的机密?

兰庭便也不再追究,只作没有察觉蹊跷。

再说顾济沧生前,虽取中乡试,有了举人的功名便算有了入仕的基准,到底没有授官,他的妻子李氏也并非命妇,时下律法有定贵贱之别,庶人无论婚姻还是丧事,都有限制,故而李氏的丧事不需长久治办,眼看就到了下葬的时期,诸多仪程,细述大无必要,在此便尽都省略了。

丧事既已告终,春归自是随兰庭回到州衙,她原本以为立即就要启程往北平,没想却又耽搁了下来,这一段时间,兰庭多在外衙,春归原本不知他在料理些什么事,不过有李氏的魂灵常常窥探,她不用向别人打听,也心中了然。

这日李氏便又在夸赞:“那尹先生,连知州老爷都敬重着不敢怠慢,可我每常见姑爷和他相处,倒随便得很,高兴了便称一声仁兄,更多的时候,都是以字号相称,尹先生非但不以为忤,对姑爷的敬畏,竟比对老爷还添不少,我听他们议事,竟然是老爷的公务,都靠姑爷出谋划策,老爷对此还乐见其成。”

春归忍不住道:“阿娘,您确定没有半点浮夸,说的都是事实?”

“你这孩子,竟连阿娘都不信任起来。”李氏十分不满,飘浮起来,居高临下的直视春归:“我听姑爷和尹先生议事,说什么皇上对施良行显然不满,老爷在汾州的政绩,就看能不能察出施良行的罪状来,所以姑爷才宁愿耽搁学业,这时候还留在汾阳,就是为了让老爷在汾州站稳脚跟,先下一城,尹先生如何行事,都要先报姑爷认同,且姑爷还常常制定计划,俨然对汾阳各大家族,各系党派,都是心中有数,相比老爷,姑爷更像决策之人。”

阿娘说得有理有据,春归也不得不信,但她深深以为,这件事也太不正常。

就算兰庭资质奇佳,到底未曾考取功名,怎么翁爹作为家主,作为太师府的继承人嫡长子,反而还要依靠兰庭这个甚至没有及冠的少年人出谋划策?可联想到这段时间仔细观察下来,的确参悟出沈夫人对兰庭的态度,与其说是母慈子孝,不如说是母从子言,反而沈夫人对待翁爹的态度,相比兰庭竟要随便得多。

春归再一次想起,当沈夫人小心翼翼询问兰庭,打算何时启程回京,兰庭回应“不急”二字时,沈夫人如释重负喜笑颜开的情形,真是不能不诧异。

亏她当时还以为沈夫人是不舍得赵小六的缘故。

就在刚才,她陪着沈夫人一起用膳的时候,赵小六这熊孩子因为有婢女侍候,发脾气摔了碗,说什么就是因为餐桌边围着太多女人,惹得大哥哥都不愿和他们一起吃饭了,硬是不让婢女在侧,非要沈夫人亲自给他把汤里的葱花挑出来,把鱼刺剔除干净的时候,沈夫人也摔了筷子,指着赵小六说“立马给我滚回北平去,真是个魔障”。

春归深深以为,沈夫人应当不会因为不舍和个魔障般的骨肉暂时分别,就对兰庭“不急”的决定欢喜雀跃。

夫家很诡异,完全不符常情。

春归不由惴惴。

她到底嫁了个什么人呀?生父敬着,继母畏着,同父异母的兄弟把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好像很恐怖的说。

于是到底忍不住,向尹小妹打听,赵大爷“不好相与当心吃亏”的由来。

尹小妹确确长着一副直肠子,因着当时身边,还没有嫂嫂拘束告诫,一咕噜就说了出来:“大奶奶怕还有所不知,大爷就是个神人,太师公在世的时候,对几个老爷格外严厉,外人夸赞老爷们,太师公回回都是否定,这可不是故作谦虚,有回太师公一个门生,夸得太出格,太师公连门生都骂,却偏偏把大爷,往高里捧,那时还是先帝一朝,一回宫宴上,太师公竟然夸赞大爷有晏殊之才,先帝立召大爷当众考较,以金乌为题,由百官轮留限韵,大爷当时还不比六爷现今的年龄,却能口出华章,以此一题,作出数十首好诗。”

“后来大爷口干舌躁,说不出话来,先帝以为是被考倒了,一问之下,才知大爷口干,当即把大爷抱于膝上,让人呈上茶水,大爷润喉之后,又再口若悬河,佳句不断,先帝当时就说,太师公一门又出宰辅之才!”

尹小妹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口干,拿了茶盏,一口饮尽,把茶碗“砰”地一放,颇有说书人的架势:“遍数古今,有几个能在稚拙之年,得君帝如此夸赞?大爷才至学龄,今上就赐任皇子伴读,北平那多名门子弟,皆以大爷为楷榜,大爷出个门,身后跟着一串儒生,好笑的是,后来居然还有纨绔追捧。”

春归:……

原来沈夫人所言不虚呀,又难怪淑贞姐姐当时诅咒她,直称赵大爷有龙阳之好。

这还真有招“龙阳”的体质。

不过这也是如今世道,闺秀们都鲜少出门,就算出门,怕也没那自由和胆量围观风流才子,否则那些“龙阳”,怕都挤不进去了。

不由睱想“看杀卫玠”的场面,她家大爷是否还能如此施施然处变不惊,春归忽然觉得还挺有意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