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75章 抗旨不遵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275章 抗旨不遵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书迷楼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和嫔在慈宁宫前由步辇而下,经过那株专在盛夏落叶的梧桐树时,站着旁若无人的发一阵呆。

很多年前她第一次来慈宁宫,是因为纪太后的诏见,那时她还不知道因为一次诏见命运将会改变。她是纪太后亲自择选入宫,或者成为先帝的嫔妃,或者赐配皇子,总之,屈为姬妾的命运是成注定了。

她的本家是官宦世族,身为嫡女她从未想过屈为姬妾,事实上她在受诏之前已经定了亲事,不过因为她的祖父顶撞当时的司礼监宦臣,已被下狱,父亲也因此受累遭遇贬斥,男方为防牵连,忙不迭的悔婚。

和嫔记得自己当时满腹的怨恨,却顾不上怨恨悔婚的人家,她怨恨的是先帝光宗,怨恨光宗宠信奸宦错处忠良,她的祖父为民请命却落得下狱受惩,要不是朝堂之上还有赵太师、袁阁老替祖父求情,或许她的父祖她的家族还会遭受到族诛的重惩。

也是盛夏的季节,那时这棵梧桐树下,就是厚厚一层枯叶了。

她以为纪太后诏她入宫是为训诫,但没想到纪太后十分的和颜悦色。

后来她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险恶,因为奸宦的建言,纪太后竟然认同将她纳入采选范围,她极大可能成为光宗帝的后宫。

宁死也不能委身仇敌。

得知“判决”后,和嫔已经怀有死志,但她到底是不甘心的,不甘心的是即便一死也不能挽救父祖脱身劫厄,也许还会因为她的死,让她的亲人尊长遭受更加残酷的灭顶之灾。

是王皇后劝阻了她。

当年,就是王皇后站在这棵梧桐树下,摒退了旁人劝慰她切莫冲动。

——太后娘娘将你纳入采选范围,虽说有奸宦的怂恿,也实在惋惜你因为祖父蒙受冤屈而姻缘受挫,如今你祖父的罪责还未议定,奸宦一意让你经采选入宫,万一你冲动行事,无疑便会以此为把柄谏言重惩你的父祖,太后娘娘本是好意,为的是想让你的祖父赢得一线生机。

我暗中与你的母亲通过消息,我知道你怨恨皇上,势必宁死不愿委身于他……稍安勿躁,我会想办法,不让你入选后宫,只是……难免委屈你……

太子姬妾,于当年的自己而言,真可谓柳暗花明了。

太子不像他的父亲,是仁厚君子,且能容忍她的倨傲和不逊,太子也知道她的祖父是被奸宦陷害,温言安抚,他说是非黑白不会长泯于邪说,暂时的冤屈会有一日大白天下。

那样艰难的岁月,多亏了王皇后和太子,她才能隐忍才能一步步前行,终于盼到了奸宦受惩,她的祖父得释冤狱,她的父亲也终于从苦寒之地再返京城。

所有的劫厄就这样安然渡过。

她感激太子,也爱慕太子,最终妥协于命运,甘为姬妾,她懂得太子的爱宠永远不能仅仅只属于自己,她也想收敛锋芒,但努力了,还是不能彻底的磨灭锐气。

姚氏并不是他们之间的症结,至多是导火索。

她终究是不能因为感激与爱慕,变得面目全非,成为另一个人,奉迎争宠,机心用尽。

扭曲自己才能赢

得的略微长久,那样的爱情太卑微了。

和卑微对应的往往就是卑劣,和嫔无法接受自己成为自己一直鄙恶的一类。

期望的哪样人生?和嫔其实一直觉得恍惚,她的祖父曾经的志向是悬壶济世,奈何命运并没给祖父成就志向的机会,她的父亲和伯叔们无一继承祖父的志趣,只有她,从小就爱看医书,且轻而易举就从祖父那里学会了听诊脉像、识辩穴位,她的天份让祖父叹为观止,而后又叹息不止:“可惜了不是男儿。”

是女儿身,所以不能有学医的志向,命运不给她任何的选择机会,如果家门未曾遭遇飞来横祸,等着她的也只是及笄嫁人,上事公婆下育子女,被时光一点点消磨完青春,她甚至还不曾寄望能得一心人,就迎来了始乱终弃,当被毁婚,当明白过来只有身入内廷一条独径,日子对她而言或许就只余得过且过了。

她之所以固执不愿迷失自我,也只是因为想让人生保全些微价值。

或许是从不曾心存妄求,所以当与太子越来越疏离时,她其实也并无怨愤。

不是她想要争吵想要违逆圣意,至始至终她想维持的,仅是自我而已,她不愿作违心的事说违心的话,有时她甚至庆幸如今身在内廷,庆幸命运让她成为和嫔,庆幸她有摆脱争斗清静渡日的能力,有时候她想如果只是嫁给一个普通人,也许生活并不如而今更加自在。

更庆幸的是,她有了儿子。

幸好她的孩子是皇子而非公主,这个世道对于女子而言,更加无常更加艰辛,和嫔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被命运所迫,人生不能丝毫随心所欲,公主虽是金枝玉叶,但受到的礼律拘束比普通闺秀更加严格,而无论礼法还是世俗对待男子,总是宽容得多。

五郎渐渐长大,和嫔的心却在一点点下沉。

她是常来慈宁宫的,王太后的召见不会让她感觉丝毫压力,但太后从未诏见她来此听奉懿旨。

所以此时和嫔才会如此忧心忡忡,她站在梧桐树下,甚至有种转身离开的冲动。

但命运早就告诉她,逃避无用,这是她必须面对的战斗,而且这场战斗必须取胜。

因为这关系到五郎的人生,身为人母,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她的孩子赢得更多的恣意,她不屑富贵权势,因为这些只能成为束缚五郎的枷锁,她放弃这些,只想让她的孩子赢得幸福快乐,十七年来,她竭尽所有给予五郎温情与随性,她眼看着她的孩子成为正直淡泊的人,所以她绝不允许任何人剥夺五郎的自由。

五郎能够一生安乐,这就是她作为母亲的愿望。

“娘娘,皇上及太后请娘娘入内。”

听见宫人的提醒,和嫔终于收回游离的思绪,她的步伐沉重,踩着那翠荫之下的一地枯黄,拾阶而上,迈槛入殿,行礼、问安、谢坐,和嫔机械一般完成此套过场,她一直低垂眉眼,直到需要她给予回应。

她才抬眸,看向太后,以及一旁的弘复帝。

她起身,膝跪在地:“母后恕妾身,不能听从懿旨。”

殿堂里一片沉寂,不仅弘复帝立即蹙紧了眉头,就连王

太后的神色也攸忽凝重,和嫔却不屈不挠地维持着跪姿,她没有着急陈述情由,但却用这样的姿态宣称着她的坚决。

“搴汀,你莫要任性。”是弘复帝在警告,但这警告里却带着叹息,没有多么的严厉,倒是太多的无奈和焦灼,他不知道和嫔为什么会事事违逆他的主张,更不知道和嫔为何变得越来越倔强,他其实很怀念曾经肯为他分忧解难荣辱与共的女子,那个坦率又通情达理的伴侣。母后说和嫔一直未变,但在他看来并不是这样,和嫔变了,她因过于自我,变得再不肯替他考虑,和嫔从前不是这样的,弘复帝脱口而出“搴汀”二字,这是和嫔的闺字,他甚至想要恳求面前的女子,真不能回到“搴汀”与“成棣”的时光了?

是的,成棣是他的表字,却似乎从来没有人用这二字称谓过他,只有搴汀,他特许她唤他的表字,她就胆敢这样称谓他。

但已经很久了很久了,从殿下到皇上,连搴汀也没有再称他的表字。

是因为姚氏么?那个他其实早已经忘记了容貌的女人?他听从搴汀的一切主张,将姚氏贬往役所,不曾给姚氏任何名份,公示六宫姚氏虽为三郎生母却罪不可恕,他不情愿却依然满足了搴汀的意愿,可为什么她还是变得疏离了,变得冷淡了,多少年来仍然在抱怨他的一时轻信。

就算他们有了五郎这个共同的骨肉,可依然无法回到当初。

“妾身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仍然是如此坚定的拒绝,冷肃的眉眼一如她的口吻。

“你,你一定要如此……”弘复帝似乎也极难对和嫔的言行注脚,他抬手撑着额头,长叹一声:“你就算仍旧对朕心存埋怨,可这件事实在不容你任性,朕已经决意,赐婚五郎迎娶晋国公府嫡女……”

“皇上,妾身怎敢对皇上心存埋怨?但妾身为五郎生母,实在不能眼见着……妾身此生唯一愿望,只盼五郎能得一生安乐而已,皇上就一定要把五郎置于险恶么?除非皇上赐死妾身,否则妾身决不从命。”

“这怎么是朕要把五郎置于险恶?”弘复帝拍案而起,终于是怒不可遏。

他其实不是个易躁易怒的脾性,但和嫔总能成功挑起他的怒气,他几乎想要把和嫔一把从地上拽起,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的倔强任性,可残余的理智到底是让皇帝没有忘记是在慈宁宫,他不能当着太后的面如此失态,他一趟趟在和嫔面前徘徊,像辩解也像自言自语:“五郎虽未及冠,但二郎、三郎、四郎到他这般年纪时都已经娶了正妃,董氏女出身贵重品貌端方,为五郎王妃是上好的姻缘,这桩婚事就连母后也极赞同,你竟敢说,竟敢说朕是把五郎置于险恶?!你这就是在无理取闹!你是五郎的生母,竟于他终生大事上如此……搴汀,什么事朕都可以依着你顺着你,只有这件,淄王妃朕已择定为晋国公府嫡女……”

“圣意既决,妾身领死。”

弘复帝:!!!

“母后,和嫔她这是,和嫔她这是……儿子无能,还望母后能主持公允。”愤怒的弘复帝转身对王太后长揖。

王太后扶额:“你们两个,还真是一对冤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