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66章 水榭对质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266章 水榭对质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和太孙殿下出现在纡佩园的高公子,正是寿阳郡主所生。

宋国公府如今官司缠身,就连太子妃都因为正在泊宁庵忏罪悔过而未得许可参加寿诞,沈皇后当然没有召请高家子弟女眷前来拜寿,不过因为寿阳郡主的身份不同,所以她领着儿子拜贺王太后也不好阻拒。

寿阳郡主乃宪王之女,宪王为先帝第五子,因生母早逝,为张太后抚养长大,当年先帝十分恩宠高琼,故而将寿阳郡主赐婚给高琼的次子高积,但两人都是再婚了,寿阳郡主和前夫成婚不久,仪宾就急病身故,先帝一直不许寿阳郡主再嫁,直到高积丧偶,寿阳郡主终于走通了当时秉笔太监的路子,也不知那宦官怎么游说安排,总之先帝是答应了赐婚。

寿阳郡主和高积成婚多年,终于才得一子高鹏,她对独子是如何视如珍宝爱惜宠纵就可想而知了。

春归也曾听兰庭说过,皇后娘娘一直盘算着为太孙择董姑娘为妃,奈何太子妃却不赞同,她认为高氏女才有资格今后母仪天下,但又不愿放弃笼络晋国公府为助臂,起先打的主意竟然是纳董姑娘为太孙妾室,认为破格封她个夫人的品阶就足够恩荣了,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别说晋国公绝对不会同意让嫡长孙女为妾,就连易夫人,她甚至连太孙妃一位都看不上,原因当然是太孙乖张任性绝非良配。

但太子妃却不知易夫人的“择偶标准”,以为她拒绝让女儿为妾只是因为世族的清高,所以“退求其次”,认为让侄儿高鹏娶了董明珠为正室元配可算是给足了晋国公府颜面。

晋国公和易夫人对臭名昭著的宋国公府更加嗤之以鼻。

“这事儿已经水落石出了。”春归轻声对舒娘子道:“晋国公府迟迟未应与高家联姻,太子妃起初应当还不怎么放在心上,可如今的情势,宋国公府的处境可实在不妙,太子妃狗急跳墙,竟然想出了让高家子弟毁辱董姑娘清白,逼得晋国公府答应联姻的毒计,她心里怕是想着,不管晋国公对高家多么不满,总不至于眼睁睁看着孙女儿新嫁就跟着夫家一齐受罪,晋国公怎么也不会袖手旁观,必得在悬崖边上拉宋国公府一把。”

要不然寿阳郡主怎么会怂恿张太后一同来看热闹?她一来是心急探清情形,更重要的是尽力促成易夫人妥协。

“你可真敢说,竟敢把太子妃比作柴犬?”

“罪过罪过,一时口误,竟折辱了狗儿。”春归惭愧道。

舒娘子轻轻捏了一把春归的胳膊,好容易才忍住笑。

她是来传话的,受令领着董姑娘去见两宫太后,而她和春归作为见证人当然也得在场。

问话的地方就在纡佩园里的芙蓉榭,因有女眷闺秀在场,水榭里已经架起了画屏,女子在内男子在外,双方互不照面但言谈却无妨碍,舒娘子和春归刚一进去就接到了皇后的示意,让她们坐在身边儿,至于董明珠,则被王太后示意挨着她坐,王太后的右侧,易夫人也已经就座,她显然还不知就里,但一看女儿穿戴妆容都变了样,眉头立时就蹙紧了。

王太后并没急着问话,而是拉着

董明珠的手安慰了几句,还让一名医女过来替她诊了诊脉,直至听闻没有受凉的症状,王太后才堪堪安心。

张太后早已是满心的好奇,没等皇子公孙们到场便问:“董姑娘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为何走到了这个园子里?姐姐怎么还唤了医女来替董姑娘诊脉?这季候,中了暑气倒是常见,怎么还问有没有着凉呢?”

一边儿的寿阳郡主溜了一眼易夫人,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可不是,往纡佩园再往下走,可就是男子们聚饮的北堤东廊了,闺秀们可都聚集在广寒殿前的花苑里,怎么董姑娘却独自一人儿走来了这么远的地方?我看姑娘的衣裳,仿佛也不是先前穿着那套了。”

易夫人一听寿阳郡主的话显然意有所指,神情更加凝重,但她没急着逼问女儿,却回了一句绵里藏针:“郡主还真是强记,今日赴宴这许多闺阁女孩儿,郡主竟然能一一记得各人的穿着。”

寿阳郡主仍是笑着脸皮:“我哪有那样强记的?不过对董姑娘却是特别关注着,夫人又不是不知道,我对令嫒可欢喜得紧,回回看着她,都遗憾着我没能生养个女儿。”

她是专程去过晋国公府向易夫人表达了联姻的意向,却被几句话就搪塞了回来,心里懊恼得很,对董姑娘青眼有加是假,不过因为这过节特别关注着些倒也是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易夫人没再和寿阳郡主争辩,她眼见着芙蓉榭里用画屏做着隔档,猜也能猜到这起事故应当和男子有关,于是直到等太孙为首的几位皇子公孙都到场落座,她才对女儿说道:“如实应答太后娘娘的询问,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关系到什么人,都不必惧怕顾忌,只要你说的都是实情,相信太后娘娘、皇后娘娘都能为你主持公道。”

春归不由望向易夫人,很是佩服她在这情势下还能不急不躁,更重要的是显明旗帜誓将女儿维护到底,相信易夫人当见太孙和高鹏到场时已经隐隐有了猜测,面对太孙以及宋国公府一方强敌,这样镇定自若真是大不容易。

春归再看董明珠,她已经站起身来一边行礼一边称诺。

有其母必有其女,春归看得出这姑娘在易夫人的影响下,比刚才更加冷静了。

“臣女原在玉虹亭中,与东成县主及秦三姑娘两位说话,有一宫人上前,自称是奉谢昭仪差遣,请臣女往芸香台面见,臣女因得母亲告知,知道谢昭仪有事与母亲相商,便不怀疑那宫人的话,怎知来到这处花苑,宫人却让臣女在此水榭不远的凉亭等候,臣女不疑有他,但见那宫人走后,等了许久仍无音讯,臣女心中暗暗生疑,不由徘徊观望四处,忽闻身后花篱似有动静,臣女惊而转身,便见太孙以及一位陌生男子踩着花篱翻了过来,太孙应当不防竟能被臣女察觉,大喊一声‘不准动’,陌生男子抢前几步过来就欲擒捉臣女,臣女连忙往来路跑,但被太孙阻拦了去路,臣女情急之下跑进此水榭,警告太孙及那男子若再靠近臣女便跳入荷塘。”

说到这里,董明珠的口吻难免带着愤懑:“可太孙殿下威胁臣女,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还道那男子即为寿阳郡主之子,因爱慕臣女,特意求了寿阳郡主向晋国公府提亲,

只气臣女的祖父及母亲一心盘算着太孙妃之位,拒绝了提亲,太孙殿下说倘若臣女愿意与高家郎君私定终身,他定会不遗余力相助成就良缘,倘若臣女也如祖父、母亲一般贪婪,今日就要毁了臣女的名节,彻底断绝晋国公府的贪求。

臣女眼见太孙、高郎君步步紧逼,自知处境危险,只好仗着自己还算熟谙水性,跃入池中避险,太孙、高郎君仍然不肯放过,好在这时又有另三位郎君赶到,听臣女在水中揭穿太孙、高郎君的恶行,且自称没有遇溺,那三位郎君便阻拦太孙及高郎君追逼,才让臣女终于免受其辱,再后来,就是舒娘子及顾娘子赶到。”

这番话条理分明,但董明珠的话音刚落,便听一人讥笑道:“董姑娘,你这样污陷孤可就不对了,明明是你指使了个宫人给孤递话,说是十分仰慕孤的风仪,今日好容易得了机会,能够单独表白情意,恳请孤无论如何都要来纡佩园中芙蓉榭里一见,原本孤不想搭理你,是因虽和你只有一面之缘,且无半句交谈,但孤听祖母时常提起你的性情,只觉得你乏味无趣得紧。”

春归只见那面轻纱制成的画屏后,一个身长不及五尺的人影儿从椅子里站了起来,便知道这人影儿就是太孙殿下,个头还没长成呢,居然就自诩风仪无双,这身长想看董姑娘一眼怕都要仰望了吧……

再看董明珠,虽说遭受了奚落和诽谤,但看上去还算冷静,并没有急着和太孙殿下唇枪舌箭,但能看出她正在紧紧的咬着牙,强忍着心头的万丈怒火。

“不过呢,六表哥却有些不忍让你失望而归,劝着我好歹见你一见,尽量婉转的回绝,我为防瓜田李下被你纠缠讹诈,这才请了六表哥和我同行,没曾想这样竟然都能被你倒打一耙!”

太孙话音刚落,寿阳郡主也便紧跟着一声嗤笑,对张太后道:“臣妾真是没长眼睛,寻常看着易氏和董姑娘都是端庄持重的品格,还道不愧母女两个都是名门出身,果然是当得品行端正的赞誉,因着我家鹏儿也到了婚龄,我就想着为他求娶董姑娘,可幸亏了晋国公和易氏眼高过顶贪欲难填,没答应这桩婚事,否则娶了之么个败絮其中的女子当儿媳,那才真是让家门蒙羞!”

张太后看看寿阳郡主又看看易夫人母女,眉头也蹙了起来:“皇后还的确有意择董氏为裕儿正妃,没想到竟是完全看走了眼。”

这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易夫人也起身应话,但完全无视了张太后、寿阳郡主,只对王太后、皇后礼见道:“太孙与小女各执一词,是非究竟,还请两位娘娘明断!但在两位娘娘明断之前,恕妾身和小女拒不承受圣慈太后及寿阳郡主的蔑斥。”

易夫人是豁出去了!

“大胆,你竟然敢指斥太后娘娘诬蔑你?!”寿阳郡主也是拍案而起。

“圣慈太后听信太孙一面之辞,指斥晋国公府董氏一门恬不知耻,若臣妾为证清白辩驳亦为罪过,甘愿听从皇上降罪,臣妾及小女即便领死,也恕不承担贪婪无耻之罪!”易夫人高仰面颊:“臣妾胆敢以死担保小女供述字字属实,敢问寿阳郡主是否也敢用性命称誓,担保令郎清白无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