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62章 忍无可忍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262章 忍无可忍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太后和纪夫人是旧识。

还是在纪太后的时代,王太后做为后宫之主,有那么一段时间其实就没怎么管控过先帝的那些宠妃爱嫔们,先帝把朝堂事务甩手给了宦官以及朝臣,却专爱理论女人们的是非,后宫人事有天子亲自作主,自有他的一套评断标准,皇后想要“越俎代疱”?就算麻烦一些恐怕先帝也会坚定不移的维护主权,再换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了。

不过对先帝生母纪太后,王皇后还是十分乐意尽孝的,往慈宁宫走动一直勤快,对于纪太后几乎是留在身边亲自教养的娘家侄女,王皇后也全然当作了小姑对待,要说来当时纪太后不知听了谁的怂恿,萌生了让纪夫人入宫为妃的念头,还是王皇后根本不惧纪太后误解她是出于悍妒,一番真心实意的劝说,到底打消了纪太后一时糊涂的想法。

为这件事,纪夫人一直牢记着王皇后的恩情先帝时期后宫是怎么的乌烟瘴气、妖孽横行,别人不知道但几乎是在内廷长大的纪夫人看得十分清楚,她对这个世人看来富丽堂皇、尊荣无限的地方实在没有一丝兴趣,更不屑为了先帝那微薄的宠幸将终生耗尽于和后宫们勾心斗角。

而如今已经是时过境迁,先帝和纪太后都已先后亡故,如今的后宫内廷自然也不是当年的人事,王皇后住进了慈宁宫成为圣德太后,有时看着宫殿里的花开花谢叶落叶生,在时光里一直变化又一直轮回,她是不怎么愿意总是回头看身后,却难免偶尔的,会因旧人旧事心生感慨。

转眼的时间,一生就当真这样消耗只剩残岁,当年那个对良人佳缘心怀憧憬的女子,终究是没能盼得个地久天长,她摆脱了这个无趣残酷的宫廷,却没能摆脱残酷悲惨的命运,而自己呢?看似机心用尽的走到了柳暗花明,可这一生竭尽努力,也不过是多活一日算一日罢了。

不同的是,王太后到底要比王皇后更加清闲一些,坤宁宫里有如日日高悬颅上的铡刀,在慈宁宫里不复存在了。

也能,一眼看到自己的终场,老死宫廷,得以风光大葬。

这样的人生经不起细想,但过去的经历不是说忘就能忘了的。

王太后偶尔也会想念纪夫人,想她如果这时回到宫廷,再次进入慈宁宫,她们会坐在那棵梧桐树下,也许品茶也许饮酒,她会说:“阿纪啊,我还是羡慕你的。”

羡慕你到底还是摆脱了宫廷,羡慕你虽然短暂,可毕竟得到过情投意合如胶似膝的姻缘,羡慕你能为钟情的人生育子女,羡慕你死后仍有个团聚的念想,不像我……我不想死,我一想到先帝也在幽冥,就希望自己能够天长地久的活下去。

所以她这时提起纪夫人,并不全然是为了替春归化解,王太后真情实意地叹息一声:“还是太皇太后五十寿诞那年,把阿纪从汾阳传召入京,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没过多久,就听说她有身孕,我是真希望她能生个女儿啊,太皇太后也这样想,和我还兴致勃勃计划着如果阿纪生的是女儿,就接进宫来抚养,结果

阿纪生的是个儿子。”

春归不愿让郑贵妃得知她和孙宁哥哥交熟,回过味来纪夫人母子也是造成郑珲澹受惩挨罚的“帮凶”,忍住一字未提孙宁哥的现状。

但她这时实在忍不住暗暗打量王太后。

虽说在阮中士、萧宫令两人身上已经确实见证了一番何为驻颜有术,春归对王太后的“年不符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这一眼过去,仍然险些没忍住当众啧啧称奇。

不用从眉眼中依稀辨别当年风韵,王太后俨然就是风韵依旧,无论身姿还是容颜,都与三十左右的妇人无异,且还是保养得相当好的三十左右。

诚然,根据时下的“审美”准则,王太后的眉眼不能算作国色天香,她的面部轮廓甚显锋锐,稍欠柔和,眉长入鬓过于精神,更加精神的是一双溜圆乌黑的眼睛,经过岁月的洗练,还真有火眼金睛的洞明,这样的美是英豪阔量的美,大有别于如今普遍认同的纤弱柔媚,又就算是她这时似乎深陷往事感怀,以至于眉心显出难免的皱痕,但却不让人感觉愁苦,更加和衰老无关,她不似阳光明媚下的任何一种芳菲,像极的是能让百花齐放的一抹阳光。

看着就让人心中敞亮,期望自己也能活成这样的风采。

春归觉得自己恐怕是对王太后一见钟情了,偷看了第一眼就忍不住偷看第二眼,看着看着就心生亲近。

可惜她是王太后,住在龙潭虎穴里,想亲近也没有太多机会。

“阿纪如今身子还好?”

春归听这一句问话,忙笑着回应:“纪夫人很好,在汾阳城的宅子里,还垦出半亩菜地,学着自己种些爱吃的蔬果,妾身在汾阳时,就常陪着纪夫人打整菜地果树,纪夫人说她的腰骨比年轻时还更加硬朗了,雨雪天儿都从没犯过风湿疼。”

王太后一听就来了兴趣:“她真这样干了?那时她还是豆蔻之岁,就总寻思着要在慈宁宫里垦地种菜的,就是怎么也说服不了太皇太后……还是我替她找了个小宦官,那小宦官入宫前是农家的孩子,知道稼穑事务,虽说没法子让阿纪如愿,不过说些技巧方法的多少算作弥补,我都没想到她竟这样不死心,这事到底还是被她办成了,她都种了什么瓜果?”

春归就细细说了,王太后就更有了兴趣,连忙嘱咐萧宫令:“记着往汾阳阿纪那儿送些土豆作种,这事物其实极易种植,早该向民间推广了,说不定日后遇上灾年,麦稻欠收,土豆耐旱且产量甚高,又能填饱,真要民间能够广泛种植,指不定危急时刻就指望着它救命。”

张太后有些听不下去了,插嘴道:“土豆可是西洋进贡的贡品,皇庄里才有种植,这么珍贵的食品怎么能推广去民间?”

王太后完全忽视了张太后的挑刺,却也没再多说关于土豆的话题,又问春归:“我记得阿纪是最喜欢盆栽的,她这时可还有这闲情喜好?”

“怎么没有了,纪夫人曾说过,花卉之中,她最喜的是兰花和杜鹃,兰花幽香韵致,不过品相好到能入

图谱的却不可多得;杜鹃无香,色彩却可供赏玩许久,也容易剪裁。纪夫人的居院里有十好几盆杜鹃,都栽种了有二十年以上,这些花夫人是一盆也舍不得送人的,在这上面吝啬得紧。”

王太后就笑道:“是,是,是,这是阿纪的脾气。”

“还有一回妾身在郊外,捡到一块纹路可观的石头,拿回去给纪夫人看,说也许可以用来营造点缀盆景,可巧纪夫人刚得了一具宜兴窑的白石盆,本是想着用油灰叠宣州石,放在盆里作为观赏石,好处是色彩均匀。却又更喜欢我捡的黄石古朴自然,不过也用油灰处理的话,跟白石盆一比照,就成了黄白相间斧凿痕迹毕露无遗,纪夫人一时间很有些犹豫不定。”

王太后也细想了想:“我虽没见到小顾捡的那块石头,对宜兴窑的白石盆还是熟悉的,和黄石搭配的话,也想到其间的违和,不过阿纪的脾气,她既看中了那块石头就不舍得放弃,也不愿意换盆,后来怎么解决的?”

“是妾身想到个法子,再拣些顽劣的石头,把灰捣末,乘湿糁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和盆的颜色相同,拥护着黄石就不显得突兀了,纪夫人用了妾身的法子,在长方盆里叠起一座假山峰,偏左,右边凸出,山背上就是黄石天然的横方纹,如同云林石的法子,岩石凹凸,如临江石矶状,空出一角,用河泥种了千瓣白萍,石头上种下茑萝,纪夫人和妾身拾掇了几天才做完。到深秋时节,茑萝蔓延整座假山,一如藤萝悬于石壁上,花开成红色,白萍也出水盛放,一时红白相间。”

“真妙啊!”王太后击掌道:“听小顾这样描述,我都恨不能去一趟汾阳看这盆景了。”

“看不到了。”春归却一摊手。

“怎么的?”

“一天夜里,纪夫人养的狸猫争食,从屋檐坠下,连盆与架,倾刻间一并碎了。”春归叹息道:“妾身心疼得满院子追猫,纪夫人倒看得开,说是这样的小小经营,都触了造物者的忌讳,是不让圆满的。”

王太后抬眼把春归看了一阵儿,到底也是一声长叹。

她一听这故事就不是杜撰,因为尤其那句不让圆满,确确然就是阿纪的口吻。

不让圆满,造物何其可恨。

“姐姐既然这么记挂阿纪,不如干脆再召她回宫来?”张太后十分的不甘寂寞,又再一次见缝插针,但这回奚落挑衅的意图就更明显了:“纵然是阿纪还埋怨先帝,对姐姐总不至于迁怒,姐姐让她回来,她也不会推三阻四了,就算还有忌恨的话……莫不如我再向皇上求个恩典,干脆赦免了阿纪的儿子,好歹让那孩子也得个一官半职的,阿纪总不能再计较了。其实这本也不是多大件事儿,姐姐有时候啊,就是心太多。”

春归明显感觉到了王太后的郁闷,因见她深深吸了口气,放在膝盖上的指掌却更加舒展了。

不过王太后能忍,春归却觉得忍不住

不能让纪夫人坐住了心怀怨谤的口实,少不得当众反驳圣慈太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