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58章 一网打尽

首辅家的长孙媳 第258章 一网打尽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书迷楼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幕后真凶会是魏国公吗?”

春归问这话时,她像已经完全没了力气半个人都趴在了矮几上,下巴颔枕着两个交叠的手腕——樊大是否杀妻灭子的话题已经告一段落,兰庭刚才提起今日魏国公请他小酌,却为打听他是因何得知这起“走水意外”实为人祸的事,兰庭没有瞒着魏国公,很为神通广大的莫问小道宣扬一番,只不过魏国公相不相信就是两说了。

但魏国公却是第一个对兰庭怎么参与这件命案第一个感到好奇并主动打探的人。

这就不得不让春归怀疑如果没有兰庭干预,而如陶姑娘“梦兆”那般是个名叫孙崇葆的人揭露,魏国公是不是那个指使孙崇葆登场的幕后。

“不好说。”兰庭也更加放松,学着春归的模样,这让他们的两个额头挨得十分亲近:“魏国公具备动因,也具备能力策划推动阴谋,但如果是他,我又怀疑以他的城府,会不会因为这种其实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露出如此明显的痕迹。”

“又或许他是低估了迳勿,认为迳勿至多察到宋国公这条线索,而不会再怀疑此案背后还有别的阴谋。”春归提出一个可能。

毕竟在魏国公这样的老狐狸看来,兰庭纵然三元及第才华横溢,可毕竟是个涉世未深的后生晚辈,正因为魏国公老谋深算,才难免过于自信他的一番天衣无缝的布署,觉得就算亲自出面试探,也不至于引起兰庭的猜疑。

“他今日试探的意味并不明显,明显的倒是拉拢结盟。”兰庭在这件事情上并不愿草率就下判断,继续对春归说起魏国公那层更加明显的意图:“没说太孙和这两起命案相关,不过对于宋国公高琼父子的张狂无忌却大加指斥,又暗示我皇上也曾问他的见解,他是竭力支持彻察严办两起命案,又十分真诚的提醒我,正因皇上已经痛下决心究惩高家,只怕太孙非但不能体谅皇上的苦心,还会更把轩翥堂赵氏尤其是我视为眼钉肉刺。”

春归叹息道:“这用意的确已经十分明显,无非是提醒迳勿不能心存饶幸,想要自保,只能设法促

成废储。不过他意图虽然明显,却并没直言,反而迳勿若把这话透露出去乃至被皇上听闻,倒显得居心不良了。”

“魏国公既然显明意图,当然不怕我张扬开去,他有自信不被皇上猜忌,势必是早已做好了铺垫布署,不过他应当想不到我会洞穿他的意图,他要的只是我领他的人情,日后真有直接拉拢的必要时,这一铺垫就能发生作用。”

意思有些迂绕,不过春归还能听懂:“这就是说,不管迳勿是否笃定魏国公为幕后真凶,有一件事情现今已经笃定,那就是魏国公确然有意废储,且一定会支持某位皇子夺得储位。”

兰庭似乎也决心把有的事在今晚对春归进一步说明:“但仍然敌友未明、阵营难分。”

“这怎么说?”

“我还没法看清魏国公。”兰庭道:“事实上太孙是非不分黑白不辨,如今更是已经显明决非明君之质,所以起意废储的人也不全是奸邪,我甚至已经开始计划当时机更加合适时,说服许阁老也一同上谏皇上重新考虑储位,且在我看来,许阁老包括沈阁老也并非如从前一样坚定中立,魏国公纵然是老谋深算,凭其一贯的作为也并未显出会成第二个高家,论来我对他的防备心,甚至不及对安陆侯更重。”

“也就是说如果要让迳勿在秦王、八皇子、十皇子中择一而辅,十皇子是最先被剔除的人。”春归道。

“的确。”兰庭用下巴颔磕了磕自己的手腕:“秦王虽缺刚毅,但此时看来性情还算仁厚,八皇子年岁还小,但至少也能看出性情并不像太孙一般乖戾,要若魏国公郑秀所图并非专权垄势把控朝政,还有几分是以社稷为重励图改制的志向,并不是说我们与他就一定为敌。”

“迳勿与五、六两位殿下交好,难道就没想过……”

“私情归私情,不能和国政朝纲混为一谈,尤其是当我现在还不能断定冯公遇刺、樊家灭门两起案件的幕后真凶时,究竟辅从哪位皇子更加不能轻率,不过这其实也并不用急于一时,谋储原本就应放在废储之后考量。”

在没有决定之前,兰庭并没泄露六皇子的图谋和结盟意向,纵便是对春归也暂时不想提起。

“没几日就到圣德太后寿诞了。”他再次提醒春归:“对惠妃势必敬而远之小心提防,且太子妃及宋国公一定不会束手待毙,这次太后寿诞说不定会有变折发生,辉辉入宫定要警慎。”

结果这晚春归到底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提起桑家大宅,也实在不知应当怎么自她的口中合情合理提出这一线索,深思熟虑后刚下定决心再次利用莫问,还没来得及密信相告,没想到的是樊家命案就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仍是兰庭在次日晚间带会的消息——

原来早在冯莨琦遇害,皇帝下令厂卫彻察之后,桑家大宅就已经浮出水面,不过因为那时皇帝并没有痛下决心,这件事情一直隐而未曝,但主察此案的锦衣卫镇抚使陶啸深已经针对桑家大宅布下天罗地网,只待一声令下便能将这伙实为宋国公蓄养的死士一网打尽。

又兼那位让兰庭挨了鞭子的豪奴高管家,被大理寺逮拿归案之后判了个杖责充军,不过还未惩罚,施推官在兰庭的提醒下就向大理寺卿提出由顺天府刑问高管家的申请,原因是此人也许是柴胡铺灭门惨案的知情人。

连厂卫都得令务必配合,大理寺卿哪敢拒绝?当即便把人犯押送顺天府。

那豪奴原本就对杖责充军的重惩大存畏惧,几乎认定自己当那百杖之后就难保性命,就算饶幸还能苟延残喘,也万万挨不过那漫长艰苦的充军路途,他已是心如死灰,哪里还能挨得住刑问?没等顺天府衙役的鞭子抽在身上,立即就招了。

他印证了宋国公府确然有个下人姓郭名得力,也确然是高世子从大名府带回,一度极得高世子信任,干了一段儿时间的家丁护卫,后来便被高世子外派而不知去向。

已经至少三年,郭得力都未在宋国公府里露脸了。

虽说豪奴的证供并不能坐实高琼的罪行,但也印证了高琼和灭门惨案的确相关,皇帝听闻案情禀报,终于下了“一网打尽”的命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