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553章 隐身的时代(第二更,求订阅)

在铁幕的后面,有着不为人们所知晓的金矿!

早在十年前,李毅安就曾经用这句话去形容过铁幕另一边的科学技术。

与这个时代普遍的对苏联以及东欧科学家的轻视不同,李毅安对于苏东集团科学家是非常看重的,原因非常简单——冷战后,吸纳了苏东集团欧美科学界,立即迎来的一次科技飞跃。

其实,就常识来说,在冷战期间,苏联能够与美国掰手腕靠的是什么?

正是不比美国逊色多少科技,或许在很多领域,苏联是落后的,但是在有些领域他们却又是领先的,而在一程度上来说,这种领先,正是冷战结束后的十年里,人类科学技术腾飞的原因之一……人类得以整合两个超级大国的科技。

也正因如此,在匈牙利危机结束后,李毅安才会利用苏联的国内护照以及苏东集团免签的BUG,吸纳苏联集团内部的科学家,利用苏东技术促进自身的技术发展。

与此同时,还通过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收集其科学刊物等方式收集科技情报,34岁的乌菲莫切夫并不知道的是,去年他的那篇名为《物理衍射理论中的边缘波行为》的论文,在推出后的半个月,就被留学生在大学图书馆里抄了下来。

这也是苏联的BUG,按照苏联的保密法,像《莫斯科学院无线电工程学报》之类的技术期刊是不准出售给外国人的话,但是根据其传统,所有的图书馆都会订购这类期刊,然后放在图书馆书架上。

图书馆对外国人是开放的,尤其是大学图书馆,所以,当一位留学生看到这篇文章后,就立即将它抄了下来。

再然后,就出现在了长安。

这篇论文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同样引起了一些相关企业的兴趣。

就在他们根据论文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研究时,不曾想,论文的作者居然来到了长安。

“……即物体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和物体的尺寸大小无关,而和边缘布局有比例关系,并说明了如何计算飞机表面和边缘的雷达反射面……”

在南洋航空工业公司的会议室里,乌菲莫切夫指着他在白板上勾勒出来的图型,继续说道:

“从这一理论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一架巨大的飞机,仍然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极大地削减其反射的雷达信号的强度,从而使飞机在雷达屏幕上实现“隐身”。”

作为公司总工程师的的谭克,看着白板上的图例,说道:

“乌菲切莫夫先生,您的这个理论确实是非常独特的,但是我们初步研究后发现,要想实现你的隐身理论,飞机需要设计成一个颇为奇葩的静不稳定气动外形,这似乎是非常困难的!”

“是的,先生,这确实非常困难,这需要更加先进飞行控制系统,这是军方的说法,军方认为,就现在的技术条件来说,这种气动外形难以保证飞行安全。”

乌菲切莫夫有些无奈的耸了下肩膀,他的理论太过领先了,所并没有引起苏联军方的足够重视。

“确实,就目前的飞行控制系统而言,这样的气动外形难以保证飞行安全的。”

坐在谭克身边的张克,接着说道:

“但,这也只是目前,老师,目前我们一直在进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试验,试验的结果非常乐观,我想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张克口中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是几年前,加拿大CF-105战斗机下马时,公司从艾弗公司引进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虽然CF105战斗机下马了,但是它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还是非常先进的,虽然这种采用模拟式计算机和伺服舵机,控制信号为模拟信号的模拟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远无法同后来的数字式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相比。

但是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通过将驾驶员的操纵指令转换为电信号来操纵飞机,取代了传统的机械传动。这种系统不仅减少了机械传动的复杂性,还实现了主动控制技术,提高了飞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也正因如此,公司才会花费数十万英镑,引进这一技术,并且早在去年,就将其应用于C707以及C717的最新型号上。

就目前而言,公司的电传操纵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点了点头,谭克说道:

“我看可以试试,如果飞机可以隐身的话,肯定会给战争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就这样,在苏联被否决的发现,在SEA得到了使用,而乌菲莫切夫的论文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而作为这一理论的发现者,乌菲莫切夫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发现会给空战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是改变从他的论文被发表之后,就已经发生了。

原本南洋航空工业公司所研究的方向只是吸波材料,在发现了乌菲切莫夫的理论后,自然如获至宝,现在有了本人的加盟,也会带来相应的一些改变。

在乌菲切莫夫加入南洋航空工业公司的时候,在公司的机场里,沃尔特·霍顿和瑞玛尔·霍顿两兄弟站在一架模样有些古怪的飞机的面前。

如果这里有航空历史爱好者的话,一定能够认得出来,这就是ho229战斗轰炸机,这款德国的末日战斗机,以其独特的飞翼式布局,而为世人所熟知。

和很多德裔工程师一样,霍顿兄弟早在二十年前,就来到了SEA,在南洋航空工业公司继续他们的研究,虽然,他们也参与了F1以及F2战斗机的研制,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的飞翼布局飞机的研究工作。

尽管他们的飞机研制都是建立在Ho229飞机的基础上,但是经过不断的风洞试验和电子计算机的辅助,飞翼布局以及操控系统也更加完善。

“电传操纵。”

抽着香烟的沃尔特·霍顿说道:

“过去,Ho229最大的问题,就是操纵系统的落后,但是现在通过电传操纵,可以解决大部分操纵问题,它的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即便是如此,它的机动性远远无法从传统布局的战斗机相比。”

瑞玛尔·霍顿看着面前的这架飞机那简洁、独特的外部形状,说道:

“所以,我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看法,相比于战斗机,它更适合作为轰炸机,飞翼布局的外部结构比较简洁,内部设施进行了优化,因此整机的结构重量相对较轻。而且,这种布局下,机身可用于搭载物资的内部空间较大,载荷区的分布比较科学,因此不仅载荷量较大,而且机体坚固、牢靠。

从气动布局上来说,它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轰炸机!”

“嗯,”

点了点头,沃尔特·霍顿说道。

“确实如此,但是,我们要考虑到资金,这架飞机是利用试验资金制造的小型飞机,至于轰炸机……”

抽了口烟,沃尔特·霍顿无奈的耸了下肩膀,然后说道:

“现在军方的H1轰炸机仍然在生产改进之中,关于下一代轰炸机,他们甚至还处于讨论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军方很难支持新的轰炸机项目。”

有时候现实就是如此,所有的研究都是需要资金的,飞翼项目只是一个官方支持的实验项目,这样的实验项目,是不会得到太多资金的。

甚至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采用小型发动机,设计了这款轻型的飞翼布局飞机。

“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是先试飞吧,如果他的性能像我们预料的那么优越的话,我相信军方肯定无法忽视的”。

瑞玛尔·霍顿想了想,说道:

“毕竟,从成本上来说,它的制造成本更低。”

瑞玛尔所提到的成本指的是飞翼布局轰炸机和传统布局轰炸机相比,它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起来也更加快捷。

毕竟,从根源上来说,这个项目源自于第三帝国的紧急战斗机计划,当时物资匮乏,资源耗尽的德国来说,们对战斗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结构要尽可能的简单,成本必须尽可能的低,耗费尽可能少的资源。

所以,它的制造成本自然低于普通飞机。而这也是他们兄弟能够利用有限的资金制造出这架原型机的原因。

几个小时后这架模样有些古怪的飞机在试飞员的驾驶下轰鸣着在跑道上滑行着,然后一要飞上了天空,在空中飞了几圈之后再次降落。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在机场指挥塔上,雷达员看着屏幕,有些疑惑的说道:

“头儿,刚刚起飞的飞机起飞了吗?我没有看到他!”

在雷达屏幕上并没有出现这架飞机的踪影,这让雷达员有些疑惑了,而指挥塔负责人则说道:

“飞机就在天上飞着呢!怎么会看不到呢?”

他一边说,一边抬头朝着窗外看去——空中那架怪模怪样的飞机正在天空上飞行着。

雷达员仔细的观察着屏幕,这会儿他的眉头已经皱成了一团,盯着屏幕上的信号,说道:

“奇怪,雷达屏幕上没有它?它去哪了?难道它会隐身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