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507章 帝国的农场(第一更,求订阅)

“英国人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即使是身处非洲,赫鲁晓夫不仅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英国将向长安派出特使的情报,而且还知道他们将要讨论的内容。

首相说个笑话卢比扬卡先笑了——这从来不是笑话,而是事实,毕竟,唐宁街早就被俄国渗透成了筛子的。

“他们居然要让一个几岁的王子去统治东非……这可真是可笑至极!”

将情报合上,递给一旁的随员,虽然嘴上说着可笑,可是赫鲁晓夫的眉头却皱成了一团。

“这也意味着李要来了……”

提到“李”的时候,赫鲁晓夫的眉头锁的更紧了,就内心深处来说,只要有一丝可能,他都不愿意和李毅安发生冲突。

赫鲁晓夫是了解李的,他从来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人,就像在雅加达,虽然他停止了空中的轰炸,但是特种战争并没有停止,现在雅加达当局完全处于劣势。

至于向雅加达派遣军队的想法……赫鲁晓夫动过,但是他很清楚,不能那么干,因为那里是sea的红线。

sea的红线不是用来织地毯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任何国家踩上那道红线,都会付出代价……

“真的很麻烦啊!”

嘴上这么说着,赫鲁晓夫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投向了窗外,公路两侧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玉米地。

这些玉米地是本地的农场!

由苏联援建的农场,在过去的几年中,上万名苏联工程师、农业专家以及农场工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曾经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现代化的农场。

“那就是友谊引水渠吧!”

赫鲁晓夫指着远处的水渠问道身旁边的苏联大使。

“是的,就是它将的水源从河道引入农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他们修建了376座水库还有18356公里的水渠,靠着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这里的土地才变成肥沃的农场……”

大使在回答时,又特意说道:

“我们的农场。”

“是的,是我们的农场!苏联的农场!”

即便是怀揣着要解放全人类的梦想,但是赫鲁晓夫的言语之中,还是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了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

苏联的农场!

即使是这里是另一个国家,那又怎么样呢?

是苏联建设了这里的一切。

满怀期待与激动,一行人终于踏上了那片农场土地。路途的遥远与颠簸,在这一刻仿佛都化为了无形,因为眼前这片辽阔的玉米地,早已将赫鲁晓夫心中的疲惫一扫而空。

农场经理热情地在前面带路,他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脚步轻快地带领人们穿梭在那一片片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向他们介绍着农场的生产情况。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新的试验,以秸秆作为主饲料养牛,然后再将牛粪制成堆肥,施种到田间,作为肥料使用……”

其实,也就是国际谷物公司的作法,不过,在这里则变成了苏联农业专家的创举。

“这样很好,既收获了玉米,也获得了牛肉,你们在尽快总结出经验,在国内进行推广……”

赫鲁晓夫看着那些玉米,它们长势喜人,玉米杆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即将丰收的喜悦。

“看这片玉米地,长得多好啊!”

赫鲁晓夫骄傲地指着那些玉米对人们说道。

“我早就说过,玉米,玉米才是最重要的粮食,它可以作为饲料,变成肉,供应到我们的餐桌上……”

作为大名鼎鼎的玉米帝,赫鲁晓夫对于玉米的痴迷程度,完全因为一个原因——人民要吃肉!

米高扬立即跟着附和道:

“是的,尼基塔,有了玉米,也就有了肉,有了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

“是啊!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我们才能让全世界证明——我们才是人类的未来!”

赫鲁晓夫的神情中充满了期望,那是对未来的期望。

“您看,那些收割机来了……”

只见远处一台台收割机正轰鸣运转。只见一排排玉米杆在庞大的收割机下应声倒下,然后被抛弃在一旁的空地上。紧接着收割机出谷口不断的喷吐出玉米粒,黄灿灿的玉米粒像河水一样被灌输到卡车车厢里。

赫鲁晓夫站在玉米地旁,看着那些忙碌的工人们。他们之中有苏联人,有本地人。

他们有的驾驶着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穿梭,有的则驾驶着卡车将玉米粒送往农场的烘干厂,在那里经过烘干后,就会装上火车,运往港口,经过苏伊士运河,运回苏联。

这些玉米用来偿还苏联贷款的,虽然他们每年出口几千万吨玉米,可埃塞俄比亚欠下的债务并没有减少多少,毕竟,他们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化肥以及农业机械,而且门格图斯还需要壮大他的军队,这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军火。

总之,埃塞俄比亚的债务在不断的增加之中,而玉米就是他们还债的一种方式。

只要一想到年可以在这里获得上千万吨玉米,赫鲁晓夫的内心就是激动的,毕竟,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埃塞俄比亚才成为了苏联的农场。

当然了,赫鲁晓夫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谁?

是长安的那位老朋友。

当年kgb获得的一份情报让赫鲁晓夫把目光投向了非洲,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苏联对非洲的援助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不仅仅只是援助,而是在援助之外去获得一些回报,比如粮食。“在我们的帮助下,这个国家越来越现代化了……”

赫鲁晓夫的心里如此想着,他一边和身旁陪同的埃塞俄比亚官员兴致勃勃的聊着,一边朝着那些工人走去。

虽然工作看起来十分辛苦,但工人们的脸上却始终挂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你们辛苦了!”

赫鲁晓夫走过去向他们打招呼。

“不辛苦,不辛苦!看着这些玉米一点点长大,然后收割下来,就很有成就感啊!”

一位苏联的农场工人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赫鲁晓夫说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这些玉米会变成餐桌上的肉,让所有人都能吃到更多的肉,喝到更多的牛奶……”

赫鲁晓夫点了点头,说道。

“这也正是我们在这里工作的意义,我们帮助埃塞俄比亚人建设他们的国家,而这里产出的玉米,将会出口到苏联,变成农业机器以及其他现代化的工业设备,帮助他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6=9

这样的话显然是说给身边那些埃塞俄比亚官员们听的,那些官员们无不是纷纷点头称是。

对于埃塞俄比亚而言,他们确实在这种农业建设之中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回报。大量的公路,铁路,水库及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基本面貌。

几年前,在门格图斯发动军事政变废除皇帝之前,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

是贫穷的,落后的,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施。

可是现在呢?

不仅有了现代化的农场,而且在首都等地还建起了现代化的农场,这些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自然也是为之欣喜的,毕竟,他们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变化,目睹了国家正在一步步的有了现代化国家的样子。

或许是因为内心比较激动,赫鲁晓夫甚至亲自驾驶了卡车,跟随着玉米收割机一起收获的玉米。

这天在这片丰收的农场上,赫鲁晓夫仿佛也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与这片土地和这些玉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赫鲁晓夫站在农场里,看着那些还在忙碌的身影和那片已经收割得差不多的玉米地,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就是苏联的农场啊。”

虽然苏联远在万里之外,但是这里生产的粮食最终将会运往苏联,然后变成牛肉,猪肉,牛奶等食物。出现在苏联的市场上。

看着面前的农场,赫鲁晓夫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心愿:未来整个非洲都会是苏联的农场。

有了非洲作为苏联的农场,那么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肯定会超过美国的。

回忆着在美国访问时所看到的美国普通人家的生活,赫鲁晓夫的内心深处是渴望的,他渴望着所有的苏联人都能够像美国人一样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是一种非常单纯且质朴的愿望。

“好了……无论如何,苏联都必须要守护好非洲。”

接着赫鲁晓夫对米高杨说道:

“你看……”

手指着已经收获后的田野,赫鲁晓夫说道。

“这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米高杨点了点头赞同道。

“是的,尼基塔,你说的没错,这里确实是我们的生命线。”

在几年之前,米高扬是没有办法理解在非洲开设农场这种事情的。可是现在呢?面对着眼前这片辽阔的农场,他很清楚对于苏联而言,这些农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食物,意味着更好的生活。

“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生命线,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守护这里,并且……”

赫鲁晓夫的语气变得更加坚毅:

“还要帮助其他的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并且帮助他们去是他们的国家。”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是在非洲要和李发生直接冲突了。

夕阳下,赫鲁晓夫望着远处,在心底自言自语道。

“好了,李,希望你能够理解,苏联人民同样也是需要吃肉的。”

是的!

作为苏联的领导人让人民吃上肉,这正是赫鲁晓夫的责任:

“我相信你肯定也会理解这一点的,我的老朋友,毕竟和我都是一样的,都希望我们的人民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