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500章 帝国的粮仓(第三更,求订阅)

对于母亲来说,她所关心的是孩子生活,在意的是孩子的幸福。

而对于外界而言,人们所关心的更多的是事业,在杰森回到纽约之后,他在巴西的投资,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毕竟,这是一个上亿美元的投资。

就企业投资而言,很少有规模如此之大的投资。

“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农业商业投资!”

在《华尔街日报》上用这样的话语形容着这一投资,当然了,报纸上还有专家一一分析着这一投资的回报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收益率惊人。

而这也导致环球公司的股价上涨。

很多时候,市场所需要的只是一些利好而已,在市场看来,这只是一次商业投资,只有极少数一些人知道其中关键。

在苏联驻纽约领事馆内,恰巴科夫斯基在放下报纸之后,他的眉头紧锁着,说道:

“你看,当我们在处心积虑的想要和美国进行对抗的时候,美国人却在布局着一切!”

看着少校放下的报纸,叶夫根尼疑惑道:

“少校,你指的是什么?”

“粮食!”

恰巴科夫斯基说道:

“它最不起眼,但恰恰是最重要的,只要控制了粮食,那就可以控制了所有的人。”

恰巴科夫斯基一边说话,一边从烟盒里拿出香烟,点头后抽了一口,接着说道:

“去年,我们的粮食减产三分之一,那怕是我们从埃赛俄比亚获得了2300万吨粮食,可仍然无法供应国内的需求。

国内粮食的大规模减产使国内被迫再次实行粮食定量供给制,甚至动用黄金储备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

提及旧事的时候,恰巴科夫斯基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去年的粮食大减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专家们有这样那样的分析,但是无论专家们说什么都晚了。

重要的是苏联必须要拿出黄金进口粮食。

“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粮商纷纷抬高粮价,为此我们多付出了差不多25%的黄金!”

抽了一口烟,恰巴科夫斯基接着说道:

“可即使是如此,我们也必须要接受,如果我们不接受的话,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另一次乌……”

话到嘴里恰巴科夫斯基就不再说话了,毕竟,在苏联的语境之中,乌克兰大饥荒是不存在的,作为一名乌克兰人,他可以知道它是存在的,但却不能告诉别人它是存在的。

叶夫根尼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失误,说道:

“所以,我们进口了粮食不是吗?”

恰巴科夫斯基点了点头,说道:

“但是花费了昂贵的代价……”

他一边说,一边叼着香烟走到了地图边,看着地图说道:

“所以,相比于在全世界与美国进行竞争,粮食……解决粮食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如果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又用什么去证明,我们比美国更优越呢?”

这是事实!

与钢铁时代用《真理报》告诉全世界苏联人民是幸福的,不同的是,在冷战期间,尤其是赫鲁晓夫时代之后,苏联一直试图用幸福的生活去证明苏联的优越。

其实大名鼎鼎的“厨房辩论”也是基于人民的生活的,相比于二战前单纯的宣传,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都试图用生活水平去证明自己的优越性。

其实,这恰恰是冷战最令人感慨的地方。

因为即使是美国那种国家,也在竭尽全力的证明自己的优越性,而苏联更不用说,同样也是如此。

那种擦脂抹粉式的,那怕是本国民众忍饥挨饿,也要通过刻意的宣传来维护形象式的竞争,是不存在于两国之间的。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冷战……确实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无论是东方世界还是西方世界,都或主动或被动的不断提高改善人们的生活。

也正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下,普通人才有了基本的统战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的骡马。

看着少校站在地图前,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叶夫根尼说道:

“少校,你指的是非洲吗?我们和埃赛俄比亚的合作,就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粮食。”

“但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我们……”

恰巴科夫斯基说道:

“我们需要更多的粮食!”

我们需要更多的粮食!

“而非洲,是我们唯一的能够获得粮食的地区……”

少校的判断,让叶夫根尼想了想,回答道:

“那么这也是赫鲁晓夫要访问埃赛俄比亚的原因了?为了粮食?”

现在赫鲁晓夫并不仅仅只是访问埃赛俄比亚,还有叙利亚和埃及。

从表面上来说,似乎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访问,可实际上就是……为了粮食!

“粮食!”

在前往埃赛俄比亚的飞机上,赫鲁晓夫的眉头紧锁着,他看着机窗外的大地,说道:

“去年,我们被一粒粮食伴倒了!”

去年搬到苏联的何止只是一粒粮食。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减产接近1/3。几千万吨的损失,让苏联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让民众挨饿还是进口粮食?

最后赫鲁晓夫选择了后者,一边加大从埃塞俄比亚进口粮食的力度,而另一边又拿出了黄金从西方市场购买了400万t小麦和面粉。

为了进口这些粮食,他们不得不拿出数百吨黄金!

即便是如此,苏联仍然不得不恢复配给制,以保证人们不至于挨饿,而物价的上涨,也让百姓们怨声载道。

当然对于百姓们的怨声载道,赫鲁晓夫是不曾知晓的,但是他却很清楚,拿出大量的黄金购买粮食的做法是不能够持续的。

“所以,我们需要扩大我们的粮仓。”

随同赫鲁晓夫一同访问的米高阳看着机翼下方的大地说道。

“埃塞俄比亚,至少就现在而言,这里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在几年前,当赫鲁晓夫要开辟非洲的粮仓时,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但是现在哪怕是最顽固的人,也不得不去称赞赫鲁晓夫的眼光。

经过几年发展,埃赛俄比亚已经成为苏联最大的粮仓,苏联的拖拉机在这里开垦着土地,苏联的推土机在这里建设着水利设施,苏联工厂制造的农业机械在这里的土地上耕作着,灌溉着。

还有苏联的化肥提高了这片土地的粮食产量。

也正是在苏联的帮助下,现在的埃塞俄比亚,一跃成为非洲的农业大国,但所有的一切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这一切都是在苏联的援助和贷款下进行的。而埃塞俄比亚偿还贷款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用粮食偿还。

也正因如此,他们在去年才得以从这个国家获得了超过2000万t粮食。

“是的,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在埃塞俄比亚有大片的农场,那么去年,”

赫鲁晓夫的眉头一皱,然后说道:

“去年我们即便是拿出所有的黄金也买不到足够的粮食,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民甚至可能要挨饿。”

毕竟那是减产1/3以上,尽管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出减产的原因,但是赫鲁晓夫真的被吓到了,因为他很清楚,饥饿会带来什么?

饥饿不仅仅会饿死人,而且还会带来不满。

“所以我才需要来到这里,需要确保这里的粮食生产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从目前我们所获得的报告上来说,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今年这里的粮食产量应该会和去年保持一致。”

米高阳的回答让赫鲁晓夫的眉头微微一条,然后他说到:

“去年我们所有的报告也都是这么说的。可是结果呢?

粮食减产1/3。农业部门居然没有任何预测,这简直就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哪怕是直到现在提到农业部门的师资是赫鲁晓夫也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毕竟就他看来粮食的生产是可以有预料性的。

感受到赫鲁晓夫的怒火,米高扬赞同道。

“是的,确实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接着米高杨又试探的说道。

“尼基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加大在肯尼亚等地的工作呢?

毕竟那里有着大片已经开发的农场,每年外国人可以从那里获得几千万吨粮食。

如果我们支持的人能够解放肯尼亚的话,那么,对于未来的数量而言,粮食问题就再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看着沉默不语的赫鲁晓夫米高阳接着说道。

“而且就我所知道的情况,现在我们支持的人在肯尼亚的行动是非常有效的,英国人的镇压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激起了当地民众的不满。

如果我们可以向他们提供进一步援助的话,我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够取得在战场上的全面优势。”

听米高阳这么说,赫鲁晓夫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确实是如此,而且我们也一直在这么做,但是米高扬同志,我们必须要看到一点的是……那个家伙,是绝对不会轻易屈服的。”

赫鲁晓夫口中的那个家伙不是别人,正是李毅安。因为对其非常了解,所以他才会有自己的判断。

“我相信在肯尼亚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毕竟他是一个非常关心人们生活的家伙,他绝对不可能放弃面包的!”

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会去放弃本国民众的面包呢?

“可那又怎么样呢?苏联人民也是需要面包的!”

是的,苏联人同样也需要面包,而作为苏联的领导人,他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苏联人民的利益。

在心底发生这声感慨的时候,一名空军少校走过来提醒着他们飞机即将抵达亚的斯亚贝巴。

十几分钟后,飞机降落在了亚的斯亚贝巴,而赫鲁晓夫也成为第一个访问这片土地的苏联领导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