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365章 黑科技的震撼(第二更,求订阅)

有时候,有些事情是难以想象的。

人们永远都想像不同自己不曾见过的事物,过去有人这么说的时候,张森会嗤之以鼻。

但是现在他确实被惊呆了。

现在,当张森看着手中这个“金属烟盒”时,目光中尽是惊愕。

“这,这是电话?”

这是有些匪夷所思的,看着手中电话,张森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概括这款产品的特性,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轻,薄。

还有就是不可思议!

有一种像是手里拿着一款玩具的不现实感。这种简洁到只有磁盘拨号器与天线的设计却独有一种极其前卫的美感。

张森的这副表情,落在科琴科夫的眼里,让他满是骄傲的说道:

“是的,这就是我们苏联的可移动电话——ЛК-3,它可以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200公里内随意的拨打电话。”

他之所以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几年前,沃洛涅日通信研究所研制出了苏联第一代车载移动电话“阿尔泰”。最初的通讯网络建立在彼得格勒,后来莫斯科也有了“阿尔泰”,只有1个设在莫斯科最高建筑物上的基站,共16个频道,可覆盖数十公里的范围,移动电话安装在汽车上,主要供国家领导人、高级将领使用。

而ЛК-3正是使用它的信号,别看它如此的小巧,但是苏联工程师们通过学对于天线和电话终端的不懈改进,还是解锁了200公里这一惊人的通信范围。

瞧着张森这位大众汽车的副经理,居然被惊讶成这副模样,科琴科夫总算是如愿以偿了,毕竟,在南洋他见过太多惊人的玩意,现在,是时候让他们感受一下苏联的震撼了。

“是的,张先生,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展,我特意给你申请了这部电话,有了它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保持联系,这是方便我们联系。”

“这,这……你们苏联人都用这个吗?”

张森惊愕的问道:

“是的,不少苏联人都用它。”

其实,这款ЛК-3只是试验产品,它的单价高达600卢布,在苏联这并不是一笔小钱,足以买一辆摩托车!除非苏联政府和大企业为之买单,否则仅仅依靠当时苏联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是没有出路的。

但是普通民众,又怎么可能用得起呢?

这样的回答,也就是科琴科夫的“话术”罢了,但无论如何,张森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毕竟,这玩意实在是太黑科技了!

张森有些好奇的问道:

“那么我到了陶里亚蒂,还可以使用它吗?”

面对他的问题,科琴科夫回答道:

“呃,暂时还不可以,但将来,将来等到陶里亚蒂的汽车制造厂完成建设之后,肯定就可以使用这個电话了。”

陶里亚蒂,就是汽车制造厂所在的城市,距离莫斯科接近800公里,即便是对于这样的黑科技来说,也太过遥远了。

此时在日古利山脉一处平缓的谷地汽里,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色,莫斯科在圈出一块约六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以建造一座足以容纳五十万人的汽车城。机械由政府出资从南洋购买的。

而工人则来自广阔疆域的四面八方,他们都梦想着能在这里住上敞亮的房子,并开上被称作“比伏尔加还要先进汽车”。

在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时,来自南洋的周必成和他的同事们,正在那里指导着苏联工程师和工人建设钢结构厂房。

钢结构厂房对于苏联建筑工程师来说,是一个极其新鲜的事物。毕竟,在此之前,他们接触的都是砖瓦墙体,钢构主梁的厂房。而这种轻钢结构厂房,还是第一次接触到。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它施工速度快的优点,还是吸引了这些苏联工程师的。毕竟,现在这种厂房,正在全世界推广。

“轻钢结构厂房的需要的材料,是新型彩色压型钢板、新型高效能冷弯薄壁型钢,还有就是新型热轧型钢——H型钢,这是东海钢铁公司的拳头产品。在建筑钢材获得突破的同时,它的建设还需要一定的计算理论基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在那些苏联工程师的面前,周必成解释道:

“因为轻钢结构厂房涉及到大量的计算问题,所以需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

“电子计算机?”

尼古拉问道:

“你说的是那种有几间房子大,需要几十个人来维护的电子计算机吗?”

其它的工程师,甚至满脸疑惑的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电子计算机”。

“应该没有那么大吧。”

周必成不解的看着他们,问道:

“你们没有用过电子计算机吗?那你们计算用什么?”

用什么?当然是各种计算尺和铅笔了。看着尼古拉他们使用的计算尺,无论是周必成,还是其它人都呆住了。因为在南洋……他们早就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这些繁琐的计算工作了。

“我们还有一台手摇计算机!”

这一位建筑师在一旁说道:

“我们还会去和它进行计算。”

面对这样的回答,周必成他们立即呆住了,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在苏联,他们把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列为机密,除非了军方之外,只有少数研究所、大学有资格接触到计算机。

对计算机技术和很多技术的研发上,苏联一直使用的是战争模式思维——就是高度保密。没有像美国那样,将新技术不断公开,并应用到经济领域,而市场的需求,刺激着企业的投入,不断的推高电子产业水平。

反观将电子计算机视为“最高机密”的苏联,到最后拉垮到了哪一步?另一个世界,八零年代,就连东大对于苏联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拉跨程度都感到震惊。他们到苏联后的观察,到处所使用的,都还是老式的手摇计算机。而且,使用计算机的也只有国家各部门,其他的企业,几乎不见有计算机,甚至就连大名鼎鼎的苏霍依设计局,居然是用计算尺进行各种计算。以至于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还停留在50年代!

可,这就是现实。

很快,在日古利工程指挥部里多了一台机器,那台看起来有点像是打字机和小电视机的结合体,被抬上桌子的时候,不仅尼古拉等人来了,甚至就连汽车工业部副部长古谢夫也来了,甚至就连不少职员也挤到了这间办公室里。

“这就是电子计算机吗?”

“怎么这么小?不是说有几间房子大小吗?”

在人们高度关注中,周必成为这台王安100电子计算机接通电源,这台电子计算机是他们从南洋带来,用于进行工程计算和其它工作的。

当电脑打开,黑色的屏幕上闪过“王安电脑”四个黑色大字时,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击力是难以言喻的。

“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古谢夫问到身旁的翻译,一旁的翻译告诉他这是“王安的电子大脑”时,他的眼前一片茫然。

“电子大脑?这是什么鬼东西?”

这时候,古谢夫还不知道这是什么鬼东西,但是很快,在电脑打开之后,输入了指令,进入界面后,周必成冲着一旁喊道:

“妮娜,你那里不是有一个计算吗?拿过来,我们用它来算一下。”

和苏联很多单位一样,都有一些专职计算员,他们大都是数学专业毕业,专门协助工程师进行计算。基辅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妮娜也是如此,闻言,她就拿着一堆材料走了过来。

周必成在输入那些数据时,古谢夫问道:

“你需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些计算。”

“两天左右吧。”

在回答着部长的询问时,妮娜的那双漂亮的蓝眼睛盯着屏幕,尽管上面有很多方块字,但是数字和符号却是相通。

在输入完一串数字与符号后,她看到周必成用手指敲了一下键盘。

“哒……”

下一瞬间,原本正在心里默默计算的妮娜整个人都惊呆了,指着屏幕喃喃道:

“这,这怎么会,这,这样就算出来了?”

“是的,还有这个……”

随着周必成的输入和敲击,一个个计算结果不断的得出,此时办公室里的所有人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就那样盯着这台神奇的机器。

办公室里只剩下了键盘的敲击声,在计算的结果不断得出时,一些工程师们自己都控制不住了,他们甚至也用笔在那里算了起来。

此时,日古利的这间办公室似乎变成了一个多世纪前,马车与火车比赛的赛场,只不过,现在是人类与在计算机进行比赛。

这样的比赛结果是注定。

原本需要一两天时间才能完成的计算量,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等到针式打印机“滋滋”的将计算结果打印出来的时候,那些拿着计算尺、铅笔的苏联工程师们,无不是用愕然的眼光看着那张长长的纸。

“结果是正确的吗?”

古谢夫已经不需要再问了,只要看这些人的表情,他就知道了,现在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电子的大脑!

它可以像人脑一样进行计算,而且速度更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