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344章 狂风骤雨(第三更,求订阅)

3月3日,卡度中校率领的加丹加国民军出现伊丽莎白维尔郊外,并与城外的守军发生激战,刚果守军被其先头装甲部队摧毁。

尽管出现在战场上的仅仅只是T34坦克,但是在非洲,它已经是战场上的王者了,毕竟,无论是刚果军队,还是联合国部队,几乎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

在这样的战场上,坦克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即便是这种二战中的老式坦克,可以在那里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

仅仅只是两天之后,钱德将军部署在伊丽莎白维尔城外的防御体系,就被由二十余辆坦克组成的装甲部队冲得老七零八碎,上万刚果军队与联合国部队纷纷丢弃外围阵地,溃退至城区一带。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在伊丽莎白维尔,人们每天都在挖掘沟壕,架设铁丝网,埋设地雷,加固工事,按照钱德将军的估计敌方至少要用3个整师才能包围伊丽莎白维尔。

但是,钱德显然估计错了的一点,或许需要3个整师才能包围并且对伊丽莎白维尔发起进攻,但如果仅仅只是围城的话,只需要一万多人就够了。

在清除了伊丽莎白维尔的外围阵地之后,卡度中校就命令他的部队停止了前进,全体就地驻防了起来。然后利用联合国部队遗留的工事,修建起了包围工事。

紧接着,第九突击队的莱恩·布施曼将军也带着他的司令部来到了伊丽莎白维尔城外就地驻扎。

从3月9日开始,伊丽莎白维尔围城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一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对伊丽莎白维尔的封锁已经步入了正轨,与刚刚到达时的那种混乱景象相比,现在的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中,第九突击队的“屠夫之鸟”对城内实施了多次轰炸,并且通过投掷传单、广播等方式,要求城内的平民撤离,表示要对城市实施全方面的轰炸。

也正是在这样的警告下,城内的居民纷纷逃出了城市,而在这几天之中,联合国多次向安德烈·卡度发出警告,警告其不要令问题恶化,与此同时,美军的运输机也向伊丽莎白维尔提供了大量的补给,其中不乏超级巴祖卡以及无后座力炮之类的反坦克武器。以增强守军的实力。

而身处北罗得西亚的加丹加共和国总统冲伯,则发表声明,要求联合国部队离开加丹加的土地,并且愿意与联合国就加丹加的地位进行进一步谈判。

此时,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危机会以政治解决的方式处理。

但是他们显然忘记了

利德尔·哈特在其著写的《战略论》中讲的那句令军事家们信奉且推崇的名言:“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确保突然性,是很多军事行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总是小心翼翼执行着计划。

在指挥所内,莱恩·布施曼将军,这位曾经在保卫海得拉巴的战役中击败印军主力的将军,沉声说道:

“好了,就是现在了!”

在话音落下时,他的眼睛盯着地图,脸上露出一丝得逞的微笑,如果有人认出他的话,一定会说这是“魔鬼的微笑”。

莱恩·布施曼将军只是他的化名,他还有一名字——如约阿希姆·派普,他曾是武装党卫军旗队长,是武装党卫军军官和资深的装甲部队指挥官,曾担任过希姆莱的副官。曾有英国人称其是“二战中德军最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他在战斗中体现出了最高级别的军事效能和奋不顾身的勇猛作风。”

在战后的审判中,他被判处死刑,但在审判结束后却又越狱失踪,几个月后,在南洋多了一名叫莱恩·布施曼的德裔军事顾问,后来,又加入黑骑士公司,在南亚次大陆服务多年。

现在,他又率领着第九突击队来到了刚果,而对手……就是8000余人的多国联军。而为了实施长安制定的计划,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他一直在小心翼翼的掩饰着他的计划。

现在,在确定伊丽莎白维尔已经变成一座空城之后,剩下的就是执行计划了。

“有新的命令吗?”

布施曼把目光投向他的副手,赵呈荣摇了摇头。

“还没有。”

在接来的时间里总是“没有”。

面对这样的局面,布施曼有些不耐烦了,而下面的炮群又来电话询问:

“到底打不打?”

一直到当时时间上午11时15分,他们才接到了电话里:

“11时30分准时开炮!”

得到这个命令后,布施曼也显得很是兴奋,说道:

“一起对表吧。”

于是就要求各个炮群对表,按照标准的流程,对表均以最高指挥员的手表为准,所以布施曼用的表就是他们的标准时间,而他的手表指针在两个小时前已经做过了校正。

炮击之前的那10分钟,显得很漫长,也很安静,只能听到桌子上的石英表的“哒哒”声。从阵地向前方望出去,今天的天气晴朗,些许云彩飘浮在空中,太阳散发出强烈的强烈的,远方的城市清晰无比的映入人们的视线之中。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得出来,一切如常,城市依然是一片静寂。在城市的外围三五成群的联合国部队和刚果士兵还在构建工事。

在一些工事的核心,还有几辆M24坦克——这是美军用C130运输机给联合国部队运来的坦克,他们不仅运来了坦克,还运来了105毫米榴弹炮。

总之,白宫的计划很简单——要给南洋,不,是要给加丹加地方武装以及雇佣兵深刻的教训。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C130运输机的最大载重量在那,肯尼迪恨不得想往这里运M48坦克,只要能够给南阳一个深刻的教训就好。

当然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过去的一周中,在美国运输机的努力下,他们不仅运来了4500多余名联合国部队官兵,还运来了32辆坦克装甲车以及38门105毫米榴弹炮,此时,从兵力上来说,在伊丽莎白维尔的联合国部队已经超过12000人,再加上16000名刚果军队。

近三万大军,绝对称得上是非洲中部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了。

如果不是因为没有空中力量的话,恐怕,钱德早就兴冲冲的发起反攻了。

中午11时30分,临近开饭时间,此时是守军最松弛,最懈怠的时候了。

11时27分,布施曼打了命令:

“各炮装弹!”

数秒内,186门火炮迅速拆除了火炮伪装网,摇起了炮身的同时,装填手将第一波炮弹推进炮膛。关闭了炮闩后,瞄准手按照事先得到的的诸元将火炮定位。

这186门火炮中,有112门是120毫米迫击炮,部署于雨林工事内的迫击炮群处,装填手扛着重达16公斤的炮弹,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11时30分,分针与秒针重合的瞬间,指挥对送话器下达了命令。命令就是两个字:

“开炮!”

说完这两个字后,布施曼感觉到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这就是炮战。

此时,他似乎想到东线,或许在东线的时候,那些俄国指挥官就是如此,在下达命令后,犹如卸下了千斤重负一样,再也不需要考虑其它的事情。

炮战就是如此,命令一旦下达,唱主角显神通的就是大炮和前线的官兵了。

于是,布施曼、赵呈荣等人也是忙中偷闲,走到指挥所前,欣赏起外面的热闹和风景去了。

从指挥所向外望出去,在“开饱”的命令一下,像按下电钮一样,各炮阵前闪现出,一簇簇、一朵朵白色的爆烟和桔红色的火光。

声音稍迟才到,是连成片的密不透风的巨响,夹带着炮弹划空的尖啸。大约十几秒时间,伊丽莎白维尔的城内外先炸起一片亮点、烟柱。

紧接着,亮点变成火海.烟柱形成了成片烟雾,又过十几秒,爆炸声才从远处传来,轰隆隆像打闷雷一样的声音。

伴随着密集的弹雨,炮弹在城内外炸起一道道黑色的烟柱,炮弹把红色的大地打得好像沸腾起来,因为有线电话被炸断了了,守军只能用无线呼叫告急,第九突击队这边监听得明明白白,

整个伊丽莎白维尔都是一片混乱,那些印度人甚至直接在电台里乱叫着“他们的炮火太厉害了,所有的阵地都被摧毁了……”

看着在烟雾中沸腾的城市,布施曼抿了抿嘴,说道:

“其实,在东线的时候,苏联人会集中几千门大炮,这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用最廉价的方式,进行一场最廉价的攻势……”

这并不是仅仅是炮战,同时还是一场政治攻势!

旨在向联合国施加压力,在接下来的炮击中,平均每门打了80至100发炮弹,急促射,不停地打。许多炮管甚至都打红了,尤其是那些迫击炮,甚至不得不用成桶的水降温,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

而许多魁梧壮实的装填手连续送弹上百发后,胳膊都肿了,第二天连端个饭碗都费劲。

这一天天气晴朗,能见度特别好,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伊丽莎白维尔,这边炮突然一响,开始还可以看到那边的联合国部队的官兵乱跑,但是一会儿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在猛烈的炮击中,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片烈火硝烟。

而风把城外的硝烟吹到城内,与城内的硝烟连接在一起,继而硝烟连在一起,进而在城市的上空形成了一道厚厚的灰黑色的巨大烟墙,场面极其壮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