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300章 关键时刻(第一更,求订阅)

时间在流逝,末日在临近。

末日时针在“哒哒”的转动着。

尽管肯尼迪还没有发布全国讲话,将“古巴导弹危机”告知美国人,但是消息灵通人士已经纷纷乘飞机逃离美国。

一时间,飞往巴西、阿根廷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机票大涨,甚至被抢购一空,为此,不少富人甚至包机前往“安全地区”避难,而为了避免恐慌,联邦航空管理局甚至直接插手了这种“包机”行为。

最后只有一些有私人飞机乘坐私人飞机离开了美国。但并非所有人都拥有有可以远程飞行的私人飞机。他们自然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摇人”,试图通过关系搭乘他人的私人飞机离开。

也正因如此,富人们第一次意识私人飞机的重要性。一时间,全世界的“湾流”飞机都在往美国飞,数量不多,虽然才几十架而已,但却成功的把那些财团的核心人物运出了险地。

就在梅隆、洛克菲勒等人乘湾流飞机飞往低风险地区避难的时候,在南洋,人们同样也在为末日做着准备。

只不过的,从公开层面上来说,南洋是在为台风而准备。

10月17日,南洋紧急事务部发布通知,为了避免发生类似今年“温黛”台风的自然灾害,为保证国民的安全,要求各地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号召民众修建后院避难所,用于躲避台风以及紧急状态下避难,同时向民间发放避难所修建手册。

虽然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一些嗅觉敏感的人还是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他们肯定在策划什么事情!”

在苏俄驻长安大使馆内,KGB的情报官亚历山大的反复研究着紧急事务部的这份通告。

即便是作为苏俄的情报人员,亚历山大也不知道在古巴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实上,现在除了美国以及西方国家高层知道这一事件之外,外界是一无所知的,甚至直到现在,苏俄官方还在“欺骗”,在过去的几个月,苏俄在公开场合一直否认在古巴拥有任何进攻武器。

而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10月18日当面向肯尼迪总统说谎,宣称古巴没有进攻型武器,尽管他的此行是为了回应美国的质疑。

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本身就是秘密行动,也正因如此,像亚历山大这样的情报人员对此当然是一无所知的。

但是情报人员的直觉,还是让亚历山大意识到——肯定有事情发生了!

“他们到底在计划着什么?”

亚历山大盯着墙上的图板。

10月3日,南洋军队取消了休假!

10月5日,南洋对伊拉克发动了入侵行动。

……

10月17日,紧急事务部发布通告。

当天,公布“应急避难所退税公告”。

10月19日,紧急事务部通过指定销售商,以采购价向民间出售“应急避难所构件”。

10月20日,世界屋脊发生冲突。

……所有的一切消息汇集在一起,变成了什么?

变成了疑点重重的事物。

“他们想干什么呢?是在做战争准备吗?”

就在这时,有人走了进来,是柯罗斯基上尉,他一进入这间保密办公室,就对亚历山大说道:

“中校,我们刚刚得到了一个消息,南洋提前发射了一枚侦察卫星!”

柯罗斯基在报告时加重“提前发射”几个字的语气时,又特别强调道:

“这是一种新型侦察卫星,是最新式的SAR雷达成像卫星,它搭载了合成孔径雷达,这款卫星虽然是试验性质的,但是却用于实战,该款卫星的精度非常高……”

因为早就知道了这枚卫星的存在,所以亚历山大并不觉得好奇,南洋在很多技术领域都是遥遥领先的,在苏俄还在试验着合成孔径雷达时,南洋人不仅在飞机上应用了这种雷达,现在甚至还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它送上太空的国家。

“哦?提前发射……”

亚历山大又在白板上,记下了这一事件。

“10月21日,新式侦察卫星提前发射……”

在写下这一串字之后,亚历山大又自言自语道:

“好了,所有的事情,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有大事件发生!”

“大事件?什么大事?”

柯罗斯基不解道:

“不是刚刚入侵过伊拉克吗?”

“伊拉克?”

亚历山大冷笑道:

“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我敢保证,肯定是有大事要发生!”

“可,也有可能是台风啊!”

柯罗斯基说道:

“紧急事务部的的通告说的很清楚,是为了避免台风造成的损失,8月30号台风“温黛”,横扫东港岛以近附近大部分区域,造成大面积破坏和人员伤亡。台风温黛经过港岛时,港岛发出十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整个持续 144小时,也就是六天的时间,造成了上万人死亡,几万人无家可归,留下了一场惨烈的破坏,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这刚刚过去一个多月,他们吸取这方面的经验,要求设立避难所,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柯罗斯基看来,这完全就是正常的反应。

“中校,这里是热带,是台风多发的地区,今年的温黛造成的破坏性这么大,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吸取教训呢?”

“你说的很对,但是……“

亚历山大赞同之余又反问道:

“可是,自从你来到南洋之后,他们发布过多少次台风警影报?”

中校的问题,让柯罗斯基一愣,说道:

“这……好像年年都发布吧。”

“你说的没错,他们年年都发布台风警报,但是如果你注意的话,南洋几乎所有的地区,都位于台风的外围,台风要么是南海生成的,然后一路向北,要么就是西太平洋生成,然后经过菲律宾向一路上北,相比之下,南洋几乎从来没有遭遇过强烈的台风,顶多也就是被台风外围带来一些强降雨,你知道过去这里叫什么吗?”

不等柯罗斯基回答,亚历山大就说道:

“风下之乡!意思就是这里几乎不会遭遇强台风,我知道,他们能不知道吗?”

瞬间,柯罗斯基就变成了哑巴。

“也许,也许只是吸取教训而已……谁知道呢?”

“上尉,你记住,在情报这个行当里,永远都没有巧合,如果有巧合的话,那肯定是有意外发生!就像卫国战争一样,如果当时我们注意到的话,也许……”

话声稍微顿了一下,亚历山大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痛苦,他是经历过卫国战争的,如果当时他们在德国的特工提前将不正常的事情报告给莫斯科,卫国战争还会死那么多人吗?

也正因如此,亚历山大才不相信什么巧合。想了想,他又补充道:

“我今天会编写一份分析报告,然后送到莫斯科,提醒一下莫斯科注意,这样的异动,肯定是有问题的!”

有时候,这就是情报人员的直觉,至于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但必须要不正常的事情显现之前,第一次时间报告莫斯科。

“是,我明白了,中校!”

几个小时后,就在苏俄大使馆的信使,乘车前往机场,准备返回莫斯科的时候,一名外交部的信使则进入了大明宫,几分钟后,在办公室内,看着信使送来的文件,李毅安先是沉默了一会,然后,才对张哲远说道:

“雪域那边打起来了。”

“雪山那边打起来了。”

“这,……”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哲元先愣了一会,然后才说道:

“这,这也太突然了吧!怎么会在这个时候?会不会进一步恶化?”

“应该只是一次冲突,局面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峻!”

李毅安说道。

其实,古巴的危机也好,边境那边的冲突也罢,他们彼此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这就是战略时机的把握了!

在全世界都被古巴的危机吸引的时候,就不会有再关注到那边了,从而可以毫无顾忌的解决眼前问题,这种战略时机的把掌,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而就南洋来说,完全可以把古巴与雪山联系在一起,通过舆论从而造成苏东集团总进攻的战略假相。

如此一来,必定会给所谓的“自由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所感受到就不仅仅只是核武器带来的恐惧了。他们还将面对被占领的恐惧。

当然这种舆论所带来的冲击,还会带来另一种效果——就是阿三必定得到大量的援助,估计到时候,尼赫鲁会乐不可支的。

虽然这么操作,南洋也可以从中受益,但总体上来说,却是利人多利已少,这种的事情,李毅安显然不会做的。

更何况,这种操作还有一个风险——就是有可能让“古巴导弹危机”偏离原有轨迹,到时候滑到一个不可预料的境地。

“可是阁下,这个时间点很敏感,现在苏俄在古巴,现在亚洲这里又出事了,这会不会是他们在互相配合?”

甚至都不用李毅安去煽风,张哲远自己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正常的分析。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解决边境问题的一个机会,只是抓住机会而已。”

“可是这个时间点,也太敏感了,会不会引起各方的误解吗?他们作为苏俄阵营的二号,怎么表现的比苏俄还强烈?”

张哲远的眉头锁成了一团,尽管嘴上这么说,但是言语之中更多的是担心,毕竟,这种误解可能引起很多事情。

比如,亚洲局势的进一步紧张,甚至可能会引起太多的未知因素。

“哈哈,哲远,这就是国际政治,你还是需要加强学习啊!在阵营对抗之中,老大往往会对方被盯的紧,而而老二反而更加有自由度。”

李毅安笑眯眯的说道。

“所以有时候老二会比老大更加具有攻击性……我们也就是如此,如果不是有美国在前面挡枪,苏俄人早就和我们撕破脸了!”

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南洋和美国的关系,与大国和苏俄的关系是截然不同。

冷战期间,大国和苏俄的关系是斗争多过合作。

也正因如此,它甚至敢暗中坑苏俄。

至于后来两国渐离渐远,其中原因就不细说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也是美国认为东大比苏俄更具攻击性的原因,所以相比于欧洲的遏制,亚洲的遏制政策是直接真刀真枪的。

当然了,最后直接把美国拖进了坑里,要不是美国的实力足够强大,底子够厚才没有被拖死,就这还让苏俄发起全球进攻压制了十年,要不是后来苏俄自己也掉进坑里,自己跑到阿富汗去亮肌肉,被美国联合东大给拖进坑里,像美国一样,被坑了足足十年,血都被直接放干了的话,指不定最后先解体的反而是美国。

“但是亮肌肉归亮肌肉,能证明自己也不好惹就行了,绝对不会把自己掉进坑里。”

对于自己的办公室主任,李毅逊的教导还是非常用心的,毕竟,他们都是非常可靠的班底,于是循循善诱道:

“和大国之间的争端,是无法用战争之外的手段覆灭的,如果没有下定决心的话,那么就不要选择战争,咄咄逼人,要因人而宜。我们对苏俄的攻击性,更多的时候是表现在利益上的分歧上,斗争也只是为了利益,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李毅安说话的时候绝对没有开玩笑,而是非常认真。对于苏俄这个极其不好惹信奉武力的国家,羞辱只会适得其反,真掀桌子了,那饭还吃吗?

套在冷战这个极其特殊环境中,美国还是非常勇的,他们可以为了古巴,下定决心发射几百枚洲际导弹投下几千枚原子弹、氢弹,以彻底摧毁苏俄几百座城市作为战争的代价。以这种极限威胁,迫使苏联作出让步。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勇?

说白了,是因为没有吃过战争的苦啊!

得亏现在是肯尼迪那个富家公子哥,一心想着跳跳舞,玩玩乐,要是换成其他人,只有天知道会做出什么选择。

指不定脑子一热,直接来个最后解决方案。

就像约翰逊一样,这边一上台,那边为了回应某大国,为了进一步的遏制大国。

虽然最后,总算是让美国人吃到了战争的苦,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亮肌肉归亮肌肉,欺负人归欺负人,千万不要恋战。

如此,才有了后来海湾战争的辉煌,以及科索沃等地的胜利,但然并卵,等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时候,得意忘形之间,又把自己给埋进坑里了!

但无论如何。所有的一切,其实,冷战的大方向都是从古巴导弹危机开始的,可以说,这场危机,直接决定了冷战。

心想着未来二十年的世事变迁,李毅安说道:

“所以,放心吧,那边出不了意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