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216章 分享,这才是南洋(第一更,求订阅)

新的变化?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之中,实际上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置身于超级市场中,看着其中琳琅满目的商品,与其他人不时驻足选购商品不同的是,中年男子只是站在那里默默的看着,看着这些商品。

和所有的超市一样,这间超市商品种类繁多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衣食住行,无所不包,纺织品、服装、五金、厨房用具、鞋类、箱包、家用电器,大多商品为南洋品牌。

这只是社区附近一间很普通的超级市场。

“主任,“家乐福”说是英国的品牌,可品牌持有方最大的股东却是北婆罗洲公司,这些年,它几乎开遍了半个世界,就连我们那里,第一家家乐福开业时,当时里面人山人海的都挤不动。”

听着随行人员的介绍,中年男子想到几年前看过的新闻——第一家“家乐福”超市开张那天,人们尚不知超市为何物,纷纷抱着好奇的心态前往光顾,并把逛超市作为一种时尚。

但过不多久,人们逐渐尝到了超市便利的甜头,上超市购物又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需要。于是乎,超市像雨后春笋般的布遍各地。

不过,男子身处的并不仅仅只是一间超市,而是一座大型购物中心——嘉德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作为南洋第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嘉德的特色在于它提出了几个具有革命性的理念,并提供了一些康乐设施。由于它是第一家这种性质的购物中心,立刻吸引了蜂拥而至的顾客。

中央天窗下面是一座花园,是当时南洋最大的室内公共场所之一,里面有一个金鱼池、一座大型鸟舍、无数的悬垂植物和人造树木。

而且也是“内秀的”─外墙几乎全是空白的,商家的展览橱窗全都面向室内。购物中心内一共有 72家商店,中心的两端是两家相互竞争的超级市场,这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想法。

而为了集中购物体验,这里的建筑没有向外扩散,而是向上加盖楼层:商店分布在两层楼上,停车场也设计成两层,以方便出入。

“由于南洋的天气炎热,中心建造了屋顶和空调系统,能够全年保持 24°c的舒适温度。该中心的建设旨在通过“将艺术、文化和娱乐与零售聚集在同一屋檐下”成功地将社区聚集在一起。八年前,开业超过 40000名游客参加了该中心的盛大开幕仪式。”

看着一言不发的主任,随行人员继续介绍道:

“而中心的建立,实际上也意味着南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从侧重对外出口贸易的生产,变成了刺激内部消费,就成为了南洋重点,从全面取消配给制将商品充分供应市场,再到推出国民汽车……在过去的十年间,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出口仅占到南洋经济的10%左右。”

随行人员的介绍,有些颠覆男子的看法了,他愣了愣,说道;

“不是出口吗?”

按照普遍的说法:“南洋的经济腾飞,经济依靠出口,依靠美国开放市场。”,可是实际情况却有些出乎意料,至少对于中年男子来说,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

出口贸易居然只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0%,这一切简直有些颠覆他的想象。

“这是现在,早期出品占据的比例甚至超过三分之一,主任,但是在南洋看来,刺激国民消费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所以,南洋才会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提高国民收入来刺激消费。”

随后,跟在主任身边的年青人,扶了一下眼镜框说道:

“为了能够让人们敢于大胆的花钱,他们接连推出各种各样的政策,从公屋到国民年金养老保险,再到医疗保险,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民众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花钱。甚至,这还是他们施政纲领。”

让民众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花钱!

一句看似简单话,让男子惊愕的半晌说不出来。

“纲领就是为了花钱?”

“对,就是花钱!先让老百姓挣到钱,然后大胆的花钱。”

年青人看了一眼身旁惊愕的主任,说道:

“为了提高百姓的收入,让民众分享发展红利,他们甚至只差没把百姓的钱包打开,然后一个劲的往里面塞钱了……”

年青人提到“塞钱”的时候,表情中充满了憧憬,说道:

“就拿国民年金、公积金来说,他们在海外进行的投资收益,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比例,以分红的方式,分享给所有国民,他们的年金账户,医保账户上都可以看到相应的收益,虽然需要等到退休和生病时才能用到,但是他们所有人,都从中受益了,而这只是其中的一点。姑且不说这个吧!还有个人持有的公司股票——这是南洋的特色,”

“在南洋,早在多年前股票分配成为了员工们于薪资分配的一个补充部分,不但新进员工有,而且伴随工作年限的延长,也会给予调整。

在南洋,公司是我家,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的,而是事实。虽然他们持有的股份不多,但每年也都可以带来额外的分红,让所有的企业员工都可以在企业发展中获利。” 提到南洋的这些政策时年青人完全变了一个“南吹”,说到激动之处,他甚至还说道:

“主任,我读过史书,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所思所想的都是怎么样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掏钱,只有南洋,只有南洋在一个劲的想把钱放到老百姓的口袋,从南洋建立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不断的这么干,当我们在那里说着“富国强兵”的时候,他们想的却是“民富国强”,想的是如何让百姓变得更有钱,而在有钱的同时,怎么样大胆的去花钱,这就是南洋。”

这就是南洋!

年青人的话,让中年男子整个人都愣住了。

是的,就像年青人说的那样,当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在那里千方百计的榨取着民脂民膏的时候,南洋想的是把钱装到百姓的口袋里,甚至达到了一种“病态”的执着——生怕大家不要。

所以,他们建立了国民年金投资组合,公积金投资组合等等,通过在国内外的投资,获得大量的收益,然后再把收益返还给个人。

至于员工持股,也是变着法的送钱。把钱送给老百姓,送到老百姓的口袋。

他若有所思的将目光投向了游乐场,看着欢蹦乱跳的孩子们,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这就是南洋吗?

这确实就是南洋,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南洋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着。

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百姓的收入更高,百姓有了钱他们会干什么?

他们会消费!

“受益于“公屋计划”,在南洋,没有任何人会有购房压力,不仅如此,他们还有足以养老的退休金,还有医疗保障,他们有了钱会干什么?”

顺着主任的目光看去年青人说道:

“当年移民南洋的大都是青壮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南洋的人口增加了7000万能,伴随着婴儿潮的出现,为人父母的,总希望给子女最好的,南洋人在婴儿用品,青少年用品的花费上是极高的,这些消费带动了南洋经济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大家庭的出现,又推动了南洋汽车产业的兴旺,并不仅仅只是能做7个人的面包车,还有很多人家,都有两辆汽车。毕竟,在南洋,夫妻两口,六七个孩子才是常态,一辆汽车有点少,两辆刚刚好。几千万人口的消费,刺激了市场的繁荣,促进了生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最终,成就了南洋的经济奇迹,南洋这些年年均超过12%的经济增长率靠的从来都不是出口,至少不仅仅只是出口。

事实上,出口在南洋的经济比重中所占据的份额并不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而是下降趋势——因为南洋内需市场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出口增长率。

而这种国内消费的快速增长,同样推动着南洋经济规模的增长,最终实现南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汽车消费以及大家电消费,成为了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尽管不像钢筋混凝土那样看起来那么的宏伟,但是民间的负债率却是非常低,正因为低负债,才使得人们愿意消费,愿意花钱。

在不经意之间,南洋人的很多理念也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深刻的改变了所有人。

置身于这间购物中心之中,中年男子看着这里的人们,他们的相貌是虽然是相同,他们拥有相同的血脉,可是精气神却是截然不同。

南洋人的骨子里散发出一种自信,那种自信不是因为他们的富裕也不是因为美好的生活,而源自的对未来,对生活的信心。

在这一瞬间,中年男子似乎明白了,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将南洋视为天堂,南洋从来都不是天堂,只是尽可能的去做好一些本就应该做好的事情而已!

“原来这就是南洋啊!”

离开购物中心后,中年男子看着中心外停车场上停满的小汽车,这一个地方的小汽车,甚至比一些城市全城的小汽车还多,而这些车,仅仅只是他们的代步工具而已。

南洋,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南洋了。

这时,身旁随行的青年人,看着他问道:

“主任,我们下一站去哪?”

中年男子想了想,说道:

“去云顶高原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