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206章 万户角的风(第三更,求订阅)

傍晚时分的万户角,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徐徐海风从海上吹来,大海、沙滩、椰林和晚霞一起构成一副绝美的画面。

而在这副画面之中,最为显眼的还是那个巨大的发射塔,这只是其中一座,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现在的万户角已拥有了四个发射场,四个大小不一发射架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好不壮观。

在通往发射场的沿海公路上,停着一辆电动交通车——这种使用密封铅酸电池的电动车在南洋很常见,虽然续航里程有限,但是用作场内交通车,倒也很合适。

坐在交通车里的张远鹏,先给朋友递了一根烟,然后就这样坐在那里,默默的抽着烟,偶尔的他会把目光投向远处的二号发射架,那里一枚万户5型火箭耸立着,几个小时后,它就会把三枚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继美国、苏联之后,南洋将会是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不过,注视着那枚火箭时,张远鹏思索的问题却是“和平卫士”洲际导弹,这款导弹是南洋刚刚研制成功的洲际导弹,它的射程达12000公里,在研制这款导弹的时候,为了提高精度,他采用高性能计算机——由多块集成电路构成的计算机,其反应时间和系统性能得到了质的提升,远远优于当时美国和苏联洲际导弹系统。

作为参与这款导弹研制的工程师,张远鹏盯着远处火箭自言自语道:

“这样的技术,不用在导弹上,实在是可惜啊!”

“什么?”

而坐在一旁的王平安疑惑道:

“什么技术?”

“一箭多星啊。”

用手指着远处的火箭,张鹏远说道:

“咱们的“和平卫士”虽然只有12000公里的射程,但是你知道的,因为赤道的关系,它的载荷超过一吨,这样的导弹,仅仅只用发射一枚核弹头,实在是太可惜了。

现在核弹的小型化很顺利,要是用一箭多星的技术的话,至少可以把四枚核弹发射到敌国。同时攻击四个目标,甚至十个目标!”

对于所有参与“和平卫士”的工程师来说,们虽然非常清楚和平卫士的性能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性能,自然不会有任何人会加以拒绝。

“到时候我们的一枚导弹就相当于几枚导弹,只需要有限的一些洲际导弹就可以摧毁一个国家。”

在提到“摧毁一个国家时”,张鹏远语气显得非常平静,就像是在提一件一提的事情似的。

正是核战争时代的特点,战争不再是以战争的胜负为目的,而是以摧毁敌国,以毁灭作为手段。

正是在这种核武器的威慑之下,世界才真正进入到和平时代,毕竟在此之前战争的目的是基于胜利,

现在,在核武器的时代,战争的目的却变味儿了,变成了毁灭,是以毁灭作为战争的最终目的。

所以,对于张鹏远来说,他在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平卫士”洲际导弹的威力,让他能够更容易完成他的设计使命——将敌国从地球上抹去。

“你的这个想法很正常,从美国人去年用“Thor-Able”运载火箭的末级,将3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咱们就在研究这个了,美国人高调宣传这个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是为了告诉苏联人,他们可以一次发射好几枚核弹。”

这就是冷战最真实的一面,所谓的“太空探索”其核心还是为了战争服务,只不过大家都披上了“为了和平”、“为了全人类”的外衣,说白了,就是为了听起来好听而已,可骨子里为的都是想要摧毁他们!

当然了,好听的话总是需要说的,但那说的都是给外人听的。

王平安说道。

“可是你别忘了,精度,“一箭多星”说白了,就是集束式多弹头技术,只要把弹头在目标区域像撒盐一样撒下去就可以了,可问题是精度怎么办?”

扭头看着张鹏远,王平安说道:

“别忘了,在研制“和平卫士”的时候,咱们就发现将导弹的打击精度提高一倍意味着摧毁同样的目标,需要弹头的当量可以降为原来的1/4。

在命中精度不变的情况下,弹头威力提高1倍,摧毁能力将增加大约0.6倍,如果弹头威力不变,命中精度提高1倍,则摧毁能力增加大约3倍。

总之,提高打击精度比提高弹头威力的效果要好的多。所以,咱们才会花费那么多精力去解决它的精度问题。”

王平安的话音刚落,张鹏远就反问道。

“精度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计算机啊!提高打击精度,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弹载计算机和陀螺仪的性能。”

“对,就是计算机,实际上,没有性能强大的弹载计算机,也就不可能实现分导式多弹头。”

张鹏远一边说,一边解释道:

“就目前来说,我们的计算机和制导系统是无法满足分导式弹头的需要。主要是它的性能难以满足弹道快速解算的要求,等CPU解算出弹道后,弹头已经错过窗口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在地面上完成计算,然后,再依次释放卫星了,卫星可以这么发射,但是导弹却不行,我们在研制“和平卫士”的时候,一个技术指标,就是制导系统不依赖于导弹外部的任何信息,这样一来,才能在核战的条件下,实施真正的核反击。”

其实,万户5型火箭,从来都不是合格的战略导弹,因为它不仅依赖于对恒星或陆地位置的观测,而且还依赖于无线电或雷达信号,这意味着如果指挥中心或者测控船被摧毁,它就会变成瞎子。

但是“和平卫士”的惯性制导系统却不依赖这些外部信息,从而真正实现了发射后不管。

“也就是说,没有强大的计算机,一箭多弹,实际上就是一个集束炸弹而已,抵达目标上空,释放弹头,至于效果和一个的区别也不大。”

听着王平安的分析,张鹏远抿了一下嘴唇,说道:

“那我们就研制更强大的计算机呗,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剩下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在张鹏远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的眼睛盯着那枚万户五型火箭,双眼中充斥着某种渴望,他所思所想的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尽可能的保护南洋的安全!

一个小时后,迎着夕阳的余晖,万户五型火箭又一次成功的发射了,又一次成功的将卫星送上了太空。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南洋发射的火箭次数最少,甚至直到去年岁末才发射了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但是南洋一直在稳扎稳打的一步步的推进着自己的火箭计划,并且一点点的朝着一个远景目标发展着。

月球!

钱复康的办公室中,就悬挂着一副月球照片,那是“玉兔一号”拍下的月球照片,这张照片代表着某种愿景——登月。

只不过,目前在钱复康的工作之中,研制登月火箭反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导弹。

“固体发动机!”

指着绘图板上图纸,钱复康说道:

“军方的要求非常简单,他们要求潜射导弹必须使用固体发动机。”

其实,在南洋,没有谁比钱复康更了解潜射导弹,南洋初代艇载弹道导弹的的方案是把陆上使用液体推进的“万户四型”中程导弹稍加改动后装备到舰艇上,形成舰载武器系统。

当时刚来南洋的钱复康就操刀对“万户四型”导弹经折衷改动,由原来的长29米、直径2.41米变为长17.7米、直径2.67米。不过与“万户四型”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把液体推进剂的导弹作为一种战略导弹系统进行部署,在后勤、安全、发射以及作战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另外,舰载“万户四型”导弹只能在发射前临时加注液体推进剂,时间长且十分复杂;导弹在潜艇上发射时,导弹起飞时加速度较低,可能会引起严重问题和后果。因此改型导弹不能满足海军所期望的简单、可靠、发射迅速及时的要求。

不过即使是如此,海军技术部门仍然用它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且最终成功的实现了水下发射,但是这并没有解决其发射复杂的问题。

于是研制新型潜射导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海军把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列入计划的前提下。

“可是用固体发动机的话,射程恐怕很难满足海军对射程的需求,固体发动机的推力小,即使是美国的北极星,发射重量也就只有12吨,射程也只有2000多公里。”

作为南洋最权威的火箭工程师,尤金.格桑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优劣是非常清楚的,前者可以很容易做大做强,可是后者却不可能。

“一步步的来吧,按照海军要求,弹长不能超过10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想要增加射程,只能在弹径和弹体材料上做文章,第一是尽量降低弹体重量,这个我已经有了方案,就是第二级火箭的壳体由玻璃纤维制成,第二就是适当增加弹宽……”

在一一介绍着自己的想法之后,钱复康把目光投向尤金,说道: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固体火箭发动机,”

面对钱复康投来的视线,尤金思索了一会儿,回答道。

“现在我们的15t级固体火箭在研制之中,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技术问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概可以在年中拿出样品。”

尤金的回答让钱复康陷入了思索之中,他默默的拿出根香烟抽了一会,然后说道:

“15吨还是有些太小啊,这个射程最多只有3000km,距离海军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可以再想想办法吗?哪怕就是几百公斤也是好的,毕竟,对于导弹来说,哪怕是远上个一两百公里,那是非常重要的。”

对这个要求,尤金无奈的耸了耸肩膀,说道:

“这个是真没有办法了,至少在高性能推进剂研制成功之前,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就目前来说,你只能在导弹上面去做文章了。”

在导弹上做文章,做什么样的文章?

当然是进一步优化导弹的弹体设计了,还有就是采用新型材料。当然,还可以设计重量更小的自导系统。

虽然办法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办法是容易解决的。所以,对于钱复康来说,接下来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去解决。

“是最好的办法还是增加导弹的长度……”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但是钱复康知道这是并不可能的,毕竟,现在弹道导弹核潜艇正在制造之中,牵一发动全身,导弹尺寸是受到潜艇大小限制的。

“真的有点可惜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