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183章 南洋的象征(第一更,求订阅)

科学、创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两个词,就成为了南洋所有一切的核心,也正是这两者驱动着南洋的发展。也是南洋被视为“后发国家成功代表”的核心力量。

其实,南洋从来不是后发国家——在南洋有将近四万名来自德国的学者、专家以及工程师,还有近上万名法裔、意裔以及英裔专家学者。甚至就连同日裔学者工程师,也有多达三万多余人。

正是来自欧亚各国的智力资源,为南洋带来了科学以及创新,从德国和日本拆迁的机器,奠定了工业基础,而从唐山来的移民,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而十几万来自欧亚各国的熟练技术工人,则构成了南洋早期发展的根本。而这一切才是“南洋奇迹”的根本原因。

当然,对于全世界来说,“南洋奇迹”源于各个方面,于美欧西方世界而言,奇迹源于体制,源于西方经济模式。于东方世界而言,所谓“南洋奇迹”是借鉴了东方计划经济模式以及资本压榨等方面的,但是无论东西方世界所看到的,都只是经济层面的——银行、工厂等等,顶多也就是说南洋引进德日专家,也就局限于此了。

似乎,对于世界而言,发展与崛起,就是资金与工厂,顶多再加上工程师与工人,就足够了。

可实际上呢?

创新才是根本,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南洋的产品形象是什么?

是科技含量高,是靠科技和品质征服的世界。

而与之相对应的,战前日本的产品是什么形象?日本制造业比较低端,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竞争优势,产品价廉物不美,质量饱受诟病。

所以,“创新”才是一切的根本。

从发明晶体管到世界上第一台量产型晶体管收音机,从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到集成电路,从数控机床到喷气式飞机,可以说南洋产业界,一直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行走着。

在南洋有很多这样的创新公司,他们每天都会推出新产品,新的技术,而有很多技术往往是颠覆性,此时在王安电脑公司里,看着面前的拇指大小的集成电路,王安直接说道:

“好了,晶体管的时代结束了!”

“什么?”

工程师孙威一愣,在过去的几年中,正是他主持研制成功了文字处理机,这款结合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打字机,去年年底上市后,立即引起了轰动。

原本南洋的市场上,有两种打字机,一款是明快汉字打字机,另一款则英文打字机,两款打字机各有各的市场。

可是,众所周知,这是两款截然不同的打字机,一款是中文,一款是西文,两者泾渭分明。他们各有各的市场,各有各的用户。

如何设计出一款合适能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打字机呢?

而当年在阁下参观实验室时受到点拨的王安,在创办电脑公司后,就把目标对准了打字机,或者说文字处理机,目标就是融合两者,用一台文字处理机去同时解决汉字和英文的输入。

这个想法在这个时代显然非常的超前。

从五三年到五九年,前后历时长达六年,依靠着电子计算机存储、编程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终于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推出了2000型中英文文字输入机。

这款打字机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市场的轰动,与需要一定培训的明快打字机不同,这款采用拼音输入法的打字机,不需要专门培训,上手就可以操作使用,不仅可以打印中文,还可以打印英文,甚至德文,刚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的推崇,政府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学校纷纷采购。

去年,明快打字机还占据市场80%的份额,而到现在,2000型中英文文字输入机已经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这也让王安电脑公司,成为了整个市场的宠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安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片蓝海。

“晶体管,我说的是晶体管,五五年,南洋的晶体管产量第一次突破了1亿支,产量占全世界的75%。

去年,我们的晶体管产量突破10亿支,全世界80%的晶体管是南洋生产的,南洋所有的电子产品,都采用晶体管!”

市场的需求刺激了南洋的电子管产业,从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到晶体管电视机,再到晶体管集成电路控制的自动洗衣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让南洋对晶体管的需求达到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水平。

“但是现在……晶体管要被淘汰了!未来的世界将是集成电路的世界!”

举起手中的集成电路,王安说道:

“孙威,你看,这么一块集成电路上,居然集成了2800个晶体管,你能相信吗?

我们的文字处理机上使用的微处理器也不过只集成了1580个晶体管,只需要几万枚这样的集成电路,晶体管产量就超过去年的产量,也许在一两年后,它就可以集成上万个电子原件。这就是集成电路!”

就这样欣赏着这块集成电路,王安用充满期待的语气说道:

“好了,有了它,我敢说,个人电脑的时代就要到来了,现在,我们是时候,把目光投放到个人电脑上了!”

王安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从七年前受到阁下的点拨之后,直到现在,他内心中都渴望着个人电脑的到来。

不是渴望着个人电脑的到来,而是想要发明个人电脑,然后把世界带进那个充满无数可能的时代。

自从七年前,听到阁下对电子计算机的畅想之后,他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而现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的公司所制造的文字处理机本身就是一种个人电脑,只不过是被简化的。

甚至可以说,2000型文字处理机是这个时代最接近个人电脑的一种计算机。

只不过对于王安而言,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受限于技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微电子处理器还没有办法同时处理文字和计算等方面的工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已经开创了历史,甚至在他设计2000型文字处理机的时候,就已经推开了个人计算机的大门,很多关键技术已经获得了突破。

“过去这是用在火箭和卫星上的,现在,我们要把它用在个人电子计算机上!”

尽管集成电路发明后不久就被应用于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子设备上,但真正的进步还是应用于军事,五五年,精密仪器公司为“万户-4”型和“万户-5”型导弹制导系统研制22套集成电路。这是集成电路第一次在火箭制导系统中使用,随后,集成电路就开始在火箭、导弹上得到不断的应用。

但因为价格方面的关系,一直都局限于火箭、导弹、雷达等产品,在民用产品上还没有得到应用,而石英计时器是第一个应用集成电路的“电子产品”。

“老板,一块这样的集成电路多少钱?”

“1800元!”

老板给出的价格,直接把孙威整懵了,他说道:

“这个价格太高了,用它作个人电子计算器,价格估计要上万元,都够买好几辆车的了。”

“放心吧,一开始的时候,个人肯定用不起,但慢慢的价格肯定会下来的,就像晶体管一样,现在一根晶体管才多少钱?这些年,它的价格下降了几十倍。”

王安加重语气说道:

“那些大公司、企业,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一台只能进行计算的电子计算机,我们可以用它做更多的事情,也可以把它和我们文字处理机结束在一起,它可以用来计算,统计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应用……”

关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场景,这么多年,王安始终记得七年前电子实验室里阁下的那番话,还有那句——无线可能!

“现在,南洋的公司、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一共有25000台电子计算机,我们甚至还在本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络,虽然是学术型的,但就像阁下说的那样,未来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的世界,现在……我们就是要去开创这一切!”

当年李毅安提出“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概念之后,王安离开实验室搞起了个人计算机,而朱传榘等人则选择了“互联网”,最终在多所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建立了世界第一个互联网,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网络不仅连接了本岛的两百多家高等学校,还延伸到了中兴岛,相比于进展迅速互联网络,个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就显得有些滞后。

但是现在,在王安看来,时机已经成熟了。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安就和公司的工程师们,一心扑到了个人电子计算机上,实际上,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几个机构和企业也在从事着个人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他们的方向或许不同,但是实际上却也是殊途同归,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着,那就是推开那扇大门,在六零年下半年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那扇门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但他们却都在努力着,因为他们都很清楚,那扇门后的世界,就是世界的未来。

就像有的国家是朝着人类文明的反方向发

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世界必定是更快、更高、更强。

或许,这正是奥运会以其作为口号的根本原因,这种更快、更高、更强,正是人类在各个领域内所追求的,也是人类为之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