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151章 南洋人的小日子(第一更,求订阅)

虽然是赤道附近,但海上的吹来的徐徐清风,还是让古晋的清晨显得有些清凉。

明媚的阳光下,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房屋鳞次栉比,一个紧接着一个,一片紧接着一片,虽然造型看起来大同小异,都是两层式的,房顶上伸出的阁楼窗户大抵上也是相同的,却被不一样的颜色有所区别,从远处望去这些房屋又隐身于郁郁葱葱的树木旁。一条小河从南面流入,在小镇蜿蜒百转又从东北面流淌出去。

随着天空渐渐通亮,整个小镇苏醒过来。穿着睡裙的妇女们打开房门,掀开磁性纱门,将门口走廊前的报纸和牛奶拿起来,见到熟悉的街坊邻居时,也会彼此亲切地打着招呼,问一声“早安”,笑声充斥在房前走廊上空。

这就是典型的南洋式的生活,祥和且宁静。

每天几千万南洋人都是在这样的小镇中醒来,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不过与屋外比起来,屋内就显得有些鸡飞狗跳了。

这边刚把牛奶拎回家,还没有拿到厨房,李菊英就听到儿子的哭声,还不等她去的照顾儿子,那边小女儿又喊着。

“妈妈、妈妈,我的袜子呢?”

对于有六个孩子的李菊英来说,每天清晨都是如此的忙碌,而已经怀孕三个月的她,只得大声喊道。

“阿宝、阿宝,快点帮小妹找一下袜子,大妹……”

这个时候,是充分考虑她作为指挥官的指挥才能的时候,很快,在她的指挥下,孩子们总算是消停了下来,直到这会,戴明远才打着阿欠走出来,虽然已经洗漱完了,可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睡的很晚,直到现在还打着阿欠。

“给我泡杯咖啡就行了。”

对于加班族来说,咖啡才是续命的玩意儿,在喝咖啡的时候,他看了一眼左手边的报纸、报纸和往常一样对折的,报纸上还放着几个信封。

只看颜色也知道——蓝色信封,是水电费通知单,第二个牛皮纸的那个,是房租通知单。

一看这个牛皮纸封信,戴明远就忍不住抱怨起来:

“真是的,每个月也就是几块钱的事儿,从来就没有人拖欠过房租,见月就寄这信过来,这一封信要2分钱邮票呢!和着几块钱是钱,这2分钱就不是钱了……”

他这么一说,刚坐到餐桌边的儿子,反倒不乐意起来了。

“爸,我们老师说过,我们交的并不仅仅只是房租,其中有一部分是维修基金,那封信上是告诉你,这些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每一个公民都有权了解缴纳的税金的去处……”

南洋的公屋住户不拥有房子的拥有权,房子拥有权是政府,政府以租借的方式给予家庭居住。住户每个月必须缴交房租给政府。作为房东的政府,每个月收租后,都会通过寄缴通知方式,告诉他们,本月本区一共收了多少房租,这些房租,有多少用于缴还房屋公积金,有多少用于房屋修葺。

前者是因为南洋的公屋都是由房屋公积金提供资金,南洋人每个月都根据工资比例缴纳公积金,每建成一个社区,建屋发展局都会根据社区的位置、地价、房屋造价等数据,通过一个复杂的公式计算出房屋成本,然后再依据个人缴获公积金数额,再结合每月房租中的偿还部分等,通常20年左右,就可以完成社区产权转让。也就是二十年左右,房屋产权就归住户所有。

在这一过程之中,政府是不得赢利的。

但是房屋修葺等方面支出,是需要从房租中支出。而且对公屋的维修有专门规定,基本上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小修是指外立面和室外铺地的更新,大修则是指增加面积或改善功能,使居民住宅不断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变化。

所以这一开支,必须要清楚的告知本社区的居民,如果有疑问的话,可以质询相关部门,可以要求进行独立审计。也正因如此,每个月,他们都会事无巨细的罗列本月的开支,以避免发生误会。

被儿子教训了一通,戴明远先是一愣,然后问道。

“公民课上学的?”

戴浩泽认真的点头说道:

“对,爸,我还学了个税的计算公式,我们家明年报税的话,我可以帮你算一下。”

瞧着儿子认真的模样,虽然是会计师的戴明远并没有反驳他,而是点头说道:

“到时候,你可以先帮忙算一下。”

嘴上这么说着,他又拿起了另一封信,白色的信封上写着“古晋市地方法院”的字样,莫名其妙的信,让戴明远的眉头一扬,说道:

“法院寄信来干什么?”

说着,他就撕开了信封,信展开后,只是看了一眼,眉头就皱成了团,说道。

“真无聊,大家天天都这么忙,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干这个?”

说罢,就把信搁到了一旁,可戴浩泽却把信拿了起来,是陪审团专员办公室的传票,要求他于九月十九日到地区法院报到,去履行公民陪审团义务。

在南洋,做陪审员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三次收到陪审团传票了。

去当陪审员,有工作单位的人要提前与单位打好招呼,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安排好。单位不可以任何理由阻止员工去履行陪审员义务,工资要照发。除此之,每人每天还有两块的辛苦费,钱由市税务局出。

听着父亲的话,戴浩泽的眉头皱成一团,认真的说道。

“爸爸,我认为你应该去补学公民课。”

他的话音刚落,一旁的大女儿戴紫烟也跟着说道。

“对,对,哥哥说的对,爸爸,做陪审员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陪审团代表了公众的声音,有利于保护社会公正,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它可以降低司法部门的权威,从而使司法过程更为公正。”

“避免法官一家独大,让法庭沦为法官的一言堂,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冤案!虽然不完美,但至少目前看起来很有效。”

“如果我们都不履行这个义务,不珍惜这一权利,那么,在将来我们遭受司法不公时,谁来保护我们呢?”

儿子和女儿的话,让戴明远一阵汗颜,其实,他抵触的不是陪审团,而是自己去当陪审员,肯定会影响到工作的。

虽然是会计师,但大学毕业的他对于法律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为北婆罗洲和沙捞越是前英国殖民地,所以南洋自然也就沿用英美法系,而判例法和陪审团制度就是其核心。简而言之,英美法系的判罚结果主要由陪审团决定是否有罪,法官公布陪审团的结果,再依据法律在依据法律判处刑罚;大陆法系的判罚结果主要由法官说了算。

前者不一好,但后者,肯定是有更多的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只要收买法官一个人就行,就像戏文里说的那样“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什么“原告变被告,被告变原告”过程中的荒谬和不公,核心都是因为县衙是县太爷的一言堂,在大陆法系的法庭上……同样也是法官一个说了算。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收钱了,他的心情甚至个人好恶都会影响判决结果。

相比之上,陪审团更难被操纵。

无论怎么挑选,十二个陪审员,都是原被告双方律师,共同在五十个候选人依据原被告双方的利益从中挑选出来。

站在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律师想要收买或者操纵十几个人的难度,远超过收买法官一个人。

而且,碰巧十三个人都是没良心的概率……虽然有可能,但大概率不可能。毕竟,十个人甚至可能会有二十个心思。这是人性。

作为陪审团,他们不一定需要懂得法律,只需要依据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以及生活经验和常识来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其实就是简单的是非观。所以,只要有基本的良知和是非观,就足够了。

见老公沉默了,一旁的妻子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哈哈,真亏你还是注册会计师,居然让孩子们说的说不出话来。”

面对妻子的调侃,戴明远并没有恼火,而是直接答道:

“有理不在声高,他们说的有道理,我自然是无话可说。”

看着得意洋洋的孩子们,戴明远的心情是复杂的,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欣慰,他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不同,他们和他是不同的,相比于他,他们更多讲究规则,尊重规则,他们很清楚自己拥有什么权利,也知道自己应该付出什么责任。

或许,这正是南洋的学校从幼儿园就开设公民教育课,并且以规则、法律为基准的原因吧。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新一代的南洋人。

或许,他们才是真正的南洋人吧!

看着孩子们,戴明远笑了笑,笑容中带着某种期待,期待着孩子们的长大!

看着他们,他想到了阁下曾经的演讲:“这个国家是我们创造的,他应该是这样的——当我们把国家交给孩子们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竭尽全力把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因为他们值得更好!?”

是的,他们值得一个更好的世界,而这也正是他们竭尽全力去建设,去努力去工作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把一个更好的世界交给这些孩子。

这天,戴明远想了很多,甚至还特意翻看了一下孩子们的《公民课本》,看着里面简单的内容,却让他思索良久。

几天后,戴明远如期来到了法庭,法官要逐个问明他们的情况,包括各自的职业、业余爱好、阅读范围、家人或亲戚中有无执法人员、有无被害经历、是否被定过罪,是否认识被告人,能否保证自己公正断案等。这个过程冗长而乏味,但没有谁不耐烦,每个人的回答都靠自觉。

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一切早就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甚至,还有很多人非常乐意充当陪审员,好过一把当青天老爷的人。

“38号能否公正断案。”

这一次,在面对法官的询问,按先前两次的经历,因为工作在身,怕耽误时间,戴明远都是故意说:自己容易受人左右,不能保证公正断案。这样当然就被淘汰掉了。

他的这个回答是完美的,因为如果查出他们说谎,法律是可以惩处的。但是,但事实上法官不可能去查明,法官更多的时候,是选择不相信他们是在撒谎。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选择合作,毕竟,现在绝大多数人就把这种义务和责任,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现在一样,在儿子的提醒下,他才意识到,这关系到他在未来是否能受公平的对待。

但是今天,面对询问,戴明远说道。

“法官大人,我能够保证依据自己的常识和良知做出公正的判断!”

在他说完这番话坐下的时候,法院的窗外阳光明媚,在阳光下,人们拖着匆匆的步履,往来奔走的,每一天,数千万普通老百姓,就这样在这里生活着,他们来自各地,他们最终来到这里,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生儿育女,过着最普通的生活。

在这儿,一个人从年青到中年,直到最后退休,老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最普通的生活,他们的子女从婴儿到少年,再到成年、中年,直到最后退休,他们只是默默的生活着,过着普通人应得那种生活。

当然,对于一些年轻有为的人来说,南洋同样也是个机会的殿堂,在这儿,只要有特长,再加上勤奋,就会得到提升和保障的奖赏。

这就是南洋所给予他们的。

在人们行色匆匆的赶路时,雨水降了下来,人们纷纷加快脚步,或者用公文包或者是用报纸顶在头上,在有些人匆匆赶路的时候,有些人则到路这避雨,虽然是陌生人,但是他们在避雨时,却又会互相展颜一笑,所有人的神情都是平和且又充满朝气。

而这就是南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