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147章 南洋的月亮就是圆(第三更,求订阅)

“……装载有17000吨肯尼进口大豆的“杜蒙特夫人号”货轮,缓缓靠泊永晋港并顺利完成卸船作业,标志着我国从非洲进口大豆突破了200万吨,目前非洲大豆在保证了南洋粮食供应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据国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去年底,南洋于非洲投资已经超过26亿元,其中70%为农业投资……”

听着广播里传来的新闻,郑金荣忍不住轻声说道。

“现在南洋吃的粮食,非洲的粮食越来越多了,要是没有非洲的粮食,恐怕还真不一定能吃到那么多的肉,喝到那么多的牛奶……”

心里这么寻思着,郑金荣就驾驶着汽车一路着港口驶去,船刚进港口,就闻到了扑面而来的鱼腥味,这是一座渔港,港内泊停的大都是渔船,除了一些一两百吨的近海作业小渔船之外,还有上千吨的大型拖网渔船。

阳光下,上冻好的渔货正通过吊车等工具装卸着,工人们忙碌着将渔货装了冷冰车,过磅,入库,然后再转运到长安的各个市场。

海风袭来,浓浓的鱼腥味呛的人眉头直皱,对于这一切,郑金荣虽然习惯了,但眉头还是忍不住皱了一下,然后他就进了一旁的办公楼,这边人还没进办公室,穿着一身白衫黑裙的秘书就汇报道。

“经理,一会太平船厂的孙副经理将会过来与您见面,另外,全国学前教育协会的加德纳夫人办公室询问捐赠的事宜……”

听着金秘书的报告,郑金荣一边走进办公室,桌上一杯浓茶早已经泡好了,办公室的空调也打开了,这边刚把西装脱下,金秘书就已经接过来,挂上衣架上,然后继续禀报着今天的工作。

“回复夫人办公室,渔业公司今年下半年将会捐赠2万吨明太鱼,和往年一样由渔业公司分公司直接发货,”

作为公司高层的郑金荣,当然知道加德纳夫人是谁,不过,他并不是因为夫人的身份捐赠的,而是因为学前教育会对接的是南洋的所有的幼儿园、托儿所,所有南洋人的孩子,白天都会在呆在那里,孩子们在那里嬉戏、玩耍、享用午餐,也正因如此,很多企业都乐意向其捐赠物资。

大米、肉食、牛奶、食用油……他们捐赠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毕竟,都是给自己孩子吃的。而渔业公司捐赠的自然是自己的产品,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渔获,但产自北太平洋的明太鱼和秋刀鱼,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也非常不错,一直都是南洋人餐桌上最主要的鱼类。

其实,南洋人原本是没有吃海鱼这个习惯的,大都是垦殖点养成的习惯,秋刀鱼、明太鱼等廉价的海鱼,直到现在也经常出现公司食堂的菜谱上以及普通人家的餐桌上。

“另外,给中小学也捐2万吨,不能厚此薄彼。”

郑金荣想了想,又提到了渔业协会创办职业中学,那是自己的学校,当然也在有些倾向了,别看一张嘴就是几万吨渔货的捐赠,可实际上它对渔业公司来说,是不值一提的,在过去的十年间,南洋的捕鱼量大幅增加,远洋渔业6年内增加到了5倍,近海渔业也有所增加。

而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创新,不仅引进了远洋加工船以及大型拖网渔船,还将军用的声纳探测技术应用在渔业上,发明了“鱼群探测器”。在过去的几年间,在相关企业的不断改进下的鱼群探测器也继续进行改良,从识别“有无鱼群”发展到识别“鱼群的深度和距离”。

正是由于鱼群探测器的发明,南洋渔船在太平洋上成为了“霸主”一样的存在。在整个太平洋到处上演着过这样的故事:不少国家的渔船在自家门口,竟然让南洋渔船抢先发现鱼群,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个鱼群探测器。

正是得益于技术进步,去年南洋的海洋捕渔量就已经超过380万吨,廉价且源源不断的海鱼,已经成为南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很快,在他们聊天的时候,造船公司的孙子秀来了,一见到郑金荣,他们先是客气了一会,然后孙子秀就向他展示了一份图纸,说道:

“郑经理,你看这是我们为你们公司设计远洋加工母船,它的排水量达到史无前例的3万吨,不仅具有冷冻、冷藏、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等设备,可以和若干捕捞子船、加油船、运输船组成的捕捞船队。而且可为捕捞渔船修配损坏的机件,并为渔船提供油、水及生活用品,也向船员提供休息、娱乐、医疗等服务,使船队能较长时间在海上作业……”

这正是南洋远洋捕渔业的不二法宝——以大型加工船为母船为核心,进行远洋捕渔,这使得南洋的渔业公司作业海域,不仅遍布太平洋、印度洋,甚至还进入了南极以及大西洋。每年的产出除了可以保障南洋自己的需求,甚至还可以出口国外。

也正因如此,公司一直很看重包括母船在内的渔业设备的设计与建造。毕竟,只有最先进的设备,才能保证公司的产量。

“与过去的加工船不同的是,它可以直接将冻好的渔货装箱打包,然后由运输船直接出口到其它国家……”

在孙子秀于办公室里介绍着这艘渔业母船时,繁忙的码头,这会已经轻松了一些,那些在已经忙活了半夜的工人们,总算是可以放松一些了,而在已经卸空的渔船上,船员们正用充满羡慕的眼神看着码头另一边的城市。

南洋的渔业虽然很发达,但是渔业公司却是雇佣着大量的海外工人——这些都是廉价劳动力,从日本、韩国雇佣船员的成本,远远低于雇佣南洋人,也正因如此,渔业公司最喜欢雇佣这些廉价劳动力。南洋的远洋渔业之所以发达,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些廉价劳动力。

不过,这些人大多时候都呆港口里,实际上,他们算是幸运儿,因为渔业公司的雇员,很多人,甚至直到合同结束,都没有来过南洋本土,他们大都是在太平洋等海外港口上。

而此时,这些幸运儿们,就这样眼巴巴的望着另一边繁华的城市。

“这就是长安啊!”

“是啊,这就是长安,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盯着远方的高楼大厦,金志远点着一根香烟,南洋骆驼,在韩国的时候,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抽得起它,可自从来到南洋后,他天天都能抽得起这样的香烟,

“真可惜啊,我们没签证,只能在渔港附近逛逛,要是能进一趟市区,拍几张照片的话,回到韩国也可以和别人显摆一下。”

一旁的人立即说道。

“哎呀,这有什么好显摆的,最重要的还是钱,我们在韩国,一个月累死累活,才能挣多少?哪怕就是大学生,也就挣两三万韩元,做死做活才勉强温饱。可是在这里,一个月却可以挣100南洋元,那可是100南洋元啊!”

“换成韩元的话,足足300000韩元啊!”

又有人在旁边感叹道。

现在的韩元就像是纸一样,曾几何时,韩元还是很值钱的,刚建国时韩元和美元的汇率设定为15:1。但是半岛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恶性通货膨胀持续了好几年,导致韩元不断贬值。现在,韩元和美元的汇率变为6000:1。

其实在过去的十二年间,南洋元也贬值了,从最初的与美元等值到现在其汇率与美元维持在2:1左右,但这种贬值为了刺激出口,而且确实也达到刺激出口的目的,在过去的几年间,南洋的经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向前奔跑。

不过南洋高速增长的经济,和这些外来劳工以及研修生的关系不大,在南洋民众收入倍增的同时,研修生和外来劳工的收入增加是非常有限的。

可即便是如此,对于日本、韩国的劳工以及研修生来说,他们也已经非常知足了。

“那是官方汇价,黑市上,一个南洋元至少可以换3500韩元。”

“有时候甚至都能挣到4000韩元!”

黑市汇价的不稳定,本身就是经济不稳定的象征。

说着话的时候,金志远的懒洋洋的靠着渔船,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市,说道:

“我在这里一个月挣的钱,比在韩国干一年挣的还多,要是升级成高等水手,还可以挣更多的钱,只要干上几年,就可以回韩国享福了,到时候,我就回到韩国,让孩子们上最好的学校,让他们学好国语,等将来,让儿子来南洋留学,再把女儿嫁到南洋,这样的人生,也就圆满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身为父亲的金志远来说,他的梦想很简单,无非就是在南洋打工多挣钱,然后教育好孩子,等到将来有机会的话,就把孩子送到南洋来。

成为南洋人!

其它人听着金志远这么说,无不是用充满憧的目光看着远处,看着那个能够看得见,但是却进不去,摸不着的长安,或许,这就像是他们的南洋梦一样——可以看得到,听得到,但却实现不了。

这时,一直在旁边抽着烟的朴成安说道。

“哎呀,其实再过十几二十年,指不定韩国也发展起来了,将来甚至可能会像南洋一样,到时候,孩子们就不用不再出国受苦了。”

不过,他的期待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哈哈,你就别做梦了,韩国怎么可能会变南洋一样呢?”

“就是,南洋是南洋,韩国,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呢?你没看报纸上说,韩国又派考察团来南洋学习了,只要我们跟着南洋学,早晚会发展起来的……”

一旁的人反驳道:

“也许我们看不到那一天,但谁知道呢?也许早晚有一天,韩国也会富裕起来的!”

“你就做梦吧,韩国会像南洋一样,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周围尽是一片笑声,所有人都觉得那个家伙是在痴心妄想,其实,在他们所有人的心里早就形成了一个认识——南洋是最好的。

毕竟,南洋的月亮就是圆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