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136章 携俄以自重(第一更,求订阅)

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想要得到什么,都需要付出代价。

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

就在赫鲁晓夫于南洋访问进行时,南洋对苏联的示好。让美国那边立即做出反应。通过财长向南洋释放出了一些信号——考虑到南洋的经济份额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增涨,可以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进行会谈。

当然这只是一个信号,想要互取所需,南洋总归还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这是国际游戏的基本规则——有所得到,就必须要有所付出。

对于这个规则,李毅安是非常了解的,在授意外交、财政与美国方面进行谈判的同时,他则把赫鲁晓夫邀请到了云顶庄园——那里是他的私人庄园。

邀请赫鲁晓夫去做客,大抵上等同于布什父子邀请别人到自己家的农场做客。

这是家宴。

友好程度自然可以体会一二,其实,这也是在给外界释放信号——我们正在友俄!

就像法国总理去年访问俄国一样,就是通过友俄或者通苏来提高自身的统战价值,从而换取更多的话语权,更多的好处。

对于此,美国人清楚,俄国人同样也清楚,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不过就是国际游戏的一种方式。

南洋需要利用苏联,而苏联同样也需要利用南洋,去分化,去瓦解西方世界的堡垒。

大家不过只是互取所需罢了!

“华盛顿现在应该很不高兴。”

在云顶庄园的草坪上,面对着桌上的烤肉、伏特加、海鲜以及其它的美味佳肴。赫鲁晓夫对李毅安说道:

“因为我在这里做客。”

此时赫鲁晓夫是得意的——来这里做过客的外国领导人,除了英国女王之外,他是第一个。

李毅安意有所指的说道:

“你来南洋的时候,就有很多国家,很不高兴。可是你仍然来了。”

这倒是事实,赫鲁晓夫的访问,最不开心的并不是美国。

“那就让他们不开心吧,我说过,他们可以有不开心的权利。就像我不同意您的政治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和平相处。例如,米高扬非常喜欢胡椒汤,而我就不喜欢。”

“你可以向我们学习,我们也可以向你学习。人们有权选择他们想要的汤和想法,但最重要的是和平,只有在和平的前提下,人们才有权去选择,去思考。”

其实,对于赫鲁晓夫,李毅安是愿意和他做朋友的,不仅仅是因为这家伙相对坦诚,更重要的是,他是少有的真心愿意“和平竞争”,并且真心相信他们可以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人。

有人曾说过——赫鲁晓夫之后的苏联,实际上是放弃了理想的,放弃了理想的苏联还是苏联吗?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更愿意和赫鲁晓夫打交道。而不是勃列日涅夫等人。

因为赫鲁晓夫是少有的,真正想创造一个美好世界的人,他之所以遭到反对,并被被推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源于他得罪了苏联的特权集团——废除了他们的特权!

而勃列日涅夫等人政夺取权力后,不但恢复了赫鲁晓夫废除的那些高级特权,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权。

那些家伙根本就是一群趴在苏联身上吸血的寄生虫而已。

什么理想信念在他们的脑海中是不曾存在过的,或者说他们早就放弃了。

和这样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但是赫鲁晓夫是真的相信!

或许,这也是他天真的地方,他相信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并且,他们最终能够建立这一切,并且埋葬西方资本家的世界。

好吧,这个理想很伟大!

但却也很让人佩服。

如果一定要有竞争者的话,李毅安更愿意和这样的苏联去竞争,因为只有这样的苏联,才能迫使西方世界的政客和资本家们“一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当然,这些人之中,也包括他自己!

嗯,即便是直到现在,李毅安仍然始终如一,保持着“骡马”的初心。

“就像因为和平,你们才发射了人类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绕月飞行,这根本就是一个奇迹!否则,在战争时期,火箭的用途将是毁灭,而不是创造。”

两个星期前,苏联发射了“月球一号”探测器,他们又一次实现了一个人类第一。而美国的探测器还在图纸上,直到一周前,美国才完成他们的“跳蚤的一跃”。

“是的,也正因如此,我认为“和平竞赛”是存在的,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埋藏你们,但并不是用火箭,而是因为你们的人主动选择了我们!是因为我们赢得了这场竞赛。”

赫鲁晓夫喝了一口伏特加,又吃了口烤肉,说道:

“但是现在我们期望同所有国家都保持和平和友谊,尤其是同南洋。”

听着赫鲁晓夫自信十足的话语,李毅安笑道。

“我们也热爱和平,我相信你也抱有同样的愿望。”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虽然喝着酒,但是两人都没有提及海外基地的事情,事实上,在访问之前,苏联方面就非常正式的提出了要求——不讨论任何与雅加达有关的话题。所以,他们并没有谈论到实质上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只有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了解,才能更好的将和平维持下去。”

又一次,李毅安提出了加强交流的建议,其实,是带着目的性的。

无论苏联是不是一个铁幕国家,但是苏联的教育还是可圈可点的,除了课业之外,还注意学生的业余爱好。加加林就是一个例子,哪怕是他是在偏远的集体农庄,他仍然学习了音乐,不仅会吹小号,而且还有一定的音乐造诣,后来因为热爱航空,又从工人成为了飞行员。

在苏联,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当地儿童参加了少年宫的课余兴趣小组,从学习艺术涉及到其它的方方面面。它们不仅是休闲活动的场所,而且有助于确定未来的职业,而且是全部免费的。受益于这个体系,苏联的男女学生,大抵上都会演奏一两件乐器,或者会美术、舞蹈。甚至这还是苏联解体后,西方人对俄国人最好奇的地方——几乎每个苏联人都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他们普遍的会美术、会舞蹈、会音乐,会戏剧……当然,所有的一切,最后伴随着苏联的解体,戛然而止。

或许,美国以及西方世界的物资是充沛的,但是在这些方面却是落后的。南洋同样也是落后的,但意识到苏联在这方面的领先后,所以李毅安也在学习着苏联。

加强交流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但是在加强交流的时候,可以从苏联引进新娘到南洋。那些苏联女人到了南洋之后,她们身上的艺术素养,会给南洋带来一定的改变,当然,南洋的幼儿园、托儿所以及中小学,都需要这样具有一定艺术涵养的抚育员、课外老师。

当然了,南洋的男人也需要女人组建家庭,繁衍后代。

显然,赫鲁晓夫压根就不知道李毅安的这些心思,原本并不排斥西方游客的他自然也欢迎南洋的游客,当即就表示会让人简化南洋人到苏联旅游的手续,降低签证费,当然,也保证游客们的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其实双方都知道,所有的对话都是空洞的,几乎不可能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但无论是李毅安还是赫鲁晓夫,都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谈给外界传递一些信号。

对于李毅安来说,他需要通过与俄国的接触,提高南洋的统战价值,迫使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问题上,让南洋吃下应得的那块肉,就像法国的左右横跳一般。

至于赫鲁晓夫,他需要向国内证明——他又搞好了与一个大国的关系,这是一次外交上的胜利。

就这样,从11月30日到12月6日,赫鲁晓夫一行人在南洋参观访问了整整7天,7天后,在长安国际机场,李毅安亲自来机场为其送行,与迎接时的握手不同,这一次送行时,赫鲁晓夫选择了拥抱。

两个人拥抱的画面自然传遍了全世界,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在急剧升温中,这当然是他们需要传递给外界的信号。

在即将上飞机之前,赫鲁晓夫主动向李毅安发出了邀请:

“李,我希望在你方便的时候,去莫斯科,这是一次正式的邀请,到那时,你一定会为我们在那里所创造的一切而惊讶的!”

“是的,我相信一定会是这样,我期待着有一天,到莫斯科与你再次见面!”

李毅安笑着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在李毅安以及玛格丽特等人的注视中,那架截然不同的图114轰鸣着起飞了,望着远去的飞机,站在丈夫身边的玛格丽特,若有所思的说道。

“他是一个很率直的人。”

虽然接触不多,但是玛格丽特对赫鲁晓夫有她的看法,但接着又说道。

“除了动不动就是资本家和他们之外,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

微微点头,李毅安赞同道。

“他是一个很率直的人,但不一定是个合格的政客。或许……”

注视着远去的飞机,李毅安用略带着可惜的语气说道。

“这也是他……”

原本想说失败的他,摇了摇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而与此同时,从空中注视着的即将远去的长安,赫鲁晓夫对随行的米高扬说道。

“李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和他打交道很轻松。”

“确实,他很坦诚!”

葛罗米柯则在一旁补充道:

“是的,在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中,他是少有的对我们持有善意的国家,当然在利益上他是绝对不会做出任何让步的。嗯,他更像是一个商人,商人嘛……总会对任何人都持以善意,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生意,他愿意向我们出售很多商品,甚至愿意转让技术,但是价格上,从来不让步,而且很贵!”

这正是南洋与苏联合作的现实——南洋有技术,但很贵,苏联想要,但要掏真金白银,其实这也是南洋的既定策略——携俄以自重,或者说的养寇以自重。

俄国不强,美国又怎么可能割肉呢?

只有俄国强大了,美国才会尽可能的拉拢南洋,否则,南洋就是美国下一个敌人!

对于葛罗米柯的评价,赫鲁晓夫并没有反对,而是微微点了点头,说道:

“这就是商人的通病……这也注定了所有的一切……”

凝视着窗外的城市,赫鲁晓夫的语气变得肯定且坚决。

“这里或许是他的天堂,但是绝对不可能是人民的天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