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130章 先苦一苦他们(第一更,求订阅)

“叔叔!”

说话不是别人,正是赛义德,十天前,他在“九头蛇”特工的帮助下,逃入了南洋大使馆。

在过去的几天中,叛军一直在巴格达搜捕他,悬赏金额也从10000第纳尔提高到了100000第纳尔。不过那时他一直好好的呆在南洋大使馆里,直到昨天——为了确保侨民的安全,南洋宣布从伊拉克撤侨,并撤离全部外交人员。

随后赛义德这位被悬赏100000第纳尔的首相,就躲在一个装满文件的箱子里,随后他们经由英军控制的哈布巴尼亚空军基地,乘C130运输机撤离巴格达,实际上,当时英军也在撤离——根据英伊条约,英军应该在58年年底完全撤离,那是最后一批留守的英军。

经历了一番波折后,赛义德终于来了南洋,不过刚到这,就听到了阁下和公主的对话,对于亲眼目睹了巴格达暴行的他来说,当然知道应该站在谁的一边。

“阁下,请您原谅,殿下是因为失去了太多的亲人,太过悲伤了,才会如此的失控。”

赛义德向李毅安行礼道。

死里逃生的他,随后,又扭头对公主说道:

“殿下,您恐怕无法相信巴格达所发生的一切——在叛乱发生之后,不仅有叛军加入其中,还有数以十万计的暴民,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拿起了武器,站在叛军的一边,他们疯狂杀戮支持王室的人……”

听着叔叔描述当时的惨状,阿迪斯整个人都惊呆了,她瞠目结舌的听着这一切,嘴里喃喃道。

“这,这怎么可能,他们不应该热爱我们吗?”

面对公主的反问,赛义德沉默了下来,他原本也是这么以为的,但是面对现实,他整个人都被吓到了。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些人的怒火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死亡!

面对滔天的怒火,他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前所未有的恐惧。

“人是需要对比的。”

李毅安在一旁说道。

“现在,在很多人的眼中,王室就是西方帝国主义的代言人,是阻隔国家的绊脚石,所以王室就成了他们的敌人,但是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等到将来,他们一定会后悔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怀念君主的时代。”

“是真的吗?”

无论是赛义德,还是阿迪斯公主都满怀希望的看着李毅安。

“相信我吧,这是必然的!而且就是未来三四年!”

李毅安自信的预言道。

这不是预言,而是历史!

推翻哈希姆君主制的军事政变,使伊拉克的新领导人不仅有一种“排外主义”,还有一种“部落主义”的心态,进而产生了部落冲突和对抗,这反过来又引发了内部压迫——当权者对本部落的倾向,和对其它部落的打击。

而卡塞姆通过军事政变所建立的是一个没有政治妥协的国家。为了确保权力在自己的手里,他们清理了持反对意见的人,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没收了财产,捏造了对敌人的指控,并与所谓的国内敌人进行了战斗。

这种事态强化了一个与君主制时期完全不同的军事化社会,在这个社会之中,彼此之间的刺杀、暗杀,以及对部落的屠杀成为了常态。

在军事叛乱发生后的四年内,有十几万伊拉克人被杀,数十万伊拉克人逃离了这个国家。

比较伊拉克君主制时代、卡塞姆政府时代以及后来的复兴党统治时代,但凡是稍有一些常识的都能得出的结论是:“每场戏的质量都明显下降。”

甚至就连萨达姆之所以发动“两伊战争”,本质上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的注意力,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

感谢萨达姆,要不是因为这位“中东狂人”的名气太旺,以至于书店上、网络里到处都是他的书籍和资料,李毅安还真不了解这一切,甚至还顺便了解了一下伊朗。

“等到所有人都厌倦了这一切的时候,就是我们帮助你们返回巴格达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如此,南洋现在出兵干涉,只会让700万伊拉克人同仇敌忾,那会让南洋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像美军于越南,苏军于阿富汗。

而这也正是李毅安竭尽全力所要避免的!

所以,南洋需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以摧枯拉朽的方式,迅速结束战斗,帮助哈希姆王国实现复辟,利用有限的投入,实现长远的战略目的,而不是深陷战争泥潭之中。

但是这需要当地人的支持。但是现在显然不可能获得他们的支持,现在插手的话只会让那些人同仇敌忾。

所以现在需要的是忍耐,需要的是等待,等待时机的成熟,等到所有人都开始怀念国王的时候。

随后,李毅安又和赛义德聊了一会,重申了对他们的支持之后,又要求他们把仍然效忠于王室的军队撤出来。

“把他们撤到科威特,然后从那里撤到极乐岛,在那里重整旗鼓,三年,最晚四年,我们一定会重返巴格达的。”

这也是他和美国人达成的协议,也是他向美国提出来的条件准确的来说是一个后备方案。

这个后备方案就是将来伊拉克国内发生问题的时候,他们手里有其他的备选。对于这种后备方案美国人当然是不会拒绝的,毕竟不需要他们花钱。

面对李毅安给予的承诺,赛义德自然是感激涕零的,毕竟,现在南洋是唯一一个愿意支持他们。

哪怕是英国,也没有支持他们的想法。

傍晚时分,车队离开了庄园,在返回“大明宫”的路上,李毅安坐在车上,身子向后仰着,闭目思索着。

思索着什么?

并不仅仅只是伊拉克问题,干涉伊拉克……是一个选项。

但是除了伊拉克之外,还有一个必然的选项,就是西贡,无论是从南洋的安全亦或是其它方面,西贡的存在,对南洋都是有利的。

但是干涉西贡所需要面对的是什么呢?

就是北越会不惜一切代价不停地打,而且背靠大树不停提供援助的现实,这也是越南战争美国赢不了的根本原因。

为此,他们可以承受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武元甲将军也多次提到他的战士损失了50万,这就意味着北越损失了2.5-3%的战前人口。而这只是一个数字,还有一个数字——有超过50万北方青年死在胡志明小道上,也就是在支援南方的道路上。

这还仅仅只是军人的损失!

而北方的人口不过只有2000万!

在《战争的代价》一书中,小戴维辛格和梅尔文斯摩尔研究了一百场国际战争,其中人口损失超过2%的不到十场。二战中只有德国和苏联损失了4.4%的人口,日本损失了1.4%的人口,美国只损失了0.3%。

然而这些数据只能说明,北越承受战争代价的能力是史无前例的,他们愿意承受巨大的牺牲,无论战场上美国人取得多么惊人的战果,都难以摧毁他们的战斗意志!

河内的那位伯伯就坚定地表示:如果美国人想打20年,那我们就打20年。

这才是美国无法赢得战争的根本……

而且与此同时,相比于南方,北方的统战政策是非常成功的,他们不仅成功的把中间派拉到北方,而且无论南方怎么宣传,北方只需要用一句“南方是美国所扶植的傀儡,要斗争、打倒。要打倒美国入侵。”,只需要这一句话,就足够了,这种说词,老百姓很容易懂,尤其是对于经历过近百年殖民统治的人们来说,他们更懂得。

再加上美军的狂轰烂炸以及其它暴行,所以,很多中间派人士和普通民众最终选择站到了解放阵线一边。

南方就是这样失去了民心。

当然,这一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场持续了十几年战争,说到底赢家都不是由其本身决定的!

说起来南北双方在这场战争中,无论表现得英雄也好狗熊也罢,都跟外部支援分不开。

哪一方都没有可以支持现代战争的工业体系,所以没有外部支援,战争无论如何都进行不下去。哪一方失去外援,哪一方就是战场上的失败者。

这也是为什么西贡会失败的根本原因。

“他们可以打二十年的关键在于……外部支援!”

闭着眼睛思索着越战后期的局势变化,李毅安的手指轻叩着坐椅。一边思索着统一之后,那些曾经支持统一的南方人,所遭受的一切。

现实有时候充满了无情的嘲弄。在统一之前,西贡不少中间力量是支持统一的,但是统一后,北方一改先前承诺,开始大搞激进的社会改造,来自北方的大批干部很多人又贪污腐化、横征暴敛,同时推行广泛的压制,将超过两百万人关进改造营,造成南方经济凋敝、人人自危。

面对这一切,到最后超过两百万南方人宁肯冒着葬身大海的危险,也要“逃奔怒海”驾船逃亡,最后有50多万人葬身大海,逃亡者中不乏解放阵线的老成员。甚至就连同在“南方临时政府”中担任过司法部长的张如璨,出身西贡富商家庭,早年就背叛家庭走上歌名道路,坐牢、冒着B-52的轰炸坚持艰苦的游击生活,胜利后却感到彻底幻灭,最后连这样的高级干部也选择了当船民逃亡。

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南方人的情绪达到了什么地步,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纪,南北分歧仍然一直存在着,从高层到民间,都是如此。

“等等吧,先让美国人在那里消耗一下他们的力量,等到他们投奔怒海的时候,时机差不多就成熟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如此,欲速而不达,在国与国之间的竞赛之中,比拼的是耐心,而清楚未来走向的李毅安,最不缺少的就是耐心。

想到这,李毅安将视线投向车窗外,路上汽车川流不息,路边的行人如织,有的人拖着脚向地铁站走去,有的人向公共汽车走去,人们的脚步或轻松,或沉重。

人们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他们在的家里去了,他们将会和家人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注视着外面的人们,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我一定会给你们带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属于我们的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