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097章 难以抉择(第一更,求订阅)

10月11日。

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高耸的发射塔架前一枚白色的火箭耸立着,无论相比的俄国的R7火箭,还是南洋的万户5型火箭,都没有助推器的红石II型火箭看起来都苗条的很。

在火箭即将发射时,站在远处的冯·布劳恩注视着这枚火箭,尽管它的前身是南洋的万户4型,但是作为火箭工程师的他,几乎重新设计了这枚火箭,对发动机以及火箭结构在内的许多部件都进行了重新设计。

其实,它早就是另一款火箭了。

“博士,半小时后就会进入发射窗口。”

听着身后的声音,冯布劳恩点了点头,说道。

“他们总是问我,为什么我们会落后,可是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运载火箭必须绝对可靠、确保载人飞行安全,否则,载人航天就会变成一场灾难。”

注视着远处的火箭,冯·布劳恩就像是在解释着什么似的,

“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会于宇宙神-半人马座火箭把更大的宇宙飞船送上太空。”

相比于红石火箭,宇宙神-半人马座火箭的推力更大,而且去年岁末就成功的把美国的第一枚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但是这种火箭的前五次发射并不顺利,只有几次发射成功和一次部分成功,首飞时,在起飞后45秒便发生爆炸。第五次发射造成了该型号火箭最严重的事故。

虽然工程师们仍然在对其进行改进,但是面对载人航天要求运载火箭必须绝对可靠,所以冯·布劳恩还是选择了红石火箭,这种火箭可靠性非常高,而且经过改进后,可以基本满足载人航天的需要。

“但是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先进行一次无载人试验。”

随后冯·布劳恩又说道。

“一周前,南洋的试验虽然是不载人试验,但是他们上面还携带了一只猴子,这意味着他们的进度已经大大领先于我们,现在,我们是在同时间赛跑。”

“我们应该能赶超他们!”

一旁的助手说道。

“毕竟,美国国力远远超南洋。”

十几分钟后,伴随着一声轰鸣,红石火箭又一次直升云霄,数公里外的观看台上尽是一片欢呼声,前来观看火箭发射的美国人,又一次为火箭的发射而欢呼,似乎这一瞬间,美国又追赶上了其它国家的脚步。

像南洋一样,NASA的这次发射试验是通过电视直播的,而且通过人造卫星向全世界播放——去年12月23日,美国终于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不过直到现在也就成功发射了两枚——第三枚直接炸了,所以,美国直到现在还没有建成全球卫星通信网,而苏联……也发射了两枚。

所以,与过去一样,这次美国的飞船发射转播,仍然有南洋的亚太通信卫星参与其中。

几个小时后,美联社发布了电传——美国NASA进行了第一次不载人飞船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不载人飞船成功入轨,下一步,NASA将会送一只猴子进入太空,预计发射时间为10月21日!

也就是10天之后,由此可见美国的国力之强。

对于此,感觉压力最大的是谁?

肯定是俄国,是科罗廖夫,只不过,就全世界而言,没有人知道,俄国已经进行了五次试验。也没有人知道,南洋之所以公开自己的进展,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为了给世界加加速。为了督促一下俄国以及美国的发展速度。

在时光进入到57年岁末的时间,全世界似乎都被太空所吸引——到底谁会是第一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这场太空竞赛就这样,伴随着南洋的公开发射试验而拉载了序幕,无论参与者的心境如何,他们都必须竭尽全力赢得这场竞赛。其实,这也正是李毅安决定公开这一切的原因。

给人类加加速!

其实,这个世界一直在加速。并不仅仅只是在太空上,在另一片热土上,同样也是在加速,也在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总之,全世界都在迅速发展着。

“这是为了全人类!”

在得知美国的第二次试验取得成功之后,李毅安的嘴角轻扬,又一次道出了他的“口头禅”。

什么是为了全人类啊,分明就是为了让美国和俄国在他划定的赛道上一起撒开丫子跑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南洋的进度在倒逼着他们的发展,倒逼着他们加大在航天事业上的投资。

其实在载人航天进展上,南洋的进度是领先于美国和俄国的。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万户5型火箭优良的设计,还有一些技术细节,比如像太空飞船的隔热罩,美苏两国采用的隔热技术没啥特别的,就是用一些熔点非常高、比热容也非常高的金属合金,涂在飞船外面,一层不够就多涂几层。简单粗暴,初步解决了问题,但缺点是体积很大,温度上限不够。

而南洋所采用的是则的“消融隔热”,这一技术是美国和苏联争夺载人登月时,提出了第二代隔热技术。基于硬抗性,提出新概念“消融”。简单来说,这种消融材料蒸发时,会吸收并散发大量的热量。说起来,这一技术同样也是简单粗暴的——就是软木,做红瓶瓶塞的那种。

自阿波罗11号任务以来,软木质轻、低导热软木一直被用于航天工业,既可以用来充当火箭箭体的热保护,也被用来制成宇宙飞船的隔热层。

隔热技术是一方面,而在太空飞船的造型上,南洋同样也是遥遥领先的,苏联第一代东方号飞船就像一个球。它不稳定且容易旋转。加加林就曾深受此苦,所以李毅安就给出了三角型的飞船造型。

总之,靠着这些看似并不怎么起眼的技术点拨,南洋在载人航天的进度上,已经远远领先于美国,并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苏联。

“阁下,根据我们的分析,苏联人很有可能会在11月7日之前发射。”

尤金适时的提醒道。

“嗯,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今年是十月革命成功40周年,只要有机会,他们肯定会这么干的,没有什么比把太空人送上太空,更好的献礼了!”

献礼工程,在另一個世界时,李毅安了解过不少,在苏东国家他们总会把一切都赋予特别的意义,与重大节目互相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增强自豪感的方式,当然,这也是主持官员所乐此不疲的——毕竟,这会让他们收取额外的回报。

所以,献礼工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像这种大事。

“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性,他们都会在11月7日之前发射的,”想到这,李毅安便迈着不步子,不时的抽着雪茄,然后他问道。

“我们呢?”

“我们的火箭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测,就目前来说,我们可以在这一天之前进行发射,唯一的问题就是……”

看着阁下,尤金说出了一个难题。

“我们的宇航员已经完成了训练,但是目前的问题是,我们一共有6名宇宙员,我们应该送谁上太空呢?”

随后尤金·就把目光投向阁下,好了,现在把问题抛给阁下了,其实,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复杂,往往只需要选择最优秀的就行了。

“他们之中,谁最优秀?”

李毅安问道。

“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

都是千里挑一的精英,会有什么区别呢?

尤金的回答,让李毅安的眉头一皱,他默默的抽了口雪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加加林入选的原因——首先加加林足够优秀这是一方面,但是在几名宇航员中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是纯正的俄罗斯人,当时赫鲁晓夫指示,第一名航天员必须是纯俄罗斯人,因此即便是条件很好的乌克兰族的航天员季托夫只能为后备航天员。所以,加加林胜出了一点,同时他的出身还非常正确——出身于集体农庄,农民出身,同时他又毕业于职业学校,成为受训冶金工人,因为对飞行的爱好,又进入航空学校。

妥妥的苏式主旋律的大男主啊。

如果不选他作为宇航员,李毅安都觉得说不过去。

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李毅安走到书桌后,从抽屉里取出了一份档案的,那里面有六名宇航员的资料,将他们的档案一一展开后,他们的年龄从22岁到33岁,按照当时的挑选原则是在35岁以下的飞行员中挑选。

他们的出身各异,除了一名德裔之外,另外五名宇航员,他们都是从唐山移民南洋,他们祖籍各有不同,出身也各有不同,

林破虏,33岁,祖籍辽省,曾就读西南联大,年龄最大,但他是第五批搜索队员出身,妻子是德裔,父亲是前东北军军官,阵亡于抗战。

这个是自己人啊!

几乎下意识的,李毅安更倾向于他了。

徐云祥,25岁,祖籍江省,父亲是商人,四七年移民南洋,于古晋读的中学,后进入空军学校。典型的南洋青年经历——唐山小学,南洋中学或者大学。

高秉涵,22岁,祖籍鲁省,流亡学生,国王学校毕业后,后进入空军学校。

汉斯,24岁,德裔,父亲是德裔工程师,长安德裔中学毕业,后进入空军学校。

刘朗侠,27岁,祖籍川省,随父母移民南洋,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家庭主妇……

王宝贤,23岁,祖籍皖省,随父母移民南洋,父亲是先于农场务工,后转行经商……

看着他们的资料,一时间,李毅安有些难以选择了。

他们之间应选择谁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