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084章 产业陷阱毒药(第三更,求订阅)

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奇迹!

就凭那几座小工厂?

对于工业化国家来说,这些或许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业成就了。

而且,赵佩琦所描述的工业化前景是非常美妙的。

有了化肥厂,伊朗的农业产量就会得到提高。有了水泥厂,城市和工厂的建设就能够加速,有了机械厂,城乡的交通就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这也意味着伊朗不需要再费外汇从国外进口了这些工业品了。

形成这些工业能力之后,伊朗虽然还是一个农业国家,但是却有了基本的工业基础,对于伊朗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七年计划的总投资是多少?

是12亿美元啊!

如果把其中的十亿美元拿出来,依照这個计划分别在德黑兰、伊斯法罕等地,直接整出个五套来,只需要给几年时间,就能给呈现给世人一个奇迹般的伊朗!

一个工业化的伊朗!

只要一想到这,哈桑就兴奋得眼睛里都要放出光芒来了。

在哈桑兴奋的同时,他并不知道的是——更兴奋的是南洋的那些设备生产商。当他们知道这笔总额超过2亿美元的大订单的内容时。

心里只剩下一个字——黑!

真他妈的黑!

一套2万吨级的小化肥设备居然能报出300万美元的天价,这不是把白菜当成白粉卖了吗?

可问题是……买的人觉得便宜,卖的人觉得贵,这就是传说中的双赢了。

“阁下,一套10万吨的合成氨设备需要1700万,而一套2万吨级的只要300万美元,他们都去买了小设备,将来谁买咱们的大设备啊!”

在官邸的草坪上,左孝翰这位通产部的总长,在提出这个问题时,显得有些疑惑。

“毕竟,小型设备技术要求更低,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

李毅安一边走,一边笑道:

“那就让他们买五套呗!反正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更高。”

尽管南洋的化工企业一直搞大型设备,但是对于小合成氨设备也不陌生,与大型设备不同的是,小设备的利润率反而更高,甚至高达40%以上,而相比之下,10万吨的设备却只有30%左右。

“而且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本身嘛,那些小设备,就是为了挣钱的,或者说……为了形成消费习惯,但是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淘汰的。”

其实那些小型企业,李毅安是借鉴了另一个世界东大的“五小工业”的概念,大抵上就是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所提出来的一个方案,具体内容是由中央财政拨出80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五类工业项目。

既然中央拿钱支持,省市地方也要出配套资金,于是在各方的努力下,“五小工业”最终落实到各县,全国几乎每个县都建立起了上述五个项目,从而形成了相对基础的地方工业体系,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需要。

关于“五小工业”的建设,后世评价不一,有人说它成功的推动了全国的工业化进程,培育起了一大批小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中的一部分,成为后来东大工业发展的种子。

也有人说“五小工业”的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因为县的规模很小,因此大多数的五小工业项目都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也就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就是——几乎所有的“五小工业”最后都消失于市场大环境下。其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淘汰?”

左孝翰的眉头一皱,说道,

“阁下,您的意思是生产成本是吗?”

身为通产部总长的他,在方案制定的时候,自然也曾了解过方案的细节,知道这些小工厂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成本高,这也是其特点决定——工厂小,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规模优势,没有规模优势,生产成本自然也就下不来。

“就是成本啊,”

李毅安点了点头。

“从生产成本上来说,2万吨的化肥设备是10万吨的140%,是30万吨160%,甚至可能更高,这短期内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国家的化肥都是进口,其价格相对较高,利润还是有保证的,但是随着大型商船,大型设备越来越多,其必定面对廉价商品冲击,最后,市场会淘汰掉这些高价产品。”

出生在小县城的李毅安小时候,就有一些同学的家长在当地化肥厂工作,早年间化肥厂还是非常兴隆的,可是到后来,因为化肥厂的生产成本高,失去银行的贷款补贴后,化肥厂很快就破产倒闭,到最后,设备被拆除卖了废铁,工厂变成了小区。“从工业的发展方向来说,规模化、大型化才是降低成本关键,小而散的工业,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左孝翰想了想,说道。

“也不能这么说,这可以帮助他们打下一定的工业基础,培养一批熟练工人,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确实如此,但是……”

抽了口雪茄,李毅安长叹道,

“这样的企业浪费资金啊……”

不过,这也是李毅安所需要的——其实,那些小企业就是“债务陷阱”,看似在短期内,那些国家获得了一定的工业能力,但是因为生产成本的关系,他们需要不断的提供财政补贴,以维持生产。

最终,那些工厂对工业的促进有多少,李毅安并不清楚,但它们就像抽血机一样,一点点的耗尽宝贵的建设资金,这也是五小工业在最大的问题所在,短期内看似辉煌,可辉煌的背后,其中滋味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毕竟哪怕就是在东大,也只有极少数的小工厂完成了最后的转型。那种产业升级的潜力不是每个国家都具备的,但显然那些国家是绝对没有的。

所以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个陷阱。

“这……”

左孝翰说道。

“这,我们在生产成本核算上已经提醒过了。”

“没错,既然已经提醒他们了,那就与我们无关了,这些国家,他们发展工业,要么好大喜功,贪大求全,不结合实际,要么就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总之,我们给他们一个方案,让他们看到短期效果就好,他们的短期效果,最大的效果就是帮助我们培养了消费习惯,有了化肥、机械等工业品的消费习惯之后,市场进一步扩大了,咱们的市场也就出来了,等到将来他的企业不堪重负的时候,我们产品自然也就取而代之了……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将目光投向远处,李毅安说道。

“我们赢得了市场,他们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至于什么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就不用去想了,别说是现在,那怕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国家都没有几个,但是,在五零年代的世界,那些新生国家一个个的都要做着这样的美梦。

他们总以为自己的国家,今天种植园,明天就是伯明翰,就是鲁尔……

那些志大的、才疏的、学浅的,急功的、近利的新生国家领导人和政治精英们,压根就没有一丁点自知之明,在那里幻想着、梦想着。

不过这样也好,对于南洋来说,他们的幻想就是生意,就是财富,就是数之不尽的资源。

一直跟在阁下身侧的左孝翰,想了一会,便在一旁说道:

“阁下,这好像就是您曾经说过的产业陷阱吧。”

“对,工业化,这个名词看起来非常美好,是让人向往的,但是有时候,很多人会被工业化这个迷梦所迷醉,以至于有些忘乎所以,可是他们忘记一点——工业化不是一蹴而就,钱买不来现代化,同样,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他们总以为,只要建设了工厂,就等于实现了工业化,要是真有那么简单……”抿了下嘴唇,李毅安说道。

“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个工业化国家了,其实,我们南洋……如果当年没有从德国日本以及其它国家引进的智力资源,咱们也很有可能会陷入产业陷阱之中,我们可以建立起工厂,但是工厂是需要技术人员,需要熟练工人的,而这些我们自己当时都没有,不过万幸的是,当时正值战后,德国和日本等国是一片废墟,不仅让我们能够雇佣到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而且一个空前庞大的市场,也向我们敞开了大门,我们有了人,有了市场,然后,才有了南洋的奇迹,有了后来的发展,如果再晚上几年的话……”

李毅安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其实一直以来,他都很清楚,南洋的发展机遇是极其难得的,可以说正好抓住了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二战后的民间物资匮乏,让南洋货可以轻易的敲开各国市场,有了工程师,有了工厂,有了工人,有了市场……这四者齐全了,南洋想不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其它的国家有这个机遇期吗?

“是啊,有时候回忆过去这些年的经历,我真有一种恍惚感,好像一直以为冥冥中有天意一般,上天似乎一直都照顾着南洋,让咱们在每一步上都走的如此的顺畅,每一次……”

说着话,左孝翰把目光投向阁下,

不是老天的照顾是阁下……是阁下在指引着南洋。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李毅安笑着,那里有什么天意,有什么老天啊!

分明是我,是我主宰了所有的一切!

我即是天啊!

在这个念头浮现时,李毅安有些得意的叼起了雪茄,然后默默的抽了一口,随后就那样看着远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