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悍匪:我认钱不认人 > 第69章 黄子澄被打当天,臣看见了!

朱雄英看着四人离开的背影,他早就打算有跑卧底的打算了,目标已经瞄准了徽商。

苏州织造局,景德镇官窑,以及温州永宁江决堤,温州知府勾结走私。

只要被他抓到一个,就可以发大财,他要控制盐,茶,矿产,瓷器,丝绸的生产,贸易的权力。

但是空口提出来,有点唐突,所以要抓几个人出来杀头,才能合理的将这些控制权从文官的手中拿过来。

茶叶,是最后面考虑的事情,到时候亲征云贵川,土司被剿灭了,茶叶的贸易自然就是他的。

他不想让其他人注意到南镇抚司派出去四个人,所以找的人,都是用数字代号,不用真名,也都是锦衣卫里面最透明,最没存在感的人物。

前面他说了,永乐朱棣,建立东厂的初衷,接着后面在榆木川暴毙,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迁都北平,改京城为北京,后来被文官集团反对,一直暂称行在,而不是北京,后来改换几下,最后在正统年,才彻底称为北京。

第二,就是郑和下西洋,朱棣让他的太监,打造宝船用海外贸易赚钱,其货物最多的,就是丝绸,瓷器,茶叶这三种海外畅销商品。

在宋朝的时候,士大夫们就已经在做这些生意了,朱棣通过海禁,用郑和下西洋垄断了这个生意,那他们当然要搞鬼。

所以榆木川暴怒而亡,当时朱棣身边是有文官在场的,朱棣死后,郑和下西洋被立刻叫停,朱瞻基登基后想重新启动,也是壮年而死。

之后郑和宝船资料被毁,海外贸易的事情被掩盖,文官们编造了一个谎言:郑和下西洋是去海外找建文,为了宣扬国威烧钱出海。

神经病才为了宣扬国威出海,英国出海是为了宣扬国威?

人家白皮人都知道殖民夺取资源和利益,咱们这么精明的炎黄子孙,会这么蠢?

人家朱棣用的钱,全是内帑,打仗大部分都是用自己的钱,不然他打了这么多仗,光靠国库是很难维持的。

包括放弃安南也是内阁建议,南洋是他们的走私陆地路线,大明的铜钱,货物,在那边可都是畅销品。

到后面,南洋那些地方,有很多汉人建立的据点,如果让朱瞻基打下安南,那么就等于断了他们的走私之路。

最后他们意识到,皇帝有绝对的兵权,不是好事,所以就有后了后面的夺权之变。

“我朱雄英现在就动给你们看,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这些钱都是我的,谁敢搞鬼就杀谁!”

朱雄英走出南镇抚司衙门,转头看着张兵,道:“明日下午,帮我请燕王和周王去醉仙楼一趟。”

“是。”

张兵说着,又道:“恭送殿下。”

次日。

奉天殿朝会。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朱标站在下方,朱雄英也在左侧站着。

百官看到朱雄英咋也站在旁边,都是纷纷侧目,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一种信号。

皇太孙的信号,如果陛下没有这个心思,怎么会让他上朝旁听。

“今天的朝会呢。”

朱元璋开口了,众人立刻打起精神来,聚精会神的听着。

“首先是,李景隆回京。”

朱元璋目光看向人群中第二排的一个年轻人。

“臣李景隆叩见陛下,太子殿下!”

李景隆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汇报道:“臣在西番茶马互市贸易当中,已经购得一万匹好马,已经带回京城,交由太仆寺。”

“好,这件事你办的不错。”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

“臣叩谢陛下赞赏,身为臣子,为陛下办事,为大明办事实乃职责所在,分内之事,实在是不敢受赏。”

李景隆深知为官之道,便立刻笑道。

“好,那就不赏了,你还年轻,以后有你立功的机会。”

朱元璋一句话,顿时让李景隆脸色一顿,然后有点默默退回人群。

“永宁江修好了,嗯……不错。”

朱元璋斜靠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一本册子摆了摆,继续道:“那个工部治水的工程,也干的不错,初步来看,移植树木,确实是让河道两边的泥土更加牢固了,其他方面也不能懈怠,这是一个大工程,黄河两岸这么多河流,还有源头,横跨几个省份,要扎实一点。”

“这都是陛下的主意,太子殿下主办,臣等只是协办罢了,后面的工程一定严厉督办。”

秦奎和练子宁立刻站出来作揖。

“这也不是咱的主意。”

朱元璋指了指站在左边的朱雄英,道:“上次咱说是皇孙给的法子,就是皇长孙。”

百官闻言都是侧目朝着朱雄英看去,大家都以为是朱允炆出的主意,没想到是皇长孙的主意。

“皇长孙殿下真是天纵之才,臣佩服!”

蓝玉第一个站起出来捧场。

“不错,臣也觉得。”

常茂也跟着附和一声。

“不错,不错。”

一众武官齐声附和起来。

臣看皇长孙殿下英明睿智,没想到还有治河之才,实在是惊为天人。”

李景隆也是心里震惊非常,不止是这个事情,更多的是朱雄英本人居然活了,不过看到这么多武臣勋贵都支持皇长孙,他当然也要合群,有疑问也要压着。

“呐,你们呢,有什么想说的?”

朱元璋看向文官那边。

“皇长孙殿下大才,臣等佩服之至!”

文官们立刻笑着拍马屁。

“还有呢?”

朱元璋问道。

众人沉默不语。

操!

朱雄英看着这群文官,心里暗骂一声,这不摆明了,皇爷爷想立他为皇太孙嘛。

这群狗日的文官,故意装傻是吧,你们扶持的朱允炆下台了,心里不爽是吧。

“臣建议。”

练子宁站了出来,道:“皇长孙殿下尚年轻,让大儒再教导两年也更为稳妥。”

“那你有什么人推荐,黄子澄就算了,自己都德行有失。”

朱元璋眉头一皱。

“汉中方孝孺,素有贤名,文学才识过人,可以召为东宫伴读。”

刘三吾站出来举荐道。

“臣附议。”

齐泰这时候也站了出来。

朱雄英眼神一凝,看了齐泰一眼,没有说话。

“嗯……”

朱元璋没有跳过这个问题,拿出另一本册子,道:“这是前些天,你们联名上书的本子,要求咱裁撤锦衣卫镇抚司诏狱。”

说着,他打开看了起来。

众人都是脸色凝重起来,看着陛下的眼神都开始紧张起来,虽然他们知道镇抚司大概率会被关闭,但也不由得心里有点慌。

“前几天,黄子澄被打了,大家知道吧?”

朱元璋突然笑着看向大家,又道:“那些歹徒特意埋伏在他家外面的胡同口拐角处,明显是蓄意伤人,还蒙着面,应天府的官差都抓不到人。”

“这不,案子破了,镇抚司破的。”

朱元璋继续道:“这说明镇抚司处理一些艰难神秘的凶案,还是很厉害的,你们说的陷害忠良,咱看不属实。”

这话一出,百官顿感意外。

“启禀陛下!”

詹徽抓准时机站出来,从袖口里拿出一本册子,举过头顶,道:“臣以为锦衣卫除了惩治贪官之外,也可以追缉凶悍的歹徒,臣建立保留镇抚司。”

“臣觉得詹侍郎说的对。”

齐泰低着头,小心翼翼的看了站在左侧的朱雄英一眼,便立刻站出来支持。

他说完退回去的时候,下意识看了看其他文官,立刻就发现三十几双眼睛正在不解,诧异,阴沉的盯着自己看。

顿时让齐泰头皮发麻。

工部侍郎练子宁目光,突然看向后方的一个人,使了使眼色。

“陛下,臣有启奏!”

左春坊大学士,林右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指着齐泰高声道:“在黄子澄被打的当天,臣看见齐泰跟锦衣卫接头了!”

“臣断定,黄子澄被打就是齐泰和锦衣卫勾结所为,为的就是今日联合在一起!”

“哗!”

文武百官哗然,震惊!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齐刷刷的看向齐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