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悍匪:我认钱不认人 > 第228章 宗室变革2

大明悍匪:我认钱不认人 第228章 宗室变革2

作者:春光不外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2: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现在就已经初见端倪了,前面的藩王们,个个都是五六个儿子女儿的,嫡子又继承亲王,郡王……等等,世世代代,大明的财政会被拖垮的。”

朱雄英说完就看向老爷子,看对方什么意思,有没有听进去。

“唉……”

朱元璋边听着,边沉思着,最后长叹一声,有点无奈的道:“你说的不错,这点咱确实是没有想到,可咱也是为了子女们能过得好一点,难道这也有错?”

“真的会像你说得,两百年后,会有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宗室人员?会到让大明国库无力供养得地步?”

朱元璋心里大为震撼,但是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大孙子说得确实是有道理的。

大家都静静的看着老爷子,没人敢说话,同时也对朱雄英的看法很震惊,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和后果。

朱元璋目光看着下方坐着的那些年幼的皇子公主们,心里非常不忍心,目光又在老二,老三身上停留了一下,心想,这两个混小子不就是在封地胡作非为了吗。

两人被老爷子的目光看的心里顿时害怕起来,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看您现在有多少儿女就能想象以后的事情了,在封地没事干,还能干什么……”

朱雄英笑道。

“那你说说,这事是既然说出来,就给咱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

朱元璋道。

“孙儿已经有办法了。”

朱雄英笑了笑。

“就知道你小子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快说!”

朱元璋笑骂一声,忽然想到什么,便道:“不会是削藩,不封诸王吧?”

这话一出,所有人皇子们都屏气凝神起来,紧张的看着朱雄英。

“不是。”

朱雄英摆了摆手,示意众人放心,便道:“王爷们的嫡子可继承爵位,其他次子没有继承权,其他宗室们全都要凭自己能力谋求爵位和官职,可以读书为官,也可以从军都行。”

“而且,亲王的嫡子们也要送往国子监,或者帝国学府去读书,受到严格的教育,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成绩,毕业了才能承袭王爵,还是一样的,不求他们成大才,只求他们不让人唾弃,不给大明和百姓们添乱就算是好的了。”

说着,朱雄英的目光在一众小皇子身上扫视了一遍,又道:“这些小叔叔们,也都送去帝国学府去读书吧,如果成绩不达标,就没有册封藩王的机会,什么时候毕业就什么时候册封。”

“这样会不会太严格了一点?”

朱元璋有点不忍。

“皇爷爷,我们要永远记得,大明是怎么建国的,要让后世永远知道,荣华富贵不是那么容易得道的,现在他们王爵得来的轻而易举,那么就会将天下人,天下事看成一文不值,可以随意踩踏。”

“为祸一方,是迟早的事。”

朱雄英说着,又道:“我大明皇室不是一群吃着干饭,又无能的纨绔子弟,而是要教育他们成为一群有才干的人才行,大明安则可利国利民,大明危则拯救苍生。”

“这样一来,我大明皇室的人走出去,天下百姓人人称赞佩服,总比走出去人人唾骂的强。”

“二叔,三叔,四叔,你们说对吧?”

朱雄英笑着看向三人。

“对对对。”

三人立刻点头,既然大侄子不主张削爵那就什么都好说,而且想法也是对大家是上进,激励的,还是把他们当一家人看待的。

不过这些话,得亏也是这大侄子在说,不然的话,换别人,早就死了,大哥可能都无法改变老爷子的想法。

“对,看这三个混小子,在封地胡作非为,老四的那个二儿子也是如此,这样的人,给他册封亲王,郡王就是在拿大明百姓的粮食养着一个祸害!”

朱元璋哪里不知道他大孙子的意思,想着他小时候,对元廷恨得牙痒痒,估计这会太原,西安,北平的百姓也一样对这些王爷恨得牙痒痒。

“要改,就按照咱大孙的意思办,全部送去你开办的帝国学府去读书,无法毕业就不得册封藩王,你们这些亲王的嫡子是一样,次子,庶子,全部都要读书,荣华富贵自己争取。”

“嫡长女封公主,次女,庶女不封。”

朱元璋恶狠狠的指着一众皇子说着,然后又转头看向朱雄英,道:“大孙,难道这些次子,庶子就没有一点特权嘛?好歹是咱的子孙。”

“当然有嘛。”

朱雄英笑道:“毕业了之后,为官的直接从,从五品知州做起,从军的直接正五品守备开始,至于后面的路途,就看他们自己的能力了。”

“那些女儿嘛,除了嫡长女册封公主之外,其余的没有封号,但是由宗人府发放等同郡主的俸禄,直到嫁人为止。”

“皇爷爷和父亲以为如何?”

朱雄英说完,就笑着看向两人。

“从军就算了,为官你不怕?”

朱元璋忽然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亲王领兵的他能给兵权,但是为官的话,他都不敢给,因为打仗跟做官,是大不一样的,就老二老三这两个混小子,打仗还可以,你让他们做官,治理一方,那就要完犊子了。

“毕业了才能去办差嘛,没毕业就代表没能力,那就没官做咯,法律制度越完善,大明就不会乱,历朝历代,但凡混乱不堪的,都是律法制度不行。”

朱雄英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别说不可能,就是有可能,那也是自家人。

看看清末,那个老妖婆一死,清朝就马上分崩离析,那群宗室跟废物一样,军政大权全给外人把控,说灭亡就灭亡,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

清朝不止防汉严重,其实中后期防满人和宗室也挺上心的,前期防汉,中后期防满。

前期防汉到什么程度,民间百姓识字程度不足百分之三,封禁天工开物,民间私办学堂要治罪……等等。

乾隆贼的很,自己一直在打探外国的科技和发展,还特别翻译成书收藏起来学习,但却是用满文翻译的,防止汉人看了去,这还不止,连自己儿子孙子都没教,所以从上到下都不知道,彼时的海外国家是怎么样的。

康熙的微积分,恐怕比在座的各位都强。

闭关锁国,锁的不是国,而是汉人的思想和眼光,怕汉人知道了海外国家的科技和发展,在大清内部发生反抗运动。

海国图志这本书被清朝封禁,却被日本人拿了去,让日本开阔了海外的见识和便利,给明治维新提供很大的帮助。

要是陶成道活在清朝,敢自己研究火箭,等不到被自己炸死,就要先被清廷杀头,明末宋应星,毕懋康等等人物也是一样,明朝是不管你的,但是清朝是要逮着你杀的。

“皇爷爷,各省的府,州,县的儒学堂,武学堂,可以增加到十所,为金陵帝国学府的学习科目,一层一层的报考到金陵学府来,为儒学之外的知识储备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