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春山愿 > 第六章 宋氏舞弊

春山愿 第六章 宋氏舞弊

作者:林照声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7-05 14:0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前些日子梁南鹤便同家里说自己近期打算出门远游涨涨见识,为明年的下场做准备。

临行前,梁染墨和并两个哥哥一起留在望梅院和父亲母亲用膳。晚膳后几人闲谈,梁九霖给两个儿子说起当前科举的监管方式。梁南鹤若是明年下场应试梁九霖需退出科考出题、监考、批卷之列,确保应试之人不可从考官处提前获取试题。

“这项政令已经颁布了十多年,这些年来极大的保证了科举的公平性。”梁九霖身为国子监祭酒非常的赞同这项政令。

梁南鹤也点点头,“听说从前屡次有人贿赂考官购买试题,导致世家子弟经常榜上有名而寒门子弟上榜的百不足十。”

“是啊,南鹤既已决定明年下场,那我不参与明年的科考事宜了。不过我听说陛下有意让礼部尚书参与出题,南鹤你得空了便去找一些礼部尚书所著文章看看,或可提前熟悉他的文风。”梁九霖虽不参与明年的科举事宜,但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相关事情的。

嘱咐完梁南鹤之后,梁九霖想着这些年来的科举改制的源头,不禁感叹道:“百年宋氏据此亡。”

梁染墨听到父亲提到宋氏,好奇科举改制和宋氏有何关系,便开口追问:“父亲说的宋氏可是十几年前那个权势滔天的宋氏?”

梁九霖合上手中的折扇,敲了敲茶几,“正是。”

“父亲快给我们说说。”听到这里头居然刚和当年那个盛极一时的宋氏有关,梁南鹤和梁南祝便也了来了兴致。

“当年宋氏旁支参与了科举舞弊案被陛下下旨严惩,科举制至此改革。不过此事已经过去十数年了,当今圣上对宋氏的事情讳莫如深,你们出了这院子便不要再谈及此事,以免惹祸上身。”梁九霖只简单说了一句,并嘱咐几人出了门要有所忌讳,不可在外人面前提起。

几人聊了半个时辰,梁染墨见天色晚了,便起身告别父母和两位哥哥回自己的院子里去了。

这天晚上梁染墨又梦见了宋云,不过这次看见不是后宫事而是前朝事。

安平四年春,会试在即却爆出了科举舞弊一案,应试学子一路从城门处聚集游行至玄武门后跪地不起,请求安平帝下旨查办并给天下学子一个公道,此事轰动前朝。至此拉开了科举舞弊案的序幕。

安平四年的科举一应事宜由礼部操办,谁知礼部一个参与出题的考官为了谋取钱财和官位,竟然将开题出卖给多位世家子弟。结果有人过于洋洋得意,酒后竟不慎说出自己早已买了考题做好了应试准备,今年必然榜上有名。此话一出,便被有心之人听了去还传了出来。

京城内前来考学的寒门学子和从未参与购买考题的学子便揭竿而起,此事越闹越大,最终演变成了玄武门长跪之事。

天下学子苦读数载,不曾想居然有人提前购买考题,而自己多年的苦读付之东流。消息传到各地之后纷纷,各地学子纷纷围堵在州府门前,请求州府为大家上书请命彻查此案。

见此事愈演愈烈,安平帝下旨由刑部主审,大理寺监察,尽快查清买卖考题之事给天下学子一个公道。

经过数十日的调查,最后发现多个世家子弟都购买了试题,其中就有宋氏子弟。

虽然这些涉及科举舞弊案的宋氏子弟虽是旁支所出,但他们身上冠的是宋姓,加之宋氏在朝堂之中的超然地位,民间便有传言说这是宋氏为了扶持自己的势力而私下和考官勾结,买卖试题。

一时之间,宋氏陷入百姓的口诛笔伐之中。一些情绪激动的寒门学子竟喊出“朝堂之中的宋氏子弟还不够多么!六部之中除了兵部,哪里没有宋氏族人!”

更有甚者,更是高声诘问:“这天下到底是安氏的天下还是宋氏的天下?”

除了学子,更有执拗的言官要求严惩。一笔写不出一个宋字,虽说此事是旁支之人参与,但为了不影响本家宋青然只能在朝堂上断尾求生,安平帝最后顶着压力狠狠查办了参与科举舞弊的宋氏旁支,安抚天下学子。

经过此事,宋氏元气大伤,在民间的声望不复从前。

后来为了杜绝买卖试题之事再次发生,就此开展了科举改革,将原本的只有礼部主持科举改为礼部主导,大理寺监察。

经此一梦,梁染墨看见了科举改制的背景和原因,也隐隐看见了宋氏衰亡的开始。

梁南鹤这趟出去少说得半年不见,于是梁染墨便跟梁南祝一路为梁南鹤送行。梁染墨和婢女初霁坐在马车上,两兄弟和梁南鹤的侍从杨冬则骑着马。

行至十里亭,梁南鹤看天色忽变担心有雨,便让两人送到这儿就行了,趁着下雨之前赶紧回府。三人一番告别之后,梁南祝便领着妹妹往回走。

这一路上果然落了雨。到五里亭时,梁染墨便提议先在五里亭里休息,等雨停了再走也不迟。

“二哥,你明年下场吗?我听大哥说他打算游学回来之后明年便下场的,希望他这次游学大有收获。”梁染墨想起这次大哥梁南鹤出门就是为了游学,好在做策论时积累素材和见识,顺便问问二哥的计划。

梁南祝摇摇头,“我明年不打算下场,虽然父亲说我明年下场或许榜上有名但可能名次不会很高,我便打算再等两年,等这些年学的知识更踏实些再下场。再说了,我既决定下场,那便是要争前头的名次的。”

两人闲聊间,一行人身着蓑衣冒雨而来,看样子路过五里亭时本打算进来躲一躲雨,但看见亭中有女眷在,略作停留便又继续策马往京城去了。

队伍前头的那个人身骑白马,梁染墨不曾见过,透过雨幕看向那人时只觉得身形挺拔,气质俊朗。后面跟着他的人疾行中皆不言语,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

那队人马路过时梁南祝也注意到了,他觉得打头的那个人有些眼熟,看着一行人远去,他终于想起来刚来路过的那人是谁,“这不是周璨吗?”

“周璨?二哥,刚才路过的那些人你认识吗?”梁染墨听见梁南祝的话便开口问道。

“看打头那人的身形应该是镇国公府的世子周璨。”

“镇国公府的世子么,我倒是听别人说起过,只不过我从没有见过人。”

梁染墨曾听见小姐妹们谈起过这位镇国公府的世子,说是十三岁起便从军去了,这些年跟着他父亲驻守北地很少回京。不过小姐妹们说得最多的不是他上阵杀敌的事迹,而是说他生得星眉剑目,身形挺拔如白杨,一股浩然气。

“听说上个月他和他父亲大破契丹,收回了燕云六州,估计是回京受赏的吧。”

梁南祝平时关注朝中的事,听说这次开春北地战事焦灼,没想到周璨带领前锋军绕到敌后来了一场突袭并将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最终经过一个半月的鏖战,将燕云六州收了回来。

收战报后安平帝便下旨让他回来论功行赏,他的父亲周永絮则继续镇守北地,震慑契丹。

“此时不是应该乘胜追击吗,怎么立马召他回朝封赏?”梁染墨平时书读得多,对兵书也有涉猎,此时镇北军连收六州正是士气高涨之时,却将将军召了回来,她对此感到不解。

“谁知道呢,可能是陛下对他另有安排吧。”

半个时辰后几人见雨停了,便起身上马回京。

六月初六,赏荷宴。

工部侍郎家的小姐邀了京城内好几家的小姐们到府上参加赏荷宴。

梁染墨平时和工部侍郎家的小姐偶有来往,想着六月六那天自己也没有什么事便出门赴宴去了。

宴席上,梁染墨又听见几位世家小姐谈及前些日子偶然碰见的周璨。

“你们听说了吗?周璨回来了!”开口的是礼部侍郎家的二小姐。

“你也听说啦?我听说他这次打了胜仗,收回了燕云六州,陛下正准备封赏他呢!”这次开口的是中书令家的大小姐。

“年纪轻轻已经得了一身军功,往后只怕是前途不可限量呀。”

“从前我只觉得他长得俊俏、家世又那般好,现他如今已有二十,早到了婚娶的年纪,不知道谁家的小姐可以嫁给他。”说着说着,这位小姐的脸色便如她身上所着的淡粉衣裙一个颜色似的。

其他几位小姐看这位小姐一脸羞涩的样子,纷纷打趣道:“原来你看上他了呀!”

这位身着淡粉衣裙的小姐是大理寺寺正家的陶小姐,如今也快到了婚嫁的年纪,家里人正准备给她相看来着。

“你们别胡说,我只是听见你们提起他,顺口说说而已。”陶小姐虽然矢口否认,但是脸上的神情却骗不了人,一看便是怀春的少女。

梁染墨就坐在她们身旁不远处,没有参与众人的讨论。

都听大家夸周璨皮相好看,但她从前很少出门,平时赴宴也是男女分席,因此她从未真正看见过周璨的长相。那日他经过五里亭时身穿蓑衣,风雨太大影响视线,梁染墨也没有看清他的长相。此时听大家提起他时,只想到了他那挺拔如白杨的身姿。

他到底是长得多好看,才招来了这么多的惦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