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99章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99章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29 20:3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狗日的张潮》这篇文章不仅没有被「微博网」删除,甚至还毫无偏私的根据它的热度被置顶了。

没有了传统媒体的限制,这篇文章骂张潮可以说是痛快淋漓:

【张潮,你这个吃人血馒头的伪君子!一边在里声泪俱下地描写“卖肾买手机”的残酷现实,一边在现实中助纣为虐,把iPhone炒成天价!

你左手握着笔杆子假装忧国忧民,右手捏着资本吃肉扒皮,又当又立的吃相还能再难看点吗?!】

【你痛斥物质崇拜、讽刺虚荣心作祟,仿佛自己是当代鲁迅,要“救救孩子”。可转头看看你干了什么?

更恶心的是,你在里用“苹果手机”当诱饵,现实中却让苹果手机成了真正的“诱饵”!你让读者为“小杨”流泪,转头就让他们的儿子女儿、弟弟妹妹为买iPhone流泪。

这叫什么?这叫他妈的“文学诈骗”!你把社会问题当素材库,吸干血泪再倒卖出去,赚得盆满钵满还要立牌坊!】

【你以为我们看不穿你的套路?《最后一课》写手机支付、《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写身份焦虑,全是为了给「WeMessage」和「Fruit KungFu」铺路!

你早就在书里给读者洗脑:“手机是未来人类的器官”“没有iPhone不配做人”,接着推出产品收割市场,玩的就是一手“精确打击”。】

【你比企鹅更狠!QQ至少明着赚钱,你却披着“文学理想”的外衣,把读者当傻子忽悠。你的不是艺术作品,而是长达几万字的广告软文!】

【你靠批判社会问题赚取文学声誉,又靠制造社会问题攫取商业利益。你的笔不是匕首,而是双向开刃的镰刀,一刀割向读者的同情心,一刀割向消费者的钱包!】

【你敢说这一切与你无关?只要将来有一个黑诊所里躺着“小杨”,只要有一个高中生为买iPhone偷走父母的积蓄,你张潮就是隐形的刽子手!

你的文字成了罪恶的催化剂,你的商业帝国每一块砖都沾着“小杨”们的血!】

【张潮,滚出文学圈!你的笔写不出救赎,只配给资本写广告词!你的不是艺术,而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所有读者听好了:今天我们不抵制张潮,明天就会有更多“小杨”在手术台上醒来,手里攥着iPhone,肾却永远留在黑诊所的冰柜里!】

【狗日的张潮,文学不欢迎你,现实更不欢迎你!】

“骂的痛快!”

不少人看完这篇文章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四个字。

这个用户名是「鬼畜叮当猫」的微博网用户,可以说骂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小杨”实在太可怜了。

人们在同情心无限爆发的同时,也对“卖肾买手机”这种行为深恶痛绝。

现在和张潮有关的两款手机应用,恰好完美印证了他自己的预言,那到底会有多少“小杨”会因此丢掉自己的肾?

大家想都不敢细想。

如果说张潮以前的各种争议,还有不同侧面可以争辩,那么这一次简直就是贴着所有人的开大——

“我知道这样的未来很糟糕,但我不仅不介意,还要尽自己所能让这个糟糕的未来提前一点到来。”

这谁受得了?

一时间批评张潮的声浪可以说是铺天盖地,而且几乎都来自于普通读者,正儿八经的文学批评反而很少。

因为白晔他们再次懵圈了,研究了几十年文学,从来就没有见过张潮这种玩法。

以文学作品干预显示社会进程、大众观念不算稀奇事,甚至可以说这本来就是许多文学家创作的本来目的之一;以文学作品达成某种商业目的也不算稀奇事,也可以说是作家们的惯用伎俩了。

但是张潮很神奇地把两件事合并起来了:《最后一课》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仅让「潮汐文化」在商业上拥有了光明的未来,还很大程度上给整个社会打了一针强心剂。

再没有哪部作品能引发这么强烈的社会反响,哪怕张潮过去的作品也未到达这个高度。

大众对“小杨”这样的边缘人群连带着之前许立志诗中的流水线工人,都投注了巨大的关注。

不少志愿者组织开始自发地去乡村地区帮扶「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富仕康也不得不站出来发表声明,强调自己厂区为工人提供了完备的生活、娱乐设施,不存在外界所质疑的种种情况。

与此同时,还有多个倒卖苹果的团伙被捣毁。

围绕着《狗日的张潮!》这篇文章,网友们还制作了大量关于张潮的表情包图片,在「微博网」、论坛、QQ群中疯狂传播。

有张潮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拿着手术刀,在手术台边给人切肾的;

有张潮一手拿着iPhone手机递给一个拿着肾递给他的年轻人的;

有张潮走进一家饭店,点了一个“火爆腰花”的;

有张潮头上长出了恶魔角,手里拿着一支长成了三叉戟的笔,在钞票堆的嘎嘎奸笑……

当然,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一张完美体现《狗日的张潮!》这个标题的表情图,而且还被做成了GIF动图:张潮身后的那只大黄一耸腰,张潮的脑袋就仰天一下……

“太过分了,这你也不管管吗?”余华坐在张潮对面,用刚拿到手的iPhone3G手机浏览着网上的新闻,忍不住问张潮道。

在他旁边是苏童,手上也在摆弄着全新的iPhone3G。他还不太习惯触摸屏操作,总是忍不住去按home键。

和余华不同,苏童对「WeMessage」更感兴趣。他英语好,之前在「微博网」上就加了不少外国的作家、评论家,他们当中有一些也买了iPhone3G,现在正聊得不亦乐乎。

张潮倒还在用自己的诺基亚,他的瘾反而没有那么大。

三个齐聚在深圳,余华、苏童两人住进了张潮新买在后海的房子里。这处房子除了可以看到深圳湾的海景以外,还有一个大阳台,可以饮茶吹风。

听到余华的问题,张潮微微一笑道:“便宜也不能都让我占了,让人骂一骂有利于身心健康。”

“那这你也受得了?”余华把手机的屏幕转向张潮,上面正是一个聊天群里发的「狗日张潮图」。

张潮竟然一下乐了出来,道:“这图做得还挺好。”

余华朝他竖了个大拇指道:“别的不说,你这心态是真好!”

苏童也放下手机,对张潮道:“这该不会是你一开始就预料到的吧?”

张潮诚实地说道:“有一部分预料到了,但并不是全部。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会让大家这么上头。毕竟这篇描写的世界和普通人还是有隔阂的。”

苏童道:“这你就小看自己,也小看读者了。虽然‘小杨’这种人大家以前都没有见过,但是他身上拥有那种脆弱、阴郁的气质被你刻画得很好。

大部分爱的人心里都住着这么一个脆弱、阴郁的自己,你很成功地挖掘出了角色与读者之间的共鸣点。

而且谁说陌生的世界就一定会产生隔阂?关键看这个世界能不能让人信服。你这两篇写的虽然是‘未来世界’,但是基于的却是现实逻辑。

大家骂你,正是因为有强烈的代入感。”

余华在一旁认真地听完,点头同意道:“确实如此,本质上读者是不管你写的‘现不现实’,而是‘认不认可’。

这次争议这么大,说明他们认可了你笔下的世界和人物,所以也就对你在现实中的行为格外不认可——话说回来,那个‘功夫水果’你怎么想出来的?太好玩了!

我昨晚划了到夜里两点多,要不是实在太困了,说不定能划到天亮。”

张潮笑道:“我就提供了一个点子,美国分部那边的几个小伙子花了6个星期就做出来了,正好赶上手机的发售日——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余华赞叹道:“这就是创意的重要性啊!几个月前你在那个八条腿的人行天桥上说你新的构思的时候,我还觉得那会是很遥远的未来……”

苏童也觉得很感慨:“是啊,谁能想到呢——说起来,那家的脆肉皖真好吃!”

张潮抬手看了下时间,笑道:“童老师饿了吧?正是饭点,咱们收拾一下出发吧。”(苏童本姓童)

余华兴奋起来,问道:“就是要去你之前电话里说的那个工业园吗?虽然不一定要写相关的题材,但我真想看看这些人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张潮道:“就是那儿……不过二位这身造型不行。尤其是童老师,一看就是文化银。余老师还行,这发型一看就很潦草,但是这身POLO衫出卖了你……”

苏童郁闷地回头看看玻璃反光里的自己——黑框眼镜、深蓝纯色衬衫、皮带腕表,好像确实有点不接地气……

张潮大手一挥道:“走,我先带你们去个地方做下改造!”

……

一个小时后,三人从深圳东门白马服装市场钻出来,一身新装扮:

张潮穿着花衬衫、破洞牛仔裤、夹脚拖鞋,耳朵上还夹着一根烟,和之前混迹大排档时差不多;

余华则穿着一件条纹T恤,一条工装裤,蹬着一双锃亮的皮鞋,腋下还夹着个包,手腕上还有块假得不能再假的劳力士金标,活脱脱一个劳务中介;

苏童老师高度近视,眼镜不能脱,但是张潮给他配了一身廉价的白衬衫、黑西裤,衬衫下摆扎进裤腰里,手上的表换成了串,与当时厂里混得不得已的小经理一模一样。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

……

而就在张潮、余华、苏童三人体验生活的时候,「微博网」上另一篇文章也火了起来,标题是《活着真的只需要一颗肾吗?》。

这篇文章的作者ID是「大院小医」,看内容也确实是个医生。他从专业角度解释为什么虽然活着只需要一个肾,但一个肾真的只能让人勉强活着:

【许多人误以为肾脏只是“过滤废物的器官”,这种认知严重低估了肾脏的复杂功能。肾脏每天要过滤约180升血液,不仅通过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还承担着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调控造血……

两个肾脏通过精密分工,形成动态平衡的代偿机制。当失去一颗肾脏时,剩余肾脏会进入超滤过代偿状态,这种代偿并非“无害替代”,而是以牺牲长期健康为代价的应激反应。】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追踪研究显示,单肾人群在10年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2倍,20年内进展为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的风险增加65%。残余肾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不可逆。】

【肾脏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的重要防线。单肾状态下,免疫细胞数量减少40%,术后感染风险增加,结核等机会性感染发病率提升2.8倍。】

【单肾代偿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30岁供肾者到50岁时,残余肾功能平均下降至正常值的35%,需透析治疗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17倍。更残酷的是,非法交易导致供体无法享受正规肾移植后的终身医学监护。】

【25岁以下供体出现早发性肾衰竭(<40岁)的风险是中年供体的3.8倍。青春期的代谢旺盛加速残余肾单位损耗。】

【肾脏不是可再生的手机配件,而是维系生命的精密器官。当文学作品中“卖肾买手机”的荒诞情节照进现实,我们更需用医学真理刺破谎言。记住:健康无价,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以摧毁生命根基为代价。】

如果说《狗日的张潮!》更多是一种出于义愤的情绪发泄,那么《活着真的只需要一颗肾吗?》则是基于科学的理性警示。

这篇文章同样得到了大量转发,并且也被置顶到了「微博网」的热榜榜首。

大家更加愤怒了,对张潮这种“文学、商业两手抓、两手都很贱”的行为口诛笔伐,大有真正让张潮滚出文学界之势。

甚至就连《收获》和《当代》两本杂志都遭殃了,因为刊载了张潮的这两篇作品,虽然销量都破了记录,但是收到的抗议书、谴责信一麻袋一麻袋的,简直恍惚回到了八十年代。

“这就是不把这两篇发在自己杂志上的原因吗?”《青春派》编辑部里,马伯慵发出了一声感慨,其他人噤若寒蝉,哪里敢搭茬。

这次《青春派》也受到了一些冲击,但远远没有《收获》《当代》大,当然更不能和张潮本人受到的压力比。

就在群情激愤之时,CCTV的《面对面》栏目,推出了预告:本周日晚9点30分,本栏目将专访《狗日的张潮!》的作者「鬼畜叮当猫」,为您揭开这篇网络热文背后的故事。

连CCTV都要下场批斗张潮了?所有人都兴奋起来,期待着节目播出,彻底把张潮打倒。

周日晚9点30分,《面对面》准时开播,大家愕然发现,坐在知性、优雅的主持人董倩对面的,不正是该下地狱的张潮吗?

只见张潮微笑地对镜头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张潮,微博网ID「鬼畜叮当猫」,也是《狗日的张潮!》的作者!感谢大家这么关注我的。

其实今天的争议,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