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940章 奥运会以及思潮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940章 奥运会以及思潮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城机场。

刘韬、朱淋亲自来到机场,为子女送别。

今年16岁的刘景明、14岁的刘颖卿,将首次代表华夏国家队参加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

1996年奥运会是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本届奥运会也是现代奥运会的百年诞辰。而本届奥运会举行的时间,则是7月19日至8月4日。

此次由七百多人组成的华夏体育代表团将参加第26届奥运会26个大项中的24项、224个小项的比赛。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华夏体育代表团每一届的人数都在增加,参加的比赛也在增加,实力也是以肉眼可辨的速度在提升着。

每一届奥运会,华夏代表团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及越来越多强有力对手的情况下,金牌总数以及奖牌总数都在上升,也在创造奥运会纪录、世界纪录,这也反应着华夏综合国力的快速上升。

现代国际竞技体育,其实本质上就是各国国力的竞争。

就像现在,华夏代表团可以提前两个月出发前往亚特兰大,去亚特兰大适应环境、训练,要知道提前两个月去亚特兰大,在亚特兰大训练,这可意味着在燃烧经费。

这在十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华夏代表团包机前往美国,每一个身上不管是穿着还是其他的,都与十几年前有非常大的区别。

刘景明、刘颖卿两人将参加100米蝶泳、200米蝶泳、50米自由泳、4×100米自由泳、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

14岁的刘颖卿,成为本届华夏代表团中年纪最小的。

这一支代表团,人才济济,有着一个个体育健儿。

国家乒乓球队男队有孔令辉、刘國梁这一双子星,这时候的孔令辉才21岁帅得一塌糊涂,刘國梁才20岁就已经身上有痞气了。女队邓亚萍从1988年进入国家队就荣誉满身,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便是华夏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是现在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人。

跳水队有伏明霞,1992年巴塞罗那惊人一跳震惊全世界,获得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金牌,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名满全世界,在奥运会年国际奥委会宣传片,必有她巴塞罗那惊人一跳,她在10米跳台、3米板拥有着惊人的统治力,是如今华夏跳水队绝对的王牌。

体操队,李小双是绝对的明星,也是绝对的王牌。1990年京城第11届亚运会上,他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华夏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1995年世锦赛夺得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华夏选手。

还有体操女队的明星人物‘刘旋’,其1992年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获得高低杠冠军,现在有着‘璇美人’的称号。

这里面除了450余个运动员外,还有教练员一百多个,领队27人,医生39人,翻译33人,陪练6个。

刘韬倒是没有想过,刘景明、刘颖卿能获得什么样成绩,作为父母,他只希望两人健康快乐就好。

目送着孩子上飞机,两人这才离开。

回到四合院,刘韬拿着报纸看着。

报纸的头版新闻,乃是社科院经济学博士盛洪的文章,名叫《什么是文明》,文章明确表示:中华文明优于西方文明!

在80年代中期以前,华夏都处于‘逆向民族主义’时代,什么都是西方好,什么都是华夏坏。遇到一些糟烂事,肯定就会说:“在西方国家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华夏太烂了!”

而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华夏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刘韬一篇《未来属于华夏》,仿佛吹响了号角,‘民族主义’慢慢抬头。

华夏人再也不是一味仰望欧美,而是开始思索,开始进行比较,再加上不断地有人出国留学,出国做生意,关于欧美的消息更多的见诸于新闻,很多学者去了欧美都会不由自主地写文章,让大家越来越多的了解欧美。

十年发展下来,‘民族主义’可谓高涨。

《什么是文明》是盛洪博士访问美国一年之后写的,他见识到西方国家的真正情况,而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发学术界的大讨论。

很多公共知识分子气急败坏,纷纷进行炮轰盛洪。

这要是这样,他们还怎么去鼓吹那一套,还怎么忽悠人?还怎么拿钱?

以前他们可是说了,德国人占领青岛期间,没搞形象工程,给华夏人留下了百年以后从来不淹水的青岛。原德国租界内的下水道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根据一个德国企业的电话,中方找到了备件齐全的小仓库。一个民族的精神、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他们还说,纽约拥有全美最庞大的下水道系统,长达数英千里的管线和几十家污水处理厂一起,每天都要处理十几亿加仑的污水。

他们更是说,日本人的马桶无比干净,马桶里面的水可以直接当饮用水喝。

可是现在,在一篇篇文章下,他们受到了质疑,现在盛洪《什么是文明》更是公开说“中华文明优于西方文明”!

更可恶的是,作家张承志的文章《神不在异国》,他说他抱着朝圣的心态去国外转了一圈,才写下这篇文章,文章有几句是这样的:你曾经在出发之前抱过一个幻想,你曾经确实想过去找到它,并使它成为你人生的支撑.你的梦失败了。就像你猜测的他们的梦根本不存在一样,你追踪他们的梦狠狠地撞了墙!

这篇文章引起整个华夏社会的广泛讨论,许多梦碎的媚外者,对张承志疯狂的诅咒唾骂,也有更多的国人在看了文章之后认清现实——原来,国外不一定比国内更美好。

刘韬看着报纸,轻轻一笑,这股风潮来得比他预想的来得早,也来得凶猛,但是他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凡事就怕对比,只要真正去对比,就会发现,自己家不但不烂,反而是相当优秀。当算起华夏取得的成绩,走过的路,才会知道,原来华夏竟然是如此牛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