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898章 院士初选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898章 院士初选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重型武装直升机和中型武装直升机、轻型武装直升机的作战能力,就好比重型战斗机和中型战斗机一样,是有差距的,一架重型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效能,相当于两架中型武装直升机。

鹰酱和北极熊,都是发展重型武装直升机,毕竟这是大国;而欧洲那些中小国家,发展中型武装直升机,毕竟国力有限。

华夏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既要军用,又要民用,自然也就需要涵盖各种直升机,重型直升机、中型直升机、轻型直升机都需要,都有自己的用途。

军用方面,从物资运输到人员输送、战场投放、敌后侦查与渗透、到移动迅速的飞行坦克、通讯、救护、战场监视等等不一而足。

民用方面,可以用于观光旅游、火宅救援、海上急救、稽私稽毒、消防、商务运输、医疗救助、通信以及喷洒农药杀虫剂消灭害虫、探测资源等等。

不同的运用场景下,自然需要不同的直升机。

晚上的时候,刘韬带着秘书上了他的专用‘雷雕’直升机,刘韬亲自开直升机,离开贵飞集团,返回盘山集团总部。

抵达盘山集团总部,直升机稳稳地落在了停机坪。

2月底,两会前夕。

京城,四合院。

刘韬拿着院士初选名单,一个个地进行了解。

初选名单共有两份,一份是华科院院士初选名单,一份是华夏工程院的院士初选名单。

按照院士评选的流程,在名单推荐完毕后,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

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没有重大的违法违纪、学术不端、作风问题,基本上评审环节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过了评审之后便是无记名投票,只要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便可以按照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

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也就是所谓的复审。在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刘韬既是华科院院士,也是华夏工程院院士,作为两院院士,而且是资历非常深的,话语权也非常大,他需要看一下这两份院士初选名单。

自从几年前,刘韬便开始对两院院士的选拔要求、对院士要求等进行改革推进。

选拔方面,自然是从严选拔,进一步弱化资历方面的潜规则,只要能力达到,又没有什么问题,年纪轻也可以当选院士,相反如果能力没达到,哪怕资格够老,也不能选上院士。

再者弱化学历方面,毕竟学历不代表一切,哪怕学历只是初中生,但是做出了重大成果,能力水平达到,照样也可以当院士。

院士,一切从能力出发,讲究真才实学,这是对科学的尊重。

至于原本一批批评类等院士,虽然没有被取消院士头衔,但是却都被找上谈话。

再者就是对院士有要求,那就是院士不要随便发表与自己领域无关的言论。

刘韬看了一遍,心中有数了。

院士的推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高校教授,一方面则是来自于科研机构。

这些被推荐者,其实是良莠不齐,有一部分能力是达不到,但是偏偏又比较有资历,徒子徒孙遍布全国。

还有些是水平达不到院士级别,但是偏偏已经属于华夏拔尖的,这种算是矮个子中找高个子。

盘山集团推荐的十三位院士都出现在名单上,还有西南联大推荐的七位院士也同样在名单上面,张潮阳的名字在里面显得很耀眼。

刘韬查着资料,包括有些部门对该人的评价。

以他的权限,全国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他全部可以查阅。

统计建立档案这事,国家从十年前便开始做了。

像张潮阳,甚至连幼儿园时期的事,都记载着很清楚,甚至说不定有很多事张潮阳自己都不记得了。

建立档案这事,有专门的部门在做,而知道这件事的,很少很少。

刘韬对着名单,甚至发现名单有人被记载着学术不端,但是偏偏出现在初选名单上面。

刘韬一一地进行标记。

仅凭着这些资料,便可以淘汰一大部分人。

当然,他也没有全部信,而是将他标记出来的人,让有关部门再调查一遍。

特别是学术不端的,这简直是害群之马,应该驱逐出队伍,而不是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

谁能想象,这个时候就有作为导师的,将自己的学生的成果占为己有,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

院士的待遇和福利的快速提升,使得大家挤破头都想成为院士,毕竟这可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院士也被视为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除了享受高待遇外,院士在申请课题经费方面,也有很大的便利。

可以说,只要成为院士,便是名利双收。

可正是因为院士的神圣,评选院士就应该严格,应当评为院士的就该评为院士,不应当评为院士的就不应该种种原因被评为院士。

“任重而道远啊!”刘韬摇了摇头,这可是通过各个学部第一轮审查过的名单,结果还是这样。

他也能理解,每次到了院士增选年,最头疼的便是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

人世间,总是离不开人情世故,科研界也不例外,同样充满着人情世故。

五年前,刘韬便开始主导着,超过70岁就不再参与院士评选,毕竟前面七八年不断增选,该选上的就应当选上了,选不上就是能力的问题。

可是到了现在,这份名单依旧有两个到了今年满70岁,属于擦边球,有六位是私底下改年龄的。

可要知道,到了刘韬这边,只要他一看,什么时候改年龄的一清二楚。

他就不信,各学部差不多信息,但是偏偏还是通过了第一轮评选。

这一次,在名单上,刘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这位女士大名鼎鼎,但是却一直充满着争议。

青蒿素这项成果足够伟大,可惜人世间总是为名利所累,这么多年来就一直没有改变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