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895章 西部航空工业走廊

后悔的何止是波音,空客也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目前世界航空制造业,主要是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其中波音、空客最为强大,麦道次之。

双方各有基本盘。

波音、麦道的基本盘是美国,空客的基本盘是欧洲,然后双方在全世界客机领域进行竞争。

现在美国那边已经传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波音意图并购麦道,一旦波音、麦道合并,形成的新波音,世界航空制造业将由原来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客两家之间进行超级竞争。特别是对于空客来说,新的波音公司将对其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由于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会对欧洲飞机制造业构成极大的威胁,在政府和企业各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现在正在干扰波音并购麦道公司。

可是谁能想到,华夏那边竟然出现这么大的变故,直接宣布支线客机研制成功,而且还透露出在研制干线客机。

这简直对空客最不利的消息。

要知道,华夏航空市场正在快速扩大着,华夏在大规模进行基建,主要城市都在建设新机场,那些新建的机场甚至比欧美的机场还要好,而且华夏的航空公司越来越多,也在增加购买客机。

根据调研,华夏未来二十年将需要8090架新飞机,价值近万亿美元。

现在华夏已经是波音、空客最主要的海外市场,双方在华夏市场上进行争夺订单着,哪怕价格优惠一点,也要拿到更多的订单,因为华夏市场具有庞大的潜力和利益。

而如果华夏有了自己的支线飞机、干线飞机,波音、空客再想垄断华夏客机市场,那就难了。

甚至于都得面临着,华夏飞机在国际市场上与波音、空客、麦道公司进行竞争的局面。

这方面,绝对是很不利的。

相比海外的忧心忡忡,华夏则是欣喜不已。

毕竟运13客机那么漂亮,那么现代化,是华夏自主研制的,那是真的能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果能够赚到更有利润的,谁愿意去赚那点辛苦钱。

西飞也是开心不已,因为贵飞集团给了西飞50架运13客机、10架运13运输机的订单,有了这笔订单,西飞未来几年都可以获得很滋润。

虽说西飞代工生产运13客机,也只是赚一部分的钱,赚的钱甚至没有贵飞集团多,但是西飞已经很满足了。

一开始西飞还担心,随着贵飞逐渐建设完善,订单将不会给西飞,可谁想到贵飞这么大气。

另一边,贵飞这里,将会开始投入运13客机的生产,只不过与西飞不同的是,贵飞会先集中生产运13公务机型号。

虽然技术是贵飞研制出来的,但是贵飞却第一次生产客机,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这方面便需要时间来。

今年贵飞的目标,便是生产2架运13公务机型,明年生产10架运13飞机,到了1997年产能达到30架,等到1998年第二条生产线建设投产,到时候产能将达到每年50架。

客机和战斗机不一样,战斗机到时候采用脉动生产线,更先进,一些保密的加工和调试、安装和工艺都会在军用飞机上运用,而不会现在民用飞机上运用。

再者复杂性方面,战斗机的结构肯定比客机更为简单,生产的工序也更少,客机的体量更大,安装起来费工费时,客机在制造上要比战斗机复杂的多,可靠性要求更高,毕竟关系到上百人的生命,仅仅一项全机舱的加压系统就要贯通全部机场,而战斗机加压只有飞行员座舱。

贵飞之前生产的都是军用飞机,现在要生产客机,很多方面都得一步步来,通过飞机制造,培养相应的大批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工人不断成长需要时间。

贵飞集团,刘韬正在参加一个会议,却是关系着整个国家的航空工业布局。

从西安到蓉城再到安顺,从西飞到成飞再到贵飞,将形成三个航空工业基地,西安、汉中、巴中、绵阳、蓉城、泸州、安顺,形成整个华夏西部航空工业走廊。

之前与西飞合作,形成的客机配套厂,将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仅仅目前的规模是不够的。

因为未来,支线客机年产量得达到100架,干线客机年产量将达到500架,这就需要更多的配套厂,配套厂都得进行大规模的扩产能。

除了贵飞、成飞、西飞要及时跟配套厂结算外,还得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资金方面的支持,就得交给银行来。

当然,并非说,华夏就这个航空工业走廊,其他地方就没有航空工业了,其他地方还有沈飞、魔都飞机厂等等,航空工业相关的是分布全国,只不过在这个西部航空工业走廊会更集中。

现在华夏航空设计研究所,总共有35家,基地有4个,分别是011航空基地(贵州航空工业基地)、012航空基地(汉中航空工业基地)、013航空基地(湘航空工业基地)、014航空基地(华夏空空争论院),其他公司共55家。

这些都是分布在全国各地。

而目前来说,011航空基地最为强大,规模也是最大的。

不过011航空基地也有劣势,那就是身处高原,海拔差不多1400米左右,而且在交通方面,不如其他地方便捷。

优势也有,那就是背靠盘山集团,有着充足的财力,可以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深处华夏西南腹地,安全方面是最高的。

刘韬给贵飞集团的任务,便是到了千禧年,也就是2000年,年产运13飞机达到50架,年产运10飞机10架,年产歼10战斗机100架、年产歼11战斗机75架、年产雄鹰高教机50架、年产歼7高教机30架、年产‘雷雕’直升机300架、年产‘海东青’无人侦察机20架。

而这方面,在生产线、工人方面等等,贵飞集团将投入超过200亿人民币。

而且要确保,一旦进入战争状态,贵飞集团的产能要在一年内暴增3到4倍,从而确保贵飞集团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类型飞机给军队。

而这些,都将列入贵飞集团的‘九五计划’,也是最关键的指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