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401章 侧重点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401章 侧重点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除了三线厂职工安置工作外,赵国平重点介绍着山城方面。

山城是西南重镇,地理位置之重要,毋庸置疑。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山城便被确定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月年间,从魔都、苏省、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山城当时企业职工的四分之一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在1975年山城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总人数43.5,占山城总人口接近一半。

整个山城,可以说因为三线建设,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

就在1983年,永川地区八个县并入山城,山城成为华夏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

而就在元旦的时候,上面批准山城代管万县、涪陵、黔江地区。

刘韬知道,山城估计用不了,将会成为华夏第四个直辖市。

目前华夏总共就三个直辖市,也就是京城、魔都、天津!

山城成为直辖市,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发挥山城的区位优势,辐射西南,带动长江上游的发展,山城的区域位置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政治优势,经济体量靠前,直辖后能够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有利于解决川蜀人口过多和行政区划过大,给行政管理和发展带来的困难。川蜀省面积太大,人口太多,足足有着上亿人口,在一定程度上管辖不是非常到位,城市的合理规划和管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再者就是,山城并非川蜀的省会城市,但城市和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综合实力靠前,把山城直辖出来,不影响蓉城省会城市职责。

盘山集团在西南的建设,也主要是在云省、山城、蓉城!

相比之下,桂省、贵省就少得多了。

特别是西南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更是如此,从定位便已经决定,以西南这个华夏腹地,也是全国最安全的区域,作为军工生产基地,以确保国防安全。

除了羊城造船厂这个要制造军舰、船舶之外,西南兵器工业集团的所有军工厂,全部都是位于西南地区。

在民用领域,刘韬关注的是金龙计算机集团、华夏汽车集团、华夏摩托车集团、华夏半导体集团、华夏格力家电集团等,因为这些都是拳头产品,市场也是非常巨大的,担负着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获取巨额利润的责任。

“我们打算入股宝岛联电,不过遭遇到很大阻力,宝岛方面是宁愿让联电破产,也不愿意接受我们入股。”张如京说到这里,皱着眉头。

联电自从1980年从宝岛工研院分出后,就成为一家自负盈亏的商业实体,同时也是整个宝岛唯一一家拥有晶圆厂的半导体公司。

如果华夏半导体集团能够顺利入股联电,意味着几乎可以完全控制整个宝岛半导体产业的最上游。

晶圆工业是一个更新换代异常迅速、竞争异常残酷的行业。投资几千万美元建成的晶圆厂,只需四五年就会失去技术竞争力,需要继续更新换代。而建设新一代的晶圆厂投资会变得更高,这种循环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不断的吞噬半导体公司的利润。

那些跟不上步伐的企业,将很快被市场边缘化,甚至破产淘汰。

华夏半导体集团有着刘韬的金手指,在技术更新迭代上一直是处于世界前沿。

节省大量的技术研发经费,让华夏半导体集团充满竞争力,仅仅几年功夫,就已经有不少企业破产淘汰。

在美国、日本,可以通过大量补贴,哪怕亏损也还可以撑一撑。

但是宝岛就不一样了,联电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很悲剧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根本就竞争不过华夏半导体集团。

在这个时候,华夏半导体集团便有了入股宝岛联电的机会,虽然联电目前一直都是做低端半导体业务,但是刘韬看重的是宝岛这方面的人才,以及加强双方的联系。

此刻听到张如京说到入股联电遇到很大阻力,哪怕心中有所准备,但是刘韬依旧略微皱了皱眉头。

他不用多想,也知道肯定是有势力施压。

“这事我会回京城一趟,看能不能找到解决办法。”刘韬说道:“你们晶圆厂建设步伐不能停,继续保持着,要给予同行巨大的压力,最好都让他们破产淘汰!”

世界很大,但是世界也很小。

不需要那么多的半导体生产制造企业,在刘韬看来,最理想状态,有华夏半导体集团就可以了。

反正华夏人够多,半导体生产制造完全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而且价格也会便宜很多。

刘韬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不断投资晶圆厂,打压同水平的半导体价格,然后不断在半导体上面技术更新迭代,压迫着同行,让同行需要不断砸钱研发新技术,压缩利润。如果跟不上,那就边缘化、淘汰。

这个策略很有效。

至少已经淘汰了一部分企业了。

等到最后,其他企业都被淘汰,全世界就只有华夏半导体集团,那定价权就都在华夏半导体集团手中。

虽然这种做法,让人恨得牙齿直咬,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阳谋。

而也是刘韬的推动,华夏电子行业发展异常的迅猛。

其他公司,也各自有着自己要做的事,比如华夏摩托车集团、华夏汽车集团,都是肩负着很大众人,既要开拓国内市场,又要开拓国际市场。

在盘山集团的推动下,轿车已经向私人开放,普通人都可以买车,但是除了少数人买得起汽车外,大部分人都是买不起汽车的。

过去一年,华夏汽车总共在国内销售了十万辆汽车,高端车只占了1%都不到,中端车也只有5%,其他的都是低端车。

因为哪怕是那些先富裕起来的,也不是都很舍得买高端车。

至于摩托车,过去一年总共在国内销售了二十万辆,价格在1000~10000人民币不等。

而有这个销售数量,还是因为盘山集团不断推动,不断建设销售渠道,加大了宣传,同时也推动着摩托车、汽车购买不需要凭借着摩托车工业票或者汽车工业票,只需要交钱即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